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科學教案

時間:2025-03-16 09:59:5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教案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科學教案模板匯編8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復習大、小,認識紅色、黃色、綠色并進行分類。

  2、通過活動,學習按指令向一個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確、快速、不擁擠。

  3、通過對唱游戲,感知歌曲的對答情趣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相同的顏色

  2、紅、黃、綠小魚若干。

  活動過程:

  —、找相同的顏色

  1、聽音樂開火車進教室。

  2、師生問候:挨個抱著每個寶寶親吻表示問候。

  3、出示課件

  請小朋友找出相同的顏色。

  二、認識紅、黃、綠

  1、音樂游戲:《好看的顏色在這里》

  今天的小貓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幾種顏色?

 。t、黃、綠)

  2、我們共同用好聽的聲音來問候吧!

  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顏色進行回答。

  三、教師帶幼兒復習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唱歌)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

  請小貓們把取回來的.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進一步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請小貓根據自己身上的顏色去捉魚。

  四、活動結束

  小貓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請小貓按照身上的顏色乘坐火車回家。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的第5課。學生通過前面四課的學習,探究了構成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感受到在水中的物體有浮力存在。從本課開始,學生著重研究浮力問題,分析物體沉浮的秘密。第5、6兩課將引導學生從浮力和重力的的關系,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本課主要是學習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課探究下沉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感受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會測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每小組)】:

  小水槽(借用物體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貼上容積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3塊、彈簧秤、細線、滑輪(可借用簡單機械實驗盒中的滑輪)、小竹棒(長度略短于水槽的寬度)、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請同學們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注意體驗手的感覺。

  2、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課題)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線系著的泡沫塑料塊:同學們已經學過用彈簧秤測物體的重力,請測一測泡沫塑料塊的重量,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2、此時的泡沫塑料塊一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畫下來嗎?

 。▽W生試畫泡沫塑料塊的受力圖,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讓泡沫塑料塊靜止在水面時,它的重量會相同嗎?

  4、測量泡沫塑料塊靜止在水中的重力。質疑:是重力等于零嗎?

  5、解釋: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重力并沒有消失,而是與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時,浮力=重力。(貼圖示板畫)

  三、測量上浮物體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注意體驗手的不同感覺。

  2.為什么把泡沫塑料塊按入水里突然松開手它就會快速上?(浮力遠遠大于重力)

  3、當我們用手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既然浮力遠遠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彈簧秤測出來嗎?

  4、看課本第13頁的示意圖,小組討論:“浮力=重力+壓力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2、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認識一些動物。

  活動重點:

  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活動難點:

  能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過程:

  1、動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駱駝、北極熊,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與花叢、青草、沙漠、雪地、顏色相近,能保護自己,不容易被發現。)

  出示烏龜、刺猬、魚、鳥的圖片,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用硬殼、刺、鱗保護自己,羽毛軟、暖、輕。)

  2、動物的防身術:

  出示貓的圖片。

  ----“貓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還有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貓一樣的`?”

  出示牛的圖片。

  ----“牛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牛一樣?”

  出示蜜蜂圖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遷移聯想:

  鼓勵幼兒觀察與發現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使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發現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2.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3.浸泡好的廢報紙、筷子、棉布

  老師:古代造紙的錄像。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小游戲:各取所需

  具體規則:教師出示木頭、紙、鐵、塑料,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材料,并簡單說明理由。具體情境設置舉例:做一個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導語:剛才同學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我們認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這節課,讓我們來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誰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容易吸水,為什么這樣想?把猜測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怎么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朋友來幫忙,你們打算怎么做?(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只要求簡單設想)

  3、教師補充觀察、實驗要點:

  ①.實驗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盡量保持相同。

 、冢畯膫让嬗^察水滴的變化,既要觀察水滴的變化,也要關注材料遇水部分的變化。

  ③.注意記錄,可以用圖畫和語言相結合,來描述觀察到的觀察。

  ④.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把四種材料按吸水性從強到弱排序?斓男〗M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關?

  4.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

  可預期的發現:

  ①.紙的吸水能力最強、木頭次之、塑料和鐵最弱。

  ②.紙和木頭都能把水吸到內部,它們的表面比較粗糙,可能中間有空隙。

  三、紙的觀察

  1.提供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導語:紙的吸水性最強,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間可能有空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仔細地來觀察兩種紙吧。

  2、我們可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呢?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

  3、小組觀察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紙的特點,均應給予肯定,要注意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構上去。

  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里都發現了纖維,紙的纖維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拌一下,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

  四、介紹造紙術

  導語: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紙是由許多纖維組成的。但不知道同學們了解過沒有,世界上第一張紙正是由我們中國人造出來的呢!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我們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造紙的,想想跟我們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紙的錄像。

  說說古人造紙與我們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纖維)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1.有沒有興趣用短纖維來造一張紙呢?出示造紙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廢報紙。學生動手造一張紙.

  3.觀察:我們造的紙是怎么樣的?與我們使用的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都由纖維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紙纖維疊加的方式等。

  4、我們能造一張厚薄均勻一些的紙嗎?紙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課堂小結:

  1、通過對紙的研究,我們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與什么有關了嗎?

  2、用過的紙還能再利用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用過的紙?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代表著希望,充滿了生機。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萬物復蘇,有著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非常適合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現象,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現有資源,將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特意為托班幼兒設計了“柳樹發芽了”的科學活動方案,旨在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參與自然科學活動的積極性,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柳樹發芽了,學會說“春天,發芽”等詞語。

  2、體會春天的變化,感受陽光的溫暖,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重難點:柳樹發芽了,表示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1、《春天》的磁帶,錄音機。

  2、冬天和春天的柳樹圖,《春天》的'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春天》的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2、老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柳樹有什么變化?

  3、老師出示課件中的放大的柳樹嫩牙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春天到了,柳樹發芽,并指給幼兒看。

  4、老師出示冬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

  5、老師出示春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6、老師變念春天兒歌,邊做肢體律動,引導幼兒跟隨老師做肢體律動。

  附兒歌: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兩臂上舉,兩手做招手的動作)

  柳樹發芽了,(兩手并攏,掌心相對,慢慢做張開的動作)

  大雁飛回來了,(兩手自然張開,上下擺動雙臂做飛翔的動作)

  我們真呀真高興。▋墒植n,掌心相對,做笑臉的動作)

  7、老師小結: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大雁飛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動延伸: 1、如果幼兒園附近有柳樹,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參觀,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園合作,請父母協助幼兒園,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變化特征,如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小樹也發芽了等。

  注意事項: 1、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學說“柳樹發芽了”。如果幼兒的語言發育水平比較遲緩,可以引導幼兒學說單個詞即可,如“春天,柳樹,發芽”,對學說短語則不做要求。

  2、要引導仔細觀察春天柳樹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據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分類;

  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數據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器材:兩種滑輪裝置、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或課件、有關電梯的資料等。

  分組實驗材料:各種各樣的滑輪、鐵架臺、彈簧秤、繩子、曲別針、重物、實驗記錄表等。

  2、學生準備:每組準備牢固的繩子5米左右和兩根結實的木棍。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觀察滑輪。

  1、談話:每天早晨,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你知道國旗是怎么樣升到旗桿上去的嗎?

  2、講述:你有沒有注意到旗桿頂上有一個小小的裝置?——那就是滑輪(板書:滑輪)。

  3、提問:滑輪是一種怎么樣的裝置呢?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滑輪,讓學生觀察,尋找結構上的特點。

  4、交流討論:

  滑輪形狀——像輪子,輪子上有槽。輪子可以在軸心上轉動。輪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鉤子。

  5、小結:滑輪是用來提升物體的一種簡單裝置。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繞了根繩子的邊上有槽的輪子。它可以圍繞中心的軸轉動。

  6、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教師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輪的圖片或生活場景。

  7、使用滑輪有什么好處?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讓我們繼續學習。

  二、了解滑輪的分類及作用。

  1、出示兩種滑輪裝置,教師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問:在用滑輪提升重物時,兩個滑輪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們分別是什么滑輪呢?

  2、閱讀教材第6頁上半部分的內容,了解兩類滑輪的名稱和結構:定滑輪和動滑輪。

 。ü潭ㄔ谥Ъ苌希浑S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3、我們通過滑輪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提出假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書寫部分假設。

  4、分組實踐活動:

 、鸥鱾小組根據提供的滑輪、重物等分別做成定滑輪和動滑輪。

 、茖嵺`操作,研究兩種滑輪在提升重物時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研究定滑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定滑輪(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細繩、鉤碼、鐵架臺、彈簧秤、直尺、筆和記錄紙。

  預測:可以省力。

  實驗過程:

  1、將滑輪固定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滑輪。用兩個鉤碼懸吊在細繩的一端,而另一端鉤上彈簧秤。

  2、記錄鉤碼的質量和彈簧秤拉力的讀數,記錄在表格內。測量鉤碼提升的距離和彈簧秤下拉的距離并記錄下來。

  鉤碼的質量 牛頓 鉤碼提升距離 厘米

  彈簧秤的拉力 牛頓 彈簧秤下拉距離 厘米

  結論 結論

  實驗結論:

  5、交流實驗現象,匯報實驗收獲。

  6、分析實驗數據,討論: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么作用?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定滑輪 動滑輪

  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為什么兩種滑輪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桿和平衡原理來分析一下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屬于什么杠桿類型嗎?解釋一下為什么使用定滑輪不能夠省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ɑ喪且环N變形的杠桿。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8、講述: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實際上單獨使用很少,應用的時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揚長避短,這樣就組成滑輪組。(出示使用滑輪組的場景)預測一下:滑輪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戲體驗,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布置游戲活動:

 、庞螒蚬ぞ撸簝筛Y實的木棍、8米長的繩子

 、朴螒蚰康模和ㄟ^活動和游戲讓學生體驗滑輪組的力量,了解滑輪組的連接方式。

  ⑶游戲人數:3—4人組成一組,共同進行活動。

 、扔螒蚍绞剑

  A、將繩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將這根繩子繞過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繞過第二根木棍。

  B、請兩位同學站在距離一米遠的地方站穩,并握緊木棍。

  C、第三位同學小心地拉動繩子的另一端。

  觀察并體驗:結果怎么樣?

  2、組織討論:

 、女斈憷瓌永K子時,其他兩位同學能夠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動嗎?

 、迫绻牙K子再繞木棍一圈,結果會怎么樣?再繞一圈呢?

 、抢K子纏繞繞的圈數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關系嗎?

  3、拓展研究活動:

  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圍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他們分別發揮著什么作用?

  四、課外拓展研究。

  1、課外探究:升降電梯的秘密。

  2、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滑輪裝置。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一、復習檢查

  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題:

  ①開文迪許的“怪”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谒麨槭裁从羞@些“怪”的.表現?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第2---5自然段,

 、僮x后討論:衣著不考究,布置很特別珍愛圖書珍惜時間

 、诶斫狻翱季、特別、珍愛、珍惜”等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理解“一般、過時”等詞。

 、壑笇Ю首x第2自然段理解“家當”一詞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指名讀句子,聯系課文說說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準確些,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也要”在這里強調了什么?

 、葜笇Ю首x第4自然段

 、拮杂删氉x第5自然段,說說哪些詞句最能突出開文迪許的“怪”。

 、侵该x第1、6自然段

 、僬f說這兩段告訴我們什么?

 、谶@兩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 細讀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題:為什么說這位“科學怪人”并不“怪”?

 、茙е鴨栴}自讀課文。讀后討論,可聯系上下文舉例說明。

 、驱R讀課文。

 、刃〗Y段意三

  三、作業

  1.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珍愛 打擾 慕名來訪 遺著迫不得已 諸如此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科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認識了解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美。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綜合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藝術對生活的影響。

  二、重點:

  探究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事例。

  三、難點:

  啟發學生善于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學準備:

  絡搜索查找有關藝術和科學相結合的事例與資料。

  五、教學程序:

 。ㄒ唬┨骄繉W習:

  1、在科學中發現藝術美

 。1)課件展示太空星云圖片。

 、賵D片中的景象像什么?(眼睛)

  ②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造型、色彩)

 、墼谄饺绽镂覀冇萌庋勰芸吹竭@么美的景象嗎?(天文望遠鏡)

  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使我們在遙遠太空中發現了藝術的美景(板書出示:在科學中發現藝術的美)。

  ④你們還想再看一些這樣的美麗的星云嗎,下面我們就用美術的眼光來欣賞,這些美麗壯觀的景象。(多幅星云圖片欣賞)

  ⑤你能不能用美術語言,說說看到這些圖片后的感受。

  (2):是科學拓寬了人們藝術欣賞的新視野,為藝術的創作插上科學的翅膀。(出示課題)

  下面我們進一步來感受一下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美。

  2、用藝術表現科學。

 。1)展示《下樓梯的女人》。

 、傥覀円黄饋硇蕾p法國著名畫家杜尚的油畫作品《下樓梯的女人》。給你什么特別的感覺?這種現象你在哪里見過嗎?(一個人在下樓梯,而且好像是連續的動作畫在了一起)

  ②點擊出示:用數碼相機拍攝合成的擊劍運動連續動作圖片,與《下》對比觀察:這張照片是用數碼相機選用連拍功能后合成的,是不是和這幅作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郏和ǔ5睦L畫是在平面上表現一個靜止的瞬間影像,而杜尚正是看到了高速攝影機拍出的連動畫面才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用獨特的藝術創作表現了全新的科學技術。這幅作品打破了貫常的表現形式和局限,進行了新的有意義的嘗試。

 。2)欣賞修拉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倭硗庖晃划嫾覄t是研究并運用了光學原理來作畫。請欣賞法國畫家修拉的“點彩畫”。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畫家是怎樣運用小色點來排列作畫的。

  ②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展示細節圖)

 、郏寒嫾易鳟嫊r沒有將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而是將需要調和的小圓色點按照一定的規律并列排點在畫布上,利用光學原理和人眼對環境色的自我調和功能而達到色彩的`自然調和效果。是科學的發展激發了人們藝術創作的新靈感,用藝術去表現科學的新技術。

  3、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1)飛檐與斗拱:

 、僬故臼啦^圖片:世博會期間館的奇特造型每天都吸引了上萬觀眾排隊參觀,你認為它的造型奇特在哪?(上寬下窄)有沒有什么想問的問題?(為什么要選用這樣的造型?設計師受到什么啟發?下面的面積這么小,為什么能托住上面那么寬大的頂部?)

  ②請大家小組內交流一下,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參與、指導。

 、郏吼^的屋檐設計靈感源于我國古建筑的傳統造型“飛檐”,其中的木架結構“斗拱”這一科學技術實現了人們對建筑造型美的設計創想。

 、芟旅嫖覀儊砜匆欢我曨l:斗拱。

 、菡故靖鞣N斗拱的結構圖片。

 、扌蕾p“浙江寧波保國寺”的建筑圖片。(造型宏偉別致的飛檐不僅給人以建筑藝術美的享受,更可以有效地減少雨水對屋身墻面的浸蝕。那么這么大而重的飛檐是用什么方法支撐起來的呢?)

 。2):藝術與科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一直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藝術不斷激發著人們創造的想象和靈感,科學則為藝術的創新表現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首先感受攝影的藝術美,在欣賞的同時思考探究藝術創作背后的科技支持

  (二)科學藝術考察活動。

  1、每組桌面上有一些同學們課前在互聯上搜索查找到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作品,請各組進行探究考察活動,并填寫好圖下面所提出的問題:

 。1)它的藝術美體現在哪?

 。2)它的科學性體現在哪?

  3、各小組進行考察活動。

 。1)鉆石藝術。

 。2)壁紙藝術。

 。3)電腦繪畫藝術。

 。4)橋梁建筑藝術(趙州橋)

 。ㄈ┙涣鲄R報。

  小組代表匯報本組考察結果,其余同學補充。

 。ㄋ模┩卣。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

 。1)在科學中發現藝術。

 。2)用藝術表現科學。

  (3)藝術與科學的結合。

  2、課堂小檢測。

  3、拓展:(圖片欣賞)

 。1)梵高《向日葵》(這是誰的作品?)

  (2)二氧化硅納米顆粒(圖片里是什么?)

 。3)納米材料圖片欣賞。

  4、:從古至今,人類從未間斷過以藝術和科學結合的形式來進行發明與創造,所以在生活中可以發現許多不同時代的具有藝術與科學實用價值的物品?梢詭椭覀兏玫亓私獠煌瑫r代、不同社會的發展情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苍梧县| 界首市| 论坛| 阜康市| 安康市| 蒙山县| 四会市| 义马市| 汝州市| 广水市| 十堰市| 安达市| 化德县| 平定县| 乌苏市| 八宿县| 防城港市| 沅陵县| 将乐县| 凉城县| 聂拉木县| 凭祥市| 兴安盟| 西林县| 明光市| 崇礼县| 尼玛县| 临颍县| 泾源县| 柳江县| 汤原县| 拉孜县| 万载县| 寻甸| 花垣县| 台南县| 潢川县| 高阳县| 湘阴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