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
活動準備:
1、事先讓幼兒回家觀察媽媽
2、請幼兒帶媽媽的或者全家的照片來幼兒園
重點難點: 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介紹節日
教師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
2、提問幼兒:你回家觀察媽媽了嗎?她長得怎么樣?是高還是矮,是胖還是瘦,頭發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說一說。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工作及職業。
4、組織討論
知道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媽媽。引導幼兒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等。
愛心提示:請幼兒仔細觀察媽媽一下,媽媽每天都為自己做了些什么?可以講給爸爸聽,請他幫忙記錄下來。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會積極應答成人或同伴的呼喚;
2、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山羊媽媽、小山羊木偶各一。
活動過程:一、教師邊講述故事并演示木偶;
二、引導孩子模仿小山羊的應答方式回答老師的.呼喚。
三、應答游戲:
1、全班幼兒躲藏起來,教師邊尋找邊呼喚幼兒的名字,被呼喚的幼兒大聲應答,然后跑出來擁抱老師;
2、該幼兒跟在老師的引領下,一起呼喚其他幼兒的名子,直到"找到"所有的孩子。
活動延伸:
此活動也可放在游戲活動時間,或其他自由活動時間進行,練習積極應答成人的呼喚,回:"我是小X班的XXX。"附:老山羊與小山羊山腳下住著小山羊一家,有一天羊媽媽帶小山羊出去吃草,轉了一個彎,小山羊不見了。
羊媽媽可著急了,大聲喊"小山羊——"小山羊聽見媽媽的叫聲,忙回答:"唉,我在這里。"羊媽媽聽著聲音找到了小山羊,可高興了。又有一天,小山羊到外面去玩,要吃飯了還沒回來,羊媽媽就喊:"小山羊——"小山羊忙應答:"唉——"就回家吃飯了。
小班教案 篇3
我的家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家的結構特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用圍合、拼接、堆高、等技能建構“家”。
2.感知結構材料的特征,能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
3.能積極參與建構活動,在建構中體驗建構樂趣,感受樂意助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小木偶一個、幼兒事先拼搭的一些桌子、椅子等,軟泡若干筐、輔助材料(易拉罐、牙膏盒等)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木偶,激發幼兒建構“我的家”的.積極性。
大家好!我是小紅,今天我要到小朋友家里去做客,你們開心嗎?(開心)。小紅說:“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看看哪個小朋友的家最漂亮,我就到他們家里去做客,我還有禮物送給她們哦!
二、介紹玩法,提出建構要求
1)這里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圖片、大小不同的軟泡玩具,和一些輔助材料。你們就用這些軟泡玩具來搭出家的主要結構,要記住家要有一個漂亮的門,四面還要有一個圍墻,圍墻可以嘗試用相同的和不同的軟泡圍合。也可以自由選擇一些輔助材料按意愿自由建構圍墻。
2)游戲時要愛護玩具,掉到地上要及時撿起來,不要把別人搭建的家碰倒。
3)要正確收放材料(輕拿輕放、歸類擺放)
三、幼兒自由結伴分組拼搭我的家。教師參與指導。
1)能按不同材料,用不同搭建方法,分工合作建構我的家。
2) 對搭建能力低的幼兒,可引導其模仿進行建構。
四、欣賞作品
1)相互參觀,說說哪個家搭的最漂亮?為什么覺得它漂亮?
五.評價總結
1)我們今天搭了什么?你還會搭哪些。
2)表揚能大膽建構、大膽創造的幼兒。
六、自然結束。
可愛的毛毛蟲
游戲目標:
1、會運用插接的方法將雪花片連成一條,成為可愛的毛毛蟲。
2、學會輕拿輕放積木,養成良好的建構常規。
游戲準備:大、小雪花片;成品“毛毛蟲”兩個。
游戲過程:
一、設置“毛毛蟲”玩游戲的情景,激發幼兒建構的興趣。
師:今天的天氣可真好,毛毛蟲媽媽帶著孩子到公園里去玩了。(出示毛毛蟲)媽媽帶著孩子一會去滑滑梯,一會去蕩秋千,可開心了。
二、介紹“毛毛蟲”的建構方法。
師:寶寶們有沒有發現毛毛蟲是用什么做的?
幼:積木。
師:誰發現了毛毛蟲的身體是怎樣連起來的呢?
幼:一個一個連起來的。
師:寶寶們觀察的真仔細,毛毛蟲呀是用雪花片一個一個插在一起變出來的。小雪花,小雪花,張開小嘴巴,你愛我,我愛你,小嘴用力親一親。(邊念兒歌邊示范)
三、幼兒自由建構,老師介紹建構常規。
1、師:毛毛蟲媽媽生了好多的'寶寶,請小朋友幫忙把她的孩子請出來好不好?寶寶們在搭積木的時候要輕輕地拿積木,輕輕地放積木,不能搶。比一比哪個寶寶搭的毛毛蟲最可愛。
2、幼兒進行分組建構,教師巡視,并適時給予指導。
四、結束游戲,講評游戲。
1、師:毛毛蟲媽媽來找她的孩子了,請寶寶們把毛毛蟲寶寶送給她吧。
2、剛才寶寶在送毛毛蟲的時候,老師發現有的毛毛蟲的身體斷了,這是為什么呀?(再次強調插接的方法,并一起念兒歌)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相鄰數。
2.感知一個數與前后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材料:
1.紙制小豬卡片5個、小貓卡片6個、小猴卡片7個,1-10的長條點卡
2.數字卡1-10,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6的相鄰數教師:教師將三種動物卡片散貼在黑板上,提問:黑板上三種動物卡片有什么不同?
教師:誰能把一樣動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它們排隊教師:每種動物卡片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請小朋友在每種動物下面用數字卡表示它們得數目。
教師:動物卡片是怎么樣排隊的?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是幾個小豬卡片?6個小貓卡片的后面是幾個小猴卡片?
教師:為什么5個小豬卡片排在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6個小貓卡片排在7個小猴卡片后面?
教師:6的前面是幾?6的后面是幾?6比5怎樣?6比7怎樣?
2、感知相鄰數之間的關系教師:教師出示1-10的長條點卡,引導幼兒觀察,并匹配數字卡教師:教師指著8的長條點卡,提問:圖上幾個圓點?請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教師:1個數字有幾個朋友?是兩個什么樣的朋友?
教師:數字9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
3、游戲:找朋友教師:老師報一個數,就請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這個數的兩個朋友舉起來。
教師:該游戲重復多次后,可請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報數,一人舉數卡,然后交換玩。
有效提問:
1.每種動物卡片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是幾個小豬卡片?6個小貓卡片的后面是幾個小猴卡片?
3.6的前面是幾?6的后面是幾?
4.數字9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
有效詞匯:相鄰數,報數,關系
活動延伸:
活動建議:提供"填空卡",讓小朋友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區角活動:在區角中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毛巾、茶杯的號數,找找它們的相鄰數朋友。
家園共育:請孩子觀察自己及鄰居家的門牌號碼,散步時觀察一條街中的每一個門牌號碼,幫助孩子積累與相鄰數相關的`經驗,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反思:
在活動中,如果出現教師始料未及的情況時,應采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和態度。孩子對于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方面我以后還得多注意。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這節課讓我收獲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于動腦思考選擇好的教學方法。
小百科:相鄰數是數學名詞,意思是在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的自然數中,一個數前面和后面相互鄰近的兩個數就是該數的相鄰數。
小班教案 篇5
作品分析:這本繪本故事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腳丫小朋友很感興趣的一個身體器官,故事大概的內容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小腳丫很不安分,進行了一次很有趣的旅行,他們玩的很開心,一番旅行后小腳丫睡覺了。這個故事很好的讓幼兒感知了自己的小腳丫,同時也讓幼兒知道了小腳丫的重要性,知道以后要好好的保護他們。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小腳丫的作用,學會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2。積極與老師和同伴互動,體驗閱讀的快樂。
3。愿意在老師的幫助下說說圖書畫面的內容。
活動準備:
繪本《小腳丫》的ppt;人手一本繪本故事書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封面引發幼兒對小腳丫的興趣1、出示故事封面,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這是一雙什么呢?幼:小朋友的小小腳。很可愛。
2、通過和小腳丫玩游戲引起下面的故事。
師:小朋友,我們身上除了手是十個指頭,還有什么也是是個好友組成的呢?
幼:小腳,他也是有十個腳趾頭組成的。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老師利用故事的封面引起幼兒對下面內容的興趣,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老師閱讀繪本,讓幼兒感悟繪本畫面與“腳趾頭”的有趣關系。
1、出示故事ppt的第一頁。
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頁的內容,然后讓幼兒自由想象“腳趾頭不想睡覺,會到哪里去?會干什么呢?”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幼兒可以很好的發揮想象,開動小腦筋,為接下來小腳丫的旅行也有了鋪墊。
2、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剩下的ppt,并引導他們圍繞“腳趾頭變成了什么?”進行想象、講述、游戲。
1)師:故事中的小腳丫都變成了什么呢?幼:十幾臺階、十座小島、一座石拱橋、十座宮殿、十個好吃的、十種畫筆、十個柜子、十臺電視……2)師:小腳丫真厲害,可以變成很多很多好玩的,你們想不想也跟著小腳丫一起來變一變呢,那就開始吧是帶領幼兒重新開了一遍這一段小腳丫旅行的故事,邊看邊玩游戲,也可以請十個小朋友來表演。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利用游戲的的方式來看故事,這樣便于小朋友們更好的記住小腳丫都變成什么了,這樣的方式比較有趣,幼兒也比較容易接受。
3、師完整的帶領幼兒欣賞故事,幼兒人手一本繪本書指導策略:幼兒在第一遍聽故事的時候都是比較零散的,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還沒有可以把整個故事很好的串聯起來,所以有必要給幼兒進行一次完整的故事講述,便于幼兒對故事很好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腳丫,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它是我們的好朋友,現在我們就和你的好朋友在外面操場上玩游戲吧!
一、鴉雀無聲的精彩繪本《小腳丫》原來是為中班孩子設計的這個活動。因為是小班上,進行了調整第一個臺階的`畫面出現的時候,孩子們出現了“美麗的” 停頓。對小腳丫變成了臺階,還不熟悉。猜想著躲在臺階的后面。我恰恰覺得在鴉雀無聲中這個環節孩子的思維最活躍。因為他們在不斷地產生疑惑、自己否定、解答。這是什么?小腳丫怎么不見了?哦,是樓梯(孩子們對這個名詞比臺階更熟悉)。但是,小腳丫哪去了?樓梯是慢慢高上去的?難道就是小腳丫?當有的孩子忍不住激動地說出答案時,有些孩子恍然大悟,有些孩子懵懵懂懂,有些孩子猜想被肯定而激動。第二個變化,孩子們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很快遷移。而且發現了畫面的細微之處。企鵝蛋、企鵝的形態不同。在此基礎上,老師念出繪本文字。“太平洋”對孩子知識、詞匯都是一個拓展。
二、臭腳丫變香腳丫的情緒處理臭腳丫、香腳丫的巧妙處理,很滿意。臭腳丫一詞,在生活中、動畫片中被反復運用。孩子們熟悉。當小腳丫三字出現時,自然地有孩子說出了“臭腳丫”,并伴隨笑聲。這是孩子對這個詞的壞壞的“褒義”的正確理解。但如果這樣的情態持續,孩子們就會情緒過于高漲在調侃中。我說:小腳丫很辛苦,每天走來走去,出很多汗,所以臭。到了晚上,我們要給小腳丫洗得干干凈凈。“就是香腳丫了!”立刻有孩子回應了。
小班教案 篇6
一、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1-4小節, 雙手各持一只小鳥紙偶隨音樂,左右搖動。
5-6小節, 右手持小鳥,上下擺動。
7-8小節, 左手持小鳥,上下擺動。
9-10小節, 將右手小鳥藏到身后。
1l-12小節, 將左手小鳥藏到身后。
13-14小節, 右手所持小鳥從身后回到胸前。
15-16小節, 左手所持小鳥從身后回到胸前。
尾聲的4小節,兩只小鳥相對,隨音樂靠近,以示擁抱。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歡快,學會傾聽前奏、尾聲,嘗試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根據紙偶和課件的演示記憶歌詞內容,并能運用手指進行相應的表演。
3、愿意和同伴擁抱,體驗小鳥相親相愛的.美好情感。
【活動過程】
1、觀看三對小鳥表演節目(紅紅和綠綠、黃黃和紫紫、黑黑和白白),熟悉歌詞和旋律。
2、完整觀看課件,初步認識丁丁和東東。
3、分段觀看課件:看前半部分,學唱第一、二句歌詞;看后半部分,了解丁丁和東東飛走飛回的先后順序。
4、定格課件的最后畫面,交流“愛心”的含義,模仿小鳥擁抱。
5、運用立體紙偶(丁丁和東東),帶領幼兒一起學唱歌曲兩至三遍。
6、用兩根手指表示兩只小鳥(丁丁和東東),邊唱邊表演。教師可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手指來表示。
三、友情提示
1、教師需注意整節歌唱活動的趣味性。如:觀看表演時,要營造表演氣氡。教師報幕:第一個節目,兩只小鳥,表演者一一紅紅、綠綠。表演完之后,‘小鳥”說:“謝謝大家”,幼兒鼓掌喝彩。
2、活動延伸:教師可引導幼兒將同伴的姓名加入歌曲,如:“他叫兵兵,她叫芳芳”,初步培養幼兒改編歌詞、創新演唱的意識。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12-31
小班教案07-22
(精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經典】09-22
小班教案(經典)12-08
小班教案[經典]10-22
小班教案【精選】09-27
(經典)小班教案11-21
小班教案(精選)11-23
(經典)小班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