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產業化經營2018年工作總結范文
2018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鄉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緊緊圍繞農村供側給改革,以扶持和發展農業產業化標準企業為重點,通過抓規范,建基地,帶農戶,抓流通,拓市場,促銷售,大力加強本土企業、農產品基地、經營體系、經合服務組織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公司+專合社+村兩委+農戶”共同發展,互相監督的良性新路子,形成了產、管、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產生了重大作用。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狀況
1.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迅速效果顯著。2018全鄉新增多元化專合社1個,社員112人,資產總值達到98萬元其中固定資產總值27萬元。
2.鞏固和擴大了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按照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優化結構,不斷擴大農產品基地建設規模,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發展格局,目前,全鄉已建成有機山藥、藤椒、天麻、食用菌、雅南豬等5大農業生產基地,其中山藥基地150畝并已申請有機認證。食用菌棚達到275座,其中新增120余座;標準化養殖小區1個,初步實現了畜禽養殖的規;藴驶。
3.建成了一批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增強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市場競爭力。幾年來,我鄉在縣委、政府和縣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把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來抓,先后建成了龍包新區農貿市場、彌勒溝農產品交易市場等2家專業批發銷售市場、投資總額65余萬元,占地面積3畝,年交易額70萬元。同時,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積極借助縣級幫扶,開展了三次農產品推銷會,有效促進了農產品流通,增強了區域市場知名度。
4.形成了一批以協會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全鄉共有各類農民實體專業合作經濟服務組織5個,資產總額700萬元,入社社員450余人,帶動了127余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民增收。
5.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區域布局調整,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生產,產業化經營,已成為我鄉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調整、突出區域優勢搞調整、突出規模效益搞調整的原則,以勝利、東風、等村、組為主的鄉西東部發展藤椒、天麻達到800余畝,以東風九組、十組、十一組、團結一組、戰斗四組等村、組為主發展枇杷達到0.2萬余畝,以團結喇嘛坪、戰斗五岔路等中高山一帶為主的發展山藥到500畝,以戰斗村海子堂養殖場、勝利一組為主的養殖場共計發展生豬,在全鄉構筑起了“紅、白、綠、”三色農業及東椒、西林、中菌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和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還形成了優質糧食小麥、玉米、無公害蔬菜、畜禽、農產品加工四大農業主導產業。農業結構調出了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產業調特的發展態勢。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協調指導。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快速發展,鄉委、鄉政府把它作為強農富民的重點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狠抓落實。一是鄉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親自管,負總責,并按照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政策的四個一的管理辦法認真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完善工作。切實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順利進行。二是借助縣級部門各項政策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從市場機制與建設、行政管理體制、資金籌措、法律法規保障等多方面創造條件,引導和支持農業產業化健康快速發展。三是注重強化對農業產業化的信息服務,幫助農戶和企業掌握市場、了解市場,提高農戶、企業駕駛市場的能力。同時組織發動全社會愛農、扶農、支農,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良好的政治氛圍。
(二)加快結構調整,培育優勢產業。從有利于規模經營、農民增收出發,積極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無公害栽培,打造綠色產品新優勢在全鄉形成了五個千畝的規模種植優勢基地。
(三)培育扶持,壯大龍頭,堅持把培養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突破口,著力拉長產業鏈條,以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化。一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構筑產業新優勢。依托公司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投資100余萬元,扶持生豬養殖、枇杷種植等項目,年。二是全面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雅安齊海盟公司、成都生態成品有限公司等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外來公司在我鄉落戶,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強大的外力支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效益差,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2.生產基地優質產業規模小,專業化生產水平低,產品檔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優質、無公害、標準化、專業化生產農產品 。
3.資金困難已成為制約農業產業化特別是本土龍頭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頸”,融資渠道少,貸款難,資金周轉緩慢,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正常發展。
4.企業聯基地、帶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不夠完善,合同、契約的履約率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5.產業鏈條短,最關鍵是種植、養殖、儲存、加工、運銷等環節不能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不成農業生產環節完整的產業系列和產業鏈條,并且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市場發展滯后,農產品銷售不暢,農民增收困難。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發展龍頭企業。著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重點圍繞綠色有機果品蔬菜、食用菌、畜禽等,引導、新建一批實體專合社,力爭3-5年內實體專合社總數達到10家,創辦省級專合社2-3家,創辦國家級專合社1家,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專合社集群,實現企業發展有較大的突破。
2.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聯結基地帶動農戶的功能,加速農產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強力推動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化經營形式比較分析05-02
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理論思考05-01
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與對策04-28
榆中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與對策04-27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5-20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5-20
發揮科技園區功能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04-28
我省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點和經營模式04-28
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