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習作內容:記一次語文活動——打電話
設計目的:通過通話游戲,學會打電話,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1.回憶以往打電話的經歷。
你們以前打過電話嗎?你是怎么打的?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以前是怎么打電話的。
以評議的`形式,引導學生明確打電話的要領:有禮貌、把事情說清楚。
2.老師給學生打電話,在評價中,引導學生掌握打電話的要領。
(1)老師給學生打電話,并及時點撥打電話的要領。
話題一:老師祝賀某位同學被評為“好兒童”。
話題二:某同學生病了,老師詢問其病情。
話題三:某同學上課聽講不專心,老師打電話提醒他。
(2)學生給老師打電話。
剛才幾位同學在接電話的時候,都能做到有禮貌,也能把事情說清楚,現在誰愿意給老師打個電話呢?
3.拓展練習。
學生之間互相打電話。
學生作文《打電話》。要求學生結合課堂
學習內容記錄下在打電話過程中自己的動作、語言以及心情。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 ,會寫9個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6個生字 ,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
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關于列寧的圖片和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找出要求會認的生字圈出來。
2、自由讀課文,了解大意。
第一課時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 小小蟲,嗡嗡嗡。飛到東,飛到西。傳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愛勞動。
打一動物( )
2、教師簡介列寧生平
列寧(1870 —1924)前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人。
3、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生字。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好中差兼顧,開火車認讀。
3、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一、二、四段內容。
1、從圖切入,(出示課文插圖)在蜜蜂向導的帶領下,列寧找到了養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話介紹了這部分內容?
2、教學第四自然段,自由讀第四段內容,注意他們此時的表情,交流:驚訝、笑著,引導識記“訝”什么情況下你感到驚訝?
3 、 回讀1、2段,認讀詞語。
養蜂的人看到列寧時。為什么這樣驚訝?自由讀一讀1、2自然段思考。(1)、這篇課文一共有六個要求會認的字,有五個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讀通嗎?先看這些詞語:莫斯科、附近、派人、談天。
認讀,引導識記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誰坐在誰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 2)、看來列寧和養蜂的人常常見面,可為什么養蜂的人見到列寧感到驚訝?指名朗讀第二段。
比較句子:分辨詞語:“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課后相關練習)
列寧常常請養蜂的人來談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寧只好親自去找。
①分別為這兩個詞語找反義詞。
②這兩個詞語能交換嗎?
(3)、指名朗讀1、2自然段。
4、回讀第四段。難怪養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引導讀出驚訝的語氣。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派”字右邊不是“瓜”。建議在范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字中四個撇的變化:兩個平撇的不宜太長,豎撇勿忘先豎后撇,右邊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邊不是“支”,應當提醒學生注意。
2、練習書寫
3、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師生共同評議。
五、作業:
1、鞏固新詞,朗讀課文。
2、搜集列寧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讀詞。
二、精讀課文,理解體會。
1、默讀這一段,思考: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 ——畫出表示花叢、園子、小房子之間位置的詞語。
2、小組討論: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自己的話和本組的同學說一說,也可以試著畫出列寧的路線圖。
3、小組匯報并展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路線。
(1)、重點引導展開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想到。
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對不對?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哪個詞語體現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理解“果然”。
(3)、學生上臺展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并練習口頭表述。
(4)、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學習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驚訝、高興的語氣。
(2)、擴展想象: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會說些什么?列寧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三、總結全文
是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就要像列寧那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判斷、解決問題。
四、拓展交流。
學生介紹搜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童詩。全詩只有三句,句句押韻。并以蒲公英的種子的口吻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孩子應該比較喜歡讀。尾句寫到蒲公英的種子“飛呀,飛呀,飛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種子會在哪兒安家落戶呢?這很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思考。
教學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奧妙。
2、會認讀“蒲公英、種子、毛茸茸、微風、飛”這五個詞語。
3、學會2個生字。(還有2個留到第二課時)
教學用具:
課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走進自然,揭示課題
1、課件演示各種植物的種子:椰子、榆樹、楓樹、蒼耳、噴瓜、鳳仙花、紫藤的夾果等。(教師邊操作邊介紹,學生指指點點。)學習“種子”一詞(1 分鐘)
2、畫面定格:出現蒲公英,同時播放第一句詩的錄音:“我是蒲公英的'種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學習“蒲公英”一詞。
揭題,讀題。
二、背詩句,悟詩情
1、學生反復練說第一句詩,直到會背誦。
學習“毛茸茸”一詞。
看、摸、猜、說:毛茸茸的( )( )毛茸茸的
再一起說第一句詩。
2、背第二句詩:
播放錄音:第二句詩“微風輕輕一吹,我離開了親愛的媽媽。”
學生說詩句。
學生吹。理解“微風”一詞
一起背誦一二兩句。
3、背誦第三句詩
播放錄像“飛呀”
學生在座位上飛,說。
指學生飛,說。
問:美麗的小蒲公英,你飛到哪兒了?
學生說:“飛呀飛呀,我飛到( ),( )就是我的家。
4、背誦整首詩
三、讀讀詩,認認詞
1、翻開書,讀一讀
自己讀,標上行號。
同桌互查,給同桌打個小五星。
看大屏幕讀,聽行號讀。
2、認一認詞
聽編號認詞
開小飛機認詞。
四、寫一寫
公、種(讓學生展示)事先要會用實物投影。
五、拓展錄像
《植物的種子》
六、延伸作業
給別的種子也寫一首美麗的詩。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孩子們懂得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定的用處,千萬不能不動腦筋,盲目地模仿和跟從別人的道理。
重難點: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小貓圖,問:小朋友們喜歡貓嗎?喜歡它什么呢?貓會抓老鼠的本領和它身上的器官是分不開的,你能說一說嗎?
2、大家說的.真不錯,你們對貓可真了解。可是有一只愛美的小化貓,竟然學著自己的主人刮起了胡子,結果在一次抓老鼠的行動中撞得頭破血流,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在只可愛的小化貓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1課――小貓刮胡子(板書課題,學生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課后的生字,再讀兩遍。
2、給每個自然段編上序號。
3、選擇自己最愛讀的自然段,讀給全班聽。
4、學生評議。
5、全班齊讀課文。
6、教師范讀,學生聽,聽后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識字
1、出示識字卡片,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后,開火車認讀。
3、出示詞語讓學生讀:刮胡子、肥皂、干干凈凈、鏡子、狡猾、腦袋、追捕、鼻青臉腫、耐心、頭破血流
四、寫字
1、出示要書寫的8個生字,學生認讀,拼出拼音。
2、給這8個生字組詞。
3、和小組同學一起用自己的好辦法識記生字。
4、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討論。
5、教師范寫,重點注意:干、血、凈、臉、旁
6、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7、教師講評。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干干凈凈、頭破血流、胡子、洗臉、旁邊
2、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到第二自然段。
1、看課文插圖,圖上畫了誰和誰?它們在干什么?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以下詞語:兩腮、聚精會神、
4、看圖,看看圖上小花貓是怎樣看主人刮胡子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齊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要讀出主人刮胡子的聚精會神,小花貓看主人刮胡子的認真。
6、主人走后,小花貓會想什么?又會做什么?趕快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讀,然后齊讀。
7、小花貓是怎樣刮胡子的呢?課文沒有寫出來,你能說一說嗎?
8、齊讀課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5到8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
2、為什么小花貓會鼻青臉腫呢?
3、貓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7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找原因。
4、指名回答。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花貓為什么學主人的樣子,把胡子刮掉了?它錯在哪里呢?
3、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試著邊表演邊講這個故事,把故事講得生動、具體。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爬山虎的腳》。
【教學要求】
1、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凱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瑰麗無比的五彩瑤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夾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
一、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思考: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腳的樣子、腳的形狀、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你們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
(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
(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
(老師巡視)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2、找出爬的動作詞;
3、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⑴ 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⑵ 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⑶ 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演示說出怎么爬。
⑷ 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不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說)
(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
(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它們最根本的區別是什么?
4、你們喜歡植物嗎?說說你喜歡的植物的特點好嗎?
(學生說)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語文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父親的菜園》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記敘了父親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為“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體現出作者對父親、對土地深厚的感情。課文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記事寫人這一類文章的感悟,進一步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二、教學目標:
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價值取向,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會文中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描寫父親開墾菜園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愛。
教學難點:學習文章中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著眼課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導讀解疑、語思統一”的導學式教學法。在操作過程中采用“讀、疑、思、劃”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質疑課題,著眼課題理解課文內容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培養語感。
五、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竟然有一片碧綠的翡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荒山上怎么會有如此蔥郁的'菜園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用親切自然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由課題這個文眼作為這節課的教學切入點。
(二)讀通課文 ,整體感知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疑難字詞課件屏幕呈示)
②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③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依次寫了哪些內容?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生默讀課文思考:父親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他又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
2.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想想從這些詞句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六、感悟交流,歸納總結
1。望著山坡上那“一片綠綠的翡翠”,你此時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2.父親開辟菜園的精神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此環節引導學生抓住問題來閱讀思考和感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把學生相對分散的思維集中起來,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情感。
七、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選擇文中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2.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寫法,寫一段贊美爸爸的話。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⑵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⑶領會象征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
2、情感目標:
⑴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⑵認真生活,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有意義。
3、能力目標:
⑴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⑵培養賞析優美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⑵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2、難點:
領會象征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培養賞析優美語言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1、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練習法。
2、整體感知法、探究學習法。
【課堂教學設計】
能力的訓練是循序漸進的,本著這一原則,本課設計為三個環節:感受生命──描繪生命──裝扮生命。分兩課時完成(第一、二環節為一課時,第三環節為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感受生命
一、導入
生命,是我們最熟悉的,卻也是最難以說清的。我們常常因為生活中經歷的挫折和失敗而倍感生命的無奈,那么,我們的生命是不是因為有了挫折和失敗就變得晦澀了許多呢?今天我們就來跟隨冰心探討關于生命的話題。
二、講授新課
1、作者介紹:
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作家。作品: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學過她的'《繁星·春水》,作品主題:母愛、童心、自然。
2、字詞學習:
巉巖清吟驕奢蔭庇芳馨怡悅叢莽云翳
(指名讀音釋義,后齊讀掌握。)
3、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自行提出疑問,其他學生幫助解答,解答不出的,討論交流,再由教師引導解答。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文中把生命比作了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從幾方面來寫?語言上有沒有明顯的標志?這些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一棵小樹”;
這樣就把抽象的事物,通過形象的比喻使其具體化,容易理解。
分三層來寫(生命像水;生命像樹;生命的本質)
語言標志:
A、不敢說……也不敢信……
B、不敢說……也不敢信……
這兩句話把全篇內容有條理地穿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而且概括了主旨。
⑵畫出文中關鍵性的句子(即體現主旨的句子):
(此問題也可由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明確:“要記住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⑶學生齊讀關鍵句體會。
4、范讀課文,局部探究。
⑴指名朗讀文章第一層(從開頭到“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其余學生聽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點?你覺得它和生命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根據水的自身規律展開描寫,水象征生命長河,主要描寫水的流淌過程,寫出了水的復雜、曲折、多變。作者筆下的水和人的生命規律是一致的。人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不幸,歡樂與痛苦,順境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它們都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的。
②文中四個“有時候”領起的句子,分別描繪了“生命”歷程中哪些階段和景況?
明確:
A、指生命遇到險阻和困難時,與其抗爭,最后戰勝險阻;
B、指生命歷程中一帆風順,一切順心如意、美滿幸福的時光;
C、指生命忽遇重大打擊后更加堅強和不屈;
D、指生命中的困乏和勞累時,求進的力量催促自己奮進。
③生活中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失敗,你該怎樣做?
(不規定具體答案,學生可以暢所欲言。)
⑵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然后說出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
⑶用分析第一層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二層(“生命像樹”)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樹”,那么,生命和小樹有哪些相同之處?
②本段從哪幾個方面說的?(出生、中年、晚年)
③找出喜歡的句子,加以賞析。
第二環節:描繪生命
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加以賞析
1、首先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加深認識。
例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賞析: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充實地度過人生,關鍵在自己。尹小星的實例證明,人可以沒有健康的體魄,但是不可以沒有健康的意志。每個人,只要努力就會有充實的人生。
二、思考
你覺得生命還像什么?展開思想的翅膀,體味生命。(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師展示有關圖片,幫助學生開啟想象。
(枝頭綻放的花朵,走向成熟的果實,鉆出硬殼的嫩芽,晶瑩剔透的露珠……)
注:要找出喻體,還要說出為什么?(即適當描繪)
第三環節:裝扮生命
1、仿照課文的思路和語言,寫一段話,表達你對生命的感悟。
生命像……
例:
生命像是夜空中的一顆璀燦的流星,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瞬就永遠地消失了,卻為人們留下最亮麗的光華。
小草的生命像平靜的流水,緩緩地、平靜地度過它短暫的一生。它沒有輝煌的生命,只因它的平凡。只有當它破土而出的一瞬,我們才感到它的偉大。
燕子的生命像回旋的水波,南來北往、年復一年。但在這水波中,時而也會翻出幾朵浪花,使它的生命中也蕩漾著幾顆跳動的音符,讓我們可以譜成歡快的樂章。
每個生命都像是一條小船,有的在歷經了風雨之后而沉沒,有的承受住了驚濤駭浪而滿載而歸……同樣的出生,同樣的環境,只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態度,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結局。這就是世界,它就像是一片汪洋,因為有了無數的生命小船,而變得更精彩。
2、學生再讀精彩段落后,討論構思后,指名說思路,共同評析。
3、學生寫作。
4、學生讀自己的作品,師生共同賞析。(以肯定為主)
5、小結:
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美麗,更充實,不是僅憑口頭上說說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所以我們應當感受生活,不僅要感受生活中的甘甜,也要感受生活中的苦澀,相信我們只要用心,生命就會變得更美!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韻文。
2.認識冬天的氣候特征,不畏嚴寒生長的植物,在洞中過冬的動物及冬季的體育運動和相應的詞語。
3.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蠟,梅,翠”等生字。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用“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的意思。有感情地誦讀韻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 小朋友,你們現在都穿什么衣服啦?你發現周圍有什么變化嗎?
2. 冬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瞧(出示掛圖)你們覺得冬天怎么樣?
二、看圖說話學詞語
1.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掛圖,說說圖上都有哪些景物?(提醒:小朋友觀察的時候要按照一定順序,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從上到下。)
2. 老師這兒有詞語卡片,能把它貼在相應的圖下方嗎?
⑴生讀詞卡,貼詞卡。
⑵交流:冬天到了,天氣怎樣?
哪些植物躲到洞里過冬了?
哪些植物不怕冷呢?
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你知道這12個詞語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嗎?組織學生通過“找朋友”游戲,把詞語分類,分成冬天氣候、植物、動物和運動項目四類。
4. 學習生字詞。
⑴想要讀好韻文,必須把生字詞語會讀了,讀準了才行。請小朋友根據拼音讀準詞語。
⑵“小老師”教學字音,必要時,教師幫助正音。“繩”是后鼻音;“滑”是三拼音節;
“刺、翠”的聲母都是平舌音。
⑶采用多種形式反復練讀,直到所有學生都能讀準每個字音。
⑷小朋友,有不理解的詞兒嗎?師生交流,共同解答。
蟒蛇:我國最大的無毒蛇,冬天要冬眠。
蠟梅:因為蠟梅在每年的冬末開放,所以人們又稱它“臘梅”。
5.練讀所有詞語。
⑴師先范讀,以“詞串”的'形式讀,每個詞串內的詞讀得稍緊湊些。
⑵學生練讀。
三、指導寫字
1. 出示生字。
雪 蠟 翠 蛇 刺 滑 冰 繩
2. 開火車讀一讀,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可用編字謎、編順口溜,換部件,分析結構等方式記憶字形。重點指導:
翠:小卒字頭上插羽毛。
蛇:蟲+它,蟲字變得瘦一點。
滑:三點水+骨(及時書寫骨的筆順)。
繩:絞絲旁+口+電,注意右邊部分要緊湊。
刺:左邊部分與木有關,中間不封口,口訣“刺字中間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3. 指導書寫前四個字。
⑴認識新偏旁“羽字旁”,出示“翠”與“羽”,啟發學生觀察比較,掌握兩者的區別。“羽”字的第一筆和第四筆是橫折鉤,作偏旁時則都變成了橫折。
⑵自學筆順(見練習5)
⑶交流: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教師講解并范寫。
⑷學生認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姿勢。
四、布置作業
1. 在《習字冊》上書寫生字。
2. 誦讀詞串。完成同步導學1—6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認讀詞語卡片。
2. 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可以幫它找個朋友嗎?
二、朗讀感悟
1. 冬天到了,天氣怎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⑴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⑵看看雪下得怎么樣,風吹在身上怎樣?指導讀好詞語。
⑶是啊,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鵝毛大雪下起來了,氣溫一下子下降了,讓人感到特別冷。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
對,這是因為北方來了一股強冷空氣,這種強冷空氣就叫“寒流”。
⑷齊讀三個詞:寒流 北風 大雪。
2. 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⑴指名說,你們喜歡他們嗎?那就好好讀讀這三個詞,好好欣賞一下它們吧!
⑵這么冷的天,這三種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堅強呀!你佩服它們嗎?齊讀。
⑶這三種植物不僅你們喜歡,還有很多人佩服它們,還給它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歲寒三友”,人們還寫了許多詩歌贊頌他們呢!誰來背背看!
(相機提示:陳毅《青松》、王安石《梅花》等,引領學生熟讀成誦!)
⑷冬天除了“歲寒三友”,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 植物們不怕冷,可小動物卻早早地躲進洞里去了,看(出示圖片)它們是誰呀?它們在干什么呀?(指導說話)
⑴誰有本領讀好這三個詞的?指名讀。
⑵螞蟻躲在洞里多舒服呀!到了冬天,刺猬、蟒蛇吃得飽飽的,早早地躲在洞里睡覺了,它們要睡上一個冬天呢!我們可不要去吵醒它們!
這種過冬方式叫“冬眠”,你還知道那些動物冬眠嗎?
4. 小動物們怕冷,你們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⑴指名說,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說。出示:今天早晨,小朋友們在雪地里鍛煉,他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⑵你最喜歡哪種運動?讀好這三個詞。
⑶那你們能用讀來表達對冬天的喜歡嗎?
5. 誦讀詞串。
6. 試著課文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話,完成同步導學第8題。
三、拓展延伸
1. 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冬天的氣候、植物、動物、體育活動等方面的知識,還知道哪些描寫冬天景物的成語和古詩?小組討論。
2. 學生匯報交流。
四、學習生字
1. 出示剩余的4個生字,認讀。
2. 檢查,說說“刺、猬、冰、滑、繩”的筆順。
3. 你認為哪個生字最難寫呢?學生提出難寫的字,師生共同觀察應如何寫好它,師范寫并提示間架結構應如何擺好。
4.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5. 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坐姿。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長春
1、學會ai ei ui 三個復韻母,和他們的四聲.認清字母的讀音.
2、學會復韻母ai ei ui 拼音,正確讀準音,認清字形。
3、記住漢語拼音的表調原則,并嘗試給音節表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韻文。
2、背23個聲母,認讀聲母卡片。
3、認讀單韻母。
二、學習殿堂。
1、去明明家做客(看圖說一說來到明明家你看到了什么?)
1)提問:
1、妹妹和媽媽挨著做
2、爸爸下班回家了,你應該對爸爸說什么?
3、電視里演桂林山水。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詞語
生齊讀
你們真棒,讀的.真好,這四個詞好給我們帶來了三個新朋友,就藏在了他們的音節里他們是誰呢?他們ai ei ui (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觀察這三個朋友與以前的單韻母有什么不同?
2、學習ai
1)師說:現在a和i結成了好朋友,那怎么來讀呢?
2)教師講解:先讀a后讀I,由a的音向i的音滑動滑,前音短,后音長。
3)指讀,小組讀,齊讀.
3、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ei ui
三、練習認讀ai ei ui
1、現在這些朋友有藏在音節里了你們還能讀準嗎?(齊讀)
2、讀卡片
3、游戲:找朋友
四、學習標調規則
戴帽子游戲
1)師說標調規則
2)進行標調游戲
五、快樂對對碰(學習拼讀)
1、師講解拼讀規則: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2、送禮物(老師有許多的禮物送給大家,可是有一個條件,你們必須把禮物的拼音密碼解開。)
認讀詞語。
六、小節:
你們認識的朋友他們都是復韻母,跟單韻母一樣可以跟聲母做朋友,生活中的許多字的音節都是由聲母和復韻母組成的。我們平時要多加觀察,把課堂學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04-25
語文環保教案04-25
語文教案07-21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經典)語文教案07-30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經典】語文教案11-03
語文教案【精選】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