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5-27 10:01:3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2.能夠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操作結果。

  3.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

  能夠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難點

  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會記錄實驗結果。

  2.物質準備:

  a.各種實驗材料(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制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感知物體的沉與浮的現象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做實驗了,這里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一看哪些物體會沉下去?,那些物體會浮上來?用符號標記。

  2.師:在操作時請小朋友注意以下幾點:

  a.請小朋友把你的記錄結果記錄到記錄紙上;

  b.操作時請小朋友盡量不要把水灑到桌子上;

  c.每一種材料都要嘗試。

  3.師: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并對于個別操作較慢的幼兒進行指導和鼓勵。

  4.師:并現場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為沉,有的幼兒認為浮)通過實驗驗證,統一認識。

  5.師小結:我們通過操作后發現金屬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下沉像(回形針、釘子、硬幣)木質和塑料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塊、雪花片、瓶蓋)。由此可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料有關。

  二、嘗試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才的結果中我們都看到了,物體在水中的現象都是不一樣的,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請小朋友嘗試操作,如何讓下沉的物體上浮?看看有什么樣的辦法。(有的是通過借助外力,還有的是改變自身形狀)一起來探索。

  2.師:鼓勵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師小結:我們發現橡皮泥浮起來了,實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會下沉,但是我們通過改變它的形狀,由原來的下沉變成了現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變液體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它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了。它就會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環節中滲透了有關浮力的知識,引導幼兒對浮力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潛移默化地熏陶幼兒對有關浮力的了解。

  三、遷移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浮力現象

  觀看課件,輪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改變橡皮泥本身的形狀可以讓原本下沉的物體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邊還有什么物體也可以這樣來操作?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過實驗的方法自己來試一試,看一看吧。

  教學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課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時由于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還要多探究,并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腐爛和分解的白色垃圾。

  2、教育幼兒用紙袋或布袋裝東西。

  活動準備

  1、Ppt課件:白色污染

  2、塑料袋人手一個

  3、根據活動內容培育的兩盆花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塑料袋會污染土壤。

  1、討論

  這兩盆花我們一樣照料,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2、出示兩盆花觀察比較

  教師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讓幼兒觀察

  (幼兒觀察后,發表看法)

  小結:澆的水被塑料袋攔住了,滲不到盆外去,泥土經常濕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爛掉了。而且,塑料袋對泥土還造成了污染,破壞了泥土的營養,花兒吸收不到好的營養,就死了。

  二、課件演示:白色污染

  幼兒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塑料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討論:塑料袋會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污染?

  小結:亂丟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溝,河流,形成了水災;動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兒參與小實驗,進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自行分解的。

  1、教師提出實驗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們把塑料袋和紙一起放進水里轉,會怎樣呢?

  2、幼兒討論,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猜測結果。

  3、幼兒觀察實驗,發現紙很快變成碎削,塑料袋還是沒有變化。

  四、師生共同總結,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1、怎樣防止塑料袋污染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亂丟,放到垃圾箱中。

  2、多用布袋或紙袋。

  五、我是環保小衛士

  讓幼兒自由討論,怎樣做才是環保小衛士。

  大班科學優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起源:秋天來了,我帶領小朋友走進田野,去認識多彩的秋天。他們看到了紅紅的小野棗,飄飛的蒲公英……自然會產生一些問題,“野棗為什么會長在這里?”“蒲公英要飛到哪里去呢?”……由此我設計了《種子娃娃有辦法》這一活動,讓幼兒探究種子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依托:《好吃的種子》這課讓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風的作用》和《梨子小提琴》都簡單涉及到種子的傳播,基于以上活動,進行拓展和延伸,設計生成了《種子娃娃有辦法》這一活動 。

  內容:本活動主要以蒲公英,蒼耳,蓮子為例,讓幼兒具體感知種子是如何通過風,動物,水來傳播的,繼而激發幼兒探索其他傳播方式的興趣 ,最后以《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結束,讓幼兒探索自然的同時提高語言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幼兒基本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思維已經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了,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簡單的邏輯關系,而且大部分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也有少數幼兒交流和分享的意識淡薄。《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知識是在幼兒的探究之后,在幼兒交流討論中形成的。所以教師應通過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有效的互動,鼓勵幼兒交流發現。

  【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并且考慮幼兒對種子已有的經驗和潛在水平之間的距離,在本活動中我預設了以下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p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本活動的重點是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了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難點是引導幼兒在提問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討論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 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放大鏡,臉盆,水,這些實物可以讓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探究的對象

  3.課件準備:自己提前制作

  【教學方法】

  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和討論交流來進行學習的,我為幼兒提供接近鄉土生活的活動材料,幼兒也更喜歡動手擺弄,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著去操作去尋找種子的各種傳播途徑。三個平行的小實驗也將不斷擴展幼兒對種子傳播的認識,教師在引導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用觀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討論法,進一步幫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科學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2.幼兒探索:

  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變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浮 )

  ②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來。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從而改變浮力大小)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流動可以形成風,風力有大有小,風具有方向性。

  2、探索形成風的各種辦法,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探究的興趣。

  3、了解風的利弊,產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乒乓球、吹風機、雞毛、小旗、各種能產生風的材料(紙板、扇子、礦泉水瓶、洗面奶瓶、蠟筆盒、毛巾等) 、氣球 、風車。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受風的特點

  1、教師出示乒乓球,激發興趣,怎么讓乒乓球動起來。

  2、幼兒觀看乒乓球飛舞的狀態,尋找風,發現風的特性——看不見、抓不住,但能感受得到。

  小結:對,風看不見也抓不住,但我們卻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我們還能和風玩很多好玩的`游戲呢!

  二、游戲初探——產生風的原因

  1、吹雞毛的游戲

  幼兒觀察教師用嘴吹雞毛狀態

  小結:對,因為我們用嘴巴吹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請出了風,風讓雞毛飛起來了。

  2、玩小旗的游戲

  教師出示小旗,老師提要求,身體不能碰到小旗,用身體動作讓小旗動起來。個別幼兒嘗試。

  小結:用吹、跑、扇等等動作,加快空氣的流動,就能把風請出來,讓風吹動小旗動起來。

  3、用多種材料自由探索

  幼兒自由探索各種材料如何產生風,老師觀察指導。分享探索結果。

  小結:原來通過擠、壓、拍、晃、轉、跑、吹等等動作,都能加快空氣的流動,把風請出來。

  三、深入探究——了解風的特性

  1、吹風車比賽,認識風有大小

  教師講解吹風車比賽規則,請個別幼兒上前比賽。

  誰的風車轉的最快?為什么他的風車能轉的最快?

  小結:用的力氣大,空氣流動得快,風就大。用的力氣小,空氣流動得慢,風就小。

  2、風來了游戲,認識風有方向

  教師播放PPT,風除了有大小以外還有方向。

  游戲:風來了。

  小結:風除了有大有小,還是有方向的,有時吹向上面、有時吹向下面……(引導幼兒說出),各個方向。

  3、集體討論,認識風的利弊

  通過討論認識風為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傷害。

  四、結束延伸

  激發孩子保護環境的意識,想一些好辦法減少風的危害。最后放飛氣球,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會下雪,初步了解其原因。

  2、能在地球儀上找到赤道和南北極的位置,了解它們的氣候特點。

  3、對地球有探索的興趣,積極地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幼兒對地球儀具有初步的認識經驗,如赤道、南北極等。

  3、大地球儀一個,上面貼有叔叔、阿姨的頭像。

  活動過程:

  一、討論:冬天所有的地方都會下雪嗎?

  觀看教學掛圖,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看見圖中打電話的小姑娘了嗎?想一想,這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教師:冬天所有的.地方都會下雪嗎?(幼兒自由猜測,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2、引導幼兒了解各地的氣候情況。

  教師:小姑娘打電話給她的叔叔和阿姨,我們來聽聽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幼兒邊看叔叔、阿姨的圖片,邊聽教師講述電話內容。叔叔說,這里下了好大的雪,雪景非常漂亮。阿姨說,這里沒有下雪哦,可以去海濱游泳。(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氣候。)

  二、探索各地氣候不一樣的原因。

  1、討論各地氣候不一樣的原因。

  教師:為什么有的地方下雪,有的地方不下雪呢?

  2、觀察地球儀,了叔叔和阿姨所在的位置。

  教師:我們一起在地球儀上找找叔叔和阿姨分別住在什么地方(東北、海南。幼兒根據地球儀上的頭像,分別找到叔叔、阿姨所在的地理位置。)

  3、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驗,自由結伴,進行討論。

  教師:仔細看看東北和海南在地球儀上的位置,想想為什么東北和海南的氣候相差這么大呢。(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遷移對地球儀的認識經驗,并根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進行討論。)

  三、教師利用地球儀小結。

  1、你知道地球上哪里是太陽照得最多的地方嗎?(赤道)赤道在哪里?

  2、請小朋友用手指出來。與赤道氣候相反的地方是哪里?請你們把它找出來。(南極、北極)南極和北極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冰天雪地)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記錄并表達,初步理解不同測量工具的等換關系。

  2、提高思維的變通性。

  活動重點、難點:

  明白等量代換的關系

  活動準備:

  尺、色帶、吸管、小棒、繩子、筷子、記錄表、水彩筆等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設疑討論:

  教師設置問題情景。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媽媽要上電影院看電影,從家里到電影院有兩條路可走,走哪條道路比較近呢?”

  幼兒根據目測對此問題作出判斷。

  教師提問,引出測量工具。

  ——“怎樣才能確切知道答案呢?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測量?”

  小結:可以用尺、色帶、吸管、小棒、繩子、筷子等工具來測量。

  2、幼兒動手測量:

  教師提出測量的要求與方法。

  ——“測量時注意首尾相連,連續測量時記住數量;記錄的內容自己能說清楚,別人能看懂。”

  幼兒實踐(1):用一種工具測量教室中的兩件物品(如:桌面與椅面),體驗兩種物品表面長度的差異。

  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

  幼兒實踐(2):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種物品,感知理解測量工具的等量代換關系。

  幼兒交流實踐(2)的結果。

  3、教師解惑釋疑:

  請幼兒提出自己在測量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師生一起解答。

  明白等量代換的關系,學會尋找替代物進行測量等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情況,課前請家長帶孩子去逛超市,讓孩子提升生活經驗。在活動中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不但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水到渠成地讓幼兒掌握了仿編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活動目標:

  1、感知應用題由兩個已經知道的數字和一個問題組成,知道加法應用題中告知的兩個數是部分數,問題是求總數。

  2、愿意嘗試根據情景編出完整的加法應用題,在創編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請家長帶幼兒去買東西,使幼兒了解一個買與賣的過程。

  《小朋友的書 數學》

  2、算式卡、水果卡片各10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

  二、出示蘋果,教師示范編應用題,和幼兒共同分析應用題的結構。

  老師昨天買了3個蘋果,今天買了7個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討論∶這道題在說一件什么事情?已經告訴我們的是什么?要我們算的又是什么?算出的答案和告訴我們的數之間是什么關系?

  小結∶這道題在說老師買蘋果的事情,已經知道3和7個蘋果,要我們算一共有多少個蘋果。算出來的10是總數,3和7各是他其中的一部分。

  三、教師做動作,幼兒根據情境編應用題

  教師調整手中蘋果圖片的數量或把蘋果分給兩個幼兒,請幼兒創編應用題。重復練習幾次。

  四、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 數學》第22頁看圖列算式,進一步熟悉應用題的結構及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

  課后反思: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小朋友的書數學》、算式卡、各種水果卡片10個。通過這一活動內容,開始請家長帶孩子去超市買賣東西,讓幼兒有著買賣的經驗,教師將此活動融入到游戲中,剛開始發現幼兒對加法的理解較好,能通過組合算出最后結果,但有個別幼兒對較難的加減不太清楚,在數過手指后才明白相加的道理。

  在買東西的游戲中,邊算邊練習找錢是對減法運算的培養,并且引導幼兒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數字間的關系,在游戲中溶入了數學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要觀察幼兒活動,還要指導幼兒在學習時游戲的滲透。經過這個活動也讓我了解到課前做好準備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后我將會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來迎接每堂課。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山县| 志丹县| 广饶县| 山阴县| 福清市| 喀什市| 平果县| 阳江市| 新兴县| 衡山县| 云梦县| 嘉鱼县| 乌审旗| 南木林县| 财经| 类乌齐县| 新兴县| 塔河县| 密山市| 天峻县| 西峡县| 武山县| 叙永县| 彭水| 东宁县| 益阳市| 寻甸| 辉南县| 信宜市| 通辽市| 修水县| 儋州市| 黄骅市| 灌阳县| 盐源县| 南投县| 莫力| 天气| 吉林市| 龙江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