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帶頭人主要事跡簡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科帶頭人主要事跡簡介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科帶頭人主要事跡簡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他被學生和同行們親切地稱為“大樹”老師、被家長朋友們稱為四十九中的“高”老師、被領導們視為負責任、能擔當的老師,他就是湖北省第二屆印象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青山區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優秀教研組長、高級教師XXX老師。
張老師認為“一切過往皆是歷史”,過去是現在的歷史,現在是將來的歷史。他主張優化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實現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歷史教學,提升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所上公開(微)課獲全國、省、市一二等獎,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聯考試題的命題和解析,所做的中學歷史教學和備考報告獲得同行的好評,作為學校學術委員會和多屆高三專家組成員,推動學校發展和高考成績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張老師善于開發實施校本課程,踐行新發展理念,促進教書育人高質量發展。他主持(參與)開發《軍事史論與實踐》《青山史話:從荒原到宜居城區》《中國錢幣文化》《低碳生活與海綿學校》《漢繡》《中國民俗文化》《普通高中課程育人探索》《高中學生學業生涯規劃導讀》等八門校本課程,出版八本校本(地方)教材,其中《高中學生學業生涯規劃導讀》被評為武漢市“十大最美校本課程”,《軍事史論與實踐》《低碳生活》被評為全國優秀課程。《低碳生活》獲湖北省校本教材評選特等獎、《青山史話:從荒原到宜居城區》獲湖北省校本教材評比一等獎。
一、看青山,思蝶變,助力學生成長
在實施校本課程《青山史話:從荒原到宜居城區》的過程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對家鄉青山鎮的變遷非常感興趣,張老師一邊在社區學校中宣講《青山史話》,另一方面他還指導學生實地參觀青山勝景(武豐閘、江灘、戴家湖等),采訪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原居民),了解其前世今生,開展“我的家鄉”為主題的歷史寫作。其中張宇婷同學通過一個暑假的走訪和記錄,完成《青山古鎮的蝶變》的寫作,通過省賽、全國決賽,最終獲得“燕園杯”全國中學生歷史寫作比賽一等獎。
另一名學生王甫松從自己的姓氏和家族出發,通過對族譜的研究,撰寫論文《城步縣王堯臣墓墓主身份的幾點質疑》發表于《中國文物報》,撰寫的論文《淺論晚唐至五代耀州與輝州關系》獲得全國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決賽三等獎。張老師認為讓高中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和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社會和事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多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
二、講軍史,論熱點,厚植家國情懷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十多年來,張老師一直積極開設軍事史校本課程,出版了《國防教育讀本》地方教材。他通過組織學生學習古今中外軍事史中的戰爭、兵器、將帥、謀略、國際熱點等,引導學生胸懷天下,了解戰爭規律,增強XX意識和捍衛祖國利益的熱情。
在學習“戰例選講:諾曼底登陸戰”時,張老師引導學生認識戰爭電影和真實歷史的區別、探討盟軍為什么選在諾曼底登陸、假如你是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如何出其不意地實現登陸、諾曼底登陸成功的經驗及其對中國統一有何啟示等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但不畏懼戰爭,報效祖國的決心;
張老師還通過“中東局勢”“烏克蘭局勢”的教學,組織學生分享烏克蘭的歷史、地理、宗教、民族概況;中東地區沖突的根源;通過學習,學生逐步學會透過戰爭的現象看本質,系統化分析國際問題。張老師還利用本地豐富的軍事史資源,組織學生在節假日參觀黃興拜將臺、辛亥革命博物館、中山艦博物館、海軍工程大學國防教育基地等,增強國防自信心、自豪感、使命感。在相關部門和張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被評為教育部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三、嘗民俗,品文化,傳承民族血脈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武漢市青山區現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六項(武漢剪紙、青山麻烘糕制作技藝、明式家具微縮技藝、傳統車轎制作技藝、江式撕紙、泡沫仿真制作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四人(武漢剪紙)劉士標、江先孝、(明式家具微縮技藝)閻民怡、(青山麻烘糕制作技藝)柳長瑛等4人。張老師結合豐富的區域民俗文化資源和學校人文特色的優勢,主持開發實施《中華民俗文化》校本課程,出版了《中華民俗文化》校本教材。
張老師依托地區民俗教育資源、學校民俗活動室、校史館和學校得道園、得趣園等,通過制作、體驗、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創造性開發青山區民俗文化中鋼鐵元素、移民元素、古鎮元素等,總結民俗文化的特點,分析其原因。張老師還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實地調查區域性的民俗、民風,增強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樹立為國家、為家鄉發展建設,勤奮學習成才的志向。
四、新形式,講黨史,賡續紅色基因
作為武漢市基層理論骨干成員,張老師充分利用歷史學科資源、抓住特殊紀念日組織學生設計紀念日展板、撰寫紀念文章,從而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20xx年抗疫期間,張老師開創性地組織實施“從歷史長河探尋武漢抗疫必勝因素”線上公開課、在第20個憲法紀念日時組織學生進行中國憲法史的學習。20xx年在紀念“五·四”102周年主題團日活動上,張老師以《鋼城為證》為題,組織學生回顧了在黨的關注下青山的變遷與發展,受到聽課師生的好評。本節黨史課被制成錄像課參加省市評比。在青山區教育系統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紀念大會上,張老師領銜主講聯合黨支部黨史課《鋼鐵作證:黨的足跡在青山》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xx年8月張老師以熱播電視劇《覺醒年代》為素材,以公益在線直播課的形式主講《李大釗: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線上黨史課,受到全國各地400多在線學習者的xxxxxx個點贊,聽課學生直言“感動得哭了”“有百家講壇的大師風范”。張老師還通過錄制微黨課,賡續青山紅色基因,培根鑄魂。
縱覽古今育英才,橫觀中外造棟梁。作為一名中學歷史骨干教師,張老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通過開發實施豐富多彩的歷史課程、開展多項教科研課題研究,帶動培養了一批名優教師和學生,張老師先后被評為武漢市教科研選進個人、武漢市優秀歷史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湖北省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全國優秀課程教師,為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
【學科帶頭人主要事跡簡介】相關文章:
學科帶頭人主要事跡簡介(通用10篇)07-28
大學主要事跡簡介01-11
少先隊主要事跡簡介08-27
服務標兵主要事跡簡介09-02
個人先進主要事跡簡介07-06
主要事跡簡介怎么寫10-20
師德標兵主要事跡簡介09-24
(薦)師德標兵主要事跡簡介10-03
二星章主要事跡簡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