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前班科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前班科學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前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能根據經驗進行合理推斷猜想,做簡單的探究性實驗
2、指導有的材料導電,有的不導電,他們各有用途
過程:
1、提出實驗要求--大家都喜歡做實驗。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兩個小實驗。
--做實驗時有規則的,老師說活動開始時,大家才能動手,在老師講話和小朋友發言時一定注意傾聽
2、第一次實驗--出示實驗材料:電珠、電池、單線一段:怎樣讓電珠亮起來--教師提升幼兒的發言,并操作實驗--請你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實驗--出示電路圖并小結:電池里的電通過連接的電線傳給了電珠,電珠就亮了。電線導電,可以幫我們輸送電流
3、第二次實驗--還有哪些材料導電呢?出示小實驗材料。如果分別把它們連接在你們的電路中,小燈泡還會不會亮呢?先別動手,根據生活經驗小組商量一下,猜一猜哪些會使小燈泡亮?哪些又不會呢?把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并互相說一下猜測理由--剛才的結果只是猜測,下面我們做實驗來驗證。材料分別放在8張凳子上。大家可自由選擇到8個地方做實驗。盡量把每種材料都試一試。
實驗方法:把被測的物體連在電線的兩旁,如果燈亮,說明該物體導電;如果燈不亮,說明該物體不導電。
--幼兒做導電實驗,將實驗結果記錄。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幼兒的需要提供幫助--交流討論:你們的實驗結果與猜的結果完全一樣嗎?那些材料能導電,哪些材料不導電?在交流過程中請幼兒示范。
--歸納引導:什么質地的材料能導電?什么質地的材料不能導電?
4、誰的本領大?
--人們利用導電的.材料把電輸送的人們需要他們的地方,利用不導電的材料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它的地方--到底誰的本領更大些呢?
--小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生活中,我們誰都離不開他們。
學前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數學教學活動后,我在整理帶磁教具時,許多幼兒圍著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老師,這些花和蝴蝶在黑板上怎么不掉下來呢?”“背后這黑乎乎的東西是什么?”“就是因為這黑乎乎的東西這朵花才不掉下來,是嗎?”“我知道這是磁鐵。”“磁鐵有什么用呢?”大家都不說話了。我在旁邊聽了大受啟發,幼兒對磁鐵這么感興趣,何不設計一個關于磁鐵的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探索磁鐵的一些秘密,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科學經驗,體驗探索的樂趣,激發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在吸吸玩玩玩中主動探索磁鐵的特性,萌發求知欲望,體驗成功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的基本特性——磁性。
難點:利用磁鐵的基本特性將物體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磁鐵和裝各種制品的袋子)、頭飾
2、小魚卡片(帶回形針的和不帶的兩種)、系著磁鐵的魚竿。
3、課件、卡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組織幼兒、師生問候
(二)導入:釣魚游戲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① “今天的天氣真好呀,貓媽媽想帶著貓瞇寶貝去釣魚,你們想去嗎?
②請幾位貓寶寶上來釣,看誰釣得多。要求下面的'小朋友們注意觀察。
③發魚竿,開始游戲。
(三)、展開:
1、探索磁鐵的磁性。
① 提問:為什么我們不用彎彎的魚鉤就能很快就釣上魚來呢?(因為在魚的嘴上有鐵做的回形針,我們的魚竿上系著一塊磁鐵,當我們用系著磁鐵的魚竿去釣魚時,帶回形針的小魚就被釣上來了)可為什么有些頑皮的小魚總是釣不上來呢?拿著小魚看一看,你發現什么了?(有的魚沒有回形針的就釣不上來)(對比兩種魚)
②釣魚的游戲,我們知道磁鐵可以吸住鐵制的回形針。
③磁鐵真好玩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好玩的磁鐵。(讀課題)
④介紹磁鐵的類型(認識蹄形、條形、圓柱形磁鐵。)
2、操作探索,了解磁鐵的磁性:
(1)、探索一:磁鐵可以吸住什么東西?
①玩游戲,“幫磁鐵找好朋友”
②介紹袋里的小東西,如果想知道誰是磁鐵的好朋友,你就用磁鐵吸吸看。
③實驗之前提幾個要求,跟老師讀讀:
(課件出示:1、小組員之間要互助互愛,不爭不搶東西。2、用磁鐵去吸引各種小東西,把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放一邊,不能被吸住的放另一邊,分成兩類擺放3、做完后請舉手)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動作最快。
④幼兒玩磁鐵,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
⑤活動反饋:提問:你都幫磁鐵找到好朋友了嗎?已經完成的小組請舉手(獎勵完成快的小組)你剛才用磁鐵吸住哪些東西呢?誰會說?請你用這樣一句話來告訴我們(課件出示:我會說“我用磁鐵吸住了××。”“磁鐵不能吸住××)
學前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由來
一天午睡時,齊鑫晨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并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這么痛?"旁邊的思雅說:"有時我脫衣時也會感到痛,晚上還能看見一點點的亮光呢!"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也有過,我也有過。"還有一次,我給女孩子梳頭,孩子們發現頭發被梳子吸了起來,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設計了"靜電哪里來"這一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欲望強烈。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與綢布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范后,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1、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干燥時,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游戲《頭發飛起來》
1、教師示范游戲,將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游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游戲,并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學前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學前班科學教案08-26
學前班科學教案3篇02-11
學前班科學教案六篇01-23
學前班科學教案5篇05-11
學前班科學教案7篇02-12
學前班科學教案(7篇)02-12
學前班科學教案6篇03-25
學前班科學教案精選7篇03-25
學前班科學教案 6篇04-19
學前班科學教案(通用10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