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狼圖騰》讀后感6000字
“Awoooooooooo——”
狼王站立在大地之上,在召集他的戰士,
《狼圖騰》讀后感6000字
。這孤傲的長嘯,引發著我內心青春熱血的共鳴——每個青春期的男孩心中,都住著一個想要戰斗的英雄,而《狼圖騰》這本書,正是在我接觸它時,喚醒了我心中這個戰斗的英雄,讓他活起來。看著《狼圖騰》的開頭,我熱血沸騰,真想像餓狼一樣繼續大口大口地將這本書啃下去,看看陳陣和他的狼群之間到底還會發生什么。
緊隨著陳陣出場的人物是畢利格老人,他的名字“畢利格”在蒙古語的含義是“智慧”。在陳陣幾度痛苦思索而得不出答案時,都是畢利格給予了他啟示。
畢利格老人是一個堅持奉行著古老草原文化的“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他的話語中充滿著飽經風霜的智慧與滄桑,他可以說是本文中對狼圖騰文化從社會學和哲學意義了解最深的人。然而人無完人,這位智慧老人對不懂草原文化的漢族知青也存在些許偏見,老是大喊著對陳陣和楊克指手畫腳,比方說像他們要放生一只被狼群追殺,懷了孕的母黃羊時以及他們要收養小狼時。
然而看完了全書,我也對他感到了某種深深的擔心,因為他之所以能將這古老的草原文化奉行到現代,不只是因為對文化本身的忠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內蒙古地區發展的落后。就像北京因為成為首都,政治經濟都發達了,可城里原本的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筑都被現代高樓大廈取代了;而能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山西的平遙古城,雖然那里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也有許多人在城里居住,不過那里的生產生活水平還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
說到這里,我想起爸爸說的一句話:有文化的地方沒錢,有錢的地方沒文化。我詫異了:爸爸這樣似乎不怎么有文化的人居然有時說話如此精辟。
算了,回到《狼圖騰》這書上,正因為這本書真的能激起年輕人的戰斗熱血,并能帶給人一種與中原迥然不同的異域文化體驗,所以我認為圍繞它的瘋狂炒作到底沒有白炒,
資料共享平臺
《《狼圖騰》讀后感6000字》(http://www.ipr-jzsc.com)。說到“異域文化”,本書最大的關鍵詞就是它了,對于一向信仰龍圖騰的我們漢人,狼圖騰文化自然是一種異域文化,而異域文化在現代中國,往往比本民族的東西來的更有吸引力。
然而,在理解“狼圖騰”這樣一種異域文化時,作者雖然淋漓盡致地描寫出了它的形象特征,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暫且把這個錯誤留到最后講,先跟大家具體講講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
其實,我很早就知道《狼圖騰》這本書了,只是一直無法買到而已。在2003年接觸到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中國還有個狼圖騰文化。當時我在小書店中雙目亂轉,隨意搜索著好看的奇幻小說。突然,在我自己絲毫沒有察覺時,瞥見一本奇異的書。
封面上一片漆黑,中間一雙熒光綠的狼眼瞪著每一個看到這本書的讀者,顯得神秘而陰森,旁邊三個無感情的大字:狼圖騰。
下面的腰封上寫著這樣幾句話:“曠世奇書,設驚天之問:我們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
看到這里,當時什么都不懂的我,一直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后來等我看了其他有關北胡文化的書,才明白狼其實是蒙古草原眾民族的圖騰。
然而,只有當看了這本小說的正文,我才明白原來以狼為圖騰的北方草原文化是如此偉大。這本小說一下子就花費了我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去一氣呵成地把它看完,因為它是那樣的神奇,我感覺自己體內有一團野火在燃燒,有一種野性的力量顫動,仿佛要破體而出。
仿佛我的靈魂坐在飛翔的狼背上,被送到了那一片屬于騰格里的草原,我奔跑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隨狼群一起戰斗,一起風餐露宿,一起大口嚼肉,一起對月仰頸長嘯。看著陳陣、楊克在蒙古族朋友們的幫助和教導下,逐漸由恐懼狼、討厭狼轉變到親近狼,喜愛狼之精神,對狼敬若神明。我心中似乎升起了一彎殘月,有一頭狼王在月下長嘯,在召集它的戰士。
在看到一半時,我曾經一度認為,除去人類的話,真正的萬獸之王不是獅子,不是老虎,而是狼。因為身為 “王”,必須具有統帥三軍的雄才大略、臨危不亂的冷靜、隨機應變的智謀,而這些條件都一一具備的動物,似乎只有狼。而蒙古族之所以能橫掃歐亞,為中國如此大手筆開疆拓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們世世代代在殘酷的草原上以戰斗為生存方式,而他們戰斗的對手,便是狼。在幾千年的與狼共戰中,他們不斷學習狼的冷酷、強悍、團結、果敢,將其融入自己的民族性格中,傳承下去,從而一代比一代英勇善戰。正是靠著從狼圖騰處學來的戰斗精神,成吉思汗才能一統中國,雄霸世界。
【《狼圖騰》讀后感6000字】相關文章:
《狼圖騰》讀后感100字(精選15篇)02-20
論語讀后感03-13
《窮人》讀后感03-13
《童年》讀后感范本03-13
《素書》讀后感05-25
《東史郎日記》讀后感11-20
《信仰的力量》讀后感06-16
《去年的樹》讀后感03-13
讀后感作文評語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