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大班科學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我設計了這節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聲音的奇妙,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了解噪音和樂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發現聲音產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體振動后發出的聲音不同。
2、能分辨樂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動重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發出噪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用具:碰鈴、鈴鼓、三角鐵、玻璃瓶、紙、塑料袋、紙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師操作用具:鼓、各種聲音的錄音,三個裝水的玻璃杯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杯子會唱歌”,引起幼兒興趣。
二、探索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嘗試讓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腳等。
2、引導幼兒讓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體振動后發出的聲音不同。
三、小實驗《米寶寶跳舞》,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
1、幼兒將米粒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觀察發生的現象。
2、討論米寶寶會跳舞的原因。
3、再次進行實驗,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感受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的原理。
小結:各種聲音,都是由于物體振動所引起的,敲鼓時聽到鼓聲,同時能摸到鼓面的振動;人能講話時由于喉嚨聲帶的振動。
四、幫助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那種聲音好聽?優美好聽,聽起來很舒服的聲音被人們稱為樂音;刺耳、難聽、雜亂的聲音讓人聽了心煩,稱為噪音。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
3、說說噪音對我們身體的危害?聽到難聽的噪音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4、幼兒結合自身生活說說怎樣才能避免發出噪音?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知道了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難聽的聲音是噪音,今后我們要多聽樂音,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要聽噪音,自己更不能發出噪音。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和用途,學會在生活中觀察、發現。
2、通過小組討論激發幼兒的研究性學習意識,啟動幼兒主動探究問 題的愿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手機廣告的報紙、關于手機資料的書籍、記錄紙、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出示嘉興手機城群眾搶購手機的畫面
2、多媒體出示一群人在車上、家里談論關于手機的話題
3、投影出示關于手機廣告的報紙
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一些錄象、投影都與什么有關?你對手機熟悉嗎? 你對手機又知道些什么?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讓幼兒暢所欲言。把對手機的一些了解由教師匯總(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動主題,布置任務
1、師:小朋友,剛才大家都說到你對手機的一些了解,但關于手機的知識還有很多,例如:發展史、機型、品種、使用注意點等等,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關于手機的問題。
2、發放填寫關于幼兒想了解手機的哪些知識的表格
3、集體匯總,確立研究小組預設成立四個小組。
4、幼兒共同討論、尋找合作伙伴——進行問題的解決
5、展示幼兒活動的成果
三、教師總結:本次幼兒活動情況。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動物奇特的用餐方式,和探索動物秘密的興趣。
2、嘗試用夸張、詼諧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各種動物用餐的樣子。
活動準備:
1、課件
2、請小朋友事先去了解一些動物們進餐的方式活動準備:
一、教師表演吃東西的樣子,請幼兒猜測,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師:今天張老師帶來幾樣好吃的,你們來猜猜看我在吃什么?用什么方式吃的?
1、教師做舔冰淇淋、咬漢堡、吸面條的動作。根據幼兒猜出來的答案,一一出示圖片。
2、幼兒自由表達所了解的各種動物用餐的相關信息。
師:原來我們吃東西有這么多的方式,那動物們有哪些方式呢?
二、語言表達與肢體表現。
1、看動物們"享用美餐"的圖片,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牛在咀嚼草、啄木鳥啄蟲子、蟒蛇吞吃老鼠、獅子撕咬獵物。
師:我們小朋友真棒,說了這么多動物的用餐方式,張老師今天要給你們介紹幾種動物吃東西的方式,先來看看牛,你仔細看看它的嘴巴,猜猜它是用什么方式在吃?
2、鼓勵幼兒模仿動物的`樣子,用夸張詼諧的肢體動作進行表現。
你們來學一學它吃動西的方式。
你還知道那些動物也是用這個方式吃的?
小結:原來動物有這么多的方式,有咀嚼的、啄的、吞的、撕咬的,其實還有些動物特別的聰明,會利用工具享受美食,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遷移、想像。
1、繼續看圖片,觀察黑猩猩利用樹枝掏螞蟻、海獺用石塊敲開貝殼等情景。
黑猩猩利用了什么工具,怎樣享受美食?
小結:黑猩猩利用樹枝掏螞蟻來享受美食。
這是誰?你認識嗎?它是怎么吃的?
小結:海獺利用石頭敲碎貝殼用餐的。
2、討論,我們人類利用哪些工具來吃東西呢?
師:動物們真聰明,會利用工具來吃東西,那我們人有利用那些工具來吃東西呢?你知道哪些工具?(筷子、刀叉、吸管、勺子等)師:動物們的用餐方式真有意思,不同的動物他們有不同的用餐方式,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四、觀看動物用餐視頻,拓展視野。
小結:動物世界是在太有意思了,其實動物們除了奇特的用餐方式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秘密呢,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回到教室后進一步探索他們的秘密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的構思:
摩擦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遇到,如:孩子穿得運動鞋,鞋底就應用了摩擦力的原理;下雨天,教室內鋪一些地墊就能防滑。這些現象都是摩擦力的原理,這些現象幼兒經常看見的,但幼兒還是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主要是孩子不懂摩擦力的原理,因此想在活動中通過小游戲來引出摩擦力,并讓幼兒親手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原理。最后將科學原理回歸生活,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的現象,并嘗試用摩擦力的原理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目標:
⒈通過觀察、比較、實驗等活動,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⒉結合生活經驗,初步了解摩擦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嘗試用摩擦力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
活動準備:
⒈光滑桌面與鋪上地墊的桌面各一張,積木若干,毛巾、手帕,玩具汽車。
⒉象棋的棋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知物品的粗糙與光滑,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
今天老師和你們玩一個射門的游戲,請你來看看。
⒈射門游戲:
玩法:分別在光滑桌面與鋪上地毯的桌面的一端,各設置一個“球門”。將象棋的棋子放在桌子的另一端,用力推動象棋子,使其滑向球門。(第一次在光滑的桌面上實驗,第二次在有地毯的桌面上實驗)
⒉討論:
⑴剛才在射門游戲時,你發現了什么?象棋在兩次的射門游戲中的滾動有什么不一樣?
⑵為什么棋子在滾動的過程中會漸漸的停下來?
為什么用同樣的力,在不同的'桌面上推動同一棋子,棋子滑動的速度不同?
⑶:原來棋子滾動時和桌面有一個力,叫摩擦力。在桌面光滑滾動的棋子摩擦力小,棋子滑得遠。在桌面粗糙上滾過摩擦力大,棋子滑得近。
(二)進一步感知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⒈看,有些小汽車在馬路上不知道哪條路走得比較快,所以請小朋友幫忙去試試看。在每張桌子上老師準備了三條用積木搭成的斜坡的馬路(一條路是光滑的表面、一條路上面鋪著毛巾、一條路上面鋪著手帕),三輛小汽車,請你們小組合作觀察、實驗,車在哪一條路上走得快?車在哪條路上走得慢?哪輛汽車開得遠?哪輛汽車開得近?
⒉幼兒分組操作、實驗。
⒊交流實驗結果:
說說剛才實驗中你的發現?為什么會這樣?
教師:原來光滑表面的路,摩擦力小,所以汽車走得很快,粗糙表面的路摩擦力大,所以走得慢。
(三)結合生活,感受摩擦力與生活的關系。
⒈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用到摩擦力,我們一一看吧!
⒉看看PPT幻燈。
第一頁幻燈運動鞋,引導幼兒觀看鞋底,為什么鞋底會很粗燥呢?(增大摩擦力啊,讓我走起來更加的穩)
第二頁幻燈輪胎,引導幼兒觀察輪胎的環紋,為什么輪胎上有花紋?(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第三也幻燈汽車里的防滑墊。引導幼兒觀察小墊子上放了飾品,車開動時,小物品不會滑下來。為什么會這樣呢?(防滑墊上有突起的地方,物品放在上面有摩擦力,所以不會掉下來。)
(四)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引導幼兒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老師這里有一些小的困難,請你用摩擦力的原理,幫我解決一下,好嗎?
問題一:下雨天,底板很滑,小朋友走過容易摔跤,想一想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怎么辦?
問題二:衣服的拉鏈拉不開時,可以怎么辦?
:現在我們小朋友能將學會到的科學原理用到生活中,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太棒了。
延伸活動:一會兒回到教室,小朋友還可以繼續去發現一下,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哪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識點:了解不同結構的牢固程度不同;
2、技能點:能搭建出牢固的正方體;
3、情感、態度:激發幼兒對結構的興趣,樂于嘗試各種情況;
活動準備:
搭建所需的相關材料。
活動指導:
1、 中班游戲的探究點主要在:如何搭建牢固的正方體;
2、在游戲材料提供上,根據參與幼兒的人數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提出問題,吸引幼兒興趣
教師:小智和慧慧想和大家玩個游戲,但在此之前想請大家幫忙搭建兩個正方體。怎樣搭正方體呢?
二、教具展示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教師搭好的正方體,討論各自的牢固性
教師:這兩個正方體怎么搭的?
哪個牢固呢?
三、操作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搭建正方體的不同方法
2、比較各種搭建方法,引導幼兒發現結構與牢固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有哪些搭建方法?哪種更牢固?
3、教師利用幼兒搭建好的`正方體展示不同紙張結構承重量的差異,吸引幼兒的好奇心,探究紙張結構之間的區別,并將記錄觀察結果
四、拓展
1、反思如何將結構與牢固性的關系更好地利用到生活中
五、總結
本節課通過幼兒的操作,幫助其了解如何通過改變物體的結構提高物體的牢固性。在此過程中,幼兒能保持穩定的情緒,主動積極地反復嘗試。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10-13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