- 相關推薦
《建設理想課堂》的讀書心得范文
導語:讀了陳大偉老師的建設理想課堂中學習幸福生活這節,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學生學習的意義。什么是學生?學生到課堂上學什么?學生在課堂上干什么?這些最簡單的問題,自己卻沒有深刻地思考過。—學習生存,學習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建設理想課堂》的讀書心得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建設理想課堂》的讀書心得范文1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于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于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復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復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嘗成功的滋味。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啟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愿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里被動的觀眾,欣賞迎合著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發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于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于走進她的課堂,樂于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于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建設理想課堂》的讀書心得范文2
讀完《建設理想課堂與教師專業發展》這本書,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師身份,根據平時的實踐和思考寫出來和老師們共同探討。在閱讀《教師專業成長》這本書以后,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于“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重點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將對我今后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當前,影響體育教師發展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外部因素,如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學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如自我發展需要、教學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師自身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學者杜威這樣說過:“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將教學看作是一種反思性的學術實踐,通過反思實踐來改進教學,做‘反思型實踐者’”。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
反思是個體成熟之標志。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并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后在課后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采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并使反思伴隨著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經常記錄并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為一名批判反思型體育教師,就意味著要在批判反思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教學活動、集體的經歷以及正規的理論、研究視為同樣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斷的批判與反思中教師的教學才會得到持續地發展。為成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體育教師努力!
“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決于在“教”的過程中能否體現人的本質力量,能否體現人的創造性!要創造就需要學習,需要研究,需要改變。我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創造寬松的語言教學氛圍,把學生視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
對于學生,我們只有堅信學生能改變,他想成為好人,想有出息,這樣“誨人不倦”才有動力和基礎,我們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理想的課堂上,我們付出的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獲—向學生所付出的積極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愉快,而且學生給予我們的回報也使我們感受著加倍的綿延的快樂;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享受著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帶給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感受著自我發展帶來的幸福。這就是我們所需要,并應該教給學生的自由。、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生成不能放棄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零碎的問題,一方面,教師不能打擊積極性,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整理問題,提高提問的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問題的輸理和提煉,以少量的關鍵問題研究和討論為主要手段,突出主要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天天進學校入課堂,天天面對學生。學生在學校里,在課堂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生活的可愛,知識有意義,學習有價值,從而對生命充滿渴望,對知識充滿渴求。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有序,人際環境充滿關懷。
理想中的體育課堂,跟隨新課標是對以往課程進行繼承與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非全盤否定。重視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并非強調要淡化競技運動,反對體育教學的競技化傾向,與學好運動技能是不矛盾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想盡辦法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適宜的練習形式,在低年級教學中采用游戲的形式來學習動作就是一個不錯的增強教材趣味性的策略,曾看到過一篇一年級的“前滾翻”課的教學案例,任課教師通過兩個游戲“看天”(低著頭看天)和“看誰坐得快”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覺、興趣盎然中學會了前滾翻。同時,教師教學語言的生動、形象、活潑,也能夠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哪個小朋友們能保護好它,跟它成為最好的朋友”與“不能坐在球上、不能隨便亂拍”的語言來引導學生上好“球類”的第一課,前者更能激發孩子遵守課堂紀律的自覺性。
理想課堂要有老師的精心備課,有學生的積極配合,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和課堂氣氛,無論從整體還是局部看都是接近完美的。這種情況在實際的教學中是很難經常出現的,我覺得理想課堂應該作為教師的一個終生追求的目標存在,這個目標的實現是否理想,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只要學生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發展就是理想的。
總之,《建設理想課堂》是需要我們教師下功夫的。
《建設理想課堂》的讀書心得范文3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經常感到很疲憊也很吃力,為調皮的學生發愁,為不愛學習的學生大傷腦筋。我感覺自己也很用心,卻為什么不能換取學生的“心”呢?讀了陳大偉老師的建設理想課堂中學習幸福生活這節,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學生學習的意義。什么是學生?學生到課堂上學什么?學生在課堂上干什么?這些最簡單的問題,自己卻沒有深刻地思考過。—學習生存,學習生活。
什么是生存最需要的?什么是生命最重要的?
現實是整個人生的組成部分,未來是有一個個現實組成的,今天的幸福是未來的基礎,也是人生幸福的部分。就算要追求未來的幸福,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的幸福也必須建立在終身學習的基礎上。可以說對學習的愉快感受和體驗是未來幸福生活的保證。如果僅僅為了未來,今天把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都丟失了,學生的未來很難幸福。所以,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現實的幸福狀態。
作為小學教師,盡管我們難以改變大的社會環境,但我們自己的課堂上,在我們的學校中,我們可以追求“讓學生蹦蹦跳跳上學,高高興興回家。”—“蹦蹦跳跳上學”是他們對學校充滿期望,生活有激情,有活力;“高高興興回家”是他們在學校里。在課堂上快樂幸福,有成長,有進步。
“讓學生蹦蹦跳跳上學,高高興興回家”孕育著未來,孕育著希望。
陳大偉老師也提出了追求有效教學的理念,真正的有效學習有何而來?我們一直思考和實踐著。在思考如何有效教學的時候,我認為我們要認真分析學生怎樣學的最好。
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學的最好;當學生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他們學的最好;當所學內容能夠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的最好;當學生遭遇理智的挑戰時,他們學的最好;當學生發現知識的個人意義時,他們學的最好;當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索與創新時,他們學的最好;當學生能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時,他們學的最好……
在音樂課中我認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安排;給學生問題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給學生節奏,讓他們自己去發揮。只有充分的相信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課堂。
雖然在現實的課堂中,很難一下子做到充分的相信學生,但我們至少知道學生什么時候學的最好;什么時候他們最想學,相信我們有的放矢的循序漸進,總有一天我們會享受“生本”的快樂,教學的幸福。因為,我們已經在路上。
作為音樂教師,課堂紀律是我們一直比較頭疼的問題:管的嚴了,缺少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管的松了,學生的行為肆無忌憚;讀了課堂紀律的意義一節,我受益匪淺。首先要嚴格要求,但不能管死了。嚴格要求是教師對教學、對學生負責任的基本表現。但嚴格應有度,不一定要舉手投足整齊劃一,課堂畢竟不是軍營,也不能成為軍營。其次是充滿活力,但不是混亂的不能控制。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約束的是行為,充滿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維活。在思想和思維活起來后,是把學生思想的內容、思維的方向引導到教學內容中來。當大多數學生思想和思維都在教學內容上活起來時,課堂上就是熱烈而不是混亂了。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思維的活,而是行為上的亂糟糟,那就需要花大功夫整頓紀律來了。第三是彼此尊重。思想和思維活起來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都有觀點,都想表達和發言,熱烈固然可喜,但過度以后就會導致你不聽我的,我不管你的,只有自己參與和表達,缺乏接受和傾聽。因為缺乏接受和傾聽,成長和進步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紀律本身是協調自己和他人關系的一種規范和適度的強制。作為一種手段和過程,紀律實際上在要求約束自己,成就他人。
那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紀律管理呢?用好課吸引學生遵守;樹立遵守紀律的榜樣;讓學生分享老師紀律管理時的情感;走到學生身邊去,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
【《建設理想課堂》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建設理想課堂》讀后感(巧仙)04-27
理想的課堂教學與課堂管理04-28
高效課堂建設心得體會09-23
高效課堂小組建設心得體會11-11
理想課堂作文(通用37篇)12-02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論文06-20
理想的課堂小學生作文04-25
構建理想課堂研究方案04-30
淺談語文理想課堂之我見04-28
《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讀后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