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1
X染色體隱性遺傳
1、人類紅綠色盲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攜帶者)
2、伴X隱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①、人群中發病人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遺傳現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X染色體顯性遺傳
1、抗維生素D佝僂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顯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①、人群中發病人數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連續遺傳現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Y染色體遺傳
1、人類毛耳現象
2、Y染色體遺傳的遺傳特點: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僅在男性個體中遺傳
遺傳病類型的鑒別
1、先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①、父母無病,子女有病——隱性遺傳(無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無病——顯性遺傳(有中生無)
2、再判斷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隱性遺傳
父正女病——常、隱性遺傳母病兒正——常、隱性遺傳
②、已知顯性遺傳
父病女正——常、顯性遺傳母正兒病——常、顯性遺傳
3、不能確定的判斷:
①、代代之間具有連續性——可能為顯性遺傳
②、患者無性別差異,男女各占1/2——可能為常染色體遺傳
③、患者有明顯性別差異
i、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可能為伴X隱性遺傳
ii、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可能為伴X顯性遺傳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為伴Y遺傳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2
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發生了滲透作用,該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紅細胞為例:紅細胞膜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①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
②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
③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平衡。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間的細胞質)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2、生物膜的特性: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因此它們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思考:半透膜和選擇透過性膜有哪些異同點?
①相同點:某些物質可以通過,另一些物質不能通過。
②不同點:選擇透過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選擇透過性膜。
細胞:
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3
名詞: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語句:
1、有氧呼吸:
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后在線粒體。
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
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
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
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
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
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
③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系
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
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
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無氧呼吸(釋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儲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關于呼吸作用的計算規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之比為1:3
②產生同樣數量的ATP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質的量之比為19:1。如果某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氣量相等,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氣,只產生二氧化碳,則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氣量多,則兩種呼吸都進行。
6、產生ATP的生理過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應、無氧呼吸(暗反應不能產生)。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形成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葉綠體基粒(光反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4
本節主要講述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化學物質,主要包含:油脂的組成和結構、油脂的性質、油脂的主要用途、工業上生產肥皂的過程、酯和油脂的比較、糖類的相關知識、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質、葡萄糖的化學性質、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果糖的還原性、蔗糖和麥芽糖、淀粉和纖維素、糖類水解產物的檢驗、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斷、氨基酸的分子結構和重要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學性質、蛋白質的組成和用途、蛋白質的性質、酶的定義、酶的催化作用的特點、核酸的化學組成、RNA、DNA等知識。
這些知識主要都是些識記性的知識,重點掌握:油脂的性質、酯和油脂的比較、葡萄糖的化學性質、糖類水解產物的檢驗、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斷、氨基酸的化學性質、蛋白質的性質。
1、油脂的化學性質:由于油脂是酯類,具有酯的性質,可以發生水解。若油脂中含有不飽和烴基,則還兼有烯烴的一些性質。
(1)油脂的氫化(還原反應)
(2)油脂的水解:跟酯類的.水解反應相同,在適當的條件下,(如有酸或堿或高溫水蒸氣存在),油脂跟水能夠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甘油和相應的高級脂肪酸。
酸性條件下的水解——制高級脂肪酸和甘油
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皂化反應)——制肥皂和甘油
2、酯與脂的區別:
①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盡相同:酯是由酸(有機羧酸或無機含氧酸)與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類化合物的總稱;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纖維等均屬于酯類。從結構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類化合物。而油脂指動物體內和植物體內的油脂;動物體內的油脂是固態或半固態,一般稱為脂肪,植物油脂呈液態,一般稱為油;油和脂肪統稱為油脂,它們屬于酯類。從化學意義上說油脂僅指高級脂肪酸與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類中特殊的一類。
②油脂和其他酯在結構上不盡相同,使之在性質及用途上也有區別。
3、油和脂肪的比較:
4、葡萄糖:(最重要的、最簡單的單糖)
①葡萄糖的結構:分子式C6H12O6;實驗式CH2O;結構式:結構簡式CH2OH(CHOH)4CHO。特點:葡萄糖結構中含有-OH和-CHO,應該具有-OH和-CHO的性質,葡萄糖是多羥基醛。
②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不溶于乙醚,存在于甜味水果、蜂蜜、人體血液中。
③化學性質: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被弱氧化劑(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等)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能加氫還原為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有五個醇羥基,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還具有醇的其它性質,如與活潑金屬反應、消去反應。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發酵生成乙醇。
a、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和與Cu(OH)2反應;
b、加成反應:與H2加成生成己六醇;
c、酯化反應:與酸發生酯化反應,例如與乙酸反應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d、發酵反應(制酒精):C6H12O62CH3CH2OH+2CO2↑
e、生理氧化:糖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能源,機體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人體每日所攝入的淀粉類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終分解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5、氨基酸都是白色晶體,熔點高,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
氨基酸的化學性質:(氨基酸結構中含有官能團-COOH和-NH2,既有酸性又有堿性)。
①氨基酸的兩性:既與酸反應,又與堿反應;
②成肽反應。
6、蛋白質的性質:
①蛋白質的膠體性質:
②兩性:因為有-NH2和-COOH
③水解:在酸、堿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質水解產物為多種α-氨基酸。
④鹽析:少量的某些鹽能促進蛋白質溶解,大量的濃鹽溶液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在溶液中使之凝聚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鹽析。
⑤變性:在加熱、紫外線、X射線、強酸、強堿、重金屬鹽以及一些有機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均能使蛋白質變性。變性屬化學過程,不可逆。蛋白質變性后不僅喪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時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利用變性可進行消毒,但也能引起中毒。
⑥顏色反應:具有苯環的蛋白質遇濃HNO3變性,產生黃色不溶物。蛋白質的顏色反應是檢驗蛋白質的方法之一,反應的實質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環的蛋白質使它變成黃色的硝基化合物。
⑦灼燒氣味:產生燒焦羽毛氣味,常用此性質鑒別絲、毛織物等。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10-04
數學高考必考知識點總結08-23
高考化學知識點歸納10-02
高考語文必考題型知識點總結07-07
高二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5篇最新07-28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10-26
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08-15
初中數學必考的知識點總結06-15
高考物理公式總結歸納05-21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10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