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啟發學生回億節日夜晚的景色,抓住有代表性的物象,學習用色彩畫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作業要求
畫一幅構圖充實、氣氛熱烈、人物生動的“節日之夜”的色彩記憶畫。
課前準備
一、收集節日之夜的圖片(畫報或掛歷等),要有焰火、燈飾、有裝飾的建筑物及節日的人群等形象。
二、學生自備作業用品:紙筆、顏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講新課:朗讀課文,請學生回憶對哪一個節日的.夜晚印象最深,它的景色有什么特點?指定學生回答后,指導學生觀賞課本中的照片,理解節日之夜的特色,再掛出備好的節日之夜的圖片,指導學生觀看,以加深學生對節日中具有特色的形象的感受(理解、記憶焰火、燈飾、建筑物的裝飾及人物外形特征)。
二、講解夜景畫法,并作示范。一般可在暗紫藍色的底紙上畫夜色景物,或先用蠟筆或油畫棒畫出夜色景物,再涂上深色水彩作底色。教師示范畫法,并指導觀看課本中
三種形象的畫法。
三、提出對作業的兩個要求:
1.以景物為主表現節日之夜,先安排場景,后加插人物;以人物為主表現節日之夜,先安排人群,再添加背景。
2.構圖要飽滿,近景可以畫出畫外(即畫物象的局部)。應選擇印象深刻的場景或人物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作畫時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動態、服飾、景物等的形象特征進行具體細致的刻畫,使之生動感人(以課本范圖為例),力求用對比色彩表現出熱烈的氣氛。
四、學生作業:完成全畫的鉛筆草稿,下一節課著色完成。
第二課時
一、選出前課類型不同的稿子給予點評,再讓學生調整、充實畫面。
二、講解色彩的運用:以范圖和照片為例,講解在運用色彩時要注意冷暖和深淺對比,一般用冷色畫天空,在重色背景襯托下,淺色的燈光容易產生閃爍的效果,人物的色彩也應是深淺冷暖相間、相互烘托。如用水彩作畫可先畫深重的天空,再畫淺色景物。若用油畫棒作畫,可先畫各種景物,最后用水彩的深色大筆涂畫天空。
三、學生著色,完成作業。學生有什么顏料使用什么顏料作畫,不便強求一律。
四、講評。
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進而學習黏貼技能,能將教學材料貼于紙面上,養成較佳的黏貼習慣。
2、通過游戲讓孩子喜愛美工教學,體會到成功的`愉快。
二、教學預備:
1、長條卡紙、圖案彩紙、漿糊、擦桌布。
2、鈴兒響叮當的Music,訂書機,皮筋。
三、教學過程:
1、Music游戲,找伙伴。
教師:我們均有好伙伴,教師請孩子們去找一找你的好伙伴與他抱一抱,好不好?
2、學習黏貼圖案。
*認知紙張與圖案。
教師:看,這兒亦有2個好伙伴,他們也想抱在一塊兒,是哪個?(展示卡紙)認知大大的卡紙。
(展示彩紙)這就是啥紙?認知彩紙。它是啥外形的?
這兒另外還有些許圖案,它們是啥外形的啊?(展示方形、三角形、心形)認知這幾樣圖案與色彩。這一些圖案想與卡紙做伙伴,它們怎么樣方可貼于一塊兒哩?啥能協助它們?(漿糊)
*幼兒教師演示黏貼。
我們來試一試:蘸一蘸,抹一抹,啪——擦一擦。
請個別孩子上來黏貼。叮囑圖案要分開一點,別疊在一塊兒。
那邊另外還有很多卡紙與圖案紙,請你們也去貼貼,做做,好不好?
3、孩子動手操作,黏貼圖案。(輕聲播放有關圣誕的樂曲)
4、變戲法
卡紙還會變戲法哩,看它會變為啥?(幼兒教師演示制成一頂圣誕帽)
ChristmasDay立刻就要到啦,我給大伙兒變了一頂圣誕帽,漂亮嗎?你們想變頂圣誕帽嗎?那我們請客人教師變一下。請人幫忙要講:“請幫助我。”
5、孩子請客人教師裝訂圣誕帽。
6、戴上圣誕帽一塊兒過ChristmasDay,讓客人教師給孩子拍照片欣賞。
“你的圣誕帽漂亮嗎?你喜愛你的圣誕帽嗎?”
美術教案 篇3
課程名稱:石膏像素描
適用專業:電腦藝術設計
目的要求:
通過石膏像寫生,了解人物造型的特點與規律;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認識形體、整體與局部的對立統一關系,掌握表現形體面和整體立體特征的嚴謹技法;體會形象的美感和性格特征,用繪畫表現精神。
教學重點:
如何完成石膏像的立體塑造,把握住整體關系。
教學難點:
真正理解對物象結構的空間構造。
教學方法:講授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直觀與討論相結合。
教材:《素描》劉虹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參考書目:
《當代素描教程》 丁一林 胡明哲 著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ISBN 7-80526-149-0
《素描構成表現》 陳守義 著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ISBN 7-5340-1125-6
《現代素描技法》 斯圖瓦特帕賽 著 湖南美術出版社 ISBN 7-5356-0395-5
《素描石膏像教學對話》 宮六朝 編 河北美術出版社 ISBN 7-5310 -1464 -5
一、石膏像素描訓練的意義
素描是一種關于繪畫最基本思維方式和觀察方式的訓練,是對未來藝術家和設計家基本素質的訓練,這就是素描訓練的目的。素描從其目的上可分為基礎性素描和創造性素描。我們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當然是為了打基礎的。石膏像素描是這基礎里的重頭課,是基礎的基礎。
石膏像寫生訓練的意義在于學習和掌握空間中形體結構的塑造、以及對整體觀察、整體推進學習方法的掌握。還有對畫面節奏、韻律、形式感的把握。在造型能力方面偏重于對自然物象地把握(并不是如實描摹),而不是運用繪畫語言自如的構造畫面。
二、石膏像素描階段要樹立以下幾個重要概念
1、基本形
無論石膏像多么復雜,都要首先把它看成是由頭、頸、胸等幾個不同形狀的基本幾何形的組合,頭發、五官、面部等是依附在這幾個大基本形上的小基本形。
2、形體結構
石膏像是由多個不同形體相互穿插組合而成。這些不同形狀的體快的相互結合與構造方式稱之為形體結構。
形的轉折:三種形式 ------ 或方、或圓、或方圓間的相互轉換。
轉折是對形的進一步深化分析與理解。
3、形體尖端
對形體尖端高峰的塑造是表現立體感的根本,
一個凸起點,由它起上下、左右四個面都有轉折。
尖端的塑造就靠這些轉折和虛實的處理。
三、石膏像畫法的兩種表現手段
1、光影素描(全因素素描、調子素描)
全因素,培養整體的觀察、理解及塑造方法,較全面地反映、表現對象的結構、體積、空間、調子、質感、光感等因素。背景也在表現之列。一般為長期作業。
缺點:暗部易被忽視,依賴固定光源,易形成被動摹仿。
2、結構素描(體面結構分析式素描)
運用幾何形體的歸納態度,以線和簡略的明暗將復雜的頭部形體作出簡化的提煉概括,以將其基本體面結構強烈地突現出來,從而強化和加深對頭部形體結構的理解。 此畫法重結構、重主觀、重理解,適合短期作業。不畫背景。
缺點:不能表現充足的空間及豐富的色調。
盡管繪畫的最終目的是創造,但就石膏像素描寫生來說主觀性應有限制,以客觀描繪為主,不能把它變為創作課。
四、石膏像寫生的基本要求
1. 形準(輪廓正確)
這是基本的起碼的要求。形準就是說畫面造型與對象肖似,要點鮮明,透視和比例要正確,并且應該是明確的。
在基本練習中堅持“形準”的要求,表面上看是實現了寫實一派的效果,但實際上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的卻是眼與手的準確性,是感覺的準確,是眼、手感覺的一致與協調,是一絲不茍的'造型習慣,是從物象觀察到形成感受,從感受到組織畫面的全過程訓練。
形準是各家各派都不放松的要求,而“寫實”是繪畫訓練之中最基本的,它體現著一切繪畫風格的根據,是一切“變形”以至“抽象”諸種風格流派得以發展的源頭之水。
輪廓正確的標準必須包含著作者的感受,對于“形準”的要求必須嚴格。畫不像、無感受的變形要禁止,強調特征、構圖需要、做統一處理的變形要提倡。
2. 完成立體塑造
實現畫面的充分的立體感;塑造出物象的完整的結構和它的整體的空間構造。
(1)光影與明暗
眼睛所觀察到的明暗變化,在物體上大約有幾個原因。a.固有色的明度;b.物體的質地;c.物體的形體起伏。從造型角度出發,我們特別重視形體起伏造成的光影明暗。
用眼睛撫摸物體的表面———可以把眼睛所見的明暗光影理解和感受為其表面的起伏。
(2)明暗與結構
結構是立體塑造上的一個“目標”,是明暗手法和線描手法都要達到的一個目標。
在基本訓練中,堅持以充分的明暗手法來塑造立體,不僅訓練了明暗手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逐步養成全面立體觀察、立體感受的習慣,習慣于形體結構與明暗視覺之間的轉換關系,習慣于對造型的細致豐富的感受方式。這些習慣一經養成就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未來任何風格手法的造型之中,形成一種可貴的素質。
(3)物象結構與空間構造
全部深深淺淺的調子如何構成一個有序的整體?靠的是歸納與整理。歸納與整理的主要原則就是物象的空間結構,就是把調子理解為面,把面理解為體的一部分,把體再理解為全部構造的一個組件,把這些組件再全部安裝穿插為完整的空間立體結構。
不得法的明暗造形——無節制地分析明暗層次,割裂了明暗手法與立體造型之間的依存關系,孤立地畫明暗,它與線描中無節制地描寫頭發絲和衣紋一樣造型上不得要領。
3. 作品的整體感
這是作畫過程中貫穿始終的要求。包括:
(1)、畫面因素自身的整體性:線的組織,黑、白、灰布局。
(2)、造形本身的整體感:體現在形的輪廓、它的立體塑造上;體現在能夠把無數細節、無數層次、無數轉折都貫通起來,統帥起來的整體觀察上。整體性實現在各個局部之間天衣無縫、無懈可擊的“關系”上。
訓練整體感就是訓練正確的觀察方法。
正確的觀察方法、明確的整體感受是造形整體性的根據。
畫面“不碎”并不就有了整體感,畫面形象有了逼人的生命力,這才是整體
形成的證明。
整體性不是一種“招數”或后期處理。
講整體要真誠、中肯、言之有物、要領鮮明、細節充實。
五、石膏像寫生的畫法步驟(全因素素描)
1.畫前準備 觀察思考
全面觀察、體會形象特征、選擇作畫角度、分析石膏像美之所在;分析其基本
結構狀態,預想畫面效果。包括構圖、形體美感、光線色調及表現方法等。
2.構圖、比例、基本形
(1)、在畫面中合理安排、確定石膏像大體位置,要考慮石膏像的形體構成及其體現的動勢表情等。考慮空間的安排及視覺中心的位置,定出上、下、左、右最邊緣的位置。
用光影表現與用結構表現,背景的要與不要,在構圖上是有差別的。
(2)、利用輔助線找出頭、頸、胸、基座大的比例、動態關系,確定五官位置(五官透視要正確),抓住動態特征。
要檢查重心是否穩定。
找到中心線有利于五官的位置確定及頭部動勢的把握。
(3)、找出頭、頸、胸等部分大的平面基本形,可根據感受對各部分基本形狀特征加以適當夸張,抓住大關系。
用長直線去畫,用筆要松動,跟著感覺走,不要縮手縮腳,也不能畫得太重太死,要使畫面保持一種靈活可變狀態,便于以后進一步調整、深入。
3、基本結構
有意識地確定石膏像的主要結構骨點、高點的位置,找轉折,用幾何形體的概念去理解每一個形體;要注意找到人中線的正確位置,兩邊同時畫,透視要準確;畫每一個點或形都要同時關照周圍的形,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
此階段就要從整體出發,找大的關系,細小的東西可在深入階段解決;尤其是頭發、胡子等要分組找出前后、虛實關系,不然就會過早陷入局部。
打輪廓用筆用線也要有輕重、虛實、有節奏,以產生整體和諧、統一的效果。
打輪廓要盡量憑自己的感覺畫出正確的形體結構,過于依賴比較、測量會失去感覺的敏銳,產生不良后果。
4、畫出大體明暗關系
(1)、分明暗面
此階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線,將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層灰,將與石膏的白成明顯對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層灰,此時石膏像便初步呈現出立體的形與光感,空間也由此而呈現。
此階段可以不分深淺,但線條排列要緊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層次
此階段可按由重至淺的順序將畫面上的調子分成若干等級,如音樂之音階,從最重處開始畫上一遍。此時仍是大體明暗階段,涂每一部分皆從明暗交界線開始到形體投影邊緣為止。稍有變化,千萬不可過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邊,灰面與亮面可暫時不管。
5、 深入分析反復調整
逐漸豐富細節,找到各形體的轉折,使形體結構更加緊湊,頭、頸、肩的造形關系更加明確具體。
調子順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畫一遍加重一層,內容豐富一層,形體感愈來愈強。灰調子及亮調子逐步顯現出來,直至完成。
深入階段要珍惜每一筆的調子,每畫上一筆都必須是表現的形體結構與轉折,否則只是加重便失去了意義。要加強對形體結構的認識與理解,運用素描的造型手段及明暗與虛實的對比,主觀地去把想要表現的東西表現出來,而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對象。
在作畫的時候要經常用一些觀念審視自己的畫面。諸如體積、厚度、光感、整體、空間、主次、節奏等,尤其是整體觀念時刻不能忘記。隔一段時間就要站出來遠觀自己的畫面,以便發現問題及時修正。
要避免出現灰、花、臟、膩、浮等易出現的問題。
(基礎較好、整體把握能力強的同學,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推進的辦法,一步畫到位。)
6、 回到整體、概括完成
深入細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細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還要進行大關系的再整理,從而使整體造型更加明確、突出。個形體處于自己應有的位置,黑白、虛實效果也更加強烈。
此時更不要太依賴于客觀對象,不敢越雷池半步,或只跟對象比。畫面要有主有次、中心突出、形體結實、協調統一。
局部與整體是繪畫過程中每時每刻都碰到的一對矛盾。局部刻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主體,每次對細節深入一遍都應是對整體的理解更深入一層。
對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處理得好壞是鑒別造形能力高低的標志。
六、結構素描的表現
畫法步驟基本與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對光影做很客觀的描述,不進行豐富的調子處理,運用幾何形體的歸納態度,以線和簡略的明暗將復雜的頭部形體作出簡化的提煉概括,以將其基本體面結構強烈地突現出來,從而強化和加深對頭部形體結構的理解。
深入的步驟一般是從一個地方推著走,每個地方都不做虛化的處理,允許有部分相同的調子出現,每個部位調子的深淺由畫面的節奏決定,而不是由光源和陰影決定的。
此畫法重結構、重主觀、重理解,適合短期作業。
七、作業設置與要求
1.石膏五官寫生:共四張 每張四課時 共16課時。
要求:兩張用線結構構成,兩張用明暗結構構成。
形體準確,結構清楚,體積感強,效果突出。
2.石膏半面像(分面像)寫生:一張作業 10課時。
要求:比例準確,透視正確,塊面結構及明暗變化諧調有序,效果強烈。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小螃蟹各種印法。
2、讓幼兒喜歡印畫。
3、擴展印畫的思維。
活動準備
1、各種顏料水分別裝盆
2、印畫紙若干
活動過程
師:寶寶們五顏六色的'顏色漂亮不?
師:寶寶的小手是最棒的。
師: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小手來作畫吧!
師:寶寶們跟著老師學印小螃蟹一步步的來。
師:寶寶們選著不同顏色的顏料印小螃蟹。
師:寶寶們印完后,作品欣賞。
注意事項
1、小心寶寶誤喝顏料。
2、不要讓寶寶把顏料盆弄翻。
3、印完畫后要趕快洗手。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校園里各種樹的有關知識,以及樹木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賞以樹木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加強對身邊環境的了解和認識,增強環保意識。
2、能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搜集有關信息,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樹木的外形對比,找出樹的不同特點,并嘗試用不通的繪畫方法,來表現樹的不同特征。
3、培養學生觀察的自覺性,養成觀察比較的習慣。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樹木的不同種類、不同作用、不同生長特點以及樹木與人類密切的關系,加深對樹的認識和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樹。
教學難點:通過樹的外形特征來表現不同的樹。
教學準備:圖片、課件、彩筆、油畫棒、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的用具,穩定學生情緒,安排學生坐好
二、引入新課
1、讓學生看一段錄像,觀察各種樹木的成長過程。
(通過欣賞引起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你看到了樹木?
你能講出它們的名字嗎?
生:椰子樹,蘋果樹,白樺樹,橡皮樹等
它們的生長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些樹生長在南方,有些樹生長在北方,因為氣候的原因它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長特點。
你們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解決的問題:①認識身邊的樹。②了解樹的生長特點。③提出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2、板書課題:認識身邊的樹
三、講授新課
1、組織學生展示圖片
提出問題:你都認識哪些樹?
生:槐樹,柳樹,楊樹,鐵樹,銀杏樹等
這些樹的生長特點?
生:柳樹的樹枝向下垂,而楊樹的枝干向上生長的。
樹的都有哪些作用?
生:擋風遮雨,防風沙,綠化環境等
為什么要樹立環保意識?
小結;樹可以造福人類,凈化我們的環境,所以要保護樹木。
(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樹木的圖片放到前面,組合成一座大森林。學生分別上來介紹自己的圖片。還可以同時展示自己收集好的葉片、果實、花朵的標本,這樣可以進一步闡明自己對樹的認識。)
2、欣賞課件,帶領學生觀察分析。
觀察身邊的樹:如柳樹,楊樹,丁香花等
讓學生分別說出這三種植物的特點,教師加以補充和指正
生:柳樹婀娜多姿,葉子長長的。楊樹高大挺拔,樹皮上的花紋象人的眼睛。丁香花很美麗等。
小結:樹的種類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樣。
(學生討論,并在稿紙上演示,相互交流。)
(解決的問題:
(1)“樹”大體可分為幾大部分。(2)在表現不同樹種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區分。(3)同一種樹,從不通的角度去觀察,其姿態也不同。)
3、教師展示各種繪畫。
(提出問題:畫面在構圖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四、學生創作
1、作業要求:根據所掌握的樹的特點,用生動的線條來表現。注意概括樹的外形,細致刻畫樹的葉子和樹皮花紋,畫面的構圖要飽滿。
2、教師進行有目的的輔導。(學生散開,自由觀察、創作。)
五、小結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講評。(先自評,再大家評,在評論時要簡單地介紹一下樹的知識。)
六、延展
欣賞畫家筆下的樹,并用手工紙制作大樹。
本節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的一個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一節寫生課,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從樹干、樹枝、樹葉等不同方面表現形形色色的樹。每個學生的觀察方向不同,有的樂于表現粗糙地樹干,有的更欣賞茂密的葉子……只要學生表現的是真正的樹,我都會給與鼓勵。在教學《認識身邊的`樹》這課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地觀察,只有認真、仔細地進行觀察,才能感受到樹木特有的英姿和魅力,才能區分出不同樹種,繪畫時可以通過表現樹干上不同紋理的規律來區分不同樹種,由于每個學生對大樹的感覺不同,有些同學會刻意表現粗糙的樹干,有些同學喜歡概括表現它挺拔偉岸的身姿等。只要學生表現的是真正的大樹,表現出大樹生機勃勃的可愛形態,我都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根據樹的生長特點用各種線條進行表現,并學會概括的方法表達樹的外形及其花紋,通過欣賞圖片和觀看錄像來了解各種樹的特征。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比不同樹的特征,比如樹冠的形狀,樹皮的花紋,樹葉的外形等,只要學會比較才能更好的掌握各種樹的突出特點,才能更好的去表現。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耐心輔導,強調構圖的設計,用線的豐富,使學生的畫面很飽滿有趣。
最后,作品展示,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評,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說出優點和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品的優點,不能一味指出不足的地方,應該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和興趣,使美術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按圖示制作小兔,樂于探索小兔站起來的秘密。
2、體驗與同伴一起制作、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六一”活動背景一幅;小兔制作步驟圖一份;橡皮泥人手一盒;裝有拖鞋、紅色油畫棒的小框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六月一號是什么節日呀?在森林里面將要舉辦一個慶祝六一的舞會,有一個小動物也想來參加我們的舞會!
(評析:用情境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看看是什么小動物?這個小兔有點特別,你們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是怎么變出來的
眼睛嘴巴畫出來;
兔子耳朵撕出來;
雙面膠、揭開來;
圓圓肚子黏起來。
(評析:運用圖示的形式,引導幼兒自我探索,從圖片的觀察中發現制作的步驟。)
2、制作小兔
(1)教師示范制作過程
——現在我要來變一只小兔做我的舞伴,和我一起在舞會上跳舞,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來念兒歌。
(2)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們在小椅子上也給自己變一個小兔舞伴吧!完成了請你和小兔聊聊天。(邊放兒歌邊制作,個別指導)
(評析:通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制作的步驟與方法。)
3、小兔站起來
(1)自由探索,讓小兔站起來。
——我們的小兔舞伴都準備好了,那我先帶著我的舞伴出發了,可是我的手一松,小兔怎么了?你們的小兔能自己走嗎?
——這里有個小幫手“橡皮泥”,請你們用橡皮泥來幫助小兔,讓他能站在你的小椅子上。
(2)幼兒個別交流方法
——(請小朋友介紹讓小兔站起來的方法)你用橡皮泥怎么讓你的小兔舞伴站起來的。
——我的小兔舞伴也要和我一起去參加舞會,看看我是怎么讓他站起來的,而且都不會倒哦。
(3)幼兒再次嘗試
——請你們也幫助自己的小兔站站好,讓他可以走路又不會倒。
(評析:活動多次運用幼兒自我探索的方式,引導幼兒動腦筋制作小兔。)
4、活動結束:慶六一舞會
——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小兔送到舞臺上,一起圍著圈來跳舞吧。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美術:螃蟹09-29
精品美術教案美術作品教案08-23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02-18
美術的教案01-04
美術教案12-16
美術教案12-14
美術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