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精品(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增加幼兒對飛機的認識。
2.讓幼兒了解一些飛機的安全常識。
3.提高幼兒的觀察、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飛機的模型一個。
2.椅子、書包若干。
3.手工“飛機”、膠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飛機模型,認識飛機。
1.教師:“嗚……我來了,翅膀抖一抖,飛上藍天去,飛過黃河,飛過長江,轉進云彩里。小朋友長大了想不想開飛機?那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先來認識一下飛機。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飛機的速度是最快的。飛機是由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發動機、駕駛室、機艙、機首等主要部分組成的!
2.提出問題,加深記憶。
教師:飛機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師生共同談論乘坐飛機有什么好處。
二、教師給幼兒講乘飛機的安全常識。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乘飛機的安全常識嗎?現在老師告訴你們怎樣乘飛機是最安全的。小朋友們要認真聽,一會兒我們來玩個游戲《我是一名好乘客》。
2.角色扮演。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游戲。
副班事先幫助擺放好四列椅子。教師給幼兒介紹游戲規則與游戲中注意的事項。
教師:老師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這游戲。現在我們請三個女生和老師一起當漂亮的空中小姐,別的小朋友當乘客,讓我們看看哪位乘客最懂得如何乘坐飛機是最安全的'。乘客坐好了,我們四位空中小姐要下去檢查。好了,現在請我們的小小乘客去拿你們的行李(書包)我們要上飛機了。
三、教師教幼兒做手工“飛機”提高動手能力。
1. 引入
教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都是一名好乘客。那小朋友們能不能做一名科學家,創出一臺飛機呢?現在老師先教你們怎么做飛機。
2.拿出教材手工“飛機”。
教師給幼兒介紹做法,做好后,展覽給幼兒看。
3.發給幼兒每人一份,讓他們自己做,不會的幼兒教師再過去教。
活動延伸:
教師把幼兒做好的飛機做成風鈴,掛在教室里。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選擇各種各樣的自行車為表現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在學習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案自行車的故 事第5冊。 以自行車為教學主線,訓練學生搜集、選擇、運用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自行車的造型、功能演變中,了解自行車除了具有實用價值以外,還具有審美價值,感受工業設計的發展。
教學目標:
了解自行車的演變過程、自行車的造型特點和功能作用。
2.通過對自行車的繪畫、設計,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3.感受工業設計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學畫自行車。
難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完成個性化的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ㄉ┯浱柟P (師)課件、各種自行車的圖片資料、范畫等
教學過程:
1.看一看,老師出示自行車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直接揭題:《自行車的故事》。
2.想一想。
(1) 課件展示,對比欣賞:早期的自行車和現代的自行車,兒童使用的自行車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車,比賽的自行車和休閑的自行車,以及載重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
(2) 了解、思考:①自行車有哪些樣式?它們各具什么特點?②、從古到今,自行車是怎么演變的?
3.議一議。
(1) 請一個同學上來騎一騎自行車,大家討論:為什么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在行駛時不會倒?
(2) 觀察自行車,分析自行車由哪些部件構成的。(車輪、車座、車把、車鈴和車身)
4.畫一畫。
(1) 畫一輛自行車或有關自行車的場景畫。(寫生) (2) 請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所畫的自行車故事。
5.課后拓展。
請同學們上網查詢有關自行車的知識,并把最感興趣的材料摘錄下來,為下節課交流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ㄉ┯浱柟P有關網上自行車知識的信息和圖片(師)課件、優秀學生作業、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1.信息交流。
組織學生將自行車的材料和圖片進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組、同桌交流),拓寬學生有關自行車的'知識。
2.展評導入。
展示上節課的優秀學生作業,導入新課。
3.思考討論。
(1)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的自行車最好賣?觀察課件,“越野自行車”
(2) 教師小結:優良的自行車應是造型新穎、色彩漂亮、騎踏輕便、用途明確。只有這樣的自行車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揭示課題:我未來的自行車。
4.引導探究。
(1) 聯系生活,你想設計什么樣的自行車?怎樣設計?引導學生討論(從自行車的造型、色彩、輕便、用途等方面進行改造設計。)
(2)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開展個性化自行車的設計。教師巡視輔導。
(3) 給自己設計的自行車取一個名稱。
5.作業展評。
(1) 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談談自己創作的思路和自行車的個性特點。
(2) 發給學生一些貨幣券,組織模擬自行車買賣游戲。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分割的方法進行畫面分割,用不同的點、線、面組成漂亮的圖案裝飾畫面。
2、能大膽想象,合理掌握作畫布局,運用多種線條和圖案裝飾T恤。
3、喜歡運用線描的方法裝飾T恤。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線描裝飾扇子的經驗。
2、物資準備:設計好的T恤范圖若干,人手一份T恤形狀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參觀“新款T恤展”,重點引導幼兒欣賞T恤面的裝飾圖案,激發幼兒設計的興趣。
二、老師講解設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 首先要想好在T恤面上畫什么線條或圖案。
(2) 再考慮畫面布局。把以上幾種不同的T恤為范例,啟發幼兒理解畫面安排的方法。
(3) 想好用什么圖案幼兒大膽動手創作。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重點觀察幼兒是否能大膽想象,合理掌握作畫布局,運用多種線條和圖案裝飾T恤。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評價。
引導語:你最喜歡哪件T恤?為什么?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各種T恤、服裝的底紙,供幼兒繼續創作。
家園共育:請幼兒把自己設計的T恤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自己設計的作品。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多關注幼兒的經驗、興趣和需要,只有將幼兒生成的內容與教師的預設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動態中不斷地調整,才能使活動更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幼兒自主選擇廢舊材料,運用剪、折、撕、畫、貼等技能,充分鍛煉了孩子的動手炒作能力和想象力,大膽自由表現,設計出各自的服裝。教師在活動中作了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者無疑增添了友誼,培養了互相幫忙的美德。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用團、搓、壓等技能表現出動物的臉部特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愿意自主選擇動物頭型進行創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用團、搓、壓等技能表現出動物的臉部特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教學準備】
1、牧場的背景圖。
2、KT材質的圓形、三角形、梯形頭型的動物范例若干,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參觀牧場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聽說今天開心牧場有一場動物聚會,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引導學生發現牧場里空蕩蕩的,怎么一個動物都沒有呢?
(二)以猜謎語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師:噢,原來小動物們都躲起來了,讓我們把它們請出來。
師說動物謎語,學生說對謎底師隨即出示范例,并引導學生想象三角 形、圓形、梯形的還可做成哪些動物?
。1)圓圓腦袋長耳朵,紅紅眼睛白白毛,愛吃蘿卜和青菜。(兔子:圓形頭型)
(2)尖尖腦袋尖尖嘴,狡猾聰明注意多。(狐貍:三角形頭型)
(3)頭上尖尖角,說話“哞哞”叫,只把草當飯。(牛:梯形頭型)
(三)引導學生根據老師的范例說說三種動物的制作方法,教師小結制作方法。
(四)介紹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動物,選好頭型底板。
2、在選用各種色彩的橡皮泥根據需要搓條、團圓、壓扁,創意動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輕聲交流,動作快的學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動物。
(五)展示學生作品在開心牧場,欣賞評價。
請學生說說哪個小動物最神氣?為什么?(引導學生針對頭型和色彩進行評價。)
欣賞完作品后,自然結束教學活動。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 的基礎知識,了解中國臉譜藝術富有的圖案美及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對京劇 臉譜藝術的欣賞能力。
2、實踐目標:①學習按步驟臨摹京劇臉譜。②根據譜式、顏色所代表 的含義分組合作設計一套京劇臉譜。
3、情感目標:通過對京劇臉譜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 臉譜藝術的情感,培養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1、教學內容,學習京劇臉錯知識、設計制作京劇臉譜。 2、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和熱愛。(通過多媒體、范畫解決)。 3、難點:學習京劇臉譜圖案的設計制作,線條要流暢、和諧;色彩要均勻、清爽。
三、教具學具:
1、學生:
第一課時:臉譜資料、鉛筆。制作好的臉譜底板。
第二課時:臉譜資料、水粉色、調色盤、毛筆。
2、教師:
課本、京劇臉譜資料、圖片、錄像、CAI課件。
四、教學建議:教學對象分析:本課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較強,對“ 時、空”觀念也比較明確,理解記憶、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優 勢,并且能長久保持,興趣穩定。模仿能力創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對新鮮事物感興趣 。 京劇臉譜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識,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 的表現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設計:1、教材分析:臉譜是中國戲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以寫實與象征相合的藝術夸張手法 , 鮮明地表現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征。臉譜 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臉譜藝術歷史修久,它是起源與面具有密切的關系。京劇興起后,臉譜造型日臻完善,在構圖上奠定了基本譜式,各類角色的臉譜進一步精致化、多樣化,但仍然保持著傳統臉譜的基本特點。 、
京劇臉譜通常分凈角與丑角臉譜兩大類。約有十余種譜式,凈角主要有:“整臉”、“ 三 塊瓦(窩)臉”、“十字門臉”、“六分臉”、“碎花臉”、“歪臉”等。丑角譜式較少有: “豆腐塊臉”、“腰子臉”、“棗核臉”幾種譜式。
京劇臉譜的顏色一般以某一種顏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這種顏色成為“主 色 ”,它是一個臉譜最主要的直覺表現手段。每個臉譜至少用三種以上的顏色,各種色彩顯示 不同的作用與象征,可以表現人物的忠、奸、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本課選用了學生較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義的傳統京劇人物形象,使學生能夠很快的掌握 本課學習內容,能在理解教師意圖的基礎上完成學習任務。
2、教法設計 本課教學屬于中學七年級工藝制作課,是學生在學習色彩知識的基礎上,對色彩知識掌 握的延伸、鞏固,并學習運用色彩知識進行創作。 針對學生特點在教法設計上采用:
①、觀察理解法:七年級學生觀察想象能力的比小學生豐富,他們的感受能力很 強,有耐心。在觀察事物時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認識客觀世界時具有積極性、主動性。 教師通過講解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由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由模糊到清楚,幫助 學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觀認識發展到具象的理解認識。
、、分析比較法:七年級學生有恨強的觀察理解能力,他們能夠分析比較出不同物象之 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尋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比較來認識教學內容,理解教學意圖。
、邸⒅笇е谱鞣ǎ航處熞趯W生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繪制京劇臉譜,但不能 越俎代皰替學生選擇譜式、色彩。讓學生分組討論后選擇自己喜愛的譜式來繪制。
、、多媒體演示法:本課件采用網頁制作,以小結件形式融于網頁之中。美術課教學需 要大量使用圖片、范畫,教師也要示范畫給學生看,這需要大量的時間,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利用多 媒體的優勢,可以讓學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很快地進 行范畫演示,師生互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享受和樂趣,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 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五、教學多媒體設計:在本課教學中使用了CAI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含有電影、聲音、動畫、演示過程等內 容。CAI課件的使用性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卒。也 使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環節,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譜式 步驟一:導入新課〔播放〕:——京劇唱腔片斷《鍘美案》、《古城會》。 1、提問,哪位同學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你知道這是什么藝術? ②為什么包拯、關羽、曹操臉上都有許多的圖案和顏色? 引導學生小結:京劇,角色圖案和顏色是用來舞臺化妝用的。 2、教師總結,京劇是我國傳統藝術,在京劇中有些人物的臉上有一些圖案和顏色,是京劇特有的舞臺化妝藝術。這種用來化妝用的圖案和顏色在京劇中叫臉譜。 (板書:京劇臉譜) 〔課件演示〕:(出示臉譜資料) 京劇——舞臺化妝——臉譜 3、教師提問:如此美麗的臉譜,你們想不想把它表現出來? 學生回答。(略)
步驟二:介紹京劇臉譜知識。點擊:〔課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劇臉譜資料。 1、起源: 教師講解:京劇臉譜的起源與畫具關系密切,人類早期的戰爭面具,儺舞面具、漢代百 戲假面具都是戲劇臉譜的遠祖。京劇興起后,臉譜造型日臻完善,在構圖上奠定了基本譜式,各類角色的 臉譜進一步精致化、多樣化,但仍然保持著傳統臉譜的基本特點。 2、意義: 討論:京劇中為什么要用臉譜化妝?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臉譜是京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是用寫實和象證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把人物 的形象進行夸張,以突出、強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個性,而采用的一種手段,用來造成舞臺的效 果。 3、京劇臉譜的藝術價值: (請學生談一談京劇臉譜的美感) 教帥總結,臉譜既是一種舞臺化妝,同時又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 欣賞價值,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4、臉譜在京劇中的運用: 問:京劇中那些角色運用臉譜化妝?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京劇中的臉譜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兩大類人物形象的化妝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驟三:京劇臉譜的譜式: 〔課件出示各種譜式〕學生談各種譜式的特點。 教師總結:京劇臉譜在應用和發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譜式,約十余種,這是其中的五種 。 介紹特點: ①整臉:在整個面部涂一種主色,不勾花紋,而是在主色上畫出眉、眼、口、鼻的紋理 ,這種譜式稱之為“整臉”。 ②在整臉的基礎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顏色上突出出來,使前額、左右面頰呈現 出三塊明顯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塊瓦,稱之為“三塊瓦臉”或“三塊瓦窩”。 ③從腦門頂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顏色的立柱紋與眼窩大體呈“十字”形,額頭涂白 ,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種譜式稱之為“十字門臉”。 ④與整臉相反,臉譜色彩、構圖最復雜的稱之為“碎花臉”。 ⑤色彩、構圖小對稱,表現人物形象反常、衛陋的臉譜譜式,稱之為“歪臉”。
步驟四: 1、演示作業過程:〔播放——演示課件〕 ①在畫好的臉譜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軸線。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鉛筆勾畫臉譜紋樣,勾畫譜式時注意左右對稱(歪臉除外)。 2、完成一副京劇臉譜的設計制作。 3、〔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a、可以獨立設計制作完成,也可以與鄰近幾個同學合作設計完成一套京劇臉譜作業, 具體分工自己兩議解決。如:水辯傳、三國等。 b、本課時完成譜式的'鉛筆稿勾畫。 c、注意事項:1、自選譜式; 2、左右對稱(歪臉除外)
步驟五:學生課堂練習,教師巡回進行輔導: 定中軸線、五官位置: 勾畫譜式: 〔課件同時播放勾畫譜式過程〕
步驟六:課堂總結 選優秀作業讓作者自己點品:其余同學提出優,缺點;教師表揚優點,不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
第二課時:
步驟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舱n件播放〕——京劇臉譜資料。
步驟二:學習新知識——臉譜色彩知識 1、教師提問:那位同學知道京劇臉譜上的顏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學生回答(略)。 2、教師講解:在京劇臉譜上有許多的顏色,這些顏色都有一定的含義,不可以隨便亂 用。 京劇臉譜的顏色是以一種顏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這種顏色稱為“主色” ,它是一個臉譜最主要的直覺表現手段。藝術家用紅、藍、白、黑、金、紫、銀等顏色,以 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突出劇中復雜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個方面,表現 人物的忠、好、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 3、你能說出各種顏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嗎? 學生討論(略) 4、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京劇臉譜的色彩非常豐富,主色一般象征某個人物的品質、性 格、氣度。 紅色——表現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關羽。 藍色一一表現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 黑色——表現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黃色——代表裊勇、兇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現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 金、銀色——現各種神怪形象!步處熤v解同時課件演示——臉譜資料〕
步驟三:著色方法 〔課件演示——涂色過程〕 1、先從白色入手,將所有白色涂滿, 2、再涂顏色,要按由淺入深地順序涂, 3、最后著墨色
步驟四:作業要求:〔出示課件〕 1、完成鉛筆稿著色 2、注意事項: ①每個臉譜至少有三種顏色。 ②著色時先勾邊線再涂染
步驟五:課堂練習 學生分組完成作業——涂色 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學生完成。
步驟六:點評作業 方式:學生將制作完成的作業戴在臉上,學生互相展示、觀看、評價,教師鼓勵學生 認真完成制作,表揚有創意的作業。
美術教案 篇6
一、學科名稱:美術
二、授課班級:406
三、課型:“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四、課時:1課時
五、教材分析
本課為浙江美術出版社《美術》第7冊第3課,是四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教材選取了許多生活中不同形狀和材質的墻,主要安排了“生活中墻的欣賞”、“不同形狀墻的塑造”、“心目中墻的設計”三個板塊。本課的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墻形狀和構造,能夠動手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墻,從而提高生活觀察能力。《墻》是本冊“造型·表現”模塊中的第二節,在第一節雕刻的基礎上提出了立體塑造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承前啟后,使學生在掌握捏、塑特性的基礎上,對造型具備一定的塑造能力,為接下來開展“家鄉的古塔”等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學情分析
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要理解墻的構造,設計出一面自己心目中的墻并不容易。四年級的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泥塑課程,如找果子的刺猬、夸張的臉、威武的大將軍、磚石上的雕刻等,熟悉泥巴的特性,具備一定了塑造動手能力,也具有比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但以往的泥塑課程多以模仿為主,所以,引導學生自主了解墻的構造,領悟墻與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從而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墻是本節課的`重點。
七、設計意圖
本科教學內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詣在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固課程設計從嘉興婦孺皆知的“月河”入手,引起學生的親切之情和學習熱情,而后循序漸進,像抽絲剝繭般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領了解墻的基本形狀和做法,最后把墻的構造與“點線面”的知識點相結合,實現了知識的平面式串聯,在保證美術課堂樂趣的同時實現了知識最大化。
八、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墻的形狀、構造,感受不同風格的墻的藝術美。
2、通過動手嘗試、教師示范、探究活動等,將墻的形狀與點線面結合起來,學會運用多樣的排列、組合方法將泥巴零件塑造一面穩固、獨特的墻。
3、感受豐富多樣的墻,提高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并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九、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墻的形狀、構造,能用泥塑的形式加以表現。
難點:能理解墻的構造與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此設計出有創意的墻。
十、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陶藝教室、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泥巴。
學具準備:泥巴、報紙、濕毛巾、課本。
十一、教學過程
1、故景啟維
師:同學們,老師第一次來到嘉興,就被嘉興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地方(PPT),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地方呀?
生:月河!
師:那么月河旁邊的建筑,都有什么特點呢?
生:矮矮的、有屋檐
師:有誰知道這種建筑叫什么?
生:(回答)
師:這種建筑物叫做馬頭墻,因為他的兩角高高翹起,像馬的頭一樣,下面請同學們開動小腦筋,來猜一猜,這樣的馬頭墻究竟有什么作用?
生:美觀
師:除了美觀,老師還要給大家說個小故事,從前啊,沒有那么多高樓大廈,所有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如果一家著火了,別的房子因為跟它連在一起也會被一起燒毀,聰明的古人為了防止火災,就發明了這個馬頭墻,因為他的房檐高高翹起,大火就不會向旁邊蔓延了。大家覺得我們古代的人聰不聰明呀?
生:聰明!
2、觀景小試
師:那我們班的小朋友比他們還要聰明,因為我們今天要學做墻。ò鍟}目墻)今天老師要做一下導游帶你們去看看世界各地的墻(PPT)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
生:萬里長城
師:很好,那么誰又能告訴老師他和上面的馬頭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它們的磚頭都是長方形的
師:真棒!(PPT)大家看,他們的磚塊是不是都是這樣一塊塊壘起來的?接下來,老師要請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用四到五塊小方塊疊出一部分的墻,只需要四到五塊,老師看看哪個小組疊的又快又好,最快的小組老師要表揚。請組長上來領泥巴。
(分發泥巴)
師:(投影儀)老師也跟大家一起捏,大家要注意,每塊磚都應該交錯開來,就像這樣(展示實物)這樣我們的墻才會穩定不會倒。
(這個過程可改為事先做好(如下圖)這樣兩面墻讓學生判斷對錯)
。ㄕ故緦W生作業)
3、移景弄泥
師:剛剛我們搭了塊狀的墻,大家覺得過癮嗎,如果不過癮,那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別的地方的墻(PPT)
師:看到這里老師又想考考同學們,這個古羅馬的城墻你會怎么捏呢?
生:把他們搓成一粒粒的
師:很好(PPT)是不是就像老師做的這樣呢?(教師示范)
師:那如果是這種墻呢?(PPT)它是什么形狀的呀?
生:條形
師:我們可以這樣捏(PPT)
4、泥生拓維
師:好了,老師帶大家看了那么多墻,現在需要大家開動小腦筋來想一想,現在老師這里有三個圖形,如果分別代表點線面,你們會怎么選擇呢?
生:(回答)
師:如果我們今天所學的幾種墻縮影成點線面(PPT),小朋友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生:(回答)
師:既然同學們都掌握了墻與點線面之間的關系,老師就來考考你們(PPT)。
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里嗎?
生:故宮紅墻
師:老師把圖片放大(PPT)紅墻也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哦,大家可要擦亮眼睛,仔細找找,看看點線面究竟藏在了哪里?
生:(回答)
師:(PPT)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故宮紅墻的點線面都被你們找到了,真厲害!
5、他山之石
師:最后老師再給你們欣賞一下上節課小朋友們的作品,相信我們40*班的小朋友一定會比他們做的更出色。≒PT)
6、牛刀小試
師:好了,下面輪到我們40*班的小朋友來大顯身手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活中或者本節課最令你難忘的墻,試著把它做出來!
7、學生評價
。1)學生自評作品,并向同學介紹自己的設計過程和設計感想。
(2)小組成員互評。
美術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指南》中提到幼兒藝術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瑪蒂娜的舞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圖書,孩子對于故事中的幾條舞裙尤為感興趣。作為教育者,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有目的有計劃的引領孩子開展相關的活動。
大班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手的動作更加靈活協調,畫、剪、折、粘的技能進一步熟練。本班孩子對色彩、材料的運用已有一定經驗,但在制作過程中,孩子還停留在平面上的制作,而平面制作對大班幼兒來說缺乏挑戰性,因此我探索利用舞裙蓬松舒展的特征,來引導幼兒學習制作褶皺,表現舞裙蓬松的特征,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美工制作水平,讓孩子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跳一跳,夠得到”的持續發展的過程。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知道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稱,學習褶皺的制作方法。
2、能與同伴互相合作,借助各種工具、材料和多種表現手法大膽裝飾舞裙。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裝飾的成功感,分享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借助各種工具、材料和多種表現手法大膽裝飾舞裙,體驗裝飾的成功感。
活動難點:學習運用多種材料制作褶皺,并能裝飾到舞裙的各個部位。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能大概說出《瑪蒂娜的舞裙》的故事內容。
2、幼兒對裙子的部位名稱和款式有所了解。
物質準備:
1、裝飾材料:亮片、花邊、彩帶、顏料等。
2、裙子底版、男孩子的領結。
3、舞會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回憶繪本內容,談話導入情境。
1、前陣子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個繪本故事,還記得里面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2、瑪蒂娜穿著漂亮的舞裙去參加舞會了,你們想不想去參加?
3、瑪蒂娜還送來了一張邀請函,請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我們要準備些什么呢?
[通過提問“參加舞會我們準備些什么呢”,喚醒幼兒已有的經驗。]
二、示范如何使用各種材料裝飾舞裙。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做舞裙的布料,一起來看看。
[教師為孩子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2、了解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稱。
師:一條舞裙的`哪些部位可以來裝飾呢?
3、發散思維,喚醒幼兒已有裝飾經驗。
師:你們準備怎么來裝飾舞裙的這些部位呢?
4、介紹、示范褶皺的制作方法
師:老師裝飾了一個裙擺,看看是怎么做出來的?
[出示褶皺范例,讓孩子觀察褶皺的外形特點,啟發幼兒說一說制作方法。]
師:這樣折出來的效果叫什么呢?兒歌教學褶皺:邊緣粘粘牢,后面往前折,用力壓一壓,后面往前折,用力壓一壓。
師:我們除了把褶皺裝飾在裙擺上,還可以裝飾在舞裙的哪里呢?
[引導幼兒發現褶皺可以裝飾在裙子的各個部位。]
師:還有一件事要提醒你們,瑪蒂娜有一個要求,舞裙上面必須有褶皺,才有資格入場喲!
[激發幼兒運用褶皺裝飾裙子的興趣,突破本次活動中的技能難點。]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一男一女小朋友分組合作,教師巡回指導。
2、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向后面的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舞裙。
四、評價:
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女孩子們穿上舞裙,男孩子們帶好領結,帶著你的舞伴去參加舞會吧。
[在音樂中孩子們翩翩起舞進入活動高潮,讓孩子深深的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活動的樂趣。]
活動總結
活動前,通過欣賞繪本故事“瑪蒂娜的舞裙”,幼兒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裙子、舞會的認識和經驗,我在課前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豐富與鋪墊。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從繪本故事引出情境,再到邀請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參加舞會這個線索貫穿活動的始終。
在這節課中,我把技能融合在重點中,難點主要是放在了同伴之間相互商量與合作上面。在講解示范舞裙裝飾時,我能根據孩子的回答,及時提煉、小結,拓展孩子思維,引導孩子運用多種材料,了解多種裝飾的方法。《指南》中提到孩子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支持和引導孩子從原有水平向更好水平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活動過程的樂趣與成功的愉悅感。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我能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鼓勵孩子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大膽裝飾舞裙。
這次的活動并沒有結束,接下來我會把孩子們的舞裙用衣架進行舞裙展覽,然后在美工區繼續進行舞裙的設計與制作,并與游戲區相結合,讓幼兒進行表演、展示,進一步培養、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樂意為媽媽設計減輕家務勞動的機器人。
2、能大膽運用點、線、面、色彩來裝飾盒表現機器人的外形特征。
3、激發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4、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機器人本領大》教學資源。
2、畫紙、彩色筆、油畫棒等。
3、歡快的、動感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學做機器人”激發活動興趣。
幼兒聽音樂,模仿機器人動作,感受機器人的本領,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談話“機器人的本領”,幼兒交流自己對機器人的認識與了解,激發幼兒幫助媽媽設計機器人減輕家務勞動的愿望。
。1)播放《機器人本領大》教學資源,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看到和了解到的機器人的本領,懂得機器人可以為人們服務。
。2)提問:媽媽每天上班,回家還要做許多家務,媽媽做家務很辛苦,有沒有好辦法可以減輕媽媽的'勞動?引導幼兒想不同的方法幫助媽媽做家務。
。3)討論:如果涉及機器人,你想讓它幫助媽媽做什么事情。
3、幼兒自由創作為媽媽設計的能做家務的機器人,教師進行指導。
4、布置“媽媽的好幫手機器人展覽”。
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同伴的創意,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的機器人作為“設計圖紙”投放到活動區,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做成立體的機器人模型。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一. 體會吊飾與生活的關系,了解吊飾的.結構和基本制作方法。
二. 學習吊飾的裝飾方法,能利用紙材制作平面和立體的吊飾。
三. 在制作過程中,體驗生活的快樂,培養觀察的習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美術,激發和培養創造精神。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記憶,了解吊飾結構。造型新穎美觀。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一. 課前收集各種吊飾,號召學生找相關資料.
二. 講授新課:出示課題
提問:1.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見過吊飾?
。玻f說吊飾的樣子
。常疄槭裁匆獟斓躏棧
。矗疄槭裁唇械躏?
。担治龅躏椀慕Y構.由哪幾部分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討論:可以設計成什么形狀?在什么地方裝飾效果最好?裝飾內容和怎樣裝飾?
思考:你能設計出幾種懸掛方式?
看教材P12-13頁分析了解制作過程.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觀展品.
播放課件或相關資料.
制定制作方案
三. 教師輔導要點
主體形象設計新穎美觀;裝飾部分特點突出;創新使用材料.
四. 展示評價
請各小組展示,觀看作品,評價作品,交流促進和提高.
學生互評,選出三個你認為最好的作品.
五. 教師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都學會了自己動手制作裝飾品來美化生活.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精品美術教案美術作品教案08-23
美術教案12-14
美術教案(精選)10-29
美術教案(經典)08-24
【經典】美術教案08-24
(精選)美術教案08-22
[精選]美術教案08-22
美術教案【經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