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那么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1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學裝備,是指搶救病人必備的常規醫療設備,如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心臟除顫器、簡易呼吸器(囊)、心臟按壓泵、負壓吸引器、全自動洗胃機、負壓骨折固定裝置、中央供氣吸引裝置、氧氣瓶以及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所需急救器材等。其的完好性關系到搶救病人的及時性與成功性。
完好性雖然未有官方統一標準,但有共同的.認識:設備主機及附件齊全、設備性能良好。據此,醫學工程部參考制定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日常使用維護指標,以便臨床科室有目標、有計劃開展此類設備管理。
一、多功能監護儀日常維護內容包括:
(1)檢查設備外觀是否完整清潔,有無水跡,電源線,心電導聯線,血氧飽和度探頭,無創血壓袖帶有無破損,是否齊全等;
(2)接通交流電源,開機后觀察機器是否進入正常工作界面,用手背快速觸摸監護儀外殼是否有麻手感覺;
(3)將心電導聯線三極同時接觸皮膚觀察屏幕有無波形出現,將手指放入氧飽和度探頭中觀察有無波形和數值出現,按無創血壓測量按鈕觀察血壓袖帶能否正常充氣;
(4)斷開交流電源,檢測電池狀態;
二、呼吸機日常使用維護內容包括;
(1)查看設備外觀是否外觀清潔完整,電源線有無破損,有無水跡;檢查主機過濾網、呼出閥是否安裝到位;
(2)接入交流電源,及空氣,氧氣氣源,檢查管道是否漏氣,開機進入檢測界面,用手背快速觸摸儀器外殼是否有麻手感覺;
(3)連接檢測管道,運行自檢程序;
(4)觀察濕化罐內水位情況,加熱器是否打開;
(5)連接呼吸管道,模擬肺,運行呼吸機,觀察是否有異常;
(6)斷開交流電,檢測電池維持呼吸機的狀態;
三、除顫儀日常維護使用維護內容包括;
(1)查看設備的外觀是否完整清潔,電源線、導聯線、電極線有無破損,有無水跡,記錄紙是否正常安裝;
(2)接通交流電源,運行儀器自檢程序,打印自檢報告;
(3)進行能量充電實驗,觀察儀器充電燈是否點亮;
四、電動吸痰器日常使用維護內容包括:
(1)查看機器外觀是否完整清潔,電源線有無破損,有無水跡,污物瓶、管道連接是否正確,負壓表指針是否歸零。
(2)接入交流電源,觀察負壓泵是否正常啟動,用手背快速觸摸儀器外殼是否有麻手感覺;
(3)用手間斷堵住玻璃吸管,觀察醫用真空表負壓值是否下降,調節壓力旋鈕,觀察壓力變化是否靈敏;
在此,希望臨床科室嚴格執行維護保養內容,并牢記應急處理流程:急救設備故障→評估患者→更換備用設備→醫療設備科維修、分析、反饋。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2
(一)預防措施
1.帶有蓄電池的監護儀平時定期充電,使蓄電池處于飽和狀態。
2.科室定期檢查監護儀,確保設備運轉良好,作好維護登記。
(二)故障處理
1.應先關閉洗胃機,分離胃管,流出胃內容物,向患者或家屬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
2.將備用洗胃機(手動),連接胃管繼續洗胃。
3.若備用洗胃機也在應用,立即用量筒或50ml空針進行灌洗,直至洗胃液澄清無味。
4.掛“待維修”標識,通知維修班維修并做好記錄。
3.帶有蓄電池的除顫儀,平時定期充電使蓄電池處于飽和狀態。
4.定期檢查除顫儀狀況,確保設備運轉良好,作好維護登記。
5.醫護人員熟練掌除顫儀的操作流程。
6.在使用過程中,如除顫儀發生故障時,醫護人員更換備用除顫儀或拳頭叩擊心前區除顫。
7.掛“待維修”標識,通知維修班維修并做好記錄。定期檢查中心負壓吸引裝置或吸引器狀況,確保設備運轉良好,做好維修、維護登記。
8.醫護人員應熟練掌握中心負壓吸引裝置或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9.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10.在使用中心負壓吸引裝置或吸引器的'過程中,如發生故障或停電時,醫護人員用50ml注射器連接吸痰管進行抽吸。
11.掛“待維修”標識,通知維修班維修,并做好登記。
12.帶有蓄電池的呼吸機,平時定期充電使蓄電池處于飽和狀態。
13.定期檢查呼吸機狀況及管路連接是否正常,確保設備運轉良好,作好維護登記。
14.醫護人員應熟練掌握呼吸機的操作流程。
15.在使用呼吸機的過程中,如發生故障或停電時,醫護人員立即停止適用呼吸機,呼吸球囊給予輔助呼吸,痰液堵塞氣道時及時給予吸痰。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急救設備儀器管理制度11-30
二類汽車維修企業設備管理制度06-12
急救設備管理制度(精選6篇)06-10
機電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精選10篇)12-01
二類汽車維修設備管理制度(通用13篇)05-27
語類及語類研究概述05-02
建筑類企業管理制度12-05
建筑類公司管理制度(精選11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