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博物館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京博物館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博物館觀后感1
北京魯迅故居一處在阜成門內。旁邊是北京魯迅故宮博物館。
看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網站,介紹自己是20xx年兩家合并,為國家文物局直屬正局級一級事業單位。現在在網站上介紹自己級別的事業單位好像不多。
雙休日去參觀北京魯迅博物館,硬件條件很好,且免費,但參觀的人很少。
展覽布置似乎有點平淡,感覺不熟悉魯迅的人難以引起共鳴,也許展覽設計者對觀眾的定位是魯迅研究專家或魯迅迷?
展品也未按專業博物館水準注明是原件還是復制品。在我看來,至少有一部分是復制品。標明復制品,能讓原件更能吸引觀眾。
不是“旅游”熱點,不影響根據現代觀眾的'需求不斷豐富、調整、完善陳設,不影響不斷加強學術研究。魯迅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對于博物館來講,研究實力、陳設水準、網站和現場服務水平是核心競爭力。
博物館中有一句魯迅的話: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博物館一部分展廳給了一個皮影之類的展示宣傳,未看。
北京博物館觀后感2
今天,我們六年級兩個班開展了班級特色活動———到“魯迅博物館”去參觀!
到了“魯迅博物館”,我們首先來到一層。映入眼簾的便是刻滿了字的墻壁。我帶著好奇心跑過去,認真的讀著墻上的字:野花,阿Q正傳,朝花夕拾,吶喊......咦!這不全是魯迅先生寫的作品嗎?整整三面墻上刻滿了魯迅的作品。他一生寫過肆仟多部作品,差不多每兩天就會出一部作品。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他對人民群眾的摯愛和對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愿望,如小說?故鄉?。魯迅先生常以筆為武器,寫作品來抨擊舊社會的黑暗。這表現了魯迅先生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接著,我們來到了二層。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張桌子———魯迅先生少年時代學習的課桌。這張桌子上可著一個小小的“早”字。這是因為:有一天早晨,魯迅上學遲到了。教書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地對他說∶“以后要早到!”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張舊書桌上刻了個“早”字,也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再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奮斗了一生。你瞧!魯迅先生做什么事都積極上進,有決心。
最后,我們參觀了第三層。我知道了,魯迅是因繁重和緊張的工作極大的損壞了他的健康。他經常咳嗽,氣喘,高燒,體重下降到三十多公斤。即使他的健康受到極大的損壞,他仍艱苦忘我的工作。他是以實際行動來迫切的希望中國這條沉睡的巨龍早日蘇醒。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確這就是魯迅一生真實的寫照。我們要向魯迅先生學習他那種愛國之情,熱愛人民,勤學苦練的精神。
北京博物館觀后感3
早就想去北京自然博物館了,昨天網上買了門票,今天下午就跟老爸一起去參觀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去北京自然博物館費勁很多周折,換乘了很多條線路,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我懷著激動地心情走進了自然博物館。我們先去了哺乳動物廳,這里有各種動物的化石,還有我最喜歡的恐龍化石,真是太奇特了。我還了解到氣候、溫度等環境條件對哺乳動物進化的影響。哺乳動物廳還介紹了各種動植物的進化過程,大大開拓了我的眼界,豐富了我的想象。我在展廳看到了非常珍貴的階齒獸的“真面目”,據說它白堊紀之后最大的哺乳動物。我還看到了讓熱驚訝的大象“祖先”黃河象,十分巨大,讓我目瞪口呆。
逛完了哺乳動物廳,我們又去了植物進化廳。想不到植物也有跟動物一樣的進化史,一個個標本、化石讓我眼花繚亂。一個小小標本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它是全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非常小巧可愛,它的'學名叫遼寧古果。看完這些化石后,我又去了海洋動物廳,里面的標本有大有小,小的需要在顯微鏡下查看,海洋是生物起源的地方,充滿了神奇,至今仍然有很多生物未被發現。
參觀完自然博物館,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特。
北京博物館觀后感4
11月24日,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參觀了北京博物館。博物館總共分為5層,分為東區西區。
我們觀看了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那里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順著二層的螺旋結構我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于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著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情緒。
四層還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各階段發展軌跡,集中體現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歷史風貌。
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部分。本展覽從展現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了北京地區的玉器發展史和藝術特色。我十分喜愛青白玉,看上去十分的純凈,有些能夠說是晶瑩剔透,看了就讓人喜愛。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時純樸的民風民情。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
通過此次參觀,孩子們大大開闊了眼界,北京博物館留給我們的是太多驚奇,太多的震撼,真讓人難忘啊!
【北京博物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北京消防博物館心得04-28
游北京自然博物館作文04-25
北京博物館作文(通用8篇)10-08
「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參觀05-01
北京,北京作文07-29
博物館04-30
博物館的觀后感12-04
《博物館》觀后感11-09
博物館觀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