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時間:2024-03-26 09:51:06 曉麗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通用5篇)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有氧呼吸的過程

  3、使學生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4、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5、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

  6、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兩種生物界最重要的兩種生理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二、能力方面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2、通過讓學生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培養學生列表比較能力和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產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理解,培養學生關心身邊的科學的意識,同時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義等四部分內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課本中提到的類似,只是更加強調發生的部位在細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還有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著教材給出了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插圖闡述了有氧呼吸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并且指出了各階段進行的場所:

  第一階段是葡萄糖脫氫,產生還原性氫、丙酮酸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進行。

  第二階段是丙酮酸繼續脫氫,同時需要水分子參與反應,產生還原性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階段是前兩階段脫下的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這一階段產生了大量的ATP,這個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教材首先說明生物一般是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無氧呼吸,并分別闡述了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

  然后教材對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又做了補充說明;同時教材還用小號字對有氧呼吸的進化做了簡要的介紹。

  教師在這里應補充無氧呼吸與發酵這一組學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材是以圖表結合講述的形式,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進行了比較。

  5、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材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呼吸作用的意義,其一,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二,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這里教師有必要對呼吸的意義作適當的補充,如: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等。

  教法建議

  1、引言

  因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課上也是重點學習的重要生物學原理之一,所以學生對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還是有基礎的,因此引言可從學生已有的對呼吸的理解作為切入點,教師可設計問題串檢測學生對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

  2、有氧呼吸

  (1)讓學生比較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本所給的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在比較中體會有氧呼吸的產物與反應物都需要水這一事實。

  (2)有氧呼吸的過程

  ①有氧呼吸過程程中的物質變化和ATP的產生

  在引導學生討論以葡萄糖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時,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師一邊寫化學反應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同時參看課本圖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A、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的丙酮酸,同時脫下4個;在葡萄糖分解的過程中釋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B、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兩分子丙酮酸和6個水分子中的氫全部脫下,共脫下20個,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過程釋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C、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前兩階段脫下的共24個與從外界吸收或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的6個O2結合成水;在此過程中釋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大量的ATP。

  教師可指導學生把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進行表解分析。

  (3)有氧呼吸過程中能量變化

  教師應向學生說明,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徹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有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學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后,教師應提一些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化對有氧呼吸過程的理解。

  為使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同時也是對上節課所學內容的復習,教師還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生產實踐的相關問題,供學生討論,同時加深對有氧呼吸的理解。比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人向你請教怎么能長期儲存農作物種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學過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或措施嗎?”

  3、無氧呼吸

  (1)無氧呼吸的概念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生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供氧不足?”,這樣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設問:“在缺氧條件下,生物體如何呼吸呢?”從而引入對無氧呼吸的學習。

  教師應向學生解釋我們平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實際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的。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高等生物稱為無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則習慣上稱為發酵。

  (2)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可采用一邊寫化學方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最后總結無氧呼吸的全過程。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為乳酸。

  為使學生加深對無氧呼吸的理解,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從葡萄糖到丙酮酸這一階段完全相同,只是從丙酮酸開始它們分別沿不同的途徑形成不同的產物。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討論話題,以強化對二者聯系的理解。如可提問題:

  ①你每天都進行很多運動吧?你是否想過,當你進行不同形式的運動時,你的身體其實采用不同的方式為你供能呢?

  ②病毒進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

  5、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此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供討論的與人類生產實踐相聯系的話題來分析,以訓練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問: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農業生產中提高作物產量的具體措施嗎?”

  6、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師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呼吸作用的意義

  (1)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例如,呼吸作用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轉化為甘油、氨基酸、酶、色素、植物激素等各類物質。可以說,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內各種有機物相互轉化的樞紐,它把生物體的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等連成了一個整體。

  (4)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2

  一、教材內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細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第三節的內容。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細胞呼吸是一個微觀的化學反應過程,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把細胞呼吸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提出并解決疑惑,敏銳地發現生成性問題,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本節課所揭示的細胞呼吸的本質,使知識結構完整化、邏輯化、系統化,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遷移應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能力目標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通過資料和圖片閱讀。

  思考討論,問題探究等活動,培養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樹立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

  教學難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質。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導入新課(2min)

  由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記憶探究實驗的相關結果;使學生對細胞呼吸有總體的認識:

  ①回顧細胞呼吸的.概念。

  ②上節課的探究實驗得知細胞呼吸分為兩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對于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有氧呼吸是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學習新課(36min)

  1、有氧呼吸(1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3~94有氧呼吸部分。(2min)

  (2)教師做出下列總結:(4min)

  ①有氧呼吸的順利進行需要有氧的參與。

  ②作為生物體內的代謝反應,還需要有酶的參與。(提示:本章第一節內容)

  ③在前面學習細胞器的時還了解到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提問:從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出發,線粒體的哪些結構與此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線粒體為什么被稱為細胞的“動力車間”,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呢?

  ppt展示線粒體結構示意圖,標示出各部分結構名稱。說明線粒體基質與內膜上分布著有氧呼吸相關的酶。

  (3)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7min)

  第一階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發生在細胞質的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脫氫氧化成兩分子丙酮酸,脫下少量的氫[H],釋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二階段:丙酮酸的徹底分解(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兩分子丙酮酸氧化脫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三階段:[H]和氧結合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兩階段產生的[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較多的ATP。列出每個過程的反應方程應式,強調[H]的寫法,講解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階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由三個階段的反應方程式推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請學生上臺寫出反應式,并修正講解。(1min)

  (4)教師做小總結:(4min)

  根據有氧呼吸的過程可知: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氧氣和6mol水,將產生12mol水和6mol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38molATP。

  其表達式為:C6H12O6+6H2O+6O26CO2+12H20+能量

  通過表格比較三個階段,它們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之處呢?

  共同點:都需要酶的參與;不同點:從反應場所,反應物,生成物,放能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強調:

  ①反應場所從細胞質到線粒體中,又從線粒體基質到線粒體內膜上的區別。

  ②第三階段產生大量能量,與氧氣參與反應有關。

  ③各階段的反應物與產物之間的聯系:第一階段產生的丙酮酸參與第二階段的反應;第一、二階段的反應產物[H]作為第三階段的反應物參與反應。

  2、無氧呼吸(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4~95有氧呼吸部分。(1min)

  (2)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兩個階段:(3min)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過程:

  ①無氧呼吸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相同;

  ②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而有氧呼吸丙酮酸被徹底分解。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根據產物的不同分為——乳酸發酵和酒精發酵。

  板書兩種無氧呼吸的反應表達式:

  ①乳酸發酵: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②酒精發酵:C6H12O62C2H5OH+CO2+少量能量

  (3)引導學生參考有氧呼吸的概念歸納得出無氧呼吸的概念,并試著標出關鍵詞。(3min)

  特點:不需O2;有機物分解不徹底;放能少。

  了解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196.65KJ),與有氧呼吸(2870KJ)相比較少。

  提問:與有氧呼吸相比,同樣是分解葡萄糖,為什么無氧呼吸只能夠釋放少量能量?

  答: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大部分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因此只釋放出少量能量。

  3、細胞呼吸原理及運用(7min)

  (1)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5min)

  ppt出示并填寫相應表格,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揭示細胞呼吸的本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構建知識框架,通過箭頭表明細胞呼吸的兩種類型及其產物,分析得出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5min)

  (3)運用細胞呼吸原理,分析生產實踐中的現象。介紹細胞呼吸原理常常運用的幾個領域。(2min)

  ①發酵技術:釀酒等;

  ②農業生產:曬田等;

  ③糧食儲藏和果蔬保鮮:低溫儲藏等。

  (三)布置課下作業(2min)

  完成P96頁習題,嘗試把歸納所學知識,畫成表格或概念圖。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3

  一、目標專題:

  必修課本1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本專題新舊內容更改概況:本章舊人教版內容包括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細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礦質營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新陳代謝的類型等八個內容。新教材內容變更為: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2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3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第4節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3﹑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4﹑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

  2﹑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2、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具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回顧舊知“糖類是生物體主要的能源物質,直接的能源物質是ATP”,設疑“儲存在糖類中穩定的化學能如何轉變為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開篇引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熱情,引出細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解析概念: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生成ATP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3,有氧呼吸動畫展示有氧呼吸示意圖,并提出問題輔助學生思考: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里?生成物H2O中的O又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如何?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產量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認真仔細觀看示意圖,借助圖示分析﹑討論問題備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盡可能的周全,方能以精準的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服務。

  分步重現有氧呼吸過程,加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解疑,請學生獨立完成空白表格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少量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H2OCO2、少量第三階段線粒體、O2H2O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mol葡萄糖釋放2870KJ,有1161KJ轉移至ATP(合成38molATP)

  總結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4,練習鞏固

  5,課后探究課題設計目的:以生活中常見實例為切入點,要求學生以既有知識為依托,借助各種資料,完成探究實驗。預習無氧呼吸,找出兩種呼吸方式的知識銜接點。資料:農村有家庭釀制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制過程并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

  ①加酒藥前為什么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后為什么還要保溫?

  ②加的酒藥是什么?

  ③既然是酒為什么會甜?

  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

  ⑤釀制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

  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4

  在第一課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的基礎上本節主要進行知識性內容的教學,主要包括細胞呼吸的過程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打好基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

  (3)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

  (2)通過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理解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認識生命活動。

  (2)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培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2)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和生活實例闡述突破。

  2、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和產物。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并通過比較啟發學生思考聯系點和區別。

  三、教學思路

  多媒體演示上一節課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并讓學生歸納細胞呼吸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教師教授細胞呼吸的`概念——介紹細胞呼吸的類型———多媒體演示有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體演示無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并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師生共同歸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系——多媒體演示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師總結應用的例子—小結,鞏固練習,為下一節做鋪墊

  四、教學資源

  1、課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

  2、多媒體——利用計算機查找細胞呼吸有關的資料如圖片等,并自制PPT。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有氧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有氧呼吸的基本過程。

  ②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和意義。

  2、能力目標:

  ①結合化學基礎知識學習有氧呼吸過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觀察、分析有氧呼吸過程的圖解,培養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代謝實質,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生命現象。

  ②通過分析有氧呼吸能量轉換效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的觀點。

  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

  2、細胞呼吸的意義。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細胞呼吸的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能量的總過程。細胞呼吸是生物活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過程。那么細胞呼吸怎樣進行呢?

  二、細胞呼吸的類型:

  (一)有氧呼吸

  1、概念: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高等植物和動物主要進行的就是有氧呼吸,這是地球生物逐漸進化的結果。

  酶

  2、主要場所:線粒體3、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4、過程: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葡萄糖脫氫氧化成兩分子丙酮酸,脫下少量的氫[H],釋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兩個分子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還原氫[H],釋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前兩階段產生的氫[H],經過一系列反應,被氧化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較多的.ATP。

  小結:

  場所反應物生成物

  ①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葡萄糖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②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H2OCO2、少量[H]、少量能量

  ③第三階段線粒體[H]、O2H2O、大量能量

  結合反應式提問:

  ①葡萄糖在第一階段參與反應,場所在細胞質基質。

  ②水在第二階段參與反應,水和丙酮酸穿過線粒體的雙層膜,進入到線粒體基質中。

  ③氧氣在第三階段參與反應。

  ④CO2在第二階段生成。

  ⑤水在第三階段生成。能不能和前面的水對消?不能。

  ⑥有能量產生的有:第一階段(少量)、第二階段(少量)、第三階段(大量)。

  ⑦有酶參與的有: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三個階段的酶有沒有一樣?判斷依據:酶的專一性。

  ⑧有[H]產生的有:第一階段(少量)、第二階段(少量)。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1molC6H12O6—→2870kJ—→1161kJ儲存在ATP中(轉化率為40.45%),其余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二)無氧呼吸

  1、概念: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

  2、場所:細胞質基質。

  3、反應式:

  (1)高等植物: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2)高等動物和人及高等植物的某些組織(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

  酶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過程: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1molC6H12O6—→196.65kJ—→61.08kJ儲存在ATP中(轉化率為31.06%),其余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三)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比較項目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不同點呼吸場所主要在線粒體內細胞質基質是否需氧需分子氧參加不需分子氧參加分解產物CO2+H2OCO2+酒精;乳酸釋放能量較多較少相同點

  ①二者的第一階段反應完全相同

  ②二者的實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三、細胞呼吸的意義

  1.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板書設計

  第七節細胞呼吸細胞呼吸的概念細胞呼吸的類型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2、主要場所

  3、反應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4、過程

  場所反應物生成物

  ①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葡萄糖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②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H2OCO2、少量[H]、少量能量

  ③第三階段線粒體[H]、O2H2O、大量能量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轉化率為40%

  (二)無氧呼吸

  1、概念

  2、場所

  3、反應式

  4、過程

  5、能量的產生與去向:轉化率為31%

  (三)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三、細胞呼吸的意義教學后記。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1-07

-高中生物教案04-25

高二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設計08-25

教案 植物的呼吸作用04-25

高中生物教案【精】02-04

高中生物教案【熱】02-09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01-11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4-30

【精】高中生物教案02-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莲花县| 寿阳县| 通辽市| 蓝山县| 绥宁县| 中山市| 盐边县| 泰兴市| 新田县| 千阳县| 阿克陶县| 永丰县| 会同县| 八宿县| 灵台县| 商南县| 南郑县| 勐海县| 平果县| 阆中市| 赤壁市| 安丘市| 五大连池市| 宜阳县| 临海市| 交口县| 麦盖提县| 宁明县| 呼和浩特市| 潮州市| 大安市| 阿图什市| 庆城县| 都安| 大理市| 额济纳旗| 小金县| 金坛市| 古浪县|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