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教案的內基本內容及具體內容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學教案,實際上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它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的計劃性和有序的系統(tǒng)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學經(jīng)驗和案例。它是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包括檢測、反饋、修正及再實施的認識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特別講究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中小學教案的基本內容 (一)基本內容 1.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2.教學目標(或稱教學要求,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3.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4.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5.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6.教學難點(說明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7.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8.作業(yè)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yè))。 9.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10.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二)教學過程的步驟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哪些內容? (3)提問哪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2.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fā)、誘導? (3)教師該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3.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4.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5.作業(yè)安排 (1)布置哪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二、教案設計的具體內容 新課程理念要求中小學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對整個教學活動作系統(tǒng)策劃,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學理論物化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要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確定具體的內容: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應用教學媒體,描述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情感性,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并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 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具體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 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學習任務分析,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是要關注學生的經(jīng)驗基礎;一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于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對于后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著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學生學習的平臺。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shù)貙嶋H,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xiàn)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與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chuàng)設的情境、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說明。在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一個是探究發(fā)現(xiàn)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fā)現(xiàn)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問題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求解→解釋與應用→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有意義接受的情境→采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正反例解釋與應用→鞏固、強化→小結、結束。 按照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充分利用生活、經(jīng)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yōu)化。 (四)設計教學評價 設計教學評價需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fā)的靈感,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在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備課是一個學習、研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學離不開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醞釀、思考,具備駕馭教材、駕馭學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精彩紛呈。【中小學教案的內基本內容及具體內容】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二、內 能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表內除法》教案01-24
小學數(shù)學表內除法教案01-17
贈內,贈內白居易,贈內的意思,贈內賞析 -白居易的詩03-13
說課的基本內容12-14
第四單元表內除法教案02-24
勞資關系的基本內容03-13
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教案01-24
《表內除法二》教案(通用10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