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水的性質及特征》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我們認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因為教師是引導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科學素養、探究的能力以及營造的探究環境直接決定著學生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衡量一節科學課優秀與否,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察、評價標志:就是孩子們的參與狀態。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這節課的活動中來。用標準的話來說,就是面向全體,全員參與。人人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可見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除了活動本身是有趣的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把教學內容活動本身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
一、《認識水的性質及特征》第一課時:
1、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了強烈參與欲,學得積極主動,動手機會多。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實施新課標的一次成功體驗。
2、兒童天性好動,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我們在教學中迎合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就會使學生視學習為樂趣。皮亞杰說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實踐證明,學習興趣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就越仔細,思維就越積極,反應就越靈敏,記憶就越深刻,學習質量就越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盡量創造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和氣氛,通過每個學生親身對學具的操作體驗,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習效果,發現了其中的科學規律。
3、用足用好教材,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靜態為動態,變局部為整體,真正發揮教材的導向功能。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積累科學活動經驗;在探討水的特點及性質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判斷、辨認活動中,發展科學思考。
4、“試一試、想一想”的探究和探討放手讓學生活動。開放的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想象—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小組實驗討論的探討給了學生極大的發散性思維空間,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為今后學習枚舉作了伏筆。學生在活動中真實地感受到科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無窮樂趣。
二、《怎樣加快溶解》第二課時:
食鹽也好,冰糖也好,怎樣加快它們的溶解呢?四年級的孩子們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正如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攪拌、加熱、弄碎。這些方法都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活動目標最終定位在讓孩子們知道這三種方法能夠加快溶解,那就大錯特錯了。
對于孩子們來說,真正的問題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攪拌、加熱、切碎真的能加快溶解嗎?用怎樣的方法來確定、來研究這些方法是加快溶解的方法?所以,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節課讓他們面臨的是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如何向前推進的問題。
我們看到,在短短的一節課里,孩子們卓有成效地向前發展。這是一種怎樣的發展呢?從認知角度來說,是由混沌、模糊向清晰發展;由只知其一、其二向知其三發展;由道聽途說向嘗試體驗發展。與此同時,在整個過程中,還有更具價值的其它的科學素養的發展。如孩子們經歷了進行對比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如何控制變量?把一項探究活動的方法遷移到另一項探究活動中去,以及對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怎樣進行研究等有意義的活動。(在這節課中,孩子們獲得的這幾方面的發展,我們只說獲得了有意義的經歷。而不是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方法。)
我們的學生想研究、會研究,我們也相信我們的學生能研究。我們所給予學生們的只是科學方法的指導。
在下次上課時,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時間和節奏的把握。在做每一個實驗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估計一下,實驗過程大約需要多長時間。通過研討可知,在最短的時間內觀察到實驗現象即可。不必等到肥皂塊完全溶解才得出實驗結論。
【《認識水的性質及特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的性質教學反思04-08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04-03
氯氣的性質教學反思04-27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1-04
對小學數學教學特征的再認識05-01
述職報告的性質和特征04-26
《鈉的性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30
氯氣的性質教學反思范文04-29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4-27
氯氣性質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