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體育活動方案設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體育活動方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近,我們在走訪和指導幼兒園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教師在設計運動活動時并不了解幼兒的最近動作發展區,活動目標定位不準確,重點不突出,不知如何把握難點,活動過程和方法的設計不能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機結合。同時,還存在活動形式多樣性、趣味性、運動特性不足的問題,這導致活動只能讓幼兒停留在“玩玩而已”的層面,并不能有效提升幼兒的運動經驗,影響了活動的預期效果。
教師在設計運動活動時,怎樣才能有效提升幼兒的運動經驗?以下是我們的幾點思考:
一、了解幼兒的最近動作發展區
首先,教師要學習和了解幼兒各年齡段基本動作能力發展的特點(見上海市幼兒教師參考用書《運動》教材),確定不同年齡段幼兒基本動作發展的基準線。其次,教師要在日常低結構的自主式體育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在自然運動狀態中的動作發展現狀,歸納大多數幼兒動作發展現狀與應達成的動作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了解本班幼兒的最近動作發展區。
例如,大班幼兒應該會進行各種復雜的跳躍,但在日常觀察中,教師如果發現多數幼兒并不能進行連續的跨越式跳躍,就可以設計以“我來學做小劉翔”為主題的、以連續跨越多個障礙為重點內容的活動。又如,在區域運動中,教師如果發現幼兒不太會擺弄一些運動小器械或不能創新玩法,就可以設計以發展幼兒探索各種器械玩法為主的活動,如“好玩的路障”“高物上玩球”“籃球高手”等。再如,教師如果發現幼兒在運動中不遵守規則,相互爭搶器材、亂拿亂放,或者不愿意相互協商合作運動,教師就可以設計以提高幼兒運動規則意識為主題的活動,如“雙人跳水”“逃避火球”“小小快遞員”等。
二、把握運動活動的目標定位
運動活動的目標應該反映本次活動想解決的主要問題,目標所概括的價值取向可以將幼兒對運動的態度情感、運動的核心經驗和個性心理品質等有機整合。需要注意的是,目標所描述的核心經驗要高于幼兒日常所表現的已有運動經驗,表述要盡可能具體,并能突出與本次活動內容相連的、體現運動領域特質的幼兒核心經驗。如大班“我來學做小劉翔”的活動目標:①能大膽連續跨跳六個以上障礙物,提升助跑跨跳的能力:②嘗試分組擺放不同材料、高度、間距的欄架,并開展小組比賽,培養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戰的精神。小班“會飛的球寶寶”的活動目標:①嘗試手眼協調地將皮球向上拋過2米以上的標志物;②體驗將皮球拋向空中的樂趣。小班“小豬造房子”的活動目標:①喜歡在自然環境中運動,感知鵝卵石的特性,體驗玩鵝卵石的樂趣;②發展搬運物體走、跑的基本運動能力。
三、確定運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幼兒運動活動的重點,主要來源于幼兒運動課程的價值取向和幼兒的基本運動經驗。幼兒運動活動的難點,就是幼兒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主要來源于幼兒缺乏的基本運動經驗,或者從來沒有接受相關的運動教
育,對此沒有相應的認知。如幼兒跳躍中上下肢體的配合和腿部膝關節屈伸動作協調能力較差,腳落地很重,這就成為幼兒跳躍教學中的難點,也成為教師在運動活動中要提升幼兒運動經驗的核心要求。
教師可以在活動目標中確定活動重點和難點。如大班“我的身體會移動”的活動目標:①能獨立或合作探索運用手腳、腰腹、臀部等不同身體部位來移動身體:②提高調整自己身體移動的能力及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認知。活動重點是“獨立或合作探索運用身體不同部位、來移動身體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移動身體時動作協調靈活,控制能力增強”。又如大班“我來學做小劉翔”的活動重點是“助跑后連續跨跳過六個有一定高度的障礙物”。活動難點是“連續單跳單落、跨跳不停頓、不碰到障礙物”。
四、籌劃運動活動的過程和方法
教師在設計幼兒運動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時,要根據活動的目標和重難點,本著體現幼兒年齡特點和運動活動特點的原則來籌劃。在活動開始部分,教師一般可以從引出主題、扮演角色、活動身體等角度來設計,主要讓幼兒在教師語言和肢體動作的引導下迅速了解活動內容,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興趣。如在中班“小小魔術師”活動中,教師先集中幼兒,運用語言講解法和演示法引出活動主題:“看!我帶來了什么?(教師從身后拿出彩色短棒,幼兒搶答是棍棒、棍子),這不是一根普通的棍棒,它是一根魔棒,今天我們就來做小小魔術師,用自己的身體把棍棒變成新安街道特蕾新裕錦幼兒園XINANJIEDAOTLXYJYEY一根魔棒好嗎?(好!)來!先跟著我做幾個動作。”教師帶領幼兒做轉動棍棒、掌心托棍棒走、一手支撐棍棒傾斜轉圈走、兩腿夾棍棒跳躍等動作。 在活動的主要部分,教師可以圍繞活動目標和重難點設計各種運動。以發展運動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內容,可以設計成“關鍵問題提問法——問題探究法——交流討論法——再次發現探究法”。在“再次發現探究法”環節,教師要預設比第一次運動經驗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提升幼兒的運動經驗。如教師要求幼兒兩兩結對,把自己的玩法展示給對方看,相互不能重復。又如教師要求幼兒做“推小車”動作,兩人合作時要手腳配合,比一比哪輛小車推的時間長。
以學習新動作為主要目標的內容,可以設計成“講解結合示范法——練習法一保護幫助法一糾正錯誤法一游戲法”。在運用“游戲法”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學習的新動作滲透到游戲中,并在游戲中變換游戲規則,以提升幼兒的運動經驗。如“我來學做小劉翔”活動中,教師在游戲環節逐漸增加欄架數量、欄間距離和高度。又如“跳馬小運動員”活動中,最后的游戲規則由一個跳馬增加到兩個跳馬,要求兩人同時出發跳馬,助跑速度、起跳分腿支撐落地時間要同步。
在活動結束部分,教師可以結合前面兩部分,組織幼兒開展運動量小的身體放松活動。如教師可以說:“小馬們本領都練好了,大家有點累了,來!我們邊走邊吃吃青草、喝喝水。”接著教師和幼兒一起收拾器材,最后教師圍繞活動目標點評幼兒的運動現狀,輕松地離開場地返回教室。
【社會體育活動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社會體育活動方案01-06
小班社會領域活動方案設計方案09-20
導師育人方案設計11-09
股權激勵方案設計08-11
物流方案設計與應用12-31
班級主題方案設計09-03
常用促銷方案設計08-30
教研活動方案設計08-25
班隊活動方案設計09-14
體育活動總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