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志翠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教案
陳莊鎮中心小學“問題導學”教案專用 科目:數學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班級 五年級 班 主備人 王志翠 二備人 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 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第一 課時 項目 主 備 二 備 學 習 目 標 1、知識點: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能力培養: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3、情感培養(習慣培養) 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問題預設(任務要求等) 教師點撥、總結等 (一)、導入新知: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像粉筆盒、衣柜、牙膏盒都屬于立體圖形,由長方形或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問題提出(一):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 (二)、新知探究: 問題導學: 1、 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個長方體實物先獨立觀察。 2、 小組合作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么發現? 3、 把觀察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并填入第28頁的表格中。 4、 全班交流,評價。 問題提出(二):長方體的長、寬、高。 問題導學: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A.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思考:在制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么樣? 2、認識長、寬、高。 思考:要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為什么? 師: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著、豎著、側著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㈢鞏固練習 練習五第1、5題。(如有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讓學生拿出實物如圖中那樣擺放后再回答) 出示長方體教具,指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在觀察過程中,加強方法的指導:1、觀察長方體的面,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數一數有幾個面,再看一看是什么形狀,比一比、量一量或算一算,找到面與面之間的關系;2、觀察棱,先摸一摸每一條棱,然后分三組,數一數,再量一量,得出棱與棱之間的關系;3、觀察頂點:先用手摸一摸頂點,然后有次序的數出頂點的個數。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 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8個頂點。 講解:像這樣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結: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于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四)、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板書設計: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 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后反思【王志翠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9-29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03-03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01-24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15篇)03-03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15篇03-03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24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1-20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