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觀察 高考“預錄取”不合法為何不遭罰
新京報報道
“預錄取”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高校搶生源行為,教育考試部門為何不早對這種不合規的做法,加以制止,同時提醒考生加以防范呢?
據中國之聲報道,此前安徽無為縣無為中學的7名高分考生,收到了南京大學(招生辦)招生辦公室的預錄取通知書,本來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但最后卻無一被錄取。安徽教育廳昨日回應稱,“從教育政策上預錄取協議是不被認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個人和南京大學簽訂的錄取協議作為一種契約,通過法律的途徑維護權益”。
當初,南大的招生老師和學生簽署預錄取協議時,定的理科分數線是645分,但如今南大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檔線是648分。成績在645分到647分之間的這7名考生,于是就被拒之門外。
家長們正焦急地找南大討說法,可當時和他們簽協議的招生老師手機已經關機;南大學生處處長對媒體稱,“往年我們都會追加一些名額帶走預錄取的學生,但是今年分數線提高了不少,安徽省情況尤其特殊,我校已經對該省生源追加至30多名錄取生了,現在是一位學生也沒辦法再接收了,對此我們深表遺憾。”
有教育專家早就分析過,“預錄取”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高校搶生源行為。如果考生的分數達到該校在當地的錄取線,沒有這一紙協議,學校也必須按規定錄取;而如果考生的分數低于該校在當地的錄取分數線,按照投檔、錄取規則,即使有“預錄取協議書”,也無法被這所學校錄取。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和家長恐怕很難從“深表遺憾”的南大那里討到什么說法。
問題是,“預錄取”早已是眾多名校爭奪生源的公開手段,教育部門為何不早對這種不符合規定的做法,加以制止,同時提醒考生加以防范呢?
由于高考政策的復雜性和信息渠道的不暢通,考生和家長,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往往處于焦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在他們面前的高校招生老師,就會被視為權威的信息來源。他們容易相信高校招生人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承諾”,本身的權益受到侵犯也渾然不覺。如果招生人員不講操守,為了招生政績不擇手段,這種情況就更容易發生。
令人遺憾的是,“預錄取”被曝光多年,教育部門卻一直沒有公開表態,這讓考生和家長越來越糊涂,而相關高校或許也覺得這種做法“被默許”,于是進一步大膽推進。當招生人員預計的錄取分數線,與最終的錄取線差異較大,而學校也無法增加招生計劃來“兌現”承諾時,就會導致安徽這7名學生所面臨的困境。
高考錄取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任何細節上的偏差,都可能影響考生的一生。因此,對于各高校在招生過程中的任何不規范行為,教育考試部門都必須加以重視,及時叫停以維護考生的基本權益。
但據媒體報道,雖然今年惹出事端,南大招生辦依舊表示,明年可能還會采取“預錄取”這種招生形式。教育部門還要縱容這種“潛規則”到何時呢?
(本文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
(責任編輯:卜范龍)【高考觀察 高考“預錄取”不合法為何不遭罰】相關文章:
高考錄取祝福語10-22
留學預錄取與正式錄取分清指南03-14
高考已錄取祝福語04-10
高考錄取的祝福語簡短04-28
祝賀高考成功錄取的祝福語12-01
以高考為話題的作文03-07
為高考加油的句子02-27
青海高考錄取工作過半上萬考生已被錄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