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制高職生開展學業規劃意義初探
【摘 要】近年來,各個五年制高職學校都開始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然而,作為職業生涯規劃基礎的學業規劃,卻沒有開展過。究其原因,主要是將學業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相等同,沒有認識到開展學業規劃的重要意義。本文從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出發,對在五年制高職校中開展學業規劃的意義作了一些粗略的探討。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社會對于職業教育認識的改變,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五年制高職發展迅速,五年制高職學生人數也逐年上升,就業壓力隨之增大。加之,企業對于高技能人才要求的逐年上升,為面對這些問題,各個五年制高職學校都開始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然而,作為職業生涯規劃基礎的學業規劃,卻停留在高三的填志愿階段和本科教育階段,五年制高職校卻沒有開展過。對于學業規劃,不少五年制高職學校對其存在著兩種錯誤的認識:一是將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相等同、二是認為五年制高職不需要學業規劃,學業規劃只有在本科階段才有開展的必要。但事實上,學業規劃不僅與職業生涯規劃有著較大的區別,而且對于五年制高職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學業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 學業規劃,是指為了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發展效率,而其對與之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具體來講,是指在求學者完成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習以后,也就是在決定其職業發展方向的源頭上,通過對求學者的自身特點和未來、正確認識,確定其人生階段性事業目標,進而確定學業路線,然后結合求學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業發展計劃,并通過日常具體地學業管理,以確保用最小的求學成本獲得階段性職業目標所必需的素質和能力的過程。 而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從階段上來說,學業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沒有詳細、完整、正確的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就沒有實行的可能性;職業生涯規劃是學業規劃的前提,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確定的職業發展目標,學業規劃將是空洞的,是沒有目標的。 但是,兩者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不能將其混為一談。 首先,兩者的規劃時間不同。學業規劃主要是對規劃者在完成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習以后到其進入社會從業這一階段開展的。而職業生涯規劃則要規劃更長的時間,不僅要規劃學業期,而且要包括職業適應期、職業發展期,直至職業結束期(退休)。 其次,兩者的規劃目的不同。職業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身最終的職業目標,實現自身的人才價值。而學業規劃,從短期目標來看是為了實現就業、完成學業;從長期目標來看,是為了提升個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簡而言之,學業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職業生涯規劃是學業規劃的升華,兩者密切聯系,又各有側重。 二、五年制高職學生開展學業規劃的意義 在五年制高職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進行學業規劃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和五年制高職校自身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確定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由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三大要素構成。具體地說職業教育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就業技能,還要使學生有足夠基礎能力,這使他們不僅能就業還能具備接受高一層次教育的能力。所以要培養職業學校的學生“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然而,現階段五年制高職學生卻存在著學習的主動發展的意識不足、主動發展的能力不充分、主動發展的品質不夠完善的問題。 究其原因還在于學生對于學業發展道路的認識不清,不清楚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在哪里學等問題,學生只是被動地完成學業。加之,進入五年制高職后,學生擺脫了基礎教育中教師主導的學習模式,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此,五年制高職學生沒有了自己的學業規劃,他們的時間、精力就會處于荒廢之中,很容易虛度美好光陰。相反,如果能讓其對自己的學業進行合理規劃,就能合理處理學習、生活和娛樂之間的關系,對學業的順利完成做到心中有數,也使得他們心中學習意識的轉變,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被動變為主動,增強他們主動發展。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和銜接。對所有接受職業學校教育的學生,應根據本人的條件和可能,給予多種形式的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隨著“專接本”、“專轉本”、“5+2”等升學通道的打開,我國已逐漸建立普通高等教育與五年制職業教育銜接的立交橋,為五年制高職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了可能。同時,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企業對技術工人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僅要擁有較高的操作技術,而且也要有可持續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未來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需要。然而,現階段五年制高職學生在其學習階段,學校和學生都沒有重視對其可持續能力的培養。 學業規劃的長期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對五年制高職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可以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業生涯,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明確目標,健全和完善人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提高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三)有助于明確學生的自我定位 經過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入學調查發現,大部分五年制高職學生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但是,對于自己是否適合直接就業或者有沒有能力繼續深造,學生沒有深刻的認識,僅僅只是憑自己或父母的主觀感受而做出的判斷。這表明,五年制高職學生存在著一定的自我定位模糊,也就是他們不清楚“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 學業規劃的前提是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針對性的明確學業方向,而不盲目化。五年制高職學生通過學業規劃對自我深層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過去的經驗、經歷,選擇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或就業或深造,從而解決“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問題,幫助五年制高職學生明確自我定位。 (四)有助于學校開展個性化教學 隨著社會對人才多元化的需要,五年制高職也必須根據社會、企業和學生的需求,實施個性化教育,培養多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而現階段,五年制高職個性化教學實施的前提大多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特別是技能大賽這一平臺或學生、家長的主觀判斷,沒有科學的依據,也沒有真正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而學業規劃的開展,有利于五年制高職學業生能根據社會、學校提供的條件和學生個體不同而設定的,具有個性化特征,為五年制高職校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五)有助于學校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五年制高職校存在著文化基礎教學、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技能教學、各級技能大賽以及各項德育活動。這些教育教學活動的存在,使得五年制高職校的教學、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難以提高。而通過學業規劃,學校將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有機整合、調整,能夠促進五年制高職校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培養出適應市場、適應社會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因此,在對五年制高職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五年制高職也對應學生開展相關的學業規劃。 參考文獻: [1]張恒亮.籌劃未來—學業規劃[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2]郭蓉.職業生涯規劃[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 [3]劉紅.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4]張仁良,孫志勇.對大學生學業規劃的幾點粗淺認識[J].現代企業教育,2011,10:191. [5]汪堯瓊.學業規劃以職業為導向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實施策略[J].管理觀察,2013,6:66-67.
【五年制高職生開展學業規劃意義初探】相關文章:
班級學期學業規劃總結12-03
五年制高職英語二外教學實踐初探05-02
高校職業咨詢的開展與應用初探04-30
學業發展規劃書(精選10篇)04-25
學業發展規劃書(精選5篇)01-10
物聯網工程學業規劃書12-28
孔子德育思想的經濟倫理意義初探04-28
GIS在區域規劃中的應用初探05-02
GIS技術在旅游規劃中的應用初探05-02
廈門市水域生態規劃初探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