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執教:杭州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 美向陽
時間:20xx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節
內容:三年級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
課前談話:
中午我到你們教室里面,很多同學很熱情,有學生問我貴姓。板書:姜,杭州。看到這三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題考考大家。一個啤酒瓶的蓋和一個塑料球,請你比較一下,哪個重?哪個輕?
塑料球重,鐵蓋輕。
那我問:塑料和鐵比較,哪個重?
鐵。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鐵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樣大小的塑料和鐵哪個重?同樣大小的木塊和鐵哪個重?
那誰來猜猜看,今天我們學什么?
黑板上寫著。
1404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觀察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
你們會觀察嗎?
會。
怎么觀察?
一生上臺演示。
他是怎么觀察的?
生:他是將物體扔下去觀察的。
你認為他這種觀察好嗎?
生:不好。
為什么?
扔下去可能會將水濺出來,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蓋到底是沉還中浮?
教師演示:沉,浮。
那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觀察?
生:豎的讓它下去。
今天我們觀察的是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所以我們將物體放下去的時候要讓盡可能多的水浸到水里。
演示:啤酒瓶蓋在水中是沉的。
剛才還有一個塑料塊,那怎么來觀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還是浮的?
浮的。
像鐵蓋那樣,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塊這樣,不接觸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給你們提供水,你能觀察判斷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鐘時間來觀察判斷。)
學生:能。
為了讓大家節省記錄的時間,我建議大家用“↓”表示沉,用“↑”表示浮。
小組長上臺領取材料。
請大家抓緊時間。
你們都整理好了,請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剛才到各個小組收集一些判斷比較快的同學,每個小組選擇了一個。
你剛才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
生1:根據重量。重的沉下去,輕的浮起來。
生2:我用手去感覺。
大多數同學都是用輕重來判斷的。只有一種判斷大家是一致的,看到這個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那到底它們在水中到底是沉的還是浮的,看來還是要將它們放入水中,然后分成兩堆。(實物投影:把這些物體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觀察,然后把它們按沉浮分為兩堆。)
1419請你們將地下的水拿上來。
請你們將物體按沉的和浮的分成兩堆,然后將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議卡A:觀察:沉的物體和浮的物體有什么特點?浮的物體有什么特點?比較:沉的物體與浮的物體的大小、輕重?思考:怎樣的物體沉?怎樣的物體浮?
1425怎樣的物體是沉的?怎樣的物體是浮的?
生:比較大的,比較重的.都是浮的;比較小的,比較輕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齊:沒有。
現在有很多同學又舉起手來了?
生1:彈珠也是沉的。
生2:那如何石頭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來了。
生3:那鐵的……
有人提出疑問了?
生1:如果木塊是很小很小的,它也會浮起來的。
如果一塊很大很大的鐵,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師:跟輕重有沒有關系?
現在我們又有新的說法了??
物體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沒有關系的?物體的輕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沒有關系的?可不能都是有關系的?
1430比如說,我們撇開物體的輕重,那到底是大的物體沉呢?還是小的物體沉?
生:做實驗。
師:做實驗是一種好方法。請大家討論一下。
投入出示:我們用怎樣的物體來繼續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431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1433同學們,我們先靜下來。
木塊是大的,石頭是小的,回形針是小的,
如果我們將回形針做成木塊一樣大小?那他的沉浮還是一樣嗎?或者說我們從木塊上取下一塊跟回形針一樣大小的,那它的沉浮還會一樣嗎?
一樣,不一樣爭論不休。
如果老師再為你們提供一套材料,那你們認為會有什么變化嗎?
我這兒正好準備了一套材料,它們的大小都是一樣,就是輕重不一樣,大家先比較一下,然后再來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先請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
把水拿上來。
1437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巡視。
1440我們用怎樣的物體來繼續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你們剛才觀察的結果是怎樣的?
……(重的是沉的,輕的是浮的)
根據剛才你們的觀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剛才那樣幾塊一樣大的物體在一起,我想看輕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們沉浮的。重一些的物體容易沉,輕一點的物體容易浮。
生2:一些物體在大小一樣的情況下,他們的輕重和沉浮是有關系的。重的是沉,輕的是浮。
師:根據剛才的材料,我們通過觀察以后發現是不是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是在什么情況下?
生:大小相同的情況下。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球,看上去他們大小是一樣,輕重一樣不一樣呢?
生:不一樣
師:通過掂說明他們的輕重不一樣。我把這些球放入水中,會是什么樣呢?
生:兩沉兩浮。
教師演示,兩個沉下去了。
剩下的兩個球會怎么樣呢?哪個會浮起來一點,哪個會沉下去一點?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下節課再見。
板書:
物體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
↓ ↑
重 輕
小 大
輕 重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于在水中玩球。
2、觀看小球從水底向上浮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產生好奇。
3、學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了”。
4、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水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水箱中接滿水;乒乓球若干;石頭一粒。
2、玩水前將幼兒的長袖外套脫掉或卷起衣袖。
活動過程:
1、師出示一粒石頭和一個乒乓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王老師手里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里拿著的是什么?(幼兒自由猜測)
2、觀看沉浮。
師:這兩個寶貝都喜歡在水里玩,你們來看看石頭在水里怎么玩的'?(很明顯一看就知道石頭沉下去了)師:那你們說乒乓球在水里會不會沉下去?(幼兒自由猜測后教師示范)
3、敢看游戲“小球躲貓貓”。
(1)師:小朋友聽,什么聲音啊?(配班老師發出小貓的聲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么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看見的。(幼兒自由發言)(2)師示范游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見沒聽到小貓的聲音后,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球浮上來啦!”
(3)師示范游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 “小球浮上來啦!”
4、分組游戲。(師講明游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沒聽到了就浮上來。)
科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學會自制“液體溫度計”。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滴瓶或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燒杯(無條件的可用礦泉水瓶剪成杯子)、熱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體)等。
教學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的溫度計,提問:你們想自己有一支溫度計嗎?
2.教師介紹伽利略和雷伊發明的溫度計。
3.這兩種溫度計利用了空氣與液體的什么性質?讓我們來研究吧!
一.活動 自制“液體溫度計”
1.指導學生自制“溫度計”。
(1.)出示器材: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聰明的同學們,能否利用這些器材和以學的知識討論這怎樣來制作“液體溫度計”?
(3.)小組討論制作方法。
(4.)制作“液體溫度計”,對于學生作品,教師組織進行評價。
2.觀察自制“溫度計”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對學生的實驗、記錄、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導。
(3.)學生觀察。
(4.)匯報觀察到的情況。
3.研究不同液體制作的“溫度計” 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預測:我們會看到什么現象?
(3.)方法指導。
(4.)學生觀察。
4.整理分析實驗記錄,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1.)實驗中,幾種“溫度計”發生了哪些共同的變化?
(2.)引起變化的實驗條件是什么?
(3.)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4.)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學生解釋自制“溫度計”的原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對氣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一.教學導入
1.復習: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2.提問: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二.活動 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實驗的設計:
(1.)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
①把空氣裝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氣的膨脹和收縮現象?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補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體來發現。啟示:可以在燒瓶口上套小氣球。
·借助因受熱膨脹而冒出的空氣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氣收縮,外界氣壓將水壓入管中或瓶中來發現。
·通過容器的`鼓凹來發現。空氣總是充滿容器的空間,當容器凹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小。當容器鼓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大。
(3.)評價:在此環節思維活躍的同學給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實驗方案。
2.實驗現象猜想。
3.按設計的方法完成實驗。
4.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5.分析比較,我們的猜想和觀察到的現象一致嗎?
三.小結:
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學生解釋伽利略溫度計的原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對固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2.觀察認識多種物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合理分析實驗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知道一些液體、氣體、固體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相關應用。
教學準備
小氣球、酒精燈、火柴、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踩癟的乒乓球等。
一.教學導入
1.閱讀指南車信箱。
2.液體、空氣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思考:固體會不會也熱脹冷縮呢?
3.讓我們一同來研究研究吧!
二.活動 研究鐵軌間為什么留縫隙
1.實驗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
(1)教師演示:介紹酒精燈的使用步驟:
①左手扶燈體,右手摘下燈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劃著火柴,讓火焰朝上接近燈芯點燃酒精燈。
③甩滅火柴,將熄滅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講解火焰的分層,指出外焰溫度最高,加熱時要使用外焰。
⑤熄滅酒精燈時,左手扶燈體,右手取燈帽,快而輕地蓋上,待火焰熄滅后,提起燈帽,再蓋一次。
(2)學生練習使用酒精燈(交待注意事項。)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銅球的熱脹冷縮實驗。
(4)描述實驗過程和看到的現象,分析: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么?
2.補充實驗:玻璃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老師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熱不易炸裂)可以順利地進入管內到達底部,用酒精
燈加熱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內,你們想,會有什么現象?接著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內,你們又推想一下會發生什么現象?
(2)組織學生描述實驗的過程和看到的現象。
(3)分析: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么?
(4)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小結
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拓展: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
(1)解釋教材出示的三種現象。
(2)找一找,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熱脹冷縮現象?
[ 內 容 結 束 ]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里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 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
書上已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的陽光
但應該啟發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的介紹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重點銀河系
教學難點宇宙的廣袤空間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我國及世界宇航事業的最新動態
教學器材:各種星系圖片、相關視頻資料、地心說動畫、日心說動畫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認為地球是中心的觀點,叫做地心說;認為太陽是中心的觀點,叫做日心說。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學發展的歷史。
(媒體展示)播放地心說、日心說動畫
(提問)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太陽系雖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銀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師用一組數據說明銀河系的特征:銀河系的直徑、恒星數目、太陽系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
教師展示銀河系的圖片,學生認識銀河系的形狀。
(設問)銀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嗎?
(學生討論回答)
(講授)教師講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許許多多的星系和廣袤的空間組成的。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就有1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天體。人類可觀測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150億光年。
(提問)我們看到最遠天體發出的光,是在什么時候從那邊發出的?
(學生回答)
(提問)銀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沒有中心呢?
(學生討論回答)
(簡要)
(復習反饋)當堂做教材的練習第1、2題。
教案點評:
本節緊密銜接上節,使學生的視野由走出地球,變成了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注意廣闊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眾多的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建立。教師可以通過多組數據的比較,給學生一個空間大小和星系數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科學思辯的能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科學教案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06-25
科學教案(經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