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效教學十講的讀書體會
《有效教學十講》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為小學語文學科工作室正在進行福州市基礎教育課題“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為了讓課題組成員能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決定帶領大家開始有關有效教學的理論學習!队行Ы虒W十講》是推薦大家讀的第一本專著。
初讀《有效教學十講》,對文中所提到的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成績與問題深有同感,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的認識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細讀的愿望。品味之后發現,自己對有效教學的認識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眾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過玉米地”的啟示
什么是有效教學?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新課程賦予有效教學新的含義。余教授講的“過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動地闡釋了這個問題。
在過玉米地的比賽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兩手空空,一個玉米棒都沒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渾身是傷;還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還沒受傷,所以感覺很快樂。在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誰是最有收獲的?第一個人跑得快卻一無所獲;第二個人得到的多,卻很費時;第三個人跑得快,獲得多,可傷了身體,代價也很重;第四個人跑得快,得到的多,還很快樂。答案很明顯,最后一個是也。
過玉米地掰玉米的結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傷且快樂幾項指標綜合衡量的,最后一個過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學呢?教學是否也要考慮學習的速度、獲得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各項指標呢?很明顯,無所獲的學習,無論多么快樂,是不能稱為有效的,因為獲得知識是學習的第一要務;花費大量時間獲得的知識是低效的,因為它往往以犧牲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為代價,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獲取知識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被看做是一種沉重負擔的學習不但無趣,還隨時會終止的,現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學,便再也沒有學習的熱望,為完成學業而歡呼雀躍的人不是少數的,因為,他們認為學習的痛苦是難以言喻的,解脫的辦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學習。這樣的學習因為沒有樂趣,也就沒有了生命力,是過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學不得不考慮獲得知識的時間、結果和過程三個要素,速度、結果和體驗是有效教學的三個關鍵指標。
有一定的速度,獲得必須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充分的體驗,是考量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綜合指標。
“陳松泉老師”的啟示
陳松泉,一個年輕且富有創意的老師,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并自主擬定學習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學習。想想,他的學生會是多么的幸福,而他的教學,又要接受怎樣的挑戰?
學生能夠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擬定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學習,這是一個多么理想的自主學習的境界。這樣的教學境界不要說對小學生很難,就是對中學生來說,也是不容易實現的。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目標還比較遙遠,尤其是對于那些實效還沒有真正落實的課堂來說,還是海市蜃樓。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關鍵的是學會,學會必要的知識技能,學會必要的學習方法,只有先學會,才有可能會學,學會是小學階段有效教學的第一指標。小學生年齡太小,知識和生活經驗比較缺乏,難以一下子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教師的指導不是包辦。教師應合理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獲取知識的方法。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否則,自主就有可能導致自流,加劇無效學習。目前的課堂,教授知識的多,教給方法的少,學生無法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難以實現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應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適時、適當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第一學段,關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第二學段,要重點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發展語感。這一時段是學生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轉化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學會語文學習尤為重要。第三學段,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適當弱化教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進一步的學會學習創造條件。
有效教學的課堂,需要新的建構。
“學習的快樂”與“快樂學習”
有人提倡要快樂學習。因而,就有許多人不斷追求快樂學習的方式。快樂學習改變學習方式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良元素一并產生,比如:降低了學習的速度,弱化學習的標準,以追求快樂。這樣的學習盡管有快樂,往往無實效。學習與玩耍不一樣,因為有特定的目標,是有壓力感的。有壓力必然有痛苦,絕對快樂的學習是難以真正存在的!皩W習的快樂”與“快樂學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習的快樂”不但追求學習過程的快樂體驗,更追求獲得結果實現目標的快樂體驗。“快樂學習”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快樂”既要關注學習過程的快樂體驗,更要注重學習成果帶來的快樂體驗。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個人努力,獲得必要的知識,獲得獲取知識的必要方法,強化學生實現目標時帶來的成就感,以成就感增加快樂體驗,再以學習的快樂體驗激發學生新的學習動力,學生才有可能把學習看做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習的快樂”不等于“快樂學習”。
有效教學的關鍵點在哪里?
許多教師在課前用了相當多的時間進行教學預設,可課堂上依然難以實現有效教學。有效課堂的關鍵問題在于教師的課堂實施和運作,也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新課程追求開放動態的課堂,教師應具備更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我曾經觀察過一位教師的課堂,盡管教師按教學預設實施教學,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學板塊目標太多,教師沒有合理控制學生的時間,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進度,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效果差,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觀察能力顯得薄弱,沒能在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必要的引導,無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嚴重削弱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課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師無法發現課堂低效的根源,顯得無奈。
課堂開放了,教師應該怎么做?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尤其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及時的課堂觀察與反映能力是教師駕馭課堂的必要條件。教師只有進行充分的課堂觀察,才會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時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教學才有可能得到實現。
合理解決教與學的關系是課堂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目前的課堂,很多老師教的,是學生自己能獲得的知識,教師過多的教授削弱了學生實現自我學習的成就感和積極性,也花費了課堂的大量時間,使得在關鍵問題上的指導時間不足,教學層次明顯降低,教學效益得不到保障。
有效教學,教師的課堂實施是關鍵。
【有效教學十講的讀書體會】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11-13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04-28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03-28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15篇11-30
讀《有效教學十講》后的心得體會04-27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15篇)02-04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04-25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05-02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05-01
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