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爭創"綠色學校"為契機,根據學科特點,把課堂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和滲透環境教育的主渠道,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對地球人類的責任感,自覺參與環境科學實踐。
二、具體措施和要求
在學科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培養學生建立綠色校園的意識,應該成為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各學科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適宜地進行學科滲透,開展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自覺保護自然環境,防治污染,創造美好家園,建立綠色校園,具體要求如下:
1、挖掘學科教學和環境教育相聯系的潛力
“環境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客觀上與普通課程所授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緊密相連。數、理、化、生、地理、歷史、社會、人口、勞動技術等課程中都有關于環境教育方面的內容,環境教育就要求我們學科教師在學科教學時,注意和環境教育的整合交流和滲透。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確定環境教育的知識點、環境意識培養的滲透點和聯系生活實際指導行為的結合點。努力挖掘中學各科教學與“環境教育”相聯系的潛力。
2、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其它各科教學常用的此法類同,但可充分利用圖表、數據、實物等,加強語言的直觀性,努力做到用數據說明問題,讓事實"說話"。
調查法:調查分自然調查和社會調查兩種。前者指到大自然中的調查;后者指到工廠、機關等社會機構的調查。
觀測法:所謂“觀”,即觀察,教會學生用自己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識別判斷環境的質量;所謂“測”,就是讓學生用各種儀器設備對周圍環境進行監測,以獲取第一手資料。
實驗法:教會學生在實驗室中用儀器對所提取的樣品(水樣、土樣、氣樣、植物、昆蟲等)進行測定、分析,或制造某種“小環境”,觀察動、植物在此環境中的生存狀態等。
參觀法:即組織學生到現場參觀。
教學模擬法:即通過模擬活動及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運用環保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化教學法:即將有關環境的資料編成錄相片或科普電影,放映給學生看。此法能克服時空、微觀、宏觀的局限,將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在短短的時間內演示得栩栩如生,因此,具有極強的直觀性。
設計--綜合作業法:這是組織學生綜合利用環境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運用此法,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準課題,并設計出方案,然后組織學生實施方案,親自動手完成各道工序。實施過程中可組織各種比賽或競賽,教師應對學生的行為和結果及時做出評價或指點。最后,應對整個工作做出總結性的鑒定。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求課堂上真正體現"綠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思想。要把全體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課上增加學生小組互動探究學習環節,營造民主、自主、生動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認識、體驗、探究知識,獲取知識。主動與人合作共享自已思考結果,在自學、自練、自評、互練、互評中做自學習的主人,為終身學習培養良好習慣。
總之,我們要在上級教育、環保等部門的指導下,全校師生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把學校的環境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努力把學校創辦成“綠色學校”。
【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計劃】相關文章: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8-29
數學學科德育滲透總結10-11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09-07
小學環境教育計劃10-27
中學學科滲透德育實施方案08-10
小學環境教育計劃2篇08-27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計劃09-07
2022學科老師個人班級教育計劃10-24
2022英語學科教師教育計劃08-06
小學五年級數學學科德育滲透總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