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調研報告范文
為促進__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推動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近期,__保護區組織人員對__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先后分別到__鄉的__村__屯、__河,__村,__村;__鎮庫區上游__河沿線的平臘村納新等屯;__鄉__村的__、__;__鄉的__屯以及大山林場、__大峽谷野生珍稀植物園等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查了解,走訪群眾代表,村組干部,聽取意見和建議,調研結果如下:
__自然保護區屬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季風常綠闊葉林為主體的原生性天然林及其生態系統;以南方紅豆杉、黑頸長尾雉等為主體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和__重要的水源涵養林。總面積42848.4公頃,其中核心區14720.8公頃,緩沖區11101.3公頃,實驗區17026.3公頃。
__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獨特、森林生態系統原生性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等特點,保護區的建設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對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的標志性工程__水電站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生態保障作用,其保護價值非常重要。據統計有維管束植物2819種,大型真菌185種,陸生脊椎動物382種,昆蟲105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0種,植物27種。保護區有88種野生蘭科植物且物種個體數量較多,是__野生蘭科植物屬種最多、系統發育最完善的自然保護區。
近幾年來,保護區致力于有效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及水資源涵養能力,妥善管理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生境,不斷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意識,逐步使保護區向設施基本完善、管理科學先進、環境優美良好方向邁進;保護區對淹沒區內紅水河流域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樹實施遷地保護,建立了__珍稀野生植物遷地保護示范基地—__大峽谷野生珍稀植物園、蘭花園,園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0種4000多株,蘭花75種2萬多株(叢)。有效地保護了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
首先是對保護區范圍內的荒山和殘次林進行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復。第二是對保護區水庫周邊的耕地要實行退耕還林政策,以改善水資源涵養能力和水質。第三是在保護區內禁牧、禁伐,讓森林植被得到休養生息,使保護區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第四是林業部門要加強林木采伐源頭管理,嚴格控制采伐天然林種植食用菌,確保保護生態環境取得實效。第四是積極做好特色中草藥在自然保護區轄區內培育、繁育和試點種植等工作。保護區主動適應新常態要求,發揮自身優勢,組織技術人員對保護區轄區內的原生中草藥品種、環境進行調查,并與區內中醫藥材科研單位的專家聯系,在科研專家指導下對一些具有特色又有市場前景的品種進行培育、繁育和推廣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標準。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生態補償基金,除增加財政撥款外,要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以及__電站的支持。利用森林資源優勢,抓好生態旅游產業開發,打造生態旅游品牌。根據“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建議征收生態效益補償費,建立生態補償基金,用于提高庫區上游保護區等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
(五)加強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本兼治。要重點支持保護區內的新農村建設,從項目、資金、技術和對口支援上優先安排,將移民安置、林業生態等工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村建設相結合、與村莊的綠化、美化、凈化環境相結合,與農家生態旅游等增收項目相結合,搞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人畜分離,建設化糞池,發展沼氣池,優化生活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標本兼治。
(六)多方協調,調整自然保護區范圍。一是2014年上半年保護區開展的轄區內人工林調查結果:__河片區目前天然林呈零星散狀不連片分布,自然林面積總數不足10萬畝,從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角度出發,__河片區目前已失去了保護的目的和意義。同時,保護區__河片轄區內生活著7000多居民,大部分屬于移民后靠安置,農民群眾對土地的利用需求很大;按照《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林木砍伐之規定,位于保護區內的所有人工林,林業行政管理部門都不予許可辦理采伐證。為此,建議對__自然保護區范圍進行必要調整,將保護區__河片區30多萬畝林地調整為居民生產生活用地,不再作為自然保護區轄區范圍。
二是天峨縣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森林覆蓋率達84.05%,生態公益林面積逐漸擴大,就保護區內生態公益林面積從2008年的254049.6畝增加到2013年的278910.6畝,很多石山弄場區域的天然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野生物種種群種類不斷增加,保護價值不斷提高。經我處技術人員實地和采用科技方法監測調查,發現該區域范圍內生長著國家i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掌葉木等和棲息著黑葉猴、黑頸長尾雉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及許多珍稀瀕危物種。同時,尚有許多的蘭科植物和珍稀中草藥材等名貴植物有待進一步保護與挖掘。為此,建議將__鎮、__鄉、__鄉的部分村屯,即__鎮塘英社區韋家洞、__鄉大槽、公昌、甲巖、龍塔和__鄉龍峨、甘洞等連片30多萬畝大石山弄場地區規劃為自然保護區,并入__自然保護區轄區內,使__自然保護區形成穿洞河片區、大山森林片區、大石山弄場片區格局。
【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與保護淺析04-30
向海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需水研究05-02
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機制與政策研究04-26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綜合評價04-26
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稅征收的初步研究04-28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以哈納斯自然保護區為例04-28
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的現狀與保障措施04-27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發展04-27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研究04-26
臥龍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市場營銷規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