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說課稿
新型玻璃說課稿一、教材分析
教材簡析
《新型玻璃》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七單元第三課。上承《爬山虎的腳》,下《2030年的一天》。這篇課文一共有六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夾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文語言淺顯易懂,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內容的知識點。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說明新型玻璃在現代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自主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發表個人意見。易被課文的開篇所吸引,對神奇的玻璃產生好奇感。課文前五個自然段結構基本相同,學生易于理解。讀完課文,有意猶未盡之感,渴望了解更多的新型玻璃、新型事物,對科技的濃厚興趣被激發起來。但學生自身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因此,對各種新型玻璃的制作原理缺乏了解。
三、教學目標
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a、把課文內容讀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b、了解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進行說話訓練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情感目標:a、通過理解和學習,讓學生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為科技事業的發展而勤奮學習。
b、在家庭、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點
教學時,要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的語句,然后抓關鍵詞、句、段,讀懂內容。
五、教學準備
學生:讀課文內容,收集有關各種新型玻璃的制作原理、寫推銷詞。
教師:查閱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
六、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
采用情境教學法:導入課題
引導法、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法:教學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能力牽引法:檢查學生所學知識的收獲和運用
學生的學習方法:
讓學生在自學法、討論交流法、合作探究、自我評價法等方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舉辦新型玻璃展銷會。你們看,我們的展銷會吸引了這么多的客商。那么,你們就是展銷會上的廠長、經理或者是推銷員,你們的任務就是將你們公司生產的新型玻璃推銷給在場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嗎?
(二)、確定目標,自主閱讀
1、師:我非常相信你們,你們的推銷一定會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過,要把你們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銷出去,你得首先學好課文,熟悉新型玻璃。你們都想學習了解有關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學什么?名稱、特點、作用……)
2、師:怎樣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這些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怎么學?讀課文、想、勾畫、圈一圈、收集資料……)
3、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采取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
(三)、交流討論,互相補充
1、同桌或四人小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補充,相互釋疑。
2、全班交流:通過自學交流,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教師適時點撥,強調結合實際和收集到的資料談)。
3、師:最近,老師家里要裝修房子,請你幫老師的忙,我該用那種玻璃?為什么?
4、你們推薦的玻璃除了家里可以用,還有哪兒可以用?(練習句式: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
5、你們推薦了這么多的玻璃,請用“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說給老師聽。
(四)、發揮潛能,創造設計
1、過渡:你們的建議真好!老師謝謝你們。同學們,我們人類真了不起,研制了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類。你能聯系生活實際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設計一種新型玻璃嗎?
2.同學們設計新型玻璃。
(五)、抓住重點,訓練說話
1、過渡:讓我們隨著輕快的音樂走進展銷會場,把你們設計的新型玻璃展示給客商吧!
2、學生設計展銷形式,展銷詞,要求形式多樣,語言生動,富有創意。
3.匯報推銷,師生點評。
(六)、總結評價,布置作業
1、總結評價:你覺得今天的語文課你自己學得怎么樣?(學生自我評價)
2、布置作業:將自己最喜歡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設計的,也可以是課文中介紹的)的特點、作用等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五.說板書: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下面我將從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教法的選擇、
教學過程的預設四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 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敘事的文章,全文共
11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我”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水里,使“我”懂得“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啟示,這一啟示讓我受益終生。很明顯,這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社會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 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能讀,但不一定讀得懂。幸好課文 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教學中可以憑借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為文本中 的人和事所感動,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后要帶領學生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現,得
到啟發,感悟無私處事、誠實做人的重要。
三、 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日漸提高,能初步的把握
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初步養成與他人進行交流閱讀感受的習慣。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并積累捕撈、操縱、沮喪、誘惑、皎潔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父親要“我”把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體會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四、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
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導入創設情境,通過朗讀感受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
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當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四 學法
在學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
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字詞。
1、教師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預設學生提問:為什么釣魚會使人從中受到啟示?會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2、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3、指名分段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個別學生不能準確理解的詞進行指導,如“漣漪、小心翼翼、皎潔、乞求、
不容爭辯、誘惑、抉擇、告戒”等。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讀課文中理解和學會字
詞)
二、熟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
1、提示閱讀:請用心讀課文的釣魚部分,邊讀邊想:面對大鱸魚,我的態度是什么,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在重點詞下打上重點號。)
找出句子,讀句子,了解“我”是一種什么態度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梳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我”為什
。
2、我不放的理由是什么?通過朗讀 讀出我心情的變化
3、面對這個難題,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父親做出決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有感情地
朗讀課文,從“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
道德的決心。)
4、組織交流:對于父親的決定,父親為什么堅決要“我”放?從中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抓住主要詞句總結“我”不愿意放鱸魚的原
因。在教師的
【小學四年級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版說課稿12-31
小學英語說課稿(精選15篇)03-30
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精選13篇)06-15
小學語文說課稿《珍珠鳥》03-13
小學數學說課稿(通用10篇)06-20
四年級美術《生活日記》說課稿08-11
小學信息技術《美化計劃文字》說課稿07-14
小學數學說課稿《角的度量》(精選10篇)12-13
小學體育耐久跑說課稿(通用8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