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

時間:2024-04-07 17:52:44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1

  為深入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廣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切實推進廣州市水環境質量達標工作,結合廣州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大力推進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為動力,以《廣州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為依據,以省考核斷面水質達到階段性考核要求為目標,強化科學決策與系統施治,分析存在問題,針對性提出達標工作的任務措施、重點工程及保障措施。

  二、工作目標

  本方案的工作范圍是水質未能穩定達到階段性考核要求的鴉崗、石井河口、東朗、大坳4個斷面及其對應的流溪河白云—花都—從化控制單元、珠江廣州段廣州中心區控制單元、石井河白云控制單元、白坭河花都控制單元,各控制單元包含的行政轄區見附件1。

  按照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原則,20xx年,鴉崗、東朗斷面水質分別達到Ⅴ類、Ⅳ類;20xx年,鴉崗、石井河口、東朗斷面水質分別達到Ⅳ類、Ⅴ類、Ⅲ類標準;大坳斷面水質力爭達到Ⅳ類;20xx年,各斷面保持穩定達標(見附件2)。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調結構優布局。

  加快“退二進三”,推進淘汰落后產能。20xx年底前,完成81家企業“退二進三”及落后產能淘汰20xx—20xx年完成其余9家淘汰。20xx年之前,石油化工類企業不擴建,限制增加產能。(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2.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嚴格執行《廣東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地表水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游泳區禁止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執行一級標準且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落實《廣東省實施差別化環保準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規劃委、水務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強化排放標準和排污總量控制約束。排放超標或超總量指標的排污單位必須通過技術升級、治污減排、限產減產等方式滿足環保要求,形成以環境容量、排污總量確定產業規模、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倒逼調控機制。(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落實)

  4.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重點發展《廣州制造20xx戰略規劃》所確定的十大重點領域的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制定淘汰企業名錄及年度淘汰計劃,對不符合功能區劃的企業堅決依法限期關停、搬遷。(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國土規劃委、環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委、水務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5.推進產業循環化改造。全面推進產業循環化改造,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對化工、建材、輕工、印染、有色等傳統制造業全面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環保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6.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20xx年底前完成303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20xx—20xx年完成324家,20xx年完成124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環保局、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協會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二)控源減排。

  7.清理取締“十小”企業。繼續依法取締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電鍍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不符合國家或地方產業政策的“十小”生產項目,并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回潮。(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規劃委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8.專項整治水污染重點行業。全面排查造紙、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電鍍等重點行業企業,明確治理目標、任務和期限。(市環保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9.加強重點行業工業廢水排放控制,強化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20xx年底前完成4項工業園區或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自動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20xx年底前完成22家企業廢水深度治理工程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局牽頭,市科技創新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0.推進工業集聚發展。推進循環工業園區與生態農業區建設,強化企業入園管理,引導符合國家或地方產業政策的分散的小企業進入園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國土規劃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創新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商務委、水務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牽頭落實)

  11.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加快推進415公里配套管網的建設。20xx年底前建設完成配套污水管34公里;20xx—20xx年建設完成配套污水管381公里。加快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錯、漏、混接改造,難以改造的,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加強現有污水管網的維護管理,及時修復破損管網。(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環保局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區政府落實)

  12.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20xx年底前完成大觀凈水廠綜合進度50%;20xx年底完成大觀、石井二期及大沙地3座污水處理廠新擴建;20xx年底完成西朗二期、瀝滘三期等11座污水處理廠新擴建。所有位于河流水質超標區域以及尾水直排供水通道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均應通過深度治理改造或管理措施提升出水標準,達到《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的通知》(穗水規劃〔20xx〕137號)要求。20xx年底前完成獵德、大坦沙等17座污水處理廠的提標。20xx—20xx年完成西朗、瀝滘一、二期等12座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3.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切實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負荷。20xx年底前,所有已正常運營2年及以上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負荷率應達到75%以上,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進水濃度應分別達到170毫克/升和18毫克/升以上且不低于20xx年的平均進水濃度;其中太平、龍歸、竹料三家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率到20xx年底前爭取達到95%以上,或擴建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具同等減排效果)。(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4.切實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按照《廣州市水務局印發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內污泥干化減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穗水排水〔20xx〕2號)的要求完成改造任務;其中,已完成招標的于20xx年底前完成改造,未完成招標的于20xx年6月底前完成改造。新建、擴建的污水處理廠同步配建“干化”設施。(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局、農業局、城管委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5.推進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20xx年底前完成李坑綜合處理廠等5家垃圾終端處置廠的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建設。到20xx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以上,所有垃圾終端處置設施的滲濾液得到有效處理。(市城管委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6.開展河道堆場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廣州市主要市管河道堆場整治規劃(20xx—20xx年)》要求,全面查處和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違反法律法規的沿河砂石堆放場、固體廢棄物臨時堆放場等。(市水務局牽頭,市城管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7.繼續開展禁養區內畜禽養殖業清理整治工作。20xx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加大禁養區巡查力度,防止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死灰復燃”。(市農業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8.加強畜禽養殖場養殖管理和環境管理,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進一步加強非禁養區畜禽養殖場登記備案工作及排污申報登記管理工作。切實加大畜禽養殖企業日常環保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未批先建”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快完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存貯、處理、利用等配套設施,新、改、擴建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必須要采用干清糞、實施雨污分流以及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市農業局、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9.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循環水養殖等生態養殖新技術。強化對農藥、化肥及其廢棄包裝物、農膜使用的環境管理。引導草菇種植場轉型升級為綠色種養殖業。(市農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規劃委、環保局、水務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0.積極推動農村污水治理。20xx年底前完成190個行政村(社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養護維修和考核體系,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水平。(市水務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1.加強農村垃圾污染防治。加快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督導各鎮做好“一鎮一站”“一村一點”建設和日常保潔工作;深化“以獎促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市城管委牽頭,市水務局、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2.加強河道沿岸餐飲業污染監督管理。開展河道沿岸餐飲服務業的排查,依法關停、拆除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已建成的餐館農莊、農家樂;督促非水源保護區內餐飲業污水排入公共污水管網,依法關停、嚴厲打擊河涌沿岸直排廢水的餐飲業,清拆河道內違章建筑。(市水務局、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委、工商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旅游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三)節水及水資源保護調度。

  23.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對用水量超過5千立方米的非居民用水大戶應開展計劃用水,實行超定額、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管理,將163家用水大戶企業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爭取20xx年年底前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將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納入區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年度考核,20xx年底前各區需創建一批區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型社區。 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24.提高用水效率。至20xx年完成公共用水場所的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改造;至20xx年,區域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51,基本完成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市水務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質監局、財政局、水投集團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5.科學保護調度水資源。20xx年底前,完成江河湖泊納污能力核定;20xx年底前,分期分批確定主要江河生態流量(水位),作為流域水量調度的重要參考;采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閘壩下泄水量和泄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發揮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質中的作用,提高供水保證率。(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四)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26.開展污染河涌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河涌管理藍線、河道管理范圍紅線的劃定工作,對劃定的河道、河涌管理范圍進行勘界、設立界樁、向社會公告。20xx年底前,按照國家和省考核要求完成江高截洪渠、石井河等35條黑臭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基本消除黑臭;20xx年底前,完成其他152條河涌治理目標。為應對河涌水質突發污染事件,在各單元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農業局、城管委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7.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將流溪河干支流河道管理范圍、源頭區和水庫保護范圍內的林地作為水源涵養林劃為生態公益林區,并制定措施予以保護。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白海面環境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設、白云湖濕地公園以及貝崗濕地公園和赤坎濕地公園環境整治及相關配套工程建設。(市林業和園林局牽頭,市環保局、水務局、國土規劃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五)執法監管與強化管理。

  28.開展清除黑臭水體污染源聯合執法專項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工作原則,以關閉或搬遷為主、就地整改為輔,到20xx年底,依法取締、關停35條黑臭河涌及其支涌流域范圍內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違法經營、違法生產、違法排污的'“散亂污”生產經營企業(以下簡稱“五違散亂污”生產經營企業),到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五違散亂污”生產經營企業的整治工作。(市水務局牽頭,市公安局、國土規劃委、環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委、城管委、農業局、工商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29.強化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執法監管。不斷拓展在線監控設備應用領域,確保對所有重點排污單位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要達到90%以上。20xx年前,白云區須建成一套集成先進信息技術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監測)系統。(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公安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0.強化水質監測網絡建設。20xx年底前,流溪河良口、太平、李溪壩、珠江西航道匯入口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點實現聯網。(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務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1.加大水質監測力度。對主要江河、重要飲用水源地、工業園區和重大水環境風險源下游等環境敏感區斷面加密監測,加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密度。20xx年前開展至少一次覆蓋全市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監測與評價。(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廣州海事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2.全面強化落實“河長制”。按照《廣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的要求,20xx年實現全市河湖河長制全覆蓋。(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3.加強周邊上下游聯合治污。在廣佛環保區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流域工程、水面保潔、環境監管等水污染整治聯動機制,鞏固水環境污染整治效果,確保水環境安全。(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國土規劃委、住房城鄉建設委、水務局、城管委、農業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4.加強排污許可證管理。20xx年完成《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行業及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市環保局牽頭,廣州海事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5.實行水體環境屬性分類管理。清水通道嚴禁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原則上限期封閉拆除,匯入清水通道的水體水質要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要求。上游來水水質低于水環境功能區目標的,實施優先治理。緩沖河道禁止設置工業廢水排放口,禁止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水體水質不能滿足地表水III類標準的,要對流域內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提標改造,直至水體水質滿足標準。(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廣州海事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四、保障措施

  (一)嚴肅責任考核追究。

  1.嚴格目標任務考核。將水環境質量達標工作目標任務作為專項工作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專項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市級財政水污染防治相關資金分配的參考依據。對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區,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不予評為優秀。(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水務局、農業局、城管委等參與)

  2.嚴肅責任追究。對于在水環境治理工作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工作制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導致水環境治理工作任務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或較大損失的,應當按照《廣州市水環境治理責任追究工作意見》追究責任。(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監察局、水務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二)強化資金投入。

  從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城鎮污水收集系統、處理設施的建設;將新開發區的排水管網建設納入發展規劃,與道路、供水、供電等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計入開發成本。(市財政局、各區政府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規劃委、環保局、水務局、農業局參與)

  (三)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定期公布水環境質量信息。定期公布四個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定期公布控制單元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重點整治河涌水質等水環境質量信息。(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參與)

  2.推動企業主動公開環境信息。監督控制單元內國家、省和我市確定的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向社會公開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監督。(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健全舉報制度,充分發揮“12345”投訴舉報熱線和環保網絡平臺作用,推進環保有獎舉報制度。積極支持環境公益訴訟。(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落實)

  (四)自查與修訂。

  每年對本達標方案的執行情況開展自查,編寫自查報告,分析達標工作進展及效果;對于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應評估差距,查找原因,提出強化措施。在達標年限到期時,對本方案實施進展情況開展評估,全面評價方案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對于未達到預定目標的,應對方案予以更新、修訂。(市環保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市直部門參與)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2

  20xx年是全面實現“水十條”國家考核終期目標的關鍵之年,同時還是“十四五”水環境質量目標制定的基準年。為進一步客觀反映我市長江及其重要支流等水體環境質量狀況,厘清流域內各區縣人民政府水污染防治責任,科學評估區域水污染治理成效,打好碧水保衛戰,特制訂本方案。

  一、監測任務及分工

  (一)地表水水質手工監測。

  1.考核斷面。

  (1)國控考核斷面。

  監測范圍:“十四五”新增的48個斷面和位置調整的3個“十三五斷面”,共51個,見附件1。

  監測時間:每月監測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10月報送時間最遲為10月18日,本方案中涉及10月的例行監測數據均可推遲到10月18日報送)。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的基本項目加電導率和濁度。

  責任單位:見附件1,責任單位負責開展監測,屬地站負責復審數據后,向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報送。監測中心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朱沱、金子、萬木、石門坎、黎家鄉崔家巖村、江口鎮、玉溪、高洞電站、碼頭、水寨子、光輝、土堡寨12個省界斷面流量監測。

  (2)市控考核斷面。

  監測范圍:市政府與各區縣政府簽訂的《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105個考核斷面中,除國控考核外的55個斷面,見附件2。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月監測一次。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的基本項目加電導率。

  責任單位:見附件2,數據產生單位負責復審數據并向監測中心報送。

  2.科研趨勢和評價斷面。

  (1)國控科研趨勢斷面。

  監測范圍:22個斷面(不含納入國控),見附件3。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月監測一次。采樣時間為每月1~5日,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的基本項目加電導率,湖庫點位在此基礎上增加水位、葉綠素a和透明度。

  責任單位:見附件3,屬地站負責復審分析數據并向監測中心報送。

  (2)市控評價斷面。

  監測范圍:59個斷面,見附件4。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月監測一次。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的基本項目加電導率。

  責任單位:見附件4,屬地站負責復審分析數據并向監測中心報送。

  3.其它監測。

  (1)大中型水庫。

  監測范圍:102個大中型水庫,見附件5。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半年監測一次。上下半年分析數據分別于5月31日和10月31日前報送。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的基本項目加電導率、水位、葉綠素a和透明度。

  責任單位:屬地站。

  (2)河流“體檢”監測。

  監測范圍:國控考核斷面及重點市控考核斷面所屬的河流。

  監測時間和頻率:不定期對水質不達標或惡化的斷面所屬河流及其重要支流進行加密布點,局部或全面進行水質監測。

  責任單位:屬地站協助監測中心開展。

  (3)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水質監測。

  監測范圍:19條次級河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斷面。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月監測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的基本項目加電導率。

  責任單位:生態補償斷面為國家或市級考核斷面的.,直接采用國家或市級監測數據。其他斷面由所在地上下游區縣協商實施。

  (4)錳三角地區斷面。

  秀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每月監測一次茶洞、里耶鎮、妙泉入口3個斷面的錳,酉陽縣生態環境監測站每月監測一次溪口斷面的錳。數據報送時間同市控評價斷面。

  (5)區縣控斷面。

  監測項目和頻次由區縣自定。若斷面與20xx年有變化,需向監測中心報備。每季度第二個月15日前報送數據。

  (6)黑臭水體。

  區縣監測站根據轄區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門開展黑臭水體監測工作實際,適時開展黑臭水體抽測工作。

  (二)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

  1.固定式水質自動監測。

  監測范圍:10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見附件6。

  監測項目和頻次: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共9項。全年連續監測。

  責任單位:按照《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辦法》《重慶市地表水環境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及監督管理六方協調工作機制(試行)》等文件執行。

  2.庫區回水區浮標水質自動監測。

  監測范圍:10個浮標水質自動監測站,見附件7。

  監測項目和頻次: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葉綠素a、藍綠藻等8項,其中云陽雙江大橋和巫山大昌站增測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全年連續監測。

  責任單位:按照《重慶市地表水環境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及監督管理六方協調工作機制(試行)》等文件執行。

  (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監測。

  1.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監測范圍:20個飲用水水源地,見附件8。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月監測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河流型水源地按《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環辦函〔20xx〕1266號)要求,共61項。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的基本項目(23項,化學需氧量除外)、表2的補充項目(5項)和表3的優選特定項目(33項),并統計取水量;6~7月開展一次《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表2及表3中共109項的全項目監測,凡全項目監測中有檢出的項目均需納入下月例行監測,直至未檢出。湖庫型水源每月除監測河流型水源地項目外,還需增測水位、葉綠素a和透明度。可根據當地污染實際情況,增測區域特征污染物。

  責任單位:主城區水源由監測中心負責監測,其余水源由屬地站負責采樣及常規項目分析,33項和80項優選特定項目由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區域分中心(以下簡稱分中心)負責分析。

  2.其余區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監測范圍:65個飲用水水源地,見附件8。

  (1)48個在用飲用水水源地。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季度第一個月監測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該季度第二個月15日前。具體采送樣時間由分中心及監測中心統籌。

  監測項目:河流型水源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的基本項目(23項,化學需氧量除外)、表2的補充項目(5項)和表3的優選特定項目(33項)共61項,并統計取水量。6~7月開展一次《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表2及表3中共109項的全項目監測,凡全項目監測中有檢出的項目均需納入下季度例行監測,直至未檢出。湖庫型水源地除監測河流型水源項目外,還需增測水位、葉綠素a和透明度。可根據當地污染實際情況,增測區域特征污染物。

  責任單位:屬地站負責采樣及常規項目分析,33項和80項優選特定項目由分中心負責分析。

  (2)17個備用飲用水水源地。

  監測時間和頻率:每年監測一次。采樣時間自定,分析數據報送時間最遲為10月31日。

  監測項目:河流型水源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的基本項目(24項)和表2的補充項目(5項)共29項;湖庫型水源地除監測河流型水源地項目外,還需增測水位、葉綠素a和透明度。地下水型水源地監測《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xx)中常規39項。可根據當地污染實際情況,增測區域特征污染物。

  責任單位:屬地站。

  3.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監測范圍: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監測時間和頻次: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在1000噸以上(含)的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每季度第一個月監測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該季度第二個月15日前。18個深度貧困鄉鎮2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見附件9)全年至少監測兩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上半年為5月31日前,下半年為10月31日前。其余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年至少監測一次,數據報送時間為10月31日前。

  監測項目:河流型水源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和表2中所有項目,共29項,并統計取水量。湖庫型水源地除監測河流型水源地項目外,還需增測水位、葉綠素a和透明度。地下水型水源地監測項目為《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xx)中39項,并統計取水量。可根據當地污染實際情況,增測區域特征污染物。

  責任單位:屬地站。

  (四)水功能區監測。

  監測范圍:150個國家級水功能區監測斷面(見附件10),73個市級水功能區(見附件11)。區縣級水功能區由各區縣依據當地政府考核要求開展監測。水功能區監測斷面具體位置需與水利部門現場核實。

  監測時間和頻次:每月監測一次。分析數據報送時間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高錳酸鹽指數、氨氮。

  責任單位:見附件10-11,屬地站負責監測及復審分析數據并向監測中心報送,與生態環境部門重合的斷面可利用其監測數據。

  (五)專項監測。

  1.三峽庫區水華預警監測。

  監測范圍:在36條次級河流回水區中段及回水區上游72個監測斷面,見附件12。

  監測時間和頻次:每月監測一次。采樣時間為每月1-10日,分析數據、水華預警監測報告報送時間均為當月15日。

  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表1中基本項目加電導率、葉綠素a、透明度、懸浮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流速、藻類密度(鑒別優勢種)等32項,并填寫三峽庫區水華預警監測報告(模板見《20xx年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

  責任單位:監測中心負責北溫泉、梁沱、御臨鎮等3個斷面;與國考斷面、市控考核斷面、科研趨勢斷面及市控評價斷面重復的,采樣及分析按附件1-4執行,增測水華特有項目,其余斷面由屬地站負責。

  2.三峽庫區水華現場巡查及應急監測。

  監測范圍:36條次級河流回水區中段和回水區上游。

  監測時間和頻次:每月至少巡查三次,上、中、下旬各一次,并據此填寫三峽庫區水華巡查記錄表。發生水華時應立即開展應急跟蹤監測,水華應急跟蹤監測頻次應根據水華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及影響范圍等情況區別對待,必要時須每天開展監測,狀況允許時可選擇2-3天監測一次。

  監測項目:水溫、溶解氧、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氮、總磷、葉綠素a、透明度、懸浮物、電導率、流速、藻類密度(鑒別優勢種)等12項。同時記錄現場情況,包括水華地點、河段長度、河段寬度、水體表觀顏色、水體氣味、水面漂浮物、監測斷面(點位)地理坐標等,并據此填寫三峽庫區支流水華快報(模板見《20xx年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此外,若水華時間與每月的預警監測時間重合,則須對預警監測和應急監測的所有監測項目進行測試和分析。

  責任單位:屬地站。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水環境質量監測是水環境管理的基礎工作,同時2020年的監測數據既需支撐“十三五”考核又需作為“十四五”基數,任務量有所增大,務必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全力保障。

  (二)認真細化任務,做好監測數據質量控制工作。

  各區縣要掌握水功能區監測任務及“十四五”國控斷面調整等新情況,加強與水利部門溝通聯系,現場確認水功能區監測斷面位置,并進一步細化水環境質量監測計劃,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嚴格執行三級審核制度,做到“責任到人”。監測中心要加強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質量管理指導和培訓,并強化質量督查力度,及時指導和通報督查中發現問題。

  (三)強化數據分析,完善水質會商及預警機制。

  區縣生態環境監測站要每月對上月的市考及以上斷面的水質監測結果進行技術分析,形成轄區水質簡報,與本月監測數據一并報送監測中心。水質數據發生連續異常時要及時報告當地生態環境局。監測中心要加強監測異常數據綜合分析,強化環境風險評估和預警預報。市生態環境局將不定期組織相關區縣會商,掌握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及趨勢,分析變化原因,會商管理對策,部署改善措施。

  (四)規范水環境質量信息發布。

  監測中心要及時編制全市水環境質量月報及月排名。按照《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方案》的要求,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監測信息由監測中心按月公開,其余區縣在用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監測信息由屬地局按季度公開。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3

  一、監測目的及意義

  為了了解景觀湖和其他水體的水質現狀, 為校園水體的治理與保護提供必要數據以及為了讓我們熟悉水質監測方案的指定內容和評價內容,將進行校園以景觀湖為主的水質監測。

  二、監測區域概況

  景觀湖長 122 米,寬 100 米,位于我校西部。由于最近一直未下過去,氣候燥熱,因此湖水水位略有下降。

  三、監測采樣布點

  1、監測項目 、 水溫、pH 、 DO、 SS 、COD(Mn)、 總磷、總氮、BOD5氨氮、糞大腸菌群。

  2、監測網點布設 、 監測網點的布設如下圖所示,共設置 7 個采樣點。

  3、采樣時間和方法 、 6 月 12 日下午 14:00 進行取樣。取樣時用礦泉水瓶直接采樣,使用前先用自來水沖凈備用,采樣時用采樣處的水潤洗 。

  監測網點水深情況(略)

  四、監測項目的測定:

  (1) 溫度的測定:用溫度計現場測定, 并記錄.

  (2) 濁度的測定:先調試濁度儀并校 準儀器,然 后將比色管洗凈,用 水樣潤洗,裝入水樣蓋上蓋子外 表用專用布擦干,放入比色槽, 測定濁度 并記錄.

  (3) pH 值的測定:先調試 pH 計并校準 儀器,然后將水樣裝入干凈燒杯 中加入攪拌珠 測定 pH 值并記錄.

  AMT-PH300型酸度計 2100 系列濁度儀

  (4) 溶解氧(DO)的測定:方法一,碘量法. 用虹吸法將水樣引入培養瓶中(不能混 入空氣),加 MnSO4 和堿性 KI 各 1mL 蓋 瓶塞充分混勻,沉淀(反復二次),再 加 1 mL 濃 H2SO4 搖勻,待 沉淀溶解后, 靜放 5 分鐘,最后用 Na2S2O3 標液滴定至 淡黃色,加 1mL 淀粉指示劑繼續滴定 至 蘭色剛好退去為止,并記錄.

  AMT-PR300型溶解氧測定儀

  方法二,儀器法.用AMT-PR300 型溶氧儀進行測定.先調試并校準 溶解氧測定儀.測量時把選擇開 關旋至 O2-TEMP 檔,將已準備好 的探頭放入被測樣品中,等候 3-5 分鐘讓溫度平衡,在讀數前 啟動 攪拌至少 30 秒,穩定后記錄測量值.實驗方法二選一.

  (5) 化學需氧量(CODcr)的測定: 氧化一還原滴定法.以 K2Cr2O7 為氧化劑測定水樣 中的 CODcr.在 500mL 磨口錐形瓶中分別加入水 20.00mL,HgSO4 0.4 g, 濃 H2SO4 2mL 搖勻, 加 10.00mL 標液 K2Cr2O7 和數粒玻璃珠,再慢慢 加入濃 H2SO4(含 Ag+)28mL,邊加邊搖,加 熱回流 2h.待裝置稍冷后, 沖洗管壁,再用蒸餾水稀釋到 150mL 左右.冷至室溫加試亞鐵靈 2-3滴,用硫酸亞鐵銨標液滴定到溶液由黃色經綠色最終變為紅棕色, 并記錄.另做空白試驗.

  (6) 細菌菌落總數的測定:水樣中細菌菌落總數的測定,為測定 BOD5 時是否需要接種而提供 依據,一般要求細菌總數≥103 即可.測定: 用無菌移液管吸取 1mL 稀釋 10 倍的水樣至無菌的 培養皿中(每個水 樣重復 2 個培養,此過程一定要無菌操作),倒入培養基后送培養 箱倒置培 養 24h.用肉眼直接觀察,計平板上的細菌菌落數(同一 濃度的兩個平板取平均值),再乘以稀釋 倍數,即得 1mL 水樣中的. 細菌菌落總數.

  (7)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的測定:先 配制稀釋水(注意飽和溶解氧,營養鹽 及緩沖液等). 然后根據上述 CODcr 值, 計算出三個稀釋倍數及取樣體積,同時 按三個稀釋倍數分別配制 三組培養液并 用虹吸法裝瓶,蓋好蓋子,做好標記, 水封.另外還做一組空白培養.接著各稀釋 倍數中取一瓶及一 瓶空白液測當天溶解氧,其余各瓶水封后送入 20°C 培養箱中培養 5d 整, 并測定溶解氧.或者用 BOD 測定儀測定 BOD5 . Oxitop 系列 BOD 測定儀

  (8) 氨氮(NH3-N)的測定:首先進行蒸餾預處理,取 50mL 硼酸吸收液 于 250mL 容量瓶中,分取 250mL 接近中性水樣至凱氏燒瓶中,加入 0.25g 輕質氧化鎂和數粒玻璃珠,立即連接,并加熱 蒸餾至餾出液達 200mL 左右時,停止蒸餾,定容至 250mL,同時做空白液的蒸餾. 其次繪制工 作曲線,分取 0,1.00mL,3.00mL,5.00mL,7.00mL 銨標液于 50mL 容量瓶中,再各加 1.0mL 酒石 酸鉀鈉,并用無氨水加 至約 40mL 左右,搖勻,然后再各加 1.5mL 納氏試劑,并用無氨水稀 釋至 標線,搖勻,放置 10min 后,在 420nm 處,用光程為 10mm 的比 色血,以空白為參比,測量吸光度. 再后分取 40.00mL 餾出液于 50 mL 容量瓶中,并按上述操作步驟測量光度.或者用多參數測定 儀進 行測定.

  (9) 總磷的測定:儀器法(過硫酸鹽消解-PhosVer3 法):a.打開消解 器,預熱至 150℃.b.使用移液 管移取 5.0mL 樣品到一支總磷 TNT 試 劑管中.c.用漏斗將一包過硫酸鹽粉末加入到試管中. 擰緊蓋子后搖 晃至溶解.d.將試管放入消解器總,消解 30 分鐘.e.消解結束后,從 消解器上取 下試管放在試管架上,冷卻至室溫.f.用移 液管移取 2mL1.54N 的氫氧化鈉溶液到試管中.擰緊 蓋子后混合均勻.g.打開 分光光度計,選擇測試程序.h.擦干凈試管外壁,將試管插到光度 計的 試管固定架上,測空白調零.i.用漏斗將一包 PhosVer3 粉末加 入到試管中.擰緊蓋子,搖晃 10-15 秒.j. 顯色反應 2 分鐘,樣品必 須在反應開始后 2-8 分鐘進行測量.k.擦干凈試管外壁, 將試管插 到光度計的試管固定架上,測樣品,得到樣品總磷值.

  五、實驗結果匯總:

  (略)

  六、質量標準:

  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xx)

  人工湖屬于Ⅳ類,荷塘屬于Ⅲ類,臭水溝(實驗室旁邊)屬于Ⅴ類,臭水溝(生活區門前)屬于Ⅴ類.

  七、監測評價

  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標準限值 比較可得:環境水溫、pH 值、溶解氧(DO)在數值上基本一致,并 符合國家標準,懸浮固體(ss)、COD 和氨氮這三項項目雖然在各采 樣點間數值上略有差別,但仍符合國家的標準。因此,此次監測我校校內部分水質達到了標準要求。

  八、治理建議及措施

  1、學校要大力宣傳環保風尚,如開展講座、舉辦一些綠色環保、 活動張貼報導環保新知等。有效地使環保意識在校園內上升,從而使 更多的人正視和了解環保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心中常懷環保,從小事 做起。

  2、學生會可在校園內開辦綠色關注小組,切實舉報并警告有損學 校環境的行為,讓同學們了解自己有義務為學校的美好環境作貢獻。

  3、學校應落實環衛工人的職責,及時地清理垃圾桶內垃圾,防止 雨天污水流入湖內,定時打撈湖面上漂浮的樹葉等垃圾,以保持湖面 清潔。

【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方案04-20

小學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精選5篇)12-15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04-20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方案04-20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方案范文(精選12篇)12-22

線上教學質量監測方案(通用8篇)01-12

教育信息化教學質量監測方案04-22

線上教學質量監測方案范文(通用8篇)01-11

學校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精選19篇)10-26

監測方案集錦11-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伊宁县| 克拉玛依市| 江都市| 东兴市| 灵璧县| 远安县| 中江县| 三原县| 白水县| 普宁市| 道孚县| 井研县| 册亨县| 比如县| 宣汉县| 景德镇市| 武宁县| 石台县| 宁安市| 于都县| 肃宁县| 时尚| 白银市| 巴彦淖尔市| 忻州市| 河东区| 荣昌县| 凤台县| 达日县| 贞丰县| 突泉县| 皋兰县| 临安市| 崇信县| 宁陵县| 昆山市| 昂仁县| 繁峙县| 仙桃市|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