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之美》讀書心得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兩三年前,當時看的是電子書,雖然沒太仔細看,但是第一次近距離了解到這些互聯網應用背后的數學原理。
前段時間,我在同學的桌上看到了《數學之美》的紙質書,就向他借來讀。雖說"書非借不能讀也",但實際上借了書也沒能好好讀,斷斷續續讀了有一個月才讀完。
由于工作背景的緣故,吳軍博士的這本書主要內容集中在語言識別和搜索領域,但這絲毫不妨礙它確實反映了很多共同的道理。我總結了幾點供大家探討。
1. 簡單就是美
歐拉公式,最美的數據公式之一。
雖然在大家的眼里,數學是一門深奧的學科,但是很多數學規律卻能用非常簡單的公式表示出來。我想"簡單卻非常有用"或許就是數學之美的內涵吧。
書中作者給了很多"簡單卻非常有用"的例子,比如簡單的布爾代數就是搜索引擎的數學基礎;比如助Google一舉逆襲成為搜索老大pagerank算法就是矩陣乘法迭代結合TF-IDF公式;地圖導航搜索就是簡單的動態規劃;統計語言模型可以輕松解決看似難度、復雜度超高機器翻譯、語音識別。
數學的精彩之處就在于簡單的模型可以干大事。從本質上講,數學的思維方法就是抽象與簡化。簡單的模型怎么來?靠的是先抽象,后簡化。對于復雜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抽象,然后用數學模型來描述它。選擇了合理的模型就成功了一半。但是有了模型,往往模型看著簡單,但求解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合理假設繼續簡化,或者說通過增加合理的假設條件來簡化計算。以書上提到的馬爾科夫鏈為例,雖然公式的求解非常困難,但是一旦加上適當的假設,問題就一下子簡化了非常多。
所以,針對紛繁蕪雜的現實情況,我們一定要能時刻準備著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一定要做到大膽合理假設,盡可能的簡化問題,抓住其主要矛盾,先用很小的代價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剩下的部分再分步解決。
2. 透過現象看本質
作者說到,技術分為術和道兩種,具體的做事方法是術,做事的原理和原則是道。技術容易學,但也容易落伍,所以追求術的人一輩子工作很辛苦,只有掌握了道的本質和精髓才能永遠游刃有余。真正做好一件事沒有捷徑,需要一萬小時的專業訓練和努力。
道是什么?道實際上就是方向,就是判斷。
我想有些領導之所以成為優秀的領導,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道,反而對具體的術不那么關注。
舉個書上的兩個例子,都是關于搜索的:一個例子是搜索的本質是什么?自動下載盡可能多的網頁;建立快速有效的索引;根據相關性對網頁進行公平準確的排序。另一個例子是搜索引擎作弊的本質是什么?是在網頁排名信號中加入了噪聲,因此反作弊的關鍵是去除噪聲。
所以,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要善于理解事物的原理與本質。要先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最后才是怎么做。再比如,在學習某個軟件或某項技術時,就需要先掌握它的工作原理與工作機制,以便于我們判斷其適用的場景和不適用的場景,而不是先去熟悉怎么用它。
3. 循序漸進、逐步演化
書上對自然語言處理著墨很多。最初的自然語言處理是基于規則的句法分析,但是一段時間過后,人們發現句法分析的準確率很難提升。正當句法分析派走投無路的時候,統計語言模型出現了,而且越走越順,很快就把句法分析派遠遠拋在了后面。問題就來了,那為什么最開始科學家們不直接研究統計語言模型?答案當然是不能,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因為統計語言模型所需要基于的大數據量的語言庫還沒有,大規模并行計算的能力還不夠。同樣的,統計語言模型就是最好的嗎?當然是不盡然,科學家們現在開始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相信不久的將來,語言識別、機器翻譯會有另外一個質的飛躍。
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想畢其功于一役的往往最后的結局都是失敗的。
對我們而言,不管是架構規劃也好、系統建設也好、管理工作也好,更是需要找準突破口,循序漸進,逐步演化。當然,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規。
【《數學之美》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讀書之美05-02
《數學之美》讀書筆記(精選10篇)01-06
數學之美讀書心得04-01
校園之美07-10
和諧之美04-29
競技之美04-26
簡單之美04-28
空白之美04-25
冬之美11-23
橋之美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