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評:為不看加分只看“裸分”叫聲好
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會遵循什么原則錄取考生?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東北財經大學、北京城市學院等4所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從今年開始,他們不看加分,只看“裸分”。(人民網5月5日)
這幾年,高考加分之濫,加分之殤,已經引發了輿論的廣泛詬病,無論是浙江的“三模三電”,還是湖南的“運動健將”,抑或其他地方的民族成分舞弊案,都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焦慮。
高考的分數,加還是不加,困擾著考生、家庭、學校,甚至波及整個社會。現在,終于有4所高校站出來,明確表示,不看加分,只看“裸分”。這無疑是一個順應民意、尊重現實的理性之舉。
以探索和改革之名而實施的加分制度,初衷是好的,但從近年來運行的實踐來看,不但沒有實現預期效果,反而成為個別人投機取巧、權錢交易的籌碼。有的省市加分的項目竟有80多項,不但體育運動的球類、棋類、田徑類可以加分,文娛活動的吹拉彈唱可以加分,甚至于作文加分,主持加分,參加課外活動也加分……加分名目五花八門,加分政策也是政出多門,有教委、科委、體委、民委、僑聯、文聯、婦聯……總之,只要能夠有資格發文的單位,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來,說出分管項目加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于是,你搭一點,他帶一點,漸漸的,就把原本簡單的高考,演變成一場權力的角逐,使高考不堪重負。明里是學子在考試,暗中是考關系、考家長。許多情形下,就是誰有權、誰有錢,誰的孩子就可以勝出。
去年的浙江高考“狀元榜”顯示,文科第一名、第二名都是體育競賽獲獎者,高考成績被加20分;理科前三名中,位居第一的仍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可以想象,沒有獲得加分的孩子,肯定是不服氣的,要知道,在考場上要多得一分,何其難哉,別人劍走偏鋒就可以獲得幾十分,這公平嗎? 特別是對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能夠讀書上學已是不易,要想參加特長培訓,簡直是天方夜譚。
也許有人認為,完全看分數,看“裸分”,是不是走了回頭路?探索是允許的,不等于探了就能夠走通,撞墻了就及時回頭。考場不是舞臺,不是選秀,不是比才藝。當然,你如果真有藝術細胞、有體育天賦、有特殊才能,也埋沒不了,現在,這么多藝術、體育院校和專業,這么多表現的平臺,足夠有真才實學的人海闊天空,何必與普通學子去擠高考獨木橋?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評:為不看加分只看“裸分”叫聲好】相關文章:
心得道好年看利只沒利是經典名句11-26
時評類作文02-21
漢王e典筆為考研英語閱讀加分04-28
一分為二看“共享”作文10-11
考研報名 考生應準備得當裸報不裸考04-28
芙蓉歸來不看洞04-08
裸妝面膜宣傳口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