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議:填報志愿以就業行情為唯一標準?
今年第一次填報周六開始,高校招辦向考生和家長進言
本報記者 彭德倩
“現在幼兒園那么吃香,考個幼教多好,非要考啥哲學,真不懂事!”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的高校聯合招生 咨詢會上,一位母親把女兒拖進上師大攤位前的人群中,一邊狠狠數落著。小姑娘一臉的不情愿。
今年本市秋季高考第一次志愿填報將于本周六開始。記者連日走訪招生咨詢會現場,發現不少家長緊盯就業行情,為孩子出謀劃策。多位高校招辦負責人坦言,填報志愿時考慮今后的就業前景無可厚非,但若將其作為唯一標準,顯然屬于“動作變形”。
算算就業“時間差”
專家指出,無論就業冷熱、薪酬高低,都始終處于一個動態變化過程,若一味看著眼前一時的行情選擇專業,無異于刻舟求劍。從小里說,考大學到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存在三四年的“時間差”。以計算機專業為例,上世紀90年代起,互聯網行業從無到有,伴生著許多創業奇跡和就業暖流,在此情況下一些高校開出計算機專業,大量培養相關人才。前幾年,隨著該領域人才相對飽和,以及IT行業本身發展遭遇瓶頸,對相關專業畢業生需求一度降溫。這令不少當年選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陷入迷惘。而近兩年,它又重新成為就業熱門專業,如華東師大的軟件工程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基本是學校的最低投檔線,但近幾年就業非常火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平均薪酬就達到5300元。
再看大勢,每個行業發展同樣有其自身規律。以幼教專業為例:如今,幼兒園教師人才需求確實不少,但也應該考慮到,隨著未來學前教育適齡人口從高峰跌落,相關崗位需求也將縮減。僅僅為了眼前“吃香”二字就選擇報考,顯然是缺乏考慮。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本市高校新增的專業幾乎都集中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如東華大學新增功能材料專業,上海理工大學新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等,這些新增專業從2011年開始招生。新能源技術領域將會成為未來重點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專業人才需求量大,這也是不少高校增設此專業的目的所在。
選專業興趣“最大”
復旦大學曾有個男生,以優良素質在自主選拔中脫穎而出,并獲得選擇專業的優惠政策。他高中時就對博物館專業領域有很大的興趣,并做了不少鉆研,可經不住周圍親友和同學的鼓動,最終選了經濟學專業。在大學走了兩年“彎路”后,他還是申請轉到了博物館學專業,學習動力更足了。
選擇專業,興趣“最大”,這成為不少高校專家的共識。專業沒有熱門冷門之分。任何專業,只要你喜歡且投入,都可以成才。熱門冷門是由考生填報情況人為決定的,填報的人多了,自然就熱起來了,所以在填報時應避免跟風。
與此同時,考生、家長在選擇專業時還應防止陷入“偽熱門”。今年舉行的多場招生咨詢會上,工商管理專業是最熱鬧的咨詢點之一。然而從去年起,該專業方向就因就業不理想,出現了全國性減招的趨勢。還有不少考生、家長盲目認為法學等專業就業好,但根據往年情況,這些專業的學生就業并不十分理想。與之相反,機械、數學、通信等以往并不被看好的專業,學生畢業時卻更為搶手。
盤一盤學校“家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干好填志愿這個“技術活”,考生除了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點和能力以外,也應細細盤點各高校的“家底”。
例如,今年不少高校“按大類”招生。上海大學近60個本科專業將分為人文社科、經濟管理和理學工學三大類。學生進校時無具體“專業身份”,接受通識教育,入讀一年后才確定專業志愿。上海交通大學大部分學院繼續實行按院(類)招生,同一學院的學生入學時不分具體專業,一般進校一年左右再選擇專業方向。這些舉措都有助于考生在今后確定專業時選擇更加理性,也能激勵學生進校后繼續努力不松勁。
除此以外,許多高校在提高本科教育質量上下了功夫,考生不妨登錄高校官網,深入了解特定專業的培養計劃。如同濟大學今年將面向2011級新生開放7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新生入學時可通過自愿報名申請、經所在院系選拔之后,轉入自己感興趣的相應實驗區學習。同時,將在去年15個工程類專業試行“4+2”模式(4年本科、2年碩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專業范圍,通過與100所國外知名大學、300家著名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培養高級工程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上海交大今年新增兩個“4+2”六年制特班:“數學—金融”和“工科—管理”本碩貫通試點班,學生在本科、碩士階段先后攻讀雙學位。
(【熱議:填報志愿以就業行情為唯一標準?】相關文章:
高考志愿填報近視考生填報技巧05-22
填報志愿的時間通知12-31
中考填報志愿技巧12-31
中考如何填報志愿01-01
高考填報志愿須知06-29
廣東高考如何填報志愿01-12
2023高考志愿填報指南06-25
2023高考志愿怎么填報06-15
高考志愿填報早準備04-28
2023年上海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及填報技巧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