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后進行的教學活動。教材在例五中同時呈現了三角形按角分類和按邊分類兩種分類標準。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在四十分鐘內很匆忙地完成教學,感覺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結合本次教學為三十分鐘的現實條件,我嘗本節課只探究三角形按角分類。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于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后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每個人都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操作以及驗證過程,從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能力的提高。
本節課我首先從分類入手,通過對班級同學的分類,了解同樣的分類對象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在評價老師的分類時體會分類不重復、不遺漏的思想。然后引出今天分類的對象——三角形,通過觀察發現我們可以按角分類、按邊分類、按顏色分類等等,而本節課我們只探究按角分類,按邊分類將在下節課探究。
新知教學中,由學生分類的匯報入手,給三角形起名字,從而引導學生每一類三角形的概念,也就是判定依據,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與直角邊的長度關系。
通過本節課的實際教學來看并不理想,回顧自己的教學過程,有以下不足:1、準備不足,尤其是對學情分析不足。對于對課堂駕馭能力不足的我來說,學情分析十分重要,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的過程。本節課課前學生并沒有對《三角形的認識》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陌生。2、學生活動過程,要求不詳細,學生無從入手。學生操作分類時本節課的新知識教學的第一步,學生尚未進入三角形的學習中,雖然課件呈現了活動要求,但是學生目的并不明確,這也是教學經常出現的問題。我想在齊讀教學要求后,應該讓學生提出疑惑,教師或者學生之間解答,這樣帶著明確的活動目標,甚至是明確操作的具體過程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效率地完成合作探究。3、對學生評價和激勵性語言匱乏。由于課堂氣氛并不活躍,我陷入了焦急情緒中,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沒有肯定和評價。這也體現了自身對于課堂的駕馭能力不足和心理素質不強的弱點。4、教學設計上受限于教學時間的原因,只探究三角形按角分類。對于按邊分類、按顏色分類等思維拒之門外,這樣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莫不如只進行按任意標準分類,而不探究分類后三角形的深入學習。
這節課是“魁星杯”賽課的復賽,自知成績不理想,但是通過這次課堂教學也發現了自身教學的弱點和彌補的方向,也算是本節課課后遺憾之余的自我安慰吧!感謝為我們提供鍛煉機會的老師和學校!
【《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05-06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04-03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04-07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05-06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4-16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2-01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4-28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9-18
三角形分類教學反思(精選16篇)08-08
《三角形的分類》教師教學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