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牛晶晶四月教學反思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
賣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賣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不便攜帶,只好放棄。非洲少年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他等在賓館門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教學后,我覺得有些可以反思一下。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應用。詞句的積累是最常見的。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四字的詞語。如“名不虛傳、游人如織、構思新奇、愛不釋手”等,很多詞語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語言材枓。我有意地引導學生把它們從文中找出來,積累下來。
適當開發資源也是一種積累。為了讓學生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了解中非之間的友誼,除了布置學生搜集資料外,我還提前在板報上提出了中非友誼的資料,豐富學生的積累。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在課堂上我讓學生用積累的詞語講一講非洲大瀑布給自已留下的印象,中非人民有過怎樣的交往。都是在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運用。
注重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滲透學習方法,也可以說是我在這課的教學中的又一個成功做法。滲透解詞方法,抓好詞語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訓練項目。教學中我重視了詞語教學,注意滲透解詞方法。比如教學“構詞新奇”一詞,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字眼,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愛不釋手”,讓學生懂得通過語素分析,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引導學生學會搜集和課文相關的資料,豐富對文本的理解,拓寬文本視野。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為什么單單會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呢?”這和本課的背景有關,作者游覽的非洲國家是贊比亞莫西奧突尼亞大瀑布,中國曾經在20世紀60、70年代援助過非洲,給非洲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課前我在黑板報上登了這些資料,起到了幫助,有的學生在課外也搜到了一些,
品讀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情感。例如在體會“我”的遺憾時,能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能體會我遺憾的句子。在品讀句子的同時,抓住“構思新奇、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等詞語,體會木雕的精美,“我”很喜歡卻不能帶走的心情。為少年真誠地贈送木雕作好鋪墊。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教師總是在缺憾中進步。這節課的最大缺憾有兩點:在學生找不齊與“遺憾”相關的句子時,我沒能指導學生再讀課文,準確找到句子。在學生有一部分不愛舉手回答問題時,我顯得無計可施了。
【牛晶晶四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牛和鵝》教學反思04-20
牛和鵝教學反思09-02
《騎牛比賽》教學反思04-18
騎牛比賽教學反思04-18
鄉村四月教學反思04-30
《牛和鵝》教學反思(精選5篇)05-01
晶晶05-02
《牛和鵝》反思03-03
呂晶晶04-29
牛和鵝教師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