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運用多種媒體資源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質
一、問題的提出
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發表演講,在回答學生提問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場的一位老師說:“很多同學說出來的英語是徹底的‘外語’,不僅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也聽不懂。”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現在我國外語教學已經處于一種頗為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我國的對外交往日益增多,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卻十分薄弱。出現這一局面的關鍵在于傳統的英語教學與社會文化相脫離,雖然學生背了很多英語單詞,做了很多語法練習題,但最終還是不會得體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
那么怎樣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呢?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首先,適當縮短英語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周期。由于教材的編寫和使用都有一個比較長的周期,這樣,一套教材越是成熟就越可能距離現實遠。
其次,拓寬多種媒體英語資源的運用,尤其是電視媒體英語教學資源的運用。這樣,就能使學生學到更地道、更活潑的英語,更多地了解現實英語國家的社會風土人情,接觸與親身感受地道的英語。例如,利用中國教育電視臺介紹過的與各級基礎英語教材配套的多媒體英語材料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近乎自然習得的具體語境中學習英語,從而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與綜合素質。再如,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地借助電視、多媒體等學習英語,擴大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拓寬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展跨地域文化的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還要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總認為:只有把教材講透了,尤其是把語法知識講深講透了,才算是教好了英語;學生也只有認真聽記了老師的講解才能學得好英語。結果,學生雖然能表達完整,但經常由于表達不夠得體而使人聽了一頭霧水。例如,英語教材中對詞組“take exercise”的解釋為“進行體育活動”,學生就認為“I want to take exercise every day”表示“我想每天進行體育鍛煉”。其實,這樣表達并不符合native speaker 的說話習慣。他們習慣說成“I want to exercise every day”。
因此,讓學生從不同渠道盡可能多地感受地道、真切的英語素材,使語言和文化的學習都能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完整地再現和統一,這正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解決問題的依據
1.體現學習語言的本質要求
語言習得理論告訴我們,語言自然習得的過程是無意識的,是潛移默化的。英語的學習也一樣。由于電視、多媒體等能創設仿真的英語交際情景,在課堂中適當地引入這些媒體所提供的地道活潑的英語素材,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悟地道的英語文化,從而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2.體現《普通高中
[1] [2] [3] [4]
【運用多種媒體資源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質】相關文章:
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05-02
正確運用多媒體,提高英語教學效率04-29
運用多種渠道交叉互聯提高識字教學效率04-29
成立實踐課堂,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能力04-29
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管見04-30
巧妙運用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05-02
運用語用推理,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05-02
運用圖式理論,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04-30
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4-28
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