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1 10:00:5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精華)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精華)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了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PPT課件、收集各種不同特征的動物(如啄木鳥、蜂鳥、河馬、鴨子、兔子等),嘴巴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PPT,引起幼兒談論動物嘴巴的興趣。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后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二)了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領?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三)觀察PPT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鵜鶘是靠它的大嘴巴來捉魚的,蜂鳥是用管子一樣的嘴來吸食花蜜的)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巴?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附故事:救救蘋果樹

  在一個果樹林里,有一棵很大的蘋果樹,這棵大蘋果樹每年都會結出許多又大又紅的蘋果,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到這里摘蘋果。

  可是,有一天,小動物們看不到樹上的紅蘋果,樹葉也變得枯萎了。"蘋果樹生病了,快給蘋果樹找醫生吧!"小動物們非常著急地說。

  就在這時,從遠處飛來一只啄木鳥,它輕輕地飛落在蘋果樹身上。先用嘴巴在樹干的不同地方啄了幾下,然后對準一個地方用力地啄,很快,就啄出了一條大蟲子,蘋果樹又能夠結出紅蘋果了。

  教學反思

  《動物的嘴巴》是針對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游戲讓幼兒主動參與了解一些小動物嘴巴特征,從而萌發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小動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針對這一活動意圖,我充當好活動的引導者,讓幼兒輕松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小動物是幼兒很感興趣的,他們也是滿懷新奇。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于輕松、愉快、自然的活動氛圍中,特別是游戲活動將幼兒所觀察到的動物的特征說出來,增加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有利于增進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寓教于樂,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取得了好的活動效果。

  小百科: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征(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生長環境,區分長在樹上和地里的水果。

  2、樂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水果樂園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視頻;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

  (1)(出示水果樂園ppt)師:水果樂園里有許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們都找不到家了,我們幫它們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兒。

  (3)幼兒回答,教師演示。

  :蘋果、橘子長在樹上,草莓長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觀察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說說,哪些水果是長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長在樹上的?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

  要求:把長在樹上的水果貼在上面的表格內,把長在地里的水果貼在下面的表格內。

  (3)交流分享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

  3、拓展延伸

  (1)師:水果除了長在地里和樹上,長在別的地方有沒有?

  (2)觀看長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視頻。

  (3)師:番茄和葡萄它們長在哪里的?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樣長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活動前可以帶孩子參觀果園,拓展孩子的思維。

  2、引導幼兒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圖片,將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進行操作探索。

  PPT課件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科學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重點: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難點:探索科學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活動準備:

  若干個:(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沙子、玻璃瓶子)、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鄭老師,昨天答應你們要給你們帶來好玩的玩具。瞧:看看是什么玩具呢?好,我們現在要上課,我們先把它收起來吧!

  教師:噢,剛剛我們的箱子是蓋得緊緊的,而現在蓋不緊了,為什么呢?(幼兒說一說)

  教師:好,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請你們做一個實驗。

  二、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一樣呢?”

  2、教師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沙子又細又小,當我們把沙子抓起來時,沙子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三、幼兒探索、嘗試把沙子、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們,把這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都裝到這一個玻璃瓶里,還要把蓋子蓋緊,小朋友,你會裝嗎?好,那我們現在開始實驗吧,看看哪位小朋友最愛動腦筋,能把它們都裝進去!”

  2、教師說明記錄表的使用,并讓孩子們自己選出記錄人,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同時讓孩子注意操作規則:a、要把一種材料放完,再放第二種材料,而且要把它們都放完哦。b、操作時我們要輕拿輕放,不要把沙子撒到外面。

  四、說一說我的發現。

  1、教師:“有的小朋友已經裝完了,請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沒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記錄表板書)

  五、引導幼兒把瓶子里的材料放回各自的`杯子里,再進一步探索成功的裝瓶方法。

  六、交流和討論實驗結果。

  教師提問:這一次你們都成功了嗎?

  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沙子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七、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

  教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沙子,這樣沙子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八、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見證,成功了嗎?(成功)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沙子,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教師:好了,今天的實驗做完了,你們還記得老師之前帶來的那箱玩具為什么拿出來后又裝不進去呢?小朋友想到了嗎?(應該是先放大的到中的,最后放小的玩具)

  九、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觀察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培養幼兒持久觀察的興趣。

  2、學習飼養、照顧小蝌蚪的方法。

  環境與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觀察記錄本、筆若干。

  3、教學掛圖《小蝌蚪長大了》。

  4、《科學》下P.2~3。

  一次備課一、了解幼兒對小蝌蚪的認知情況1、你知道小蝌蚪從哪兒來?

  2、它長大了會怎樣?

  二、觀看青蛙產卵的情況1、出示教學掛圖《小蝌蚪長大了》,讓幼兒在觀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2、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三、認領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學一學,小蝌蚪是怎樣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歡吃什么?

  4、請幼兒按組認領,分別放在自然角的魚缸里飼養,記錄下領養的.日期,鼓勵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

  四、看畫冊《小蝌蚪長大了》

  1、讓喲額看圖說說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給幼兒介紹圖中不同種類的青蛙,它們有什么特點。

  3、教師引導幼兒講一些自己認識的青蛙的生活習性。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通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循環利用。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用途。

  師: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么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折紙等。

  三、通過PPt,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及制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么有用的東西,那么,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兒:商店里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約用紙。

  師: 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么辦法可以節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節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活動反思: 紙是小朋友最常見的學習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費的。為了讓孩子們珍惜和愛護紙,這次活動的作用相當的大,孩子們在活動中觀看了有關浪費的資料和數據,在他們心里有了一定的準備,然后發散他們的思維:“怎樣珍惜我們的紙?”孩子們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們都動了腦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辦法,當然也有不少的好點了,再讓他們把點子運用實際,動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著孩子的“精心設計”,老師笑了,孩子們也笑了.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活動準備:

  1.木塊,石頭,泡沫,鐵勺、樹葉、紙片(幼兒操作材料)。

  2.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

  音樂,小螞蟻搬豆子

  師:我們一起來像小螞蟻一樣搬豆子吧。(師生互動進入教室)

  師:你們像小螞蟻一樣都把豆子運回家了,開心嗎?幼:開心

  師:可是老師卻發現了一只不開興的小螞蟻我們來看看

  (出示小螞蟻過河的圖片)

  二、 啟發提問。

  小螞蟻要過河我們怎么幫助它?

  幼兒自由講述,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

  師:“你們說要做船,那什么材料能做船幫螞蟻過河呀?引導幼兒說出各種做船用的材料

  三、 認識沉與浮現象。

  1.師做實驗,先放石頭。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我們先拿石頭來試一試”

  問:你發現了什么?石頭怎么啦?

  師小結:由于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問:你發現了什么?石頭怎么啦?

  師小結:由于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2.師第二次做實驗,放紙片

  問:你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由于紙片比較輕,放在水中會飄在表面上,不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浮”。現在我們把小螞蟻放到上面,你們看它過河了嗎?

  3. 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剛才我們看了,放在水中,比較重的東西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沉”,不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浮”。

  四、分小組幼兒進行實驗操作

  幼兒在操作后進行統計記錄 。

  1.幼兒認識材料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請小朋友把各種材料都拿來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可以當螞蟻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記錄方法

  師:在玩的`時候,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如果這個材料會會浮起來,就在相應的位置打勾,如果會沉下去,在相應的位置打

  教師巡視,觀察各小組的情況

  五、教師評價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驗證 進行總結

  六、音樂《小螞蟻搬豆》離開教室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植物過冬方法。

  2、學習與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察過臘梅花、松樹、自然角種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狀況。

  2、班級幼兒養植過水仙花

  3、幼兒美術用書《立體樹》

  [活動過程]

  一、結伴討論

  1、談話:冬天里,你見到過有哪些植物不怕泠?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二、交流分享

  1、認識冬天盛開的.花

  (1)認識水仙。觀察自然角里養植的水仙,討論養水仙化的方法,并小組認養水仙花,做好生長記錄。

  (2)認識臘梅花。認識梅花的種類、顏色、形態等,用怎樣的材料來表現梅花等。

  2、不怕冷的松樹:將收集到的有關松樹的材料進行交流。

  三、動手制作

  1、教師講解制作立體樹的方法,幼兒學做立體樹。

  2、教師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地予以幫助。

科學教案 篇8

  六、地球在公轉嗎

  教學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公轉,公轉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3、能和小組同學合作做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并認真觀察,收集證據,進行記錄。

  4、體會到科學家獲得證據的過程中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為科學家提供更為有力的證據。

  教學重點: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周期為一年。

  教學難點:認識恒星的周年視差。

  教學準備:記錄表,兩根木桿,一把木尺,小紙條,一個紅圓片(太陽),兩個藍色圓片(星星)。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在自西向東自轉,在自轉的同時是不是還圍繞太陽公轉呢?

  2、思考:怎樣知道地球是否圍繞太陽公轉?

  3、小結:地球的確是在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證據:

  1、思考:在人們不能到天空中觀察地球的運動時,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公轉的呢?

  2、提問:(在黑板上畫一地球運行軌道圖,在軌道外畫兩顆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轉,在公轉的軌道上觀察星星,會看到什么現象?

  3、模擬實驗。

  (1)談話: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離地球近,有的離地球遠,如果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會隨著地球的運動而發生變化。我們可以用一個模擬實驗來研究這種變化。

  (2)模擬實驗

  ①講解:在操場上畫一個圓圈,圓圈中放一個紅色小圓片,代表太陽;找兩個竹竿,上面分別貼上一個藍色圓片,分別代表星星,其中一顆星星離地球近,一顆星星離地球遠;在遠處的星星頂竿上掛一木尺,每隔10厘米貼一個記號;然后找一位同學代表地球,背對著圓圈做圓周運動(公轉),在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兩顆星的位置,并做好記錄

  ②學生到操場模擬實驗。

  ③把兩根竹竿放的更遠一些,再次觀察兩顆星的位置變化,并做好記錄。

  4、交流匯報:

  (1)當地球公轉運動時,星星怎么運動?

  (2)當地球運動到A、B兩點時,星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3)當星星離我們更遠時,位置又有什么變化?

  (4)從這些現象中我們能發現什么?

  5、認識恒星的周年視差

  (1)閱讀P85頁資料,思考:為什么人們長期未能發現恒星的周年視差?

  (2)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為什么能發現恒星周年視差?

  (3)恒星周年視差為什么能證明地球在公轉?

  三、整理歸納:

  1、關于晝夜現象的解釋,我們保留哪一種?為什么?

  2、地球是怎樣運動的?

  3、小結: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一年為一個周期;在公轉的同時還圍繞地軸自轉,24小時為一個周期;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軸始終時傾斜不變的。

  板書設計:

  地球在公轉嗎

  公轉周期為一年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經典]08-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汝州市| 沭阳县| 惠来县| 揭西县| 朔州市| 瑞安市| 龙里县| 甘泉县| 正蓝旗| 新巴尔虎左旗| 南充市| 牟定县| 哈巴河县| 永丰县| 崇阳县| 洪江市| 儋州市| 祁东县| 左权县| 布尔津县| 于都县| 盐边县| 江北区| 滨州市| 游戏| 峨眉山市| 前郭尔| 金平| 镇雄县| 会同县| 静海县| 锦屏县| 涡阳县| 连云港市| 安龙县| 大田县| 镇宁| 新邵县| 湟源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