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生適應生活了嗎?當新生遭遇“大學冷漠癥”
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最新調查發現,從2011年9月15日至24日,被調查的2899名2011級大學新生中,僅有40%對學校的入學教育表示滿意。
有困難靠自己
新生入學教育滿意度不高
某外國語學院大一新生小凡說,一個多月來,他還是和小學、中學同學聯系較多,大學里都是不熟悉的人,大家對班級出游或集體活動都顯得不上心,總覺得還是上高中。
研究發現,大學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生第一年的經歷。假如第一年適應不良,可能導致新生學業興趣淡漠、學習參與度降低、學習成績不佳、人際關系出現障礙、精神和健康狀態不良,甚至中斷學業。不少學生克服重重困難進入大學校門,卻因為不適應高校生活而終結自己的大學夢。
大一新生小西是個標準的乖乖女,和班上男生說的話都在十句以內,在公開場合發言或者和男生講話也聲如蚊蚋,頭埋得低低的。下了課就回宿舍,也不參加社團活動。她說,有時想和男生多交流,卻不知道說什么,大學比高中復雜。高中的同學只是學習關系,大學還有舍友、系友,出了問題也只能靠自己。
在該校英語系,一年級有十個班,29個人的班級里最多也只有6個男生,最少2個。一個多月過去了,有些男生連班里女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我們90后的通病是,對不熟的人一句話沒有,對熟人卻是滔滔不絕的‘話癆’。”
除了交往困難,學習方式方法不適應也是新生的普遍問題。階梯教室、自習等大學教育方式,也與高中有明顯不同。
麥可思調查2011級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主要靠的是自己和同學的幫助。而最大幫助來源于學生工作老師或輔導員(本科為12%,高職高專為8%)、任課老師(本科、高職高專均為4%)的比例相對最少,這意味著高校需改善教師參與的新生適應性活動。
自動退學率接近3%
心理不適應是重要問題
美國高校中新生輟學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入學后的前六周。與此相對應,中國大學在校生退學現象也日益嚴重。有數據表明,近幾年全國在校大學生自動退學率已接近3%,每年退學人數近50萬。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入學后對學校或專業不適應,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面臨經濟狀況和人際關系的壓力。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心理咨詢室梁老師表示,幫助新生應對第一年挑戰、解決輟學等極端問題,首要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新生的心理、學習和經濟適應能力。從北京地區看,心理不適應是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上,大學生活是和高中生活不同的,90后大學新生最好多參加社團活動。
另外,宿舍也是反映大學生群體狀態的一方面,需要大家用心維系。總的說來,新生們要調動自己的集體生活意識,更多地融入大學生活,體會大學生活的緊張與充實,挑戰與收獲,獨立與自由。在時間段上看,一般大一是大家互相了解,互相磨合的階段,進一步的交往多發生在大一下和大二。
高校學生輔導和服務尚待加強
有專家表示,新生學業表現不佳、中斷學業或者輟學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學參與程度低。學生參與既包括學生投入學習和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時間和努力的質量,又包括高校為了促進學生參與提供的課程、課外學習機會和支持性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我國高校應對大學第一年挑戰的準備不足,這反映在大學普遍缺乏以研究為依據的評估手段來識別面臨嚴峻適應困難的新生。同時,現階段高校學生輔導和服務工作落后于發達國家,不僅缺乏對新生的關注,即便對尋求幫助的新生所能提供的幫助也非常有限。(黃曉琴 繪圖張坤) 中國大學網 http://www.ipr-jzsc.com (責任編輯:卜范龍)
【新生適應生活了嗎?當新生遭遇“大學冷漠癥”】相關文章:
大學新生適應性講座心得(精選6篇)08-19
新生適應團體心理輔導方案05-10
大學新生的新生寄語11-16
大學新生適應班會心得范文(通用5篇)08-17
大學新生適應性講座心得范文(精選14篇)09-06
大學新生軍訓生活心得04-15
大學新生的新生寄語5篇11-16
新生入學適應教育總結(通用12篇)09-23
新生適應班會心得范文(精選20篇)10-10
新生適應講座心得范文(通用21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