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
一段時間的實習生活又接近尾聲,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實習報告好好總結一下了。那么實習報告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 1
實習單位:XX地質公園
實習周期:5天
指導老師:李教授
一、實習目的
識別燕山期花崗巖、沉積巖及變質巖特征
分析區域褶皺、斷層等構造形跡
掌握羅盤測產狀、地質剖面繪制方法
二、考察路線與核心內容
Day1:花崗巖區
觀察點:侵入巖體接觸帶
現象記錄:巖體呈肉紅色,具中粗粒結構,鉀長石斑晶發育
數據分析:測得巖脈走向NE45°,傾角72°,判斷為區域性張性節理
Day3:斷層帶考察
關鍵證據:發現斷層角礫巖、擦痕構造
鑒定結果:角礫呈棱角狀,擦痕側伏角30°,指示左行平移斷層
剖面繪制:完成1:2000地質剖面圖,標注斷層破碎帶寬度>15m
Day5:河流階地研究
地貌特征:三級基座階地,礫石層產狀水平
沉積分析:礫石磨圓度差,分選性差,反映近源快速堆積
年代推測:結合熱釋光測年數據(Q3約80ka BP)
三、實習收獲
技能提升:熟練使用地質羅盤測量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
理論深化:通過斷層組合形態理解區域構造應力場演化
思維突破:建立"將今論古"思維,從現代地貌反推地質過程
結語:
當錘頭敲開新鮮巖面,數百萬年的地質歷史在顯微鏡下展開。這次實習讓我懂得,地球科學不僅是實驗室里的'數據,更是山川湖海的詩行。
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 2
實習單位:XX地質實驗室
實習周期:7天
指導老師:王工程師
一、實驗目的
掌握沉積物粒度分析(篩析-沉降法)
完成礦物薄片鑒定(正交偏光顯微鏡)
設計簡易抽水試驗計算滲透系數
二、實驗過程與成果
實驗1:粒度分析
樣品:河漫灘沉積物
方法:>2mm篩析,<2mm沉降法
結果:中砂(0.25-0.5mm)占45%,分選系數1.8(分選較差)
實驗3:抽水試驗
場地:實驗室砂箱模型(均質中砂)
參數:抽水時間15min,水位降深0.3m
計算:滲透系數K=0.0025cm/s(達西定律)
實驗5:古生物鑒定
化石類型:筆石化石(奧陶紀)
鑒定依據:胎管形態、胞管排列方式
意義:確定地層時代為O2(中奧陶統)
三、技術難點與解決
顯微鏡聚焦問題:通過調節載物臺高度與孔徑光闌解決
抽水試驗誤差:采用三次重復試驗取平均值(誤差<5%)
化石保存處理:使用無色環氧樹脂膠固化
四、學科交叉思考
環境科學:沉積物重金屬含量(Cu、Pb超標)反映工業污染
工程學:滲透系數數據可用于地基處理方案設計
考古學:筆石化石層位與陶器碎片關聯,建立地層對比標尺
結語:
實驗室的.顯微鏡連接著遠古與未來。當數據轉化為地質故事,當化石開口訴說滄桑,我觸摸到了地球科學最動人的溫度——那是跨越時空的智慧對話。
報告特色:
量化呈現:使用具體實驗數據與計算公式
問題解決:記錄儀器操作中的實際困難與解決方案
學科拓展:強調地質學在環境、工程等領域的應用價值
【地球科學概論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最新影視概論心得體會11-03
IT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10-04
[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7-21
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9-26
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8-13
假期實習報告-工地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8-24
[轉載]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7-30
焊接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7-24
實習報告(4) -實習報告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