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

時間:2024-11-02 18:04:52 方案 我要投稿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精選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綠化養護施工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精選5篇)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 1

  一、綠化養護管理措施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可見養護工作的重要性。把好養護關,對苗木進行適當疏葉和疏枝(不影響景觀效果),并保證維持一定的空氣濕度,降低葉面濕度,促進植物恢復生長。做好對新種樹苗的養護工作是確保苗木的生長情況,體現景觀效果的重要保證,組織專職的養護隊伍,經常觀察新種樹苗的生長情況,對不同的樹種采取不同的養護方法。

  1、養護管理原則

  1.1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優美景觀。

  1.2派一支高效、優質、精干的管理和操作隊伍,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制度,責任到人,嚴格管理。

  1.3確立完善的管理和操作流程,通過養護管理進一步完善植物的生態群落,豐富景觀層次,體現群落配置的科學性。

  1.4結合本公司長年施工養護經驗,對每株植物根據其生長特性及生長勢的不同,采取相應的養護方法,使喬灌木達到樹型完美、枝葉茂盛、無病蟲害,地被無空禿。

  2、養護具體技術措施

  2.1場地清理,清除綠化內動態雜物。每日采取地塊落實,責任到人,自備統一盛器,分散收集,集中清運。

  2.2樹木修剪、整形。

  2.2.1喬木做特殊整形處理,要求樹冠圓整,分枝均衡,主要修除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并生枝、扭傷枝以及枯枝爛葉,對有傷口流液或易枯梢品種在夏季修剪,修剪后大傷口用羊毛胎保護。對部分小喬木需注意剪除砧木的萌蘗,并對長枝進行適當修剪,同時要將過密的細弱枝去除,使形成圓整的樹冠。

  2.2.2修剪總原則:切口都必須靠節,剪口應在剪口的反側45度傾斜,剪口平整,對于粗大枝干必須采取分段截法,以防撕裂。

  2.3中耕除草、松土、培土。

  冬季深翻土地20-30厘米,保持樹木根部周圍土壤疏松。修復地形,及時培土。在晴天清除15厘米以上大型雜草,特別是危害嚴重的各類藤蔓,雜草必須在開花之前除盡,并及時清運。

  2.4施肥:冬季結合冬翻,根據樹種、年齡、生長期和肥源以及土壤物理化性質,施基肥于外徑與樹冠相適外,喬木和灌木均應先挖好施肥環溝,其外徑應與樹木的冠幅相適應,深度和寬度均為25—30cm。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根據胸徑每3cm應施堆肥1.0kg,一般施肥2.0kg左右。生長期可施l-2次根外追肥,為避免增強土壤可溶屬于鹽,可采取含有PSB光含細菌的新型有機植物營養液,增強不同生長期的N、P、K含量,使喬木年生長胸徑指標達0.3cm以上,花灌木樹冠年生長指標擴大20cm。開花植物施肥每年不少于4—5次,冬季施基肥,春季施速效肥,花后施肥,夏秋季花芽形成施追肥。

  2.5植物保護、病蟲害防治。

  本著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控制病蟲害到最低限度,及時科學地應用生物藥劑防治,特別作好冬防,藥劑預先準備充分,各類養護機械保養到位,杜絕有害藥劑,防止污染。除蟲劑的使用要慎重,對藥性、品種、敏感程度要對比實驗注意風向,藥劑工作要認真負責,安全使用,用量、比例、及清潔都要按規程操作。

  2.6澆水:對新種植樹苗早晚噴水,保持濕度,以便為樹苗制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在灌溉前先松土,夏季灌溉宜早、晚進行,冬季灌溉選中午進行,灌溉要一次澆透。暴雨積水應及時排除,尤其是新種樹木周圍積水應盡快排除。

  2.7補植樹木:對樹木因各種原因造成缺苗應早補植。補植季節為:落葉樹應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后,發芽以前或秋季落葉以后土壤結凍以前。常綠樹應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后,發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長后,降霜以前。

  2.8建立技術檔案以便交接。

  建立完整的植物技術檔案及時收集、積累、整理與分析和總結經驗。檔案內容包括:

  2.8.1綠地氣候、物候、水文、土質、地形、地下構筑物等條件變化資料及調查報告。

  2.8.2綠地建設歷史及其發展狀況。

  2.8.3植物種類:按植物分類記載,地區名稱、規格、來源、栽植年月、生長勢和日常養護措施及其成效等。

  2.8.4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成果的單項技術資料。

  2.8.5各類統計報表和調查總結報告等。

  二、綠化養護質量標準

  一級養護質量標準

  1、綠化充分,植物配置合理,達到黃土不露天。

  2、園林植物達到:

  (1)生長勢:好。生長超過該樹種該規格的平均生長量(平均生長量待以后調查確定)。

  (2)葉子健壯:①葉色正常,葉大而肥厚、在正常的條件下不黃葉,不焦葉、不卷葉、不落葉,葉上無蟲尿蟲網灰塵;②被啃咬的葉片最嚴重的每株在5%以下(包括5%,以下同)。

  (3)枝、干健壯:①無明顯枯枝、死權、枝條粗壯,過冬前新梢木質化;②無蛀干害蟲的活卵活蟲;③介殼蟲最嚴重處主枝干上100平方厘米1頭活蟲以下(包括1頭,以下同),較細的枝條每尺長的一段上在5頭活蟲以下(包括5頭,以下同);株數都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④樹冠完整:分支點合適,主側枝分布均稱和數量適宜、內膛不亂、通風透光。

  (4)措施好:按一級技術措施要求認真進行養護。

  (5)行道樹基本無缺株。

  (6)草坪覆蓋率應基本達到100%;草坪內雜草控制在10%以內;生長茂盛顏色正常,不枯黃;每年修剪暖地型6次以上,冷地型15次以上;無病蟲害。

  3、行道樹和綠地內無死樹,樹木修剪合理,樹形美觀,能及時很好地解決樹木與電線、建筑物、交通等之間的`矛盾。

  4、綠化生產垃圾(如:樹枝、樹葉、草沫等)重點地區路段能做到隨產隨清,其它地區和路段做到日產日清;綠地整潔,無磚石瓦塊、筐和塑料袋等廢棄物,并做到經常保潔。

  二級養護質量標準

  1、綠化比較充分,植物配置基本合理,基本達到黃土不露天。

  2、園林植物達到:

  (1)生長勢:正常。生長達到該樹種該規格的平均生長量。

  (2)葉子正常:①葉色、大小、薄厚正常;②較嚴重黃葉、焦葉、卷葉、帶蟲尿蟲網灰塵的株數在2%以下;③被啃咬的葉片最嚴重的每株在10%以下。

  (3)枝、干正常:①無明顯枯枝、死權;②有蛀干害蟲的株數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③介殼蟲最嚴重處主枝主干100平方厘米2頭活蟲以下,較細枝條每尺長一段上在10頭活蟲以下,株數都在4%以下;④樹冠基本完整:主側枝分布均稱,樹冠通風透光。

  (4)措施:按二級技術措施要求認真進行養護。

  (5)行道樹缺株在l%以下。

  (6)草坪覆蓋率達95%以上;草坪內雜草控制在20%以內;生長和顏色正常,不枯黃;每年修剪暖地型二次以上,冷地型10次以上;基本無病蟲害。

  3、行道樹和綠地內無死樹,樹木修剪基本合理,樹形美觀,能較好地解決樹木與電線、建筑物、交通等之間的矛盾。

  4、綠化生產垃圾要做到日產日清,綠地內無明顯的廢棄物,能堅持在重大節日前進行突擊清理。

  三級養護質量標準

  1、綠化基本充分,植物配置一般,裸露土地不明顯。

  2、園林植物達到:

  (1)生長勢:基本正常。

  (2)葉子基本正常:①葉色基本正常;②嚴重黃葉、焦葉、卷葉、帶蟲尿蟲網灰塵的株數在10%以下;③被啃咬的葉片最嚴重的每株在20%以下。

  (3)枝、干基本正常:①無明顯枯枝、死杈;③有蛀干害蟲的株數在10%以下;③介殼蟲最嚴重處主枝主干上100平方厘米3頭活蟲以下,較細的枝條每尺長一段上在15頭活蟲以下,株數都在6%以下;④90%以上的樹冠基本完整,有綠化效果。

  (4)措施:按三級技術措施要求認真進行養護。

  (5)行道樹缺株在3%以下。

  (6)草坪覆蓋率達90%以上;草坪內雜草控制在30%以內;生長和顏色正常;每年修剪暖地型草1次以上,冷地型草6次以上。

  3、行道樹和綠地內無明顯死樹,樹木修剪基本合理,能較好地解決樹木與電線、建筑物、交通等之間的矛盾。

  4、綠化生產垃圾主要地區和路段做到日產日清,其他地區能堅持在重大節日前突擊清理綠地內的廢棄物。

  通過了解當地的環境,結合苗木生長習性及以往的工作經驗,我們針對不同的樹種制定了詳細的具有針對性的年工作養護月歷;

  一月份:此時天氣寒冷,土壤封凍,樹木處于休眠狀態:

  ①、剪除枯、殘、病蟲枝葉、徹地清除越冬的皮囊;

  ②、結合冬耕,施足冬肥;

  ③、積肥,配置營養土,以便為部分缺少營養的樹種及時補充養分;

  ④、經常注意檢查防寒設備、設施及苗木防寒包扎等,隨時注意管理方法和力度。

  二月份:氣溫有所上升,但樹木仍處于休眠狀態:

  ①、完成各樹種立地條件的整理及使用基肥等工作;

  ②、繼續進行落葉樹的冬季修剪;

  ③、挖、運、補植各種落葉樹及耐寒的常綠樹、針葉樹必須掌握隨挖、隨運、隨種的原則;

  ④、剪除病蟲枝,并注意觀察病蟲害的發生情況。

  三月份:氣溫繼續上升,樹木開始萌芽:

  ①、對落葉樹特別是行道樹的休眠修剪,必須在月底前結束;

  ②、天氣漸暖,許多病蟲害即將發生,要維修好各種防蟲防病機械,并準備好藥品。

  四月份:溫繼續上升,樹木均萌芽開花或展葉:

  ①、抓緊常綠樹的挖掘補栽工作;

  ②、做好樹木的剝芽、修剪,隨時除去多余的嫩芽和生長部位不當的枝條;

  ③、加強新栽樹木的養護管理工用;

  ④、做好地栽花木的松土、除草、花前施肥等工作;

  ⑤、抓好樹木寄生蟲及各種病害的防治工作。

  五月份:進入夏季,樹木生長旺盛:

  ①、對行道樹、庭園樹進行剝芽修剪,對發生萌蘗的小苗根部隨時修剪剝除;

  ②、加強新補樹種的養護管理工作,做好補苗、間苗、定苗工作,增施追肥,勤施薄施;

  ③、氣溫漸高,病蟲害大量危害樹木,應注意蟲情的預測,做好防蟲、防病工作。

  六月份:氣溫高,進入梅雨季,濕度大:

  ①、利用梅雨季節濕度大的特點,抓緊進行最后的補植工作;

  ②、對大樹進行適當修剪,解決枝條與路線的矛盾;

  ③、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尤其是葉面害蟲。

  七月份:本月氣溫高,天氣炎熱,暴風雨:

  ①、雜草生長快,要繼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

  ②、氣溫高,要注意灌溉抗旱,同時又是暴雨較多的月份,要注意防澇。

  八月份:本月天氣炎熱、暴風雨:

  ①、繼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

  ②、做好防旱排澇工作,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

  九月份:氣溫仍高,但相對有所下降:

  抓好除害滅病工作,特別是要檢查蚜蟲的發生情況,一經發現,立即防治。

  十月份:氣溫繼續下降,樹木陸續進入休眠期:

  ①、做好防病治蟲工作,消滅各種成蟲和蟲卵,防止來年蟲害在面積發生;

  ②、在苗木停止生長后,檢查成活率。

  十一月份:氣溫下降,樹木停止生長且開始木質化:

  ①、進行冬季樹木修剪,去病枝、枯枝,操作時要嚴格掌握操作規程和技術要求,同時做好除蟲滅病工作;

  ②、做好防寒工作,對部分樹木進行涂白,或用草繩包扎。

  十二月份:完全進入冬季,做好防寒:

  ①、大量積肥,冬耕翻地,改良土壤;

  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隨時檢查覆蓋物、包扎物等設設施,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⑧、結合冬季大掃除,消滅越冬病蟲源,搞好綠地衛生工作;

  ④、維修工具,保養機械設備。

  三、補種措施

  由于苗木質量栽植技術及自然條件等因素,本工程所用植物材料可能會有部分死亡,為保證工程的景觀效果,特制定補植(種)方案。在苗木進場時,按設計數量105—110%進的苗木,就是在發生苗木死亡時進行補種用的。多進的苗木栽植于苗圃中,加強管理,保證效果。在補植時就能與原來的種苗效果相近。

  1、補植(種)的時間

  補植(種)是綠化工程后期維修的必然手法之一。其補植時間除嚴寒期外隨時可以進行,但不同季節其補植方法及措施有所不同。

  2、補植(種)前的準備

  補植前一定要調查死亡植物的數量、種類、規格,及所死亡的原因,如是由于土壤原因提前對土壤進行改良處理,如是苗木包裝原因改進包裝方法,在確定數量、種類、規格后立即準備補植所缺的苗木或草坪以備補植。

  3、注意事項

  3.1補植所選苗木(規格)一定達到設計要求。

  3.2如夏季或秋季補植,不論喬木都要按要求帶土球運輸,且苗木補植運輸起挖過程中土球一定要保持完好。

  3.3栽植時,注意回填踩實,嚴格執行三埋兩踩一提的栽植原則,對于帶土球苗木在踩實時不要距土球太近,不帶土球苗木,不要踩傷主根。

  3.4補植苗木一定要加強養護,注意防曬或防寒,以便其與原有苗木盡快達到協調。

  4、補植用的工具

  鍬、鎬、竹桿、草繩、精播機、吊車(大樹移植時)。

  四、綠地的植物病蟲害防治

  綠化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時常遭到各種病、蟲為害,輕者造成生長不良,失去觀賞價值,重者植株死亡。損失慘重。我公司對于園林植物的病蟲害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基本方針,充分發揮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協調應用多種必要措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以下,以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采用植物檢疫、園林技術、物理、化學等措施力保所有植物的茁壯生長,增加美觀性,早日達到設計效果。

  1、植物檢疫

  我公司對所引進花灌木、草種調入前進行檢疫,若發現檢疫對象禁止從該地區進貨,嚴防調入攜帶病蟲害的種苗。

  2、栽培措施防治技術

  樹木生長質量與病蟲害的發生有關,樹木生長健壯旺盛,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強。培養保質健壯的種苗,可增加抗病蟲害的能力。養護管理上,在種植地保持整潔清除枯枝敗葉,合理澆水施肥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以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樹冠內的混充,使一些喜陰濕的真菌不能生存(如疫霉和腐霉類),剪下的枯枝病葉要及時清除或燒掉,防治病蟲害的傳播。

  3、物理防治。

  在樹干上綁塑料帶,或其它光滑的東西,可以阻攔一些害蟲的通行,起到防治作用。防治桃小食心蟲、松毛蟲,可以在樹干高1m處用15—20cm寬的塑料薄膜帶將樹干圍一圈扎好,防治效果良好。

  4、化學防治

  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手段,用殺菌劑(保護劑、治療劑),保護劑:如波爾多液、治療劑,如:多菌靈甲托等。殺蟲劑:如涕滅威、1605、甲銨磷等。

  5、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5.1主要植物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

  5.1.1黃櫨白色粉病:多發在8—9月份,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在休眠期噴灑,用15%的粉銹寧700倍液噴灑。

  5.1.2海棠銹病:多發于6月份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2000倍液噴灑,秋季銹孢子成熟時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5.1.3櫻花褐斑病:多發于6—10月份,用20%甲托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散。

  5.1.4丁香葉斑病(黑斑病、斑枯病、褐斑病)發病期用70%甲托粉劑1000倍液,1-15天一次,連噴3--4次。

  5.1.5銀杏黃腐病:多發于6--9月份,增施有機肥提高苗木抗病力。

  5.1.6楊樹爛皮病:多發于6—9月份,用小刀將病組織劃破或刮除病斑老皮再涂托布津200倍液藥液,涂后5天再用50-100ppm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圍,促進產生愈合組織。

  5.1.7草坪病害:

  a、炭疽病夏季發生精種前50%退菌特100倍,水溫18~24℃,浸種24小時,在浸種過程中3—4小時攪動1次,種子晾干后即可播種,發病期間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800倍液噴灑每隔10天噴一次噴2~3次。

  b、褐斑病多發于溫度25~28℃,高溫的環境中,增加P、K肥,提高其抗病力,合理灌水,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0.5:0.5:100的波爾多液,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2~3次。

  c、銹病多發于春秋,增施K、P肥,用15%粉銹寧2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連噴2~3次。

  d、幣斑病主要發生在晚春初夏,適量施用氨肥合地灌排水,用50%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75%敵克松500倍液隔7-10天連噴2-3次。

  6、主要植物常見蟲害的防治方法:

  6.1地下害蟲:銅綠麗金龜、黑絨金龜、螻蛄、金針蟲,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微膠囊緩釋劑防治。

  6.2食葉害蟲:刺蛾類如綠刺蛾、扁刺蛾等,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袋蛾用50%馬拉松乳油1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噴霧。尺蛾類:如槐樹尺蛾、楊樹尺蛾等可秋冬挖蛹,消滅越冬蟲源,黑光燈誘殺成蟲用1000倍20%滅幼脲1號膠懸劑噴霧。葉甲類:如榆藍葉甲、柳藍葉甲等,人工捕殺,在卵孵化盛期噴1000-15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幼蟲成蟲期噴灑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1500倍液。

  6.3鉆蛀性害蟲:天牛類如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等可用人工捕殺成蟲,樹干涂刷白涂劑,利用天敵,也可噴灑殺螟松、敵敵畏100-200倍液。吉丁蟲類如六星吉丁蟲、柳吉丁蟲,大葉黃楊吉丁蟲。成蟲羽化前及時清除枯枝、死樹,減少蟲源。

  6.4刺吸性害蟲:蟬類如:大青葉蟬等,黑光燈誘殺成蟲或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葉蟬散乳油噴灑。蚜蟲類:如白毛蚜、柳瘤大蚜、欒多態毛蚜等,可采用人工助遷瓢蟲,或噴2.5%功夫菊酯5000倍液或50%甲基對硫磷2000倍液。

  養護管理也是預防病蟲害發生的一項重要措施。進行適時的施肥、修剪、澆灌、養護,確保樹木苗木茁壯生長。一顆健壯的植株,要比生長瘦弱的植株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強。如海桐生長在通風不暢、陽光不足的地方,容易受吹棉蚧的危害;立地環境對樹木的影響很大,無患子栽培在公園綠地上很少有蚧殼蟲的危害,而作為行道樹栽植在大街上,卻受一蚧殼蟲的危害。因此要注意研究立地環境,改善立地條件,創造抑制病蟲害的發生、促進植物群落茁壯生長的有利環境。

  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開始,到立地環境的改造,科學地栽培,合理地運用養護技術,強化預防措施,輔以化學的、生物的措施,建立科學的園林綜合防治系統,一定使園林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應作為園林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加以應用。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 2

  一、種植后養護

  苗木栽植后,從每天上午十點-下午三點,需對部分表面進行葉面霧狀噴水保濕(可用人工和機械兩種方式),同時需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以此避免因過多噴水而引起根部積水,以致根部霉爛。(阿期匹林葉面噴水可半個月一次)。為降低苗木自身的光合作用及蒸騰作用。

  二、日常養護

  苗木移植后,在苗木養護期內配備苗木專職養護人員對苗木進行澆水、排水、修剪、施肥等養護管理,具體養護措施如下:

  已經定植的苗木,必須在1-2年內加強管理,并采取一些保證成活的技術措施加以養護,才能最后移植成功。主要養護管理措施如下:

  1、澆水:養護期中,要注意平時的'澆水,發現土壤水分不足,就要及時澆灌。在夏天,要多對地面和樹冠噴灑清水,增加環境濕度。

  2、生長素處理:為了促進新根生長,可在澆灌的水中加入0.02%的生長素,促進根系恢復生長。

  3、施肥:種植過程中,根基施入復合肥料,每個樹穴必須由監理簽證。移植后第一年秋天,就應當施一次追肥。第二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要施肥2-3次,肥料采用2‰-5‰尿素或二氫鉀等根外追肥。

  4、包裹樹干:為了保持樹干的濕度,減少從樹皮蒸騰的水分,要對枝干進行包裹。裹干時,可用浸濕的草繩從樹基往上密密地纏繞樹干,一直纏裹到主干頂部。接著,再將調制的粘土泥漿厚厚地湖滿草繩裹著的樹干。以后,可經常用噴霧器為樹干噴水保濕。冬季對部分苗木采取塑料薄膜繞樹桿等冬季防霜措施。

  5、修剪:根據不同季節和苗木特性及時進行修剪。

  6、對死亡苗木及時補種,根據苗木病蟲害發病規律,以預防為主,及時防治。

  給通行車輛預留足夠寬度。在施工現場停放時應停放在安全的作業區內,兩側掛紅旗標識,夜間有專人看管。在各種機械設備上粘貼反光條,增強夜間安全系數。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 3

  城市道路綠化養護管理,在城市綠化建設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種植施工完成綠地初步形成后,隨之而來的是長期養護管理工作,"三分栽植,七分管理"是人們的共識。為了保證xx市重點公路綠化工程景觀提升及生態綠化工程綠化景觀的最佳效果,依據四川省地方標準DB51/50016-1998《城市園林綠化技術操作規程》及《成都市綠化養護管理技術標準》,按照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求,并結合xx市綠化日常養護實際情況,制定以下綠化養護管理辦法。

  (一)、公共綠地養護管理方案

  1、澆水排水

  (1)原則:澆水應根據不同植物生物學特性、樹齡、季節、土壤干濕程度確定。做到適時、適量、不遺漏。每次澆水要澆足澆透;使用水車澆水,水壓不能太大,不能直沖溝土,澆水要充足均勻,切忌邊行車邊澆水,澆成"跑馬水"。

  (2)澆水量:根據不同植物種類、氣候、季節和土壤干濕程度確定,深度達根部、土壤不干涸為宜。氣候特別干旱時,除澆足水外,還應增加葉面噴水保濕,減少蒸騰。具體澆水量為,喬木不少于40公斤/株次(胸徑10公分以下),灌木不少于30公斤/株次,色塊灌木、綠籬不少于30公斤/㎡次,草坪不少于20公斤/㎡次、盆草花不少于20公斤/㎡次。大樹依據具體情況和澆水原則確定。地栽宿根花卉以土壤不干燥為準。噴灌澆水每次開啟時間不少于30分鐘,以地面無徑流為準。

  (3)澆水次數:開春后植物進入生長期,須及時補充水分。生長期、干旱、高溫應每天澆水,休眠期每半月或一月應澆一次,花卉、草坪應按生長要求適時澆水。各種植物年澆透水次數不得少于:喬木6次,灌木8次,色塊灌木12次,花卉每天兩次,草坪18次。

  (4)澆水時間:集中于春、夏、秋末。夏季高溫季節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冬季宜午后進行。

  (5)澆水方法:樹木澆水前,應先開挖灌水溝,灌水溝的大小,以樹冠投影為準,深度以不傷根為限,水圈高度為30公分,要求密實不漏水;綠籬澆水前,應在兩側先筑水埂,高15公分,并用水花撬全面松土,深度以不傷或少傷根為限。若綠籬溝面不平坦,水流往一方流動時,應分段筑埂擋水;花壇種植槽、花盆澆水前,應用小花撬松土,肉質根及球根類花卉澆水量宜少,以土壤不干燥為度。無論是用水車噴灑或水樁澆水,都必須隨時滿足澆水所用工具和機具運行良好。

  (6)雨季應注意防洪排澇,清除積水。

  (7)進行澆水作業時應注意安全事項。

  2、施肥

  (1)原則:為確保園林植物正常生長發育,要定期對樹木、花卉、草坪等進行施肥。施肥應根據植物種類、樹齡、立地條件、生長情況及肥料種類等具體情況而定。

  (2)施肥量:根據不同植物、生長狀況、季節確定。應量少次多,以不造成肥害為度,同時滿足植物對養分的需求。施基肥喬木(胸徑再10公分以下)不少于20公斤/株次,灌木不少于10公斤/株次,色塊灌木和綠籬不少于0.5公斤/㎡次,草坪不少于0.2公斤/㎡次。施追肥一般按0.5%-1%濃度的溶解液施用。干施化肥一般用量,喬木不超過250克/株次,灌木不超過150克/株次,色塊灌木和綠籬不超過30克/㎡次,草坪不超過10克/㎡次。

  (3)施肥次數:根據不同植物、生長狀況、季節確定。基肥每年不少于一次,追肥每年不少于2次,特殊情況下如有特殊要求以及草坪或花卉增加施肥次數。觀花植物應在花期前后各施一次。

  (4)施肥方法:施肥應均勻,基肥應充分腐熟埋入土中,化肥忌干施,應充分溶解后再施用,用量適當。新栽植物或根系受傷植物,未愈合前不應施肥,草坪修剪一周后才能施肥。施肥應結合松土、澆水進行。

  3、修剪

  (1)原則:修剪是最關鍵性的技術措施,其作用有培養樹型,控制生長,更新復壯,減少傷害,促進開花。修剪應根據植物的種類、習性、設計意圖、養護季節、景觀效果進行,修剪后要求達到均衡樹勢、調節生長,花繁葉茂的目的。

  (2)修剪內容:包括剝芽、去蘗、摘心摘芽、疏果、整形、更冠等技術。根據綠化設計要求以及不同植物種類正確選擇修剪的技術方法,宜多疏少截。

  (3)修剪方式:養護性修剪分常規修剪和造型(整形)修剪兩類。常規修剪以保持自然樹型為基本要求,按照"多疏少截"的原則及時剝芽、去蘗,合理短截并疏剪內膛枝、重疊枝、交叉枝、下垂枝、腐枯枝、病蟲枝、徒長枝和損傷枝,保持內膛通風透光,樹冠豐滿。造型修剪以剪、鋸、捆、扎等手段,將樹冠整修成特定的形狀,達到外形輪廓清晰、樹冠表面平整、圓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4)修剪時間:落葉喬木在休眠期進行,常綠喬木生長間隙期進行,灌木根據設計的景觀造型要求及時進行。

  (5)修剪次數:喬木不能少于一次/年,造型灌木不能少于4次/年,綠籬植物不能少于8次/年,灌木不能少于3-4次/年。

  (6)喬木修剪:一般只進行常規修枝,對主、側枝尚未定型的樹木可采取短截技術逐年形成三級分枝骨架。庭蔭樹的分枝點應隨著樹木生長逐步提高,樹冠與樹干高度的比例應為7:3至6:4之間。行道樹在同一路段的分枝點高低、樹高、冠幅大小應基本一致,上方有架空電力線時,應按電力部門的相關規定及時剪除影響安全的枝條。

  (7)灌木修剪:一般以保持其自然姿態,疏剪過密枝條,保持內膛通風透光。對叢生灌木的衰老主枝,應本著"留新去老"的原則培養徒長枝或分期短截老枝進行更新。觀花灌木和觀花小喬木的修剪應掌握花芽發育規律,對當年新梢上開花的花木應于早春萌發前修剪,短截上年的已花枝條,促使新枝萌發。對當年形成花芽,次年早春開花的花木,應在開花后適度修剪,對著花率低的老枝要進行逐年更新。在多年生枝上開花的花木,應保持培養老枝,剪去過密新枝。

  (8)草坪修剪:混播草坪不能少于24次/年,草坪高度應保持6-10cm,當草高超過12cm時必須進行修剪。剪草高度應以4-5公分為宜,切忌齊根下剪,影響草坪質量。

  (9)花灌木定型修剪:分枝點以上樹冠圓滿,枝條分布均勻,生長健壯,花枝保留3-5個,隨時清除側枝、蘗芽。球型灌木應保持樹冠豐滿,形狀良好。

  (10)修剪注意事項:修剪的剪口或鋸口平整光滑,不得劈裂、不留短樁。修剪應按技術操作規程和要求進行,須特別注意安全。對某種植物進行重度修剪時或操作人員拿不準修剪尺度時,須通知業主在其指導下進行。剪下的枝條應集中及時處理,以免影響市容和引起病蟲蔓延。

  4、中耕、除草

  (1)原則:綠地雜草叢生,土壤板結,不但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還影響綠地觀瞻。及時中耕除草,提高土壤透氣性,利于植物根部生長。

  (2)松土:生長季節進行,用釘耙或窄鋤將土挖松,草坪應用打孔機松土,每年不能少于2次。

  (3)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綠地中應隨時保持無雜草,保證草評的純凈度。除草應盡量連根除掉,必要時,掌握和了解化學除草劑藥理時,也可以使用化學除草。但應先試驗后使用,以不造成藥害為度。

  5、補栽

  (1)保持綠地植物的種植量,缺株斷行應適時清理死苗,并補栽。補栽應使用同品種、基本同規格的苗木,保證補栽后的景觀效果。補栽按照種植規范進行,施足基肥并加強澆水等保養措施,保證成活率達98%以上。補栽的苗木與以形成的苗木喬木胸徑相差不能超過0.5cm,灌木高度相差不能超過5cm,色塊灌木高度相差不能超過10cm。

  (2)草坪禿斑應隨缺隨補,保證草坪的覆蓋度和致密度。補草可采用點栽、播種和鋪設等不同方法。

  (3)對已呈老化或明顯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灌木和花卉應及時進行改植。

  (4)補栽需及時,不得拖延,原則上自行確定補栽時間,當業主通知補栽時不得超過規定時間。

  6、支柱、扶正

  (1)傾斜度超過10度的樹木,須進行扶正,落葉樹在休眠期進行,常綠樹在萌發前進行。扶正前應先疏剪部分枝椏或進行短截,確保扶正樹木的成活。

  (2)新栽大樹和扶正后的樹木應進行支柱。支柱材料在同一路段或區域內應當統一,支柱方式要規范、整齊。支柱著力點應超過樹高的1/2以上,支柱材料在著力點與樹干接觸處應鋪墊軟材,以免損傷樹皮。

  (3)每年雨季前要對支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松動的支柱要及時加固,對坎入樹皮的捆扎物要及時解除。

  (4)扶正支柱需及時(特別是雨季或車禍)發現、及時支柱。采用鐵絲作捆扎材料或對樹木無傷害的其他扶正措施,一定時期應檢查捆扎材料對樹干有無傷害,及時處理。

  (二)、病蟲害防治管理方案

  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防為主,精心管養,使植物增強抗病蟲能力,經常檢查,早發現早處理;采取綜合防治、化學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蟲害蔓延和影響植物生長。要掌握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規律,在預測、預報的指導下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好預防。已經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處理、防止蔓延成災。病蟲害發生率控制在10%以下。

  1、植物病蟲害防治是保證植物不受侵害,達到理想的生長效果,是養護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須及時有效地抓好這項工作,藥物應選用低毒和無公害類品種。

  2、病蟲害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物保護方針,盡可能采用綜合防治技術,把農藥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3、掌握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將病蟲害控制和消滅在危害前,要求勤觀察發現,及時防治。

  4、病蟲害的藥物防治要根據不同的樹種、病蟲害種類和具體環境條件,正確掌握各種農藥的藥理作用,充分閱讀農藥使用說明書,注意農藥的使用,對癥下藥,配制準確,使用方法正確。混合充分、噴灑均勻,不造成藥害。

  5、噴藥應成霧狀,做到由內向外、由上向下、葉面葉背噴藥均勻,不留空白。噴藥應在無風的`晴天進行,陰雨或高溫炎熱的中午不宜噴藥。噴藥時要注意行人安全、避開人流高峰時段,噴藥范圍內有食品水果等存放物,要待移出或遮蓋后方能進行,噴藥后要立即清洗藥械,不準亂倒殘液。

  6、對藥械難以噴到頂端的高大樹木或蛀干害蟲,可采用樹干注射法防治。

  7、施藥要掌握有利時機,害蟲在孵化期或幼蟲三齡期以前施藥最為有效、真菌病害要在孢子萌發期或侵染初期施藥。

  8、挖孔地下害蟲時,深度應在5-20cm以內,接近樹根時不能傷及根系。人工刮除樹木枝干上的介殼蟲等蟲體,要徹底干凈,不得損傷枝條或枝干內皮,刮除樹木枝干上的腐爛病害時,要將受害部位全部清除干凈,傷口要進行消毒并涂抹保護劑,刮落的蟲體和帶病的樹皮,要及時收集燒毀。

  9、農藥要妥善保管和規范使用。農藥的保管和使用要嚴格按照《金牛區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關于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使用農藥安全作業標準》進行保管和使用,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三)、環境衛生及設施維護方案

  1、綠地清潔衛生

  (1)隨時保持綠地清潔、美觀。

  (2)及時清除死樹、枯枝。

  (3)及時清除垃圾、磚頭、瓦塊等廢棄物。

  (4)及時清運剪下的草、樹枝等。

  (5)清理出的廢棄物堆在綠地現場不得超過當天。

  (6)座椅、果屑箱、標志牌等公共設施每天擦洗一次。

  (7)及時清除綠地設施上的牛皮癬及亂涂畫痕跡。

  (8)經常沖洗樹木枝葉上的積塵。

  (9)健康步道保持干凈、整潔。

  2、綠地設施維護

  (1)綠地設施包括園路、花臺、花架、亭廊、座椅、園燈、欄桿、標志牌、責任牌、提示牌、"身份證"掛牌、果屑箱等園林小品及供水閥門、噴頭等設施。

  (2)綠地設施應保持完好無損,發現缺損應及時修補、更換。

  3、綠化揚塵治理

  (1)樹池覆蓋。所有行道樹及其他綠地內樹池必須實施覆蓋,樹池內不能有露土。覆蓋方式可采用硬覆蓋(樹蓋板或透水材料覆蓋)或軟覆蓋(栽植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

  (2)綠化帶提檔降土。綠化帶土壤高度必須低于路沿石3-5公分,若高于路沿石,應降低浮土高度或者進行路沿石提檔。

  (3)植物沖洗降塵。對各類綠地表面的植物葉面的積塵經常進行定期沖洗,保證植物葉片上無積灰。如啟動揚塵應急預案,應增加沖洗次數。

  4、綠化保護和監管

  (1)綠地紅線范圍內不被侵占,綠地版圖完整,花草樹木不受破壞,無亂停放車輛、擺攤設點、牽繩掛物的現象。

  (2)保護綠化成果,加強對轄區內綠化的保護、監管,如發現有未經許可擅自占用綠地、損綠毀綠的

  行政違規事件發生,要立即嚴肅調查處理,并立即上報。對綠地、園內流動擺賣、違章占道經營、推銷人員等破壞綠化行為,進行批評、規勸、警告、制止。

  (3)做好轄區內單位綠地、未移交綠地的日常養護管理工作的監管和指導,發現問題要督促相關單位處理。

  5、綠地環衛保潔及植物沖洗作業標準

  (1)每日早晨8:00前完成綠地普掃、垃圾清理等。定人、定段全時段保潔,每天保潔至18:00時,如遇重要接待活動時,接業主通知后應無條件延長保潔時間及植物沖洗次數。

  (2)作業人員必須著統一工作服上崗。

  (3)每班作業必須清除綠地內垃圾,做到日產日清。

  (4)不得將垃圾、泥沙倒入進水篦、邊溝。

  (5)作業人員作業中不得坐崗、不得擅離崗位。

  (6)嚴格執行上、下班交接制度。

  (7)清掃保潔后的垃圾實行袋裝化,運輸車輛應密閉運輸,并傾倒至指定埋場。

  (8)綠地、游園清掃人員配置按2950㎡/人,綠化區域人員配置按20000㎡/人,保潔人員配置按5000㎡/人。

  (9)清掃質量達到六無,即:綠地、綠道無堆積物、無磚瓦土石、無果皮、紙屑、無煙頭、無積水、無痰跡、無積泥積灰;六凈,即:下水蓖、樹池凈、綠帶周邊凈、路沿石凈、邊溝凈。

  (10)保潔時使用保潔掃帚(小掃把)和密閉撮箕保潔,防止二次污染和揚塵保潔的垃圾及時清運,不得沿街擺放。

  (11)廢棄物控制指標(一級)以1000平方米為計算單位

  果皮紙屑、塑膜煙蒂痰跡污水其他路面廢棄物控制時間

  ≤4片≤4片≤4個≤4處無無≤4min

  (12)綠化、步道及植物沖洗,每周沖洗不低于7次,沖洗后路面植物葉面應干凈,下水口不應堵塞。

  (13)綠地及健康步道保持干凈,亭,廊,棧道、景墻、欄桿、水車、文化景觀、燈桿、燈箱、室外配電箱、柜等園林小品設施每周擦洗不少于2次,無亂貼亂畫,每天應專人擦洗1次以上。

  (14)綠地應無積存垃圾和人畜糞便,經常進行植物沖洗,隨時保持綠地清潔、美觀,及時清除垃圾、建渣等廢棄物,及時清運剪下的草、樹枝、死樹等,及時收集清運商業網點產生的垃圾。

  (15)景點噴泉水池,每周應換水清洗、消毒,水池內無白色垃圾、漂浮物,水質清澈。

  6、維護質量標準

  (1)綠化外觀質量要求:修補形狀應規則,邊線應平行垂直于道路中線,接頭平順;鋪筑平整、密實;縱橫坡適中;無起皮、脫落、掉渣、露石、裂縫、爛邊、推擠等現象;井框高差不明顯,路面不積水。路面平整、安砌牢固、縱橫縫均勻、直順、灌縫飽滿、無殘缺、縱橫坡適度。

  (2)路沿石、嵌邊石、滴水石、標線表面接頭平整、線形直順、接縫均勻、勾縫飽滿、安砌穩固。混凝土半成品應選用市質檢站質量評定合格的廠家產品,質量應符合要求。

  (3)小橋、欄桿、棧道、花架、亭廊、及各類護欄、維修及油漆常年無脫焊、漏焊,陰陽角方正、塊件要順直、除銹干凈、油漆無漏刷、顏色一致、平整光滑、無流墜、皺紋。

  (4)測實量標準園路方磚、路沿石、嵌邊石、滴水石、標線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查范圍說明

  1平整度±10㎜隨機抽檢3m直尺

  2板塊高差<5㎜隨機抽檢尺量

  7、巡邏維護管理制度

  據xx市重點公路綠化工程景觀提升及生態綠化工程綠化養護維護管養特點,建立巡邏制度,每天分三班巡邏,采用騎車、步行相結合的方式,對各標段所管轄的道路、綠化、市政設施進行巡邏,具體做如下要求:

  (5)巡邏人員提供的信息應做到維護項目、位置、數量準確無誤,及時送達上級,并有落實記載。處理完畢后,記錄處理結果,由相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6)巡邏情況每日有記載,內容準確,項目部對巡查工作有專人監督檢查、簽字。

  (7)在巡邏中如發現有損壞、破壞設施設備的行為要立即報告綠化管護單位并立即修復;還應填寫"人為損壞設施報表"交業主。

  (8)巡邏人員巡邏中如發現安全隱患、危急情況立即通知綠化管護單位,并做好記錄。要求現場有人值守,或有警示標志,并處理安全隱患。

  (9)汛期前應及時檢查排水設施,遇大、暴雨一小時后巡邏員應將負責巡邏片區的基本狀況報知項目部相關負責人,對于雨水排放不暢,采取處理措施。

  (10)各標段內園林綠化發現治安案件發生要及時處理,并在第一時間內通知業主、當地公安、執法部門,維持好現場,確保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害。

  (四)、園林綠化工作的整體要求及工作目標

  園林既是一種自然景觀,又是一種文化現象,需要以一種文明的、高層次的管理來實現它的功能。我們以"人與自然"為主題,以"三最"(最優美、最清潔、前衛生)為尺度衡量我們的管理工作,做到一草一木青枝綠葉,一磚一瓦精雕細刻,一人一事服務周到,一時一刻體現文明,使園林綠化養護達到一級養護標準,使業主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五)、綠化養護應急措施

  1、由項目經理建立一支綠化養護應急小組,全天候24小時待命,一旦出現應急情況可隨時趕赴轄區內綠化區域進行處理。

  2、在出現不可抗力自然因素(如洪災、內澇、雪災)以及人為事故(如車禍等)后,應急小組能及時趕赴轄區現場進行綠化搶險救災工作,協助其他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事故處理,并及時恢復受損植物。

  3、及時處理數字化平臺交辦的園林綠化案件。

  4、遇到重大節慶、領導視察等情況,配合相關單位提前進行整體、全面的綠化清潔與整治,并在期間加派人員對轄區內綠化區域進行保潔養護。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 4

  一、工程概況

  項目名稱:xxx

  養護范圍:包括xxx,總面積為 xx 平方米。養護區域內包含多種植物類型,如喬木、灌木、花卉、草坪等。

  養護期限:自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二、養護目標

  確保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喬木成活率達到 xx% 以上,灌木成活率達到 xx% 以上,花卉和草坪覆蓋率保持在 xx% 以上。

  保持綠化景觀的美觀性和完整性,通過合理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使植物形態優美、色彩鮮艷,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

  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綠化植物在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減少噪音等方面的功能。

  三、養護內容及措施

  澆水

  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和季節變化確定澆水頻率和澆水量。一般來說,在干旱季節,喬木每周澆水 xx 次,每次澆水量以濕透根系分布層為準;灌木每 xx 天澆水一次;花卉和草坪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采用噴灌、滴灌或人工澆水等方式。對于大面積的草坪和花卉,優先采用噴灌系統,以保證澆水均勻;對于新栽植的植物或局部干旱區域,可采用人工澆水進行重點灌溉;滴灌適用于對水分要求較高且需精確控制的植物。

  夏季高溫時,增加澆水次數,避免在中午陽光強烈時澆水,可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冬季減少澆水頻率,防止植物受凍害。

  施肥

  定期對植物進行施肥,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主要季節,可采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喬木,每株每年施有機肥 xx 千克,無機肥(如復合肥)xx 千克;灌木每平方米施有機肥 xx 千克,無機肥 xx 千克;花卉和草坪根據生長情況適量施肥。

  在施肥前,對土壤進行檢測,了解土壤的肥力狀況,以便調整施肥方案。施肥時,將肥料均勻撒在植物根部周圍的土壤表面,然后淺耕覆土,避免肥料直接接觸植物根系,防止燒根。

  對于新栽植的植物,在栽植時施足基肥;對于生長不良或出現缺素癥狀的植物,有針對性地進行追肥。

  修剪

  喬木修剪:根據不同喬木的生長特點和景觀要求進行修剪。主要修剪掉枯枝、病枝、過密枝、交叉枝等,保持樹冠通風透光良好。對于具有明顯主干的喬木,如楊樹、柳樹等,修剪其側枝,使主干通直;對于觀花喬木,如櫻花、海棠等,在花后及時修剪殘花和枯枝,促進新梢生長。修剪時注意切口的平整,涂抹保護劑,防止病蟲害侵入。

  灌木修剪:定期對灌木進行整形修剪,保持其整齊美觀的造型。對于綠籬類灌木,如黃楊、女貞等,按照設計要求的高度和形狀進行修剪,一般每1 - 2 個月修剪一次;對于花灌木,如紫薇、丁香等,在冬季或花后進行修剪,修剪掉枯枝、弱枝和過密枝,促進花芽分化和新枝萌發。

  花卉修剪:及時剪掉殘花、枯葉,促進花卉的持續開花和生長。對于一年生花卉,在花謝后及時清理殘株;對于多年生花卉,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進行修剪,保留一定的地下部分,以便來年萌發新枝。

  草坪修剪:根據草坪的生長速度和季節,定期進行修剪。一般冷季型草坪在春季和秋季生長旺盛期,每周修剪 xx 次,夏季高溫時減少修剪次數;暖季型草坪在夏季生長旺季,每xx修剪一次。修剪高度根據草坪品種而定,一般保持在3 - 5 厘米,修剪時使用鋒利的剪草機,避免撕裂草葉,影響草坪質量。

  病蟲害防治

  預防為主:加強植物的養護管理,增強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保持植物生長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落葉、枯枝、雜草等病蟲草害滋生源。合理修剪,保證植物通風透光良好,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幾率。

  監測與預警:建立病蟲害監測體系,安排專人定期巡查綠化區域,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和病蟲害發生情況。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及時進行診斷和鑒定,確定病蟲害種類和危害程度,并發出預警信息。

  防治措施: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和嚴重程度,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生物防治可引入天敵昆蟲,如瓢蟲防治蚜蟲;物理防治可采用誘蟲燈、色板誘捕害蟲;對于病蟲害嚴重的情況,可選用低毒、高效、環保的化學農藥進行噴霧防治,但要注意農藥的使用濃度和安全間隔期,避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

  中耕除草

  定期對綠化區域進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氣,促進植物根系生長。中耕深度根據植物種類和土壤狀況而定,一般喬木中耕深度為 xx 厘米,灌木為 xx 厘米,花卉和草坪為 xx 厘米。中耕次數每年 xx 次,分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

  及時清除綠化區域內的雜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機械除草或化學除草等方式。對于少量雜草,以人工拔除為主;對于大面積的雜草,可使用割草機等機械進行清理;對于難以清除的雜草,可選用針對性的除草劑進行噴灑,但要注意避免除草劑對綠化植物造成傷害。

  補植與調整

  定期檢查綠化植物的成活情況,對于死亡或受損嚴重的植物及時進行補植。補植植物的品種、規格應與原植物保持一致,確保綠化景觀的`整體性。補植時間選擇在春季或秋季,有利于植物的成活。

  根據綠化景觀的實際效果和植物生長情況,對植物布局進行適當調整。對于生長過密或影響景觀效果的植物,進行移植或間伐;對于需要增加景觀層次和色彩的區域,補植相應的植物品種。

  四、人員及設備配置

  人員配置:組建專業的綠化養護隊伍,包括項目經理 xx 名、技術人員 xx 名、養護工人 xx 名。項目經理負責整個養護項目的管理和協調;技術人員負責制定養護技術方案、指導工人操作和解決技術問題;養護工人負責具體的養護作業。

  設備配置:配備必要的綠化養護設備,如灑水車、剪草機、割灌機、綠籬修剪機、噴霧器、打藥機、運輸車輛等,以滿足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垃圾清運等養護工作的需要。同時,準備充足的工具,如鋤頭、鏟子、剪刀、手鋸等。

  五、質量控制與檢查

  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制定綠化養護質量標準和檢查制度。養護作業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確保養護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定期對養護質量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植物生長狀況、修剪質量、病蟲害防治效果、澆水施肥情況、環境衛生等。檢查方式包括日常巡查、定期檢查和專項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并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養護人員限期整改。

  設立質量獎懲制度,對養護質量優秀的人員進行獎勵,對未達到質量標準的人員進行懲罰,以提高養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

  六、安全文明施工

  加強對養護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養護作業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明確安全注意事項。

  在使用機械設備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設備安全運行。在噴灑農藥、修剪高大樹木等危險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保持養護作業現場的環境衛生,做到工完場清。妥善處理綠化垃圾,可進行粉碎堆肥或運至指定的垃圾處理場。在養護作業過程中,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做到文明施工。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 5

  一、項目概述

  項目名稱:xxx

  項目地點:xxx

  養護面積:約 xx 平方米,涵蓋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及附屬綠地等多種類型,植物種類豐富,包括但不限于銀杏、桂花、紅葉石楠、麥冬草。

  二、養護計劃

  春季養護(3 - 5 月)

  澆水:隨著氣溫回升,植物開始生長,增加澆水量。對于新栽植的苗木,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每周澆水 xx 次,其他植物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適時澆水,確保土壤濕潤深度達到 xx 厘米。

  施肥:在土壤解凍后,對喬木施入有機肥,每株 xx 千克,促進根系生長。對花卉和草坪施復合肥,每平方米 xx 克,為春季生長提供養分。施肥后及時澆水,使肥料充分溶解。

  修剪:修剪冬季受凍害的枝條,對喬木進行整形,去除枯枝、病枝和交叉枝,調整樹冠結構。對綠籬和球形灌木進行修剪,保持形狀美觀。修剪下來的枝條及時清理,防止病蟲害傳播。

  病蟲害防治:春季是病蟲害的高發期,加強巡查。對喬木樹干涂白,預防病蟲害。針對蚜蟲、蚧殼蟲等常見害蟲,提前噴灑生物農藥進行預防,如使用苦楝素、煙堿等。

  夏季養護(6 - 8 月)

  澆水:夏季高溫炎熱,水分蒸發快,增加澆水頻率。特別是在干旱時期,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澆水,防止燙傷植物根系。對于草坪和花卉,可適當增加噴灌次數,保持空氣濕度。

  施肥:對于生長旺盛的植物,適量追施氮肥,促進枝葉生長。但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過度施肥導致植物徒長。對開花植物,增施磷鉀肥,提高開花質量。

  修剪:繼續對綠籬、灌木進行修剪,控制其生長高度和形狀。對開花后的花卉及時修剪殘花,減少養分消耗。對于喬木,疏除過密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滋生。修剪時注意避開高溫時段,防止工人中暑。

  病蟲害防治:加強病蟲害監測,重點防治葉斑病、白粉病、天牛、紅蜘蛛等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如釋放捕食螨防治紅蜘蛛,設置誘蟲燈誘捕成蟲。對于病情嚴重的區域,可選用低毒化學農藥進行噴霧防治,但要注意安全間隔期。

  遮蔭降溫:對于新栽植的苗木和不耐高溫的植物,搭建遮陽網進行遮蔭,降低溫度,減少水分蒸發。同時,在樹盤周圍覆蓋草簾或保濕布,保持土壤濕度。

  秋季養護(9 - 11 月)

  澆水:秋季天氣逐漸干燥,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但要保證植物生長所需水分。每次澆水量可適當增加,促進植物根系下扎。

  施肥:施足基肥,為植物越冬和來年生長做準備。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的磷鉀肥。對于喬木,每株施有機肥 xx 千克、過磷酸鈣 xx 千克;對于灌木和花卉,每平方米施有機肥 xx 千克、硫酸鉀 xx 克。施肥方法可采用環狀溝施或放射狀溝施。

  修剪:對喬木進行秋季修剪,剪掉當年生的嫩梢,促進木質化,增強抗寒能力。對花卉和灌木進行整形修剪,去除枯枝、殘花和過密枝。修剪后的植物枝干可涂抹保護劑,防止失水干裂。

  病蟲害防治:繼續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防治,重點防治秋季多發病蟲害,如銹病、炭疽病等。清理綠化區域內的`落葉、雜草,減少病蟲害越冬場所。

  冬季養護(12 - 2 月)

  澆水:在土壤封凍前,澆一次透水,即 “封凍水”,保證植物根系在冬季有足夠的水分。對于不耐寒的植物,可在澆水時加入防凍液,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

  修剪:對落葉喬木進行冬季修剪,調整樹體結構,培養理想的樹形。修剪量不宜過大,避免影響植物的抗寒能力。對常綠喬木和灌木,進行輕度修剪,去除枯枝、病枝和影響景觀的枝條。

  防寒保暖:對不耐寒的苗木、花卉和草坪,采取覆蓋防寒措施。可使用草簾、棉被、塑料薄膜等材料進行覆蓋,確保植物安全越冬。對于新栽植的苗木,可對樹干進行包裹,如用草繩或保溫棉纏繞,防止樹干受凍。

  清理與防火:及時清理綠化區域內的枯枝、落葉、雜草等易燃物,消除火災隱患。加強巡查,防止火災發生,確保綠化區域安全。

  三、養護措施

  澆水管理

  依據不同植物的需水特性和土壤條件,制定科學的澆水計劃。利用土壤濕度傳感器等工具輔助判斷澆水時機,提高澆水的精準度。

  采用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對于水資源緊張地區,可收集雨水用于綠化灌溉。

  施肥技術

  根據土壤肥力檢測結果和植物生長需求,精準確定施肥種類和用量。提倡使用緩釋肥、生物有機肥等環保型肥料,減少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

  結合中耕除草,將肥料均勻混入土壤表層,促進植物根系對養分的吸收。

  修剪工藝

  修剪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熟悉各類植物的修剪要點和技巧。修剪工具定期保養和更換,保證修剪效果。

  在修剪高大喬木時,使用專業的登高設備,并配備安全防護措施,確保修剪作業安全。

  病蟲害防治策略

  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機制,與當地的植保部門或科研機構合作,及時獲取病蟲害發生趨勢信息。

  采用綜合防治手段,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利用本地的天敵昆蟲和有益微生物,構建生物防治網絡。

  四、人員與設備安排

  人員安排:配備項目經理 xx 名,負責整體養護項目的統籌規劃和協調溝通;技術負責人 xx 名,指導養護工作的技術實施;綠化養護工人 xx 名,其中包括澆水工、修剪工、施肥工、病蟲害防治工等,分別負責相應的養護作業。

  設備配置:灑水車 xx 輛,用于大面積澆水作業;修剪設備,如高枝剪、綠籬機、割灌機、草坪修剪機等若干臺;施肥設備,包括撒肥機、背負式噴霧器等;病蟲害防治設備,如噴霧車、打藥機、誘蟲燈等;運輸車輛 xx 輛,用于運輸工具、材料和綠化垃圾;此外,配備安全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帶、防護手套等。

  五、質量控制

  制定詳細的綠化養護質量標準,包括植物生長狀況、修剪效果、病蟲害防治程度、澆水施肥合理性等方面的量化指標。

  建立質量檢查小組,定期對養護區域進行檢查,檢查頻率為每周 xx 次,每次檢查覆蓋面積不低于養護總面積的 xx%。檢查結果詳細記錄,對于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情況,及時下達整改通知,并跟蹤整改效果。

  每季度對養護質量進行一次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養護人員進行獎懲,激勵養護人員提高工作質量。

  六、安全文明施工保障

  制定安全文明施工規章制度,加強對養護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每月至少開展 xx 次安全培訓活動,提高養護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

  在施工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如在使用農藥區域設置 “有毒危險” 標志,在修剪高大樹木作業區設置 “注意高空墜物” 標志等。

  規范養護作業流程,做到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現場整潔,及時清理綠化垃圾,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干擾。

【綠化養護施工方案】相關文章:

綠化養護管理方案08-22

綠化養護方案(精選18篇)05-28

針對綠化干旱養護方案(精選7篇)06-14

綠化養護承諾書03-28

綠化夏季抗旱養護方案范文(通用12篇)04-22

針對綠化干旱養護方案范文(通用12篇)12-07

綠化養護責任書02-13

綠化養護員的崗位職責12-20

企業綠化施工方案(精選11篇)04-10

綠化養護安全責任書02-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吉林市| 柏乡县| 清丰县| 唐海县| 通辽市| 辽中县| 平顺县| 金华市| 湖北省| 隆林| 德化县| 泰安市| 华蓥市| 顺平县| 达孜县| 塘沽区| 赞皇县| 西充县| 大埔县| 鄢陵县| 仪征市| 谷城县| 尖扎县| 如东县| 诸城市| 林州市| 宜宾县| 嘉定区| 邵阳市| 盱眙县| 泾源县| 祁连县| 芦山县| 龙井市| 霍州市| 乌海市| 彭山县| 抚松县| 新乐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