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教案(共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課題:棉絮畫
課型:手工制作
課時:1課時
教法:觀察法、示范法
教學目的:
1、通過看、摸、感受棉花的材質,進行聯想。
2、對小動物的形體特征進行分析,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3、學習用棉花制作毛茸茸的小動物。
教學重點:小動物形體的分析和概括,特征的把握。
教學難點:小動物五官的粘貼及背景的裝飾。
教具: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棉花、彩紙、剪刀、膠水、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是什么禮物呢?這個禮物需要大家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才能順利的得到。老師還帶來一些作品,讓大家來欣賞,請看大屏幕:(出示多媒體課件:各
種手工圖片)
看完課件教師進行提問:
1、圖片中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屬于美術中的哪一種類?
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制作過程中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點?
今天我們上的也是手工課,而且老師也帶來了一種材料,請看—
(教師出示棉花)
這一節課我們就用棉花做棉絮畫
板書:8棉絮畫
三、新授
1、教師帶領學生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的感受棉花的質感,并進行聯想。
(1)看:觀察棉花的顏色和自然形態;
(2)用手模,用臉貼,感受一下棉花;
(3)通過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我們用棉花還可以做哪些手工作品?(聯想的越多越好,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用棉花做出棉絮畫呢?
3、教師邊講解,邊示范:
(1)要想做出棉絮畫,我們首先要觀察物體的大的基本形組合。(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2)教師用投影儀展示臺用棉花做小白兔,示范撕出基本形,在棉花下涂上膠水,粘于深色襯紙上。
(3)引導學生回憶小白兔的特點: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教師根據學生所提供的內容,把小白兔的`特點添上。
(4)教師師范裝飾背景:用彩紙剪出一只蘿卜帖在小白兔旁邊。
(5)教師展示作品,并提問剛才的制作步驟,并板書:
觀察形體
抓住特點
裝飾背景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五、展評學生優秀作品。
六、進行小結,并展示禮物。
剛才我們用棉花制作了各種各樣的棉絮畫,同學們制作的積極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認真。你們知道么?在同學們制作的過程中,老師已經把禮物送給了你們。是什么禮物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多媒體課件):
這個禮物就是:巧巧手,多動手;大眼睛,細心觀察;聰明屋,多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用這個禮物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花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8棉絮畫
1觀察形體
2抓住特點
3裝飾背景
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月我班主題是《動物世界》,幼兒對小動物們有著與身俱來的好奇心,在分主題“不同的衣裳”的學習中,幼兒發現動物身上的顏色和斑紋,都是保護它們自己的武器。而在這些眾多的動物中,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魚,產生濃厚的興趣。魚類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形態,各種各樣不同的花紋,這些花紋單純用水彩筆、水粉、油畫棒色塊的對比,涂色是很難充分表現出來。而線描畫這一形式,對大班孩子的畫畫有很大的質的提高,尤其對孩子想象力和表現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對畫畫興趣都很濃厚。
本次活動正是抓住幼兒感興趣、喜愛的物品。讓幼兒通過自己細致觀察、敏銳的觸覺,獨特的視角,自由進行創作發揮,并把單純的班級環境布置與課堂與主題銜接,讓幼兒參與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并對幼兒從小進行環保教育,進行人與自然的和諧教育,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
活動目標:
1、運用點、線、形來裝飾魚和表現魚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點、線、形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活動準備:
1、《海底世界》錄像
2、教室墻壁內一側墻壁作為海底世界背景圖,并在墻上貼好塑料袋垃圾,牛奶瓶、水草、珊瑚、石頭、哭泣的魚媽媽。
3、投影機、下載各種魚的照片
4、白紙、剪好的各色“心”卡片,幼兒水彩筆、剪刀(與幼兒人數相等)
5、各種點、線、面的范例,教師畫好的魚的范例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看錄像《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里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游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可幸福了。
(2)幼兒觀看錄像《海底世界》,提出要求:看看你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形狀的?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盡可能講詳細一點。)
(3)通過投影,讓幼兒更仔細觀看各種魚的照片,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魚的外形和花紋。
師:魚寶寶,它還有好多可愛的朋友,讓我們也一同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花紋?你喜歡哪一條魚?
(4)引出海底世界背景圖(珊瑚,水草及一條哭泣的魚媽媽),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引入課題。
教師語:可是突然有一天,海洋里的魚都消失了,只剩下魚媽媽和漂浮著的塑料袋,飲料瓶,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幼兒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做,向幼兒進行環保知識教育。)那我們一起來幫助魚媽媽找回她的孩子好嗎?
二、教師展示線描畫的(點、線、面)的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會畫的(點、線、面),并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1、點畫法。
①幼兒交流點的表現方法,老師小結。(圓點、短點、雨點……)
②點的效果:把一些鮮艷的小色點有規律地排列起來,以求達到一種五彩斑斕的色彩效果。
③點的要求;先畫深色后畫淺色。可采用同類色,比較和諧,對比色比較絢麗。)
2、勾線畫法。
①幼兒交流線條的表現方法,老師小結。(橫線、豎線、斜線、交叉線、波浪線……)
②線的效果:用一種單純以線條的變化、穿插、組合來表現,線描畫中常見的方法
③線的要求:可以用漸變畫法,運用線條由深到淺的變化,可以橫著變,豎著變或旋轉著變畫出向彩虹一樣絢麗。
3、面的畫法。(點和線的排列組合)
①面的種類:正方形組成的面、圓形組成的面、半圓形組成的面、三角形組成的面、長方形組成的面。
②面的要求與畫法。
4、幼兒提出對點、線、面的畫法和技法提出疑問,老師解答。
三、欣賞教師畫的魚的范例,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花紋。
師:老師畫的這些魚是什么形狀的?用了什么樣的線條進行裝飾?
四、示范講解如何對魚進行裝飾?如何處理分割畫面?處理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關系的畫法:
(1)教師簡單在魚身上示范分割畫面的塊,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并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關系。
(2)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么樣的魚?用什么線條來裝飾?
五、師提出作畫要求:
(1)在作畫前先想一想:自己要畫什么樣的魚?可以看看周圍魚的照片,要用什么線條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要求構圖大。
(3)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并注意點、線、面的疏密變化。
(4)安靜作畫,不影響別人,注意坐姿。
(5)請完成作品的幼兒把魚沿輪廓線剪下來,貼在魚媽媽周圍,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要求。
六、幼兒創作,教師給予及時指導,對幼兒創造性表現的作品及時給予肯定。
(1)鼓勵幼兒在繪畫中大膽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的運用。引導孩子自由發揮,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驗到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2)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3)請完成作品的幼兒把魚沿輪廓線剪下來,貼在魚媽媽周圍。
七、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把自己想對魚寶寶說的話和自己畫畫中的感受,告訴老師寫成“悄悄話”的形式粘貼在作品上。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為什么?
(3)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并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點、線、面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戲吧。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建筑為何別具一格。
2.學習用線描的方法,自主設計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筑物,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增強對古代建筑物的認同感受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我國少數民族的建筑樣式與類型,學習用線描加淡彩的方法,設計一座新穎獨特的建筑。
教學難點:建筑外形與結構的新穎。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
1.圖片展示少數民族建筑,激發學生回憶身邊少數民族建筑,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小結:我國傳統建筑的常見表現手法斗拱、飛檐,梁柱等巧妙結合。
2.教師出示幾幅學生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提出問題:這些作品最符合現實形象嗎?為什么?
3.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引導觀察表現的特點及手法。
4.想一想,找一找,啟發學生根據建筑特點找出相配對的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創作的特點。
教師小結:要畫出建筑特點,除表現出它的主體,還要表現與它相適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裝飾上圖案藝術??
(二)發展階段
1.組織學生交流:你最喜歡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樣表現它?引導學生展示準備的資料,介紹解釋并提出自己的`創作思想。
2.教師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揚及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
3.提出作業要求: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構圖。
第二課時:完善構圖,裝飾紋樣也可上色。
4.學生操作,教師加強個別指導。
(三)教師評價提示
(1)關注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利用進行演示引導。
(2)引導個別后進生的造型創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作品,掌握觀察、評述美術作品的正確方法。
2.能力目標:欣賞美術作品的形、色、質感和感受作品題材的表現內涵,初步掌握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能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標:感受、體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懷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審美評價。
教學過程:
1.《環境雕塑》要點:
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學會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評價。
活動:學習觀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術文化→德育滲透→拓展創新
2.看一看、說一說
(1)、欣賞本課中的美術作品,你能說說畫中表現了什么?
(2)、說說那你喜歡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3.全課小結:其中《環境雕塑》滲透《中花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條。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水果的品種繁多,形狀多樣,色彩艷麗,累累的碩果能給學生帶來愉悅的心理感受。加之水果形象簡潔,特點突出,易于學生觀察、概括和表現。因此,教材設置了《水果寶寶》一課,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以泥工的方式表現水果形象,這是學生入學后的第一次泥工課,通過學生捏塑水果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對可塑性材料有所了解,初步領悟捏、團、搓等泥工的基本技法。本課比較適合以彩泥為造型媒材,彩泥色彩豐富鮮艷,可塑性強,利于學生做較為細致的刻畫和表現。在不發達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黏土或深層土,用泥塑的方式進行練習。
本課出示的學生作品色彩鮮艷,造型生動,從不同角度提示了創作思路,易于激發起學生的想像力和創作熱情,也為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知識技能水平,分層次地制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可能
教學目標:
1.用彩泥或黃泥表現出水果寶寶的形象,培養學生概括和夸張的'能力。
2.通過捏塑水果的活動,了解可塑材料的特性和基本造型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情感。
教學方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好多小禮物,放在了你們的桌子上了,快打開盒子看看,你們喜歡嗎?(盒中是各種水果造型) 生:(齊說)喜歡!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看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橡皮泥!)
師:對!他們都是用橡皮泥做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9課《水果寶寶》。(點擊鼠標,出示課題)
二、引導制作:
師:看了剛才的禮物,你們一定知道了用橡皮泥可以做成我們愛吃的水果、還有蔬菜,其實它還可以做成美麗的小女孩,可愛的小動物,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等等,除了剛才的這些禮物,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禮物呢,你們想看看嗎? 生:想!
師:咱們要一邊看一邊想,你最喜歡哪一件,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
1.香蕉草莓、桃、橘子、菠蘿、蘋果、西瓜及各種水果造型的娃娃)
2.其它的泥塑造型如毛毛蟲、小狗、小火車、太陽、小丑、黑人娃娃等
(師生共同欣賞橡皮泥作品)
師:好!咱們就先欣賞到這,誰先說說你的想法?(學生發言)
師:(指著作品)看來他們都很漂亮,我們也都非常喜歡,看完之后,我們有什么想法嗎?(激發學生創作欲望)
師:(看到同學們躍躍欲試的樣子,說)好!拿出一塊兒橡皮泥來,用我們的小手揉一揉,搓一搓,團一團,壓一壓,試試看他都可以變成什么形狀?
(學生自由捏,一會兒紛紛舉起橡皮泥說)
師:看來橡皮泥真神奇,用我們的小手簡單一加工,就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再把各種形狀組合在一起,就可以變成剛才我們看到的可愛的水果娃娃、漂亮的小火車等許多生動形象的造型。現在老師就給大家做一件小禮物,你們可要仔細看喲!
(教師在實物投影前,邊講解、邊示范,做一個穿著漂亮外衣的蘋果娃娃)
師:我相信一會兒你們都能做出比老師的還漂亮的娃娃,有信心嗎? 生:(齊說)有!
師:那我們先思考一下,你打算做什么? (生自由討論交流。)
(師到學生中間去,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大約3分鐘。)
師:好,我們先思考到這,誰來說說你或你們打算做什么?
三、動手創作:
師:看來同學們都想好要做什么了,現在我們就充分發揮想象,開始動手創作吧!
(老師到學生中間巡回輔導,了解情況和學生一起制作。)
四、鑒賞作品:
師:(看到大多數同學做好了。)好!這節課我們先做到這兒,誰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大約有2-4個同學展示并介紹作品,同學互評,教師趁機點評,適時引導。)
師:同學們做的非常棒,說得也很好!現在為了能看到更多同學的作品,我們在作品底座上寫清作者姓名,作品名稱,把作品集中放到將講桌上,我們共同欣賞,選出最有創意的作品,最精致的作品,最漂亮的作品,好嗎?
學生自由欣賞,評出各項獎項,鼓勵同學們大膽創新,取長補短。
五、交流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想法或感受要跟大家說說嗎?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平時善于觀察,多動腦筋,勤于動手,我們的手一定會越來越來巧,做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把我們的生活裝扮的更加美好。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美術教案-字的聯想
2,學習字的變化,側重學習筆畫的變化。美術教案-字的聯想
3,掌握字的書寫方法。美術教案-字的聯想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實物投影等。
學生準備:
1、 油畫棒 2、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先來做個小游戲,游戲的名稱叫"猜字游戲",游戲的方法是:老師出題,用語言或形體動作提示小朋友們,通過提示,猜一猜是什么字,答對一題,每小隊得100分。課上的每題答對同樣得100分。
題目是:猜字謎(米,雨霧,明)形體動作(個,吊,六,小)
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令老師佩服,看來,每小隊都收獲不小,落后的小隊別著急,比賽才剛剛開始,精彩還在后面,加油吧!
師:通過剛才的比賽,老師發現一個問題,一個字原來有這么多生動有趣的意思在里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些會變的字。出題。
三、新授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海"字,看到它,同學們一定有好多關于大海的知識要告訴老師,那就說說吧?
生回答
師:你們說得都挺好,看看今天的大海里來了誰?"海"多媒體演示
師:問問同學們現在的字是誰呢?
生:是大海的"海"
師:它還是"海",就像小朋友今天換了件新衣服,但你還是你。老師要接著考考你們。
師:春天來了,把你們了解的春天告訴大家吧?
生:樹發芽變綠了,小草從土里鉆出來了……
師:看到一個字,你們能想這么多,真了不起。春天真美呀,(演示"春",邊演示邊講解)
讓學生變一變"春",可變一筆或幾筆。
師:春去夏來,多媒體演示"夏"
師問:為什么這樣變呢?生回答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音樂感受,說出一個字?
"秋"的演示
師:秋去冬來,聽,什么聲音,哦,下雪了。"冬"的演示。
拼擺游戲
師:請兩位學生上臺做個"小實驗",找一找,拼一拼,變一變。
甜,辣,傘,油
教師示范:月
學生演示:"云"字
說一說
會變的字在生活中的.運用。節約用水,大暴光,煙花,安全放火
比一比:變化前的字和變化后的字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想試試吧?把你們精彩的創意用筆告訴大家。
四、學生作業(背景音樂)
五、展示優秀作品
六、評講作業
1. 說一說自己的作業
2. 評一評同學的作業
3. 在你最喜歡的作業上打上"★"
六、總結
今天真是大豐收,同學們的創意太妙了,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找到更多會變的字,做一個善于發現、善于創新、善于思考的好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行!"
美術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小老虎的藝術形態,讓學生體會制作紙質老虎的樂趣,從中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
制作過程中的縫合過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老師在旁指導。縫合完成后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添加、裝飾小老虎,比一比誰的小老虎更有特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制作紙質小老虎。
2、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制作老虎,讓學生注意掌握老虎的形態和大小比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根據老虎的形狀剪出老虎外形。
四、教學難點
縫合老虎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學準備
音樂、課件、卡紙、剪刀、針線、膠水。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延伸
預習課文,搜集資料。
(二)課內探究
1 聽歌曲導入
用多媒體播放《兩只老虎》,導入揭示課題。
2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與想象。
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現歌曲《兩只老虎》精彩的.動畫及一些老虎圖片和卡通形象,讓學生邊欣賞片中擬人化的老虎形象,邊引導學生進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隨歡快的節奏來輕聲哼唱而展開聯想,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老虎的形態。
3 學生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剛才觀察到的老虎的形狀,色彩,花紋等形象特征,教師抓住主要特征進行總結。
美術教案 篇7
美術教案-《蝸牛》
概要:
讓幼兒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以及活動特征。
教材說明:本課教材中的蝸牛主要是用螺旋線畫出不同動態的蝸牛,并添畫環境。
教學目的:
1.掌握蝸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確地畫出不同形態的蝸牛。
2.通過畫蝸牛,學生能掌握畫圓形動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圓形并用基本形畫蝸牛。
教學難點:
畫出蝸牛的不同動態。
教具準備:
1.老師準備:彩色粉筆、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蝸牛在潮濕的草地上活動畫一幅。
2.學生準備:塑料水彩筆、美術課本、圖畫紙。
教學方法:
講述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1.導語: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學們都見到過蝸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著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動的姿態,真惹人喜愛。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愛的樣子畫下來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蝸牛。
2.板書課題:蝸牛
3.新授:
(1)講解怎樣畫蝸牛。
演示畫法(邊演示邊講解)。
畫法步驟(用彩色粉筆畫):
請同學們練習兩遍畫法。
(2)講解怎樣畫各種姿態的蝸牛。
師:蝸牛喜歡在潮濕的地方活動。它們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等各種不同的姿態。這些神態各異的蝸牛,我們該如何去畫呢?
(出示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
抬頭的
向前爬的
向后爬的
低頭的
(教師設問,各種姿態的蝸牛哪里在變動?)
(3)教師總結蝸牛動態畫法規律。
強調:蝸牛不同動態的畫法主要是肉體的變化,圓殼不動,因此畫蝸牛先畫圓殼,再根據蝸牛的不同動態畫出肉體及觸角。
(4)啟發引導學生繪畫:
師:蝸牛喜歡在什么地方爬行?
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讓蝸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畫:蝸牛在潮濕的草地上爬行。)
教師:請同學們看示范畫,畫面上的蝸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么?(烏云)是什么顏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顏色?
4.課堂練習。
教師: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只蝸牛,會喜歡什么樣的活動呢?
教師:如默默地爬行,與另一只蝸牛親熱地說話等。
教師:請兩名同學說出自己要畫的場面。
作業要求:在草地上畫出不同姿態的小蝸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項:
①抓住蝸牛圓殼和肉體的畫法特點。
②注意圓殼和肉體的比例關系。
③色彩要活潑鮮艷。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課外作業:
在生活中觀察各種蝸牛的動態并寫生蝸牛。
6.板書設計
課題(板書)
演示畫蝸牛的步驟
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
美術教案 篇8
盒子造型游戲美術教學教案
一、教材分析盒子造型游戲:
(一)綜合分析
本課盒子造型游戲是第11冊第8課,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盒子造型游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主要利用一些大小、形狀、色彩不同的紙盒,以及一些廢舊的物品,通過學生的創意和實踐,在師生相互協作過程中,“變廢為寶”,設計出奇妙的造型來,并以此為道具做個游戲來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盒子造型游戲同時,也能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玩中撞擊出創造的火花,產生更有新意的.造型。
蘇教版第十一冊美術教案(新) 第八課:盒子造型游戲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本課是對整個一單元學習后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其他的一些“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又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體現在動物、建筑和服裝的造型上,它還可以與“環保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藝術節中的活動展示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綜合探索”味道,能讓學生在玩中體會到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盒子造型游戲
(二)教學目標
情意領域: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體驗合力營造一個情境的自豪與歡樂
認知領域:感受化腐朽為神奇、積零碎為宏大的力量,認識到尋常資源可以創造美妙和快樂。
操作領域:能巧妙地進行單個的盒子造型和盒子的組合造型。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各種紙盒、廢舊紙張、繩子、瓶蓋、瓶子等廢舊物品、剪刀、刀、海綿雙面膠等。
學具:各種紙盒、廢舊物品、雙面膠等。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教學導入:
(1)欣賞書上的作品。他們玩得多開心,盒子造型多奇妙啊!
(2)在操場上讓學生把盒子組合造型,做成城堡或奇異建筑切入主題。
(3)教師把帶來的紙盒加以裝飾,做成一個怪異服裝造型,激發學生的興趣。欣賞討論課本上“化裝舞會”的學生游戲照片。
● 教學新授:
分小組進行討論
美術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感悟體積與空間中的生命,掌握雕塑的基本語言。
技能目標:嘗試泥塑造型,掌握雕塑的語言,探究生活中實物材料的新生命,學會用恰當的方法和形式,有創意地設計、制作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雕塑作品。情感目標:體驗雕塑創造的樂趣,增強生活情趣,培養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和審美感悟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合理運用雕塑語言表現空間與體積。
教學難點:雕塑語言的創新性表現及審美表達。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范作、展示材料。
學具:塑泥、身邊隨處可尋的實物材料,所需的加工工具等
一、新課導入
導入課題《體積與空間的生命》
二、新授課程
(一)賞析感悟,體驗多樣材料
《男子頭像》:青銅,作者羅丹(法國)。
《男子頭像》驚人地展示了作者豐富的`創造力和粗獷的現實主義風格,這張臉上沒有任何地方是空白、缺乏表情或無關緊要的東西。雕塑作品以生動的表情,流露出情感的表達。羅丹追求“藝術的美存在于內在的真實表達”,藝術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義的表露,是內心情感與思想的自然爆發。 《紅色的記憶》:玻璃鋼,作者陳文令(中國)。
這群男孩雕像,天真、健康、調皮、活潑,總共一百多個,作品用玻璃鋼翻制,打磨拋光后,噴上紅漆,放置在沙灘、樹干、船頭、燈塔上。這些作品屬于新型的藝術形態,介于寫實雕塑、裝置、互動式行為藝術和偶發藝術之間,是集裝置和行為于一體的前衛藝術。
(二)立意構思,探究制作方法
藝術家們是怎樣讓生命綻放的呢?你發現了哪些有趣的材質?
個性葫蘆、石頭畫小狗、金屬焊接的企鵝、鉛筆雕刻的靴子、文具小蜻蜓??廢舊的文具:量角器、燕尾夾、橡皮、鉛筆??
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的“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呢?可以選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現體積與空間的藝術性?
結合材料呈現的基本造型元素,大膽想象,構思獨特,才能創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間造型。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狀、色彩、肌理等美感,選用與之相適應的制作方法,表現材料的生命本質和神韻,將平凡變得不再平凡,將生活變得有趣而精彩。
《堂·吉訶德》
廢舊金屬零件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被賦予了生命。開瓶器變成了奇怪的盔甲,鐵蓋成了盾牌,自行車鈴鐺、水龍頭和打蛋器構成了雄健的戰馬,神氣的堂·吉訶德來了!從材料選擇、加工方法、創意構思、色彩搭配、創新思維等多個方面分析作品。
制作流程:構思——選材——設計——制作。(材料特點與主題充分結合)
(三)創意互動,賦予材料生命
將實物材料與完成的雕塑作品作比較,領悟“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質。當學生的創造之泉滋潤了廢舊物,廢舊物便綻放了生命。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不斷地尋求新材料,利用新語言,探索新方法,發現生活中的美,讓自己的生命綻放藝術創造的光輝。
教師演示:繪制人物動態草稿——運用報紙、膠帶完成人物大樣——運用鉛絲固定人物動態造型——包裹錫紙——仿不銹鋼足球先生完成。
學生作業:
1.根據收集的實物材料確定主題,充分展示材料的形狀、色彩、肌理等美感,創作一件雕塑作品,賦予材料新的生命。
2.根據主題班會,運用桌椅、書本等材料制作雕塑作品。
要求:小組合作,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特點,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四)作品展示,分享集體智慧
結合《留住精彩的瞬間》和《另一種工具》這兩節課的內容,充分利用實物投影、數碼相機記錄全班同學或者學生個體創作過程及其學習狀態,有效呈現美術立體課堂,利用學校局域網,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科學合理地進行過程性評價,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有效整合。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美術:螃蟹09-29
精品美術教案美術作品教案08-23
美術教案12-16
《美術》教案02-18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01-26
美術的教案01-04
美術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