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部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精選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1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濱江新區長林社區配合當地同志開始了他們的防疫抗疫工作。他們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剛剛入職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強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闖的“巾幗英雄”。
2月3日,第一輪入戶調查和宣傳工作開始了。此時正值疫情高發期,家家門庭緊閉,叩門時要么半天無聲、要么大聲一句“搞么子的!”面對群眾的不理解,52歲的鐘濤不停地往返于門房和樓棟間,一遍遍地敲門、打電話,直到業主理解配合調查為止,一天下來衣衫已經不知道被汗水浸濕了幾次。陳瑞靜,一名年輕的“90后”,聽說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無法參加時,便主動請纓承擔長林安置小區25戶近100人的入戶調查工作。該小區屬無人看管小區,人員混雜,沒有基礎數據,入戶難度大。陳瑞靜沒有半點怨言,耐著性子挨家挨戶敲門,逐一宣傳解釋。在她的努力下,長林安置小區是該社區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戶調查任務的小區。
隨著疫情的發展,第二輪疫情防控大走訪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啟動。這一輪的走訪排查將居民的健康狀況納入調查范圍,要求更高,內容更細,任務更重。為更好地完成調查任務,退伍老兵燕曉軍同志自掏腰包購買紅外線測溫計,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逐門逐戶地為居民測量體溫,他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住戶。年強的小伙熊鑫負責洪森新世界61戶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務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鄉人員也最多。為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結果精準,他在完成入戶任務后,還需要認真核對體溫數據,反復確認摸排結果,經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全縣對住宅小區、家屬區實行更加嚴厲的“211”管制措施,憑臨時通行證出入。元宵節當天,為了不影響電信和發改局家屬區42戶住戶正常出入,志愿者陳鵬、王慧敏互相配合著,把剛剛到手的臨時通行證加班加點地送到每位住戶手上,直到6點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歡度元宵。
這些只是自然資源和規劃和規劃局志愿者們的工作瞬間,他們全身心地為濱江新區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己心血。他們聚在一起,為了那共同的目標——“疫情早點結束,春暖花開的日子早點到來!”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2
2020年2月1日下午,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走進一名自稱退役軍人的年輕人,向醫護人員捐贈醫用口罩1500個。醫院工作人員反復詢問捐贈人姓名未果后,出具了這樣一份感謝信:“親愛的退役軍人: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戰斗中,您向我院捐贈醫用口罩1500個。我院將嚴格管理捐贈物資,確保每一份愛心捐贈物資都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我們為您在特殊時期對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蘭州戰役紀念館的同事們不經意發現了這份感謝信,知道了在自己的身邊有這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抗擊新冠疫情關鍵時刻默默捐贈醫用口罩的同事,他就是齊樂。
齊樂同志2014年部隊退役后應聘到蘭州戰役紀念館擔任講解員。工作以來,他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始終保持退伍軍人困難面前不退縮、沖在前的精神,在抗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心中有責,主動作為。
“一念起,天涯咫尺”。2020年1月24日,齊樂同志已經準備與家人利用春節假期,前往印尼巴厘島旅游度假。當天晚上,當他在臨出發時得知新冠疫情惡化的消息,心就懸了起來,轉機時看到機場軍隊醫護人員整裝出發的場面,他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1月25日是農歷大年初一,全國人民都處在新冠疫情帶來的慌亂中,疫情蔓延、武漢封城、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醫護人員馳援、醫護用具缺乏等讓人揪心的信息不斷傳來,人們的心越來越緊張。
此時,身在國外的齊樂從網上看到了醫護人員防護用具不足,影響抗擊疫情工作的消息后,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醫護人員緊張忙碌搶救感染患者的身影,浮現出親人、朋友、同事購買不到醫用口罩焦急的神情,想到所在單位沒有應急用的防護口罩影響工作的`現實,心想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什么。
身在異國他鄉的齊樂已經無心享受與家人一起度假的歡樂,時刻想著為家鄉的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想著千方百計能多籌集一些口罩。接下來的幾天,他幾經周折,在當地多家藥店購得醫用防護口罩5000個。為將這些口罩隨機運回國內,他放棄最初確定的購物計劃,盡量減輕攜帶的行李。
1月31日晚上,齊樂和其他同胞踏上回國的旅程,當得知隨行的旅行社有需要運回國內的醫療物資時,他沖在最前面積極協助旅行社在機場搬運同機回國的醫療物資,以志愿者身份在中川機場幫忙搬運大量的防疫物資。
回國后,想到抗擊疫情一線醫護物資緊缺,齊樂顧不上休息,立即驅車趕往省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將價值1000余元1500個醫用口罩,以一名退役軍人的名義捐贈給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齊樂始終牽掛著單位的防疫工作,在上班的第一天,他將500個醫用口罩及時運到單位,第一時間查看單位還缺少那些疫情防控器材設施,當看到單位消毒防護器材缺乏,他默默的開上自己的私家車四處打聽尋找,墊資購買440斤消毒液和噴霧器等洗消器械,為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保障。他主動擔負起每天為單位辦公場所進行“全覆蓋”消毒的任務,從2月3日起,每天提前上班對單位辦公場所徹底進行消毒,努力為同事提供安全衛生的辦公環境。
“涓涓如流,匯聚成!?箵粜鹿谝咔樾枰珖嗣癖娭境沙恰⒐餐箵,需要每一個平凡的人在危難面前不畏艱險、積極行動、默默付出。“我在部隊參加過生化洗消和防護訓練,這種時候我就應當發揮作用”,齊樂這樣想更是這樣做,在他的車里,消毒液、洗消服、噴霧器成了必備車載裝備,不管是在單位還是社區,他都能夠隨時進行消毒防疫工作。
齊樂看到社區抗擊疫情一線消毒液緊缺,他就多方聯系購買消毒液,為城關區火車站街道紅山二村社區捐贈100斤消毒液;當看到社區一線防疫工作人員緊張辛苦,就主動聯系社區,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社區疫情防范工作,自2月3日以來,齊樂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險、連續作戰,每天下班后協助社區開展噴灑消毒液、人員車輛登記勸返等疫情防范工作,在疫情防控戰場上始終義無反顧,默默奉獻,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
“不忘初心、奉獻有我!饼R樂同志在抗擊新冠疫情戰場上的突出表現,是他長期以來始終保持和發揚的軍人本色、弘揚志愿者精神在特殊困難面前的又一次閃光。服役期間,他苦練專業技能,是部隊訓練尖子和骨干,2019年已經退役5年的他接到部隊征召復訓命令后,克服家庭困難,按時歸隊受訓,因訓練成績突出受到部隊好評,完美詮釋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作為一名紀念館的紅色講解員,他對本職工作充滿熱情,對講解工作精益求精,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利用業余時間閱讀大量戰史書,充實知識儲備;他悉心揣摩講解技巧,努力為觀眾提供更好講解服務和參觀體驗,多次受到參觀群眾留言表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后,為向社會提供服務,蘭州戰役紀念館開展線上觀“戰”,線下抗“疫”,齊樂同志積極協助整理匯總蘭州戰役線上展館資料,發揮計算機技術特長,蘭州戰役紀念館網上數字化展廳進入全國全國網上展廳。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的同時,他愛護守護紀念館這個“大家庭”,苦活累活搶著干、干在先;看到紀念館屋頂的紅旗被風吹歪了,他會第一時間爬上屋頂扶正更換;紀念館內電器出現故障,他拿起工具二話不說認真修理;每逢外出巡展,裝卸展板、展架他總是干在先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務活動,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充分體現了愛崗敬業的高尚情操,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被評委蘭州戰役紀念館“志愿者之星”。
正是因為他長期以來始終保持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作風,養成的困難面前不低頭、迎難而上習慣,使得齊樂同志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關頭,展現出胸懷大局、甘愿付出,心系人民、默默奉獻的精神。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齊樂仍然在努力前行,以一個平凡人力所能及的努力,為戰勝疫情做著應有的貢獻。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3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愿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余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區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系,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坝志栉镔Y,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崩罴液有l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區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茖W校畢業后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范防護措施……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4
“嗯,挺好,體溫都正常,呆在家里千萬不要出門,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聯系就好,我們都會盡量滿足你們的需求。”1月31日一早,萬載縣白水鄉衛生院醫生丁某給小浩量完體溫做好登記后,拎著醫藥箱又繼續趕往下一戶人家。
“這些返鄉人員全都安排在家自我隔離,我們每天派專人上戶給他們量體溫,確保過了觀察期再解除隔離。有些還住的挺遠的,走路都要走半小時!倍∧承χf道。
當前,疫情來勢洶洶,席卷全國,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式,萬載縣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放棄假期,堅守崗位,守護百姓的平安。
丁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35歲的他已有6年黨齡。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除了在醫院接診、消毒以外,每天早晚還要和同事一起上戶,為武漢等地返鄉的村民測量體溫、登記備案,還不定期到鄉主干道上的疫情監測點輪值。從大年三十至今,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還沒回過一趟家,跟家人吃一頓團圓飯。
“某最近真挺累的.,每天忙的暈頭轉向,又要接診又要下鄉,還要輪值,消殺也靠他,家里的事都顧不上了,他老婆都快要生了好像!闭f起丁某,同事們都點頭稱贊。
說起妻子,丁某內心有些愧疚。妻子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黨員,現今9月身孕有余,即將臨盆。雙腳有些水腫的她,行動多有不便,剛滿三歲的兒子也只能由父母照顧。但父母年紀也大了,加上身體又不太好。母親血壓高,父親左腎有結石、積水,年前做檢查還發現腎臟內長了一顆95x72mm大小的囊腫。本打算趁著春節假期帶父親去大醫院動手術,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突然的疫情,讓丁某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照顧家人了。聽說母親的降壓藥吃完了,他也只是在上戶途中路過家門口時,把藥扔進家里的院子后就轉身回醫院繼續工作,連家門都沒進!拔腋赣H是名老黨員,從小他就教育我,要聽黨話,感黨恩。我是兒子,是丈夫,但我更是醫生。家人需要我,但白水的群眾更需要我。國難當前,我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倍∧硲B度堅定。
疫情就是集結號,自全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啟動后,全縣廣大黨員爭當表率,沖鋒在前,像丁某一樣的黨員還有很多,他們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重返工作崗位,為生命站崗,讓鮮艷的黨旗高高飄揚在戰“疫”第一線。舍身忘我的背后,是齊心協力對抗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5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后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圣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許蓉蓉。
24歲的許蓉蓉2019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贊許。
2019年11月,許蓉蓉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里,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設備,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饑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許蓉蓉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許蓉蓉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干,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調用工作后,她立即回到了儀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采集、送檢單匯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有無數個象許蓉蓉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疫情防控先進企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疫情防控先進社區事跡材料04-23
銀行疫情防控先進集體事跡材料04-25
2022疫情防控先進單位事跡材料04-25
疫情防控工作先進事跡材料大全04-29
疫情防控醫院先進集體事跡材料02-24
醫院疫情防控先進集體事跡材料02-24
企業疫情防控方案09-12
疫情防控先進典型事跡材料(精選15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