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1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后就職于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于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并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里,她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涌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2
蔣金波,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愿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后,倒在家中。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3
29歲的夏思思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
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交接班后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后幾天,夏思思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盡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發起高燒,經檢查,發現肺部CT磨玻璃影改變,高度疑似,便在協和江北醫院隔離治療。曾與丈夫商量康復后一起上一線。“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著說。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命雖然保住,但人一直處于昏迷狀態。
專家組決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馬轉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壓波動大,各大醫院專家都在為其想辦法。無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搶救無效離世。夏醫生,一路走好!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4
2003年“非典”肆虐,在北京進修的覃慧敏毅然留在主戰場,整整鏖戰了59天。如今時隔17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橫行肆虐。年近50的覃慧敏,換了陣地仍和她的伙伴們一起投入新戰役。
出身于感染性疾病科,有著二十幾年的臨床經驗。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斗中,她曾經的同事是這場戰斗的'主力軍之一,而她的角色卻發生了變化,從一名直面病患的一線醫生,變成了一名醫務管理者。
“這是一場戰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17年前,我是臨床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今天,我是一名醫務管理者,溝通、協調、調度、督導就是我的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才能贏得這場戰斗。”覃慧敏說道。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5
馬承武,中共黨員,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中洲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
2020年1月31日,馬主任在疫情防控流動人員勸導卡口執勤時,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時年54歲。
據悉,馬主任患有心肌梗塞,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由于自1月25日開始連日勞累,加上沒怎么吃飯,導致病情復發,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線。馬主任犧牲后,因特殊時期,家屬沒有辦喪事,下午兩點多走的,六點多到了殯儀館,八點多就帶著骨灰回來了。馬主任的兒子現在也在鎮里的'一線,做著和馬主任一樣的事情。
據悉,1998年馬承武同志被評為小河口鎮抗洪勞模,2019年被評為小河口鎮優秀黨務工作者。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精選16篇)08-30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精選11篇)08-30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精選8篇)08-30
個人防疫先進的事跡材料(通用6篇)08-30
防疫期間先進事跡材料11-18
企業防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精選5篇)08-19
防疫防控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通用7篇)08-30
防疫先進部門的事跡材料(精選7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