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科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序數是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一個事物對于另一個事物的相對位置或相對大小。對中班幼兒提出了“會用數詞描述事物的順序和位置”的目標要求。研究表明,我國5歲兒童在序數概念的發展上并不理想,這種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兒童的生活經驗有關,兒童在生活中接觸序數的機會可能少于接觸基數的機會。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設計成“動物運動會”的游戲情節,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并能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的
1.理解序數的含義,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2.從不同的方向(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判定某一物體所處的位置,初步理解物體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變化而不同。
三、活動準備
“動物運動會”課件、小動物圖片若干、房子圖卡、幼兒操作卡
四、活動過程
(一)以“小動物參加運動會”引入活動,引導幼兒復習5以內的數。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運動會嗎?幼兒1:知道,就是比賽幼兒2:有賽跑、游泳、打球幼兒3:還要評出冠軍什么的。師: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要開運動會,(出示小動物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來了幾只小動物?它們是誰?幼:有獅子、小羊、兔子、牛、豬,一共五只小動物。(孩子們運動會還是比較熟悉的,可是老師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孩子們諸多的討論。孩子們對動物運動會的話題比較感興趣,注意力一下就集中過來,并且很快數出動物的數量)
(二)游戲:“小動物排隊”,教師引導幼兒用序數詞正確表述物體在數列中的位置。師:五只小動物很快排好了隊伍,(出示圖片2)請小朋友說說小豬排在哪里?幼兒1:小豬排在第四。師:你是怎么數的?(請這名幼兒示范點數)(教師提問各種動物排在哪里?)師:你們對小豬排在哪里有不同意見的嗎?幼兒2:排在第二師:你也來數數怎么是第二呢?(請這名幼兒示范點數)(讓幼兒掌握序數詞是本環節的重點,教師的提問是小動物排在哪里而不是排在第幾,能較好的達成目標一。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兒對序數的掌握是比較清楚的,能很快說出每種動物所處的位置。教師拋出問題“還有什么不同意見?”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同一種動物會有不同的.排列位置,引出下個環節。)
(三)引導幼兒初步理解物體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變化而不同。師:為什么小豬一會兒是排在第四一會兒又排在第二了呢?幼兒1:第四是從這邊數起的(中班孩子還分不大清楚左右),第二是從另外一邊數的。幼兒2:從不同邊數第幾就不一樣了。師小結:判斷一個物體所處的位置時,由于方向的不同,物體所處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相對性問題在序數的判定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也是幼兒學習序數中的難點問題。本環節通過讓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孩子們很快明白了數排列變化的問題。)
(四)以“比賽開始了”(出示圖片3)復習判斷5以內物體所處的位置。師:小動物們開始比賽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比賽什么項目?幼兒1:是賽跑啊師:請小朋友們來說說ⅹⅹ動物排在第幾,從哪開始數的?(本環節讓幼兒根據上面所學的經驗,從不同的方向數出動物的排列次序)(五)幼兒操作活動,復習5以內的序數,進一步理解序數的含義。
(1)出示房子圖卡,認識小動物的新家,根據小動物身上的數字把小動物送到相應的樓層。
(2)“快樂的郊游”,根據提示畫出動物的相應位置。
(3)“找一找,連一連”,根據兩次動物排隊的次序,按要求寫出動物每次的各是第幾位。五、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學會了5之內的單向序數,初步建立了序數的概念,并且能按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的順序進行點數,為今后學習不同的方位序數奠定了基礎,也為幼兒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準了坐標。整節活動環節安排比較合理,,思路也比較清楚,幼兒所學效果較好。
具體體現在:
(一)關注幼兒對序數詞的掌握。序數詞的掌握是序數教學的重點,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能關注幼兒是否已經正確掌握序數詞,借助直觀教具進行講解演示,幫助幼兒理解數的含義,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
(二)滲透物體排列位置的相對性問題。相對性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是一個重要的數量關系,在序數判定中,即物體排列的位置不變,但對其所處位置的判定會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變。在本次活動活動中,教師能用很自然的問題“為什么小豬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說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說是第四呢?”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幼兒初步理解從不同的方向點數,其結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通過操作和游戲進行學習與鞏固。學習序數不僅要讓幼兒掌握序數詞,而且應注重讓幼兒在積極操作的過程中,構建初步的數概念,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小動物運動會”的游戲情節,先出示五只小動物,在幼兒點數數量的基礎上說說“什么小動物排在哪里?”讓幼兒學習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說出某個動物在整排動物中的序數;接著出示動物比賽的圖片,讓幼兒說說哪只動物站在哪條跑道,幫助幼兒利用剛學的有關對序數的認識解決新的問題;最后讓幼兒操作練習,按幼兒能力不同分成三組,投放難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鞏固對序數的認識。(四)應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深奧的序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件,整個活動以小動物運動會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動物參加比賽的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欲望,同時電腦又以不同的聲音來判斷幼兒回答的正確與錯誤,有聲有色,情景交融,優化了教學情境不足之處:
1、生活即課堂,可以將幼兒學到的知識經驗應用到幼兒的生活當中,如可增加幼兒排隊的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個活動的信息量不是很飽滿,活動時間偏短,可以增加幼兒操作練習的機會,讓每個幼兒嘗試做各種難度的練習。
3、注意避免活動中的無效提問。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但是在活動一開始,教師的導入就顯得有點走過場,“你們知道什么是運動會嗎?”,屬于與目標無關的無效提問,沒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動時間。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沉”和“浮”。
2、樂于參與科學實驗。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
3、紙、筆。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一猜老師準備的這些東西,如果放到水中會怎樣?
2、請幼兒將這些東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鐵釘)依次放到水中,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在室內搜集各種材質的物品,將它們放到水中,觀察它們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以小組為單位記錄下來。
4、各組幼兒表述本組的記錄,教師將結果在黑板上進行統計。統計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過統計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沉和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5、為什么有的'物品會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卻沉到水底?
請幼兒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師根據幼兒討論的情況進行
分享:
請幼兒說說自己對哪些物品做過沉浮實驗,實驗結果如何。
活動:
1、幼兒樂于參與實驗探索。
2、幼兒發現了物體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感官感知冰的特性。
2、體驗參與小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塊、熱水、溫水、冷水各一杯,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老師這里有一樣東西,誰來摸一摸,猜猜是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是冰呢?冰是怎么來的?
2、感知討論
(1)幼兒玩冰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2)比較發現
提問:冰和水有什么不一樣呢?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冰變成水?
3、冰塊實驗
(1)介紹材料及方法
出示記錄表及實驗用具:把冰分別放入冷水、溫水、熱水中,比一比哪一個會融化得比較快。
幼兒猜想
(2)幼兒實驗并記錄
(3)交流驗證:把冰塊放入不同溫度的水中,水溫越高,冰塊融化得越快。
4、拓展延伸
繼續進行水結成冰的.實驗,如做冰花等。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此活動可以整合語言“冰鍋蓋”,在聽賞兒歌的過程中了解水的“三態”變化,并體驗兒歌的有趣。
2、活動中的冰可以事先引導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本次活動中冰在冷水、溫水、熱水中的融化僅僅是教師預設的,冰的融化也可以用其他不一樣的方法,如讓它自然融化、放在手中用手的溫度融化、用吹風機吹等等,本次活動后,可以讓幼兒在探索區繼續實驗探索,教師多提供一些輔助的材料。
3、長時間玩冰,幼兒的小手有凍傷等危險,建議老師在旁指導。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中班03-18
中班的科學教案03-16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17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9-0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30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科學教案04-11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