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3-02 19:25:2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體會數的意義,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數、讀數、寫數,初步體會數序的含義.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字.

  教具、學具

  數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ㄒ唬┮

  教師談話: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1.同學之間互相介召、互相說.

  2.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

  這2個新朋友是誰?

  教師板書: 1 2 3 4 5 (根據學生所說的板書)

 。c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介紹新朋友”的情節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教師談話: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氣”,他也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氣”

  請“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題圖

  教師提問

  1.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2.他們在玩些什么玩具?請你數一數,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物體數量.

 。▽W生:他們在玩玩具,有5個積木、4輛汽車、3個皮球等等)

 。c評:創設情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數數,從而感受到數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

  同時也激發學生數數、用數的積極性.)

  二、嘗試探索.

 。ㄒ唬┙處熖釂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量的?(數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的?(一個一個的數、兩個兩個的數)

 。ǘ┲该麛狄粩担f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為怎樣數數比較好?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體,又可以怎樣數數呢?

  (三個三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

  2.小組合作:數出鉛筆盒里文具的個數.(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學生2: 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學生3: 我準備拿5把玩具請好朋友玩.

 。c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感悟出數物體的數量時要一一對應,為數更多物體數量進行滲透.同時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

 。ㄈ┙沂菊n題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準備了那么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教師板書:玩具 (1、2、3、4、5)

  (四)指導書寫.

  教師談話:我們會數出數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該怎么寫呢?誰會寫 1 ? 2怎么寫?

 。ㄖ该鍟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么樣?那么怎樣寫才能寫的又漂亮又規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師提問:看到這些字你有什么感覺?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么寫的.(生描示范字,師巡視指導.)

  比較:你認為哪兒寫的比較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點評:先引導學生觀察數的寫法,有了認識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寫,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在不知不覺的演示過程當中學會了書寫.)

  (五)比較數序.

  1.看圖數數.

  教師談話:“淘氣”和“笑笑”玩的高興及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圖

  教師提問: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明確:1、3、5叫單數,2、4叫雙數.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這些數字?它們有什么用?

 。c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感悟到數字之間的大小關系,同時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進一步增加學習的興趣,從而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數序

  教師談話:2個好朋友剛吃過水果,動畫片開始了.

  出示火車圖

  教師提問:他們在干什么?“淘氣”說老虎在第一節,“笑笑”說熊貓排第一節,他們誰說的對?小松鼠在第幾節?大象呢?

  三、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

  點評:

  1.本節課,讓學生在經歷數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感悟一些數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

  2.數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局限于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如數數的方法,以及單數與雙數的概念,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通過做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后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設計說明

  在數學課上,我們經常利用等量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單把這項知識拿出來理解,學生就會有些茫然無措。為了使學生對等量關系有直觀的理解,并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這種關系,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兩個方面:

  1.關注“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本節課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蹺蹺板導入,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借助課件直觀演示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從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嘗試用數學知識來描述情境。在不斷尋找和交流中,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找到等量關系。

  2.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

  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到等量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找到各種等量關系。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1)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老師和學生玩蹺蹺板的情境,蹺蹺板會怎樣?

  (2)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設計意圖:創設和老師玩蹺蹺板的情境,并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觀察主題圖。

  (課件逐一出示動物玩蹺蹺板的情境圖)

  (1)觀察圖上信息,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2)用語言描述當蹺蹺板平衡時誰和誰的質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發現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3.揭示課題。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這就是等量關系。(板書: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蹺蹺板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時又是體現等量關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量關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據數據分析數量關系,探索表示等量關系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64頁第二幅情境圖。

  (1)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圖,收集并交流發現的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請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

  提示:可以用畫圖或文字的形式表示這些等量關系。

  師:哪兩個人的身高有關系?

  (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生1:畫圖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同學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系,你能看懂嗎?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谛πι砀撸20厘米=妹妹身高

 、垡γ魃砀摺2=笑笑身高-20厘米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針對這一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在教學中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說一說等實踐活動,探究怎樣把用“厘米”作單位的數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和把用“克”作單位的數改寫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滲透轉化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在把低級單位的數轉化成高級單位的數時,先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再轉化成小數的形式,滲透了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有助于學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及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導入: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用手勢表示一下(學生用手勢表示1米的長度),再看看我們使用的黑板有多長(學生估測黑板的長度)。要想準確地表示它的長度,需要進行測量。

  2.量一量。

  (1)以小組為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

  (2)匯報結果。

  組1:黑板長2米多。

  組2:量出2米后還多出36厘米。

  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學習目標,引出新課。

  師: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測量黑板的長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級單位的數轉化成高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2.小組合作學習:剩余的36厘米怎樣用“米”作單位來表示呢?

  3.交流匯報,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考慮的,在探究中運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歸納學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轉化成0.36米的過程中,先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再轉化成小數的形式。

  5.師生共同總結把低級單位的數轉化成高級單位的數的方法:根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先把低級單位前的數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把分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級單位的名稱。

  6.嘗試練習。

  12克=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匯報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說一說等實踐活動,既能使學生獲取新知,又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還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統計在數學中的意義,理解條 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掌握條形統計圖中橫、縱坐標及單位的意義,能看懂統計圖中的數量關系;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統計 的結果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統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細心運算,學習數學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體會由數字規律得到相關結論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判斷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字的分布規律,體現數學 的美感和對于實際問題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標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小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進入到學習狀態。

  二、導入新課。

  1.師生互動:請每一位小同學把自己的生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圖表,請每一位小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與黑板上一樣的圖表,請班干部在講臺前統計各個季節生日的同學人數,老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坐標紙上同時完成生日的條形統計圖。

  2.教師講解:做統計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步,認真紀錄每一個數據;第二步,統計每一個范圍內的數據個數;第三步,在方格紙上認真畫出條形圖;第四步,由統計圖對數據進 行分析。明確橫坐標、縱坐標分別代表的數學涵義及單位量的大小。

  重點:細心、準確、無誤、美觀。

  難點:對于數據的分析,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理解最大值與最小值。

  三、例題講解。

  本例題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班級內同學們的生日分布條形統計圖,旨在要同學們在縝密的數學思維背景下理解統計的涵義,基于一組相關 數據的數理分析過程,了解通過統計的方法掌握某一數據的變化規律和內涵, 進行科學的分析。 掌握條形統計圖當中橫坐標、縱坐標的數學意義與單位量與數據量的大小關系及單位。

  四、習題鞏固。

  習題一: 四年級舉行的特色運動會,調查并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些特色體育項目。

  習題二:班級要設立圖書角,調查并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類圖書。

  習題三:調查并統計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

  五、拓展及小結。

  1.基于某一類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進 行數據的表示,本節課僅利用條形統計圖作例,說明對于數據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對于數據的更有效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采 取相應措施,體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性。

  2.有關條形統計圖的優勢:體現 每組中的具體數據;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統計圖有很多種,后續課堂還會學習到: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先有一個印象。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的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策略:

  根據情境圖讓學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畫線段圖的鋪墊下讓學生根據題意畫線段圖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為一項(a+b)x或(a-b)x之后能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圖片。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主導活動

  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

  激趣明標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列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進入新課學習狀態。

  比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結合

  探究新知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上的信息:

  教師:誰能說一說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誰能根據這些信息找出等量關系?

  教師強調方程的格式可以這樣寫:引導學生一起板書

  x+3x=180

  想: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

  4x=180

  是4個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姐姐有135張郵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誰能說一說你是根據哪個等量關系列的方程。

  教師引導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由于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在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

  看圖上的信息

  分組討論。

  小組匯報。

  1.先畫線段圖。

  2.根據“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這個等量關系,列方程。

  邊聽邊板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則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姐姐有135張郵票。

  一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全班交流。

  舉例:

  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是4個x”。

  三、反饋矯正

  落實雙基

  第96頁試一試:

  第97頁練一練的第2題。

  這一題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97頁練一練的第3題,第4題。

  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選兩題進行板演。

  學生看懂圖意,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出方程,進行解答。

  學生先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

  運用新知,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新知

  四、小結評價

  布置預習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交流學習收獲

  并提出疑問

  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總結。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本節課針對方程的整理和復習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個層次:復習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使學生可以簡明地表達數量關系,旨在舉一反三,啟發學生想到更多的實例。引導學生經歷回顧和整理與方程有關知識的過程。會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方程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初步的代數思想。第二個層次:請學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有關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對方程的概念、方程與等式的關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據(即等式的性質)、在解決問題時如何找等量關系、如何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等知識進行回顧。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熟練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同時進一步體會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獨立思考,構建知識網絡

  1.學習構建知識網絡。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方程的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組內交流。

  (學生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構建知識網絡。

  師:怎樣展示相關的知識才能一目了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

  (引導學生有序地回顧已學的有關方程的知識,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建立知識網絡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的方程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并學會如何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2.展示構建的知識網絡

  方程

  設計意圖: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通過展示,使學生明確這一板塊所呈現的.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6、7題。

  請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然后說一說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小結:

 、佼敂底峙c字母相乘時,去掉乘號,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點表示乘號,如4×a可以寫作4·a或4a。

 、诋斪帜概c字母相乘時,可以用點表示乘號或直接去掉乘號,如a×b可以寫作a·b或ab;a×a可以寫作a·a或a2。

 、郛斪帜概c1相乘時,1可以省略不寫,只寫字母本身,如1×a可以寫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的身高是( )厘米。

 、谝粋正方形的邊長是a米,它的周長是( )米,面積是( )平方米。

 、垡欢衙河衋噸(a>5b),每車運b噸,運了5車后,還剩( )噸。

 、茉谧匀粩抵,與自然數a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它們三個數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判斷。

  ①a×b×8可以簡寫成ab8。( )

 、赼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思想,鞏固一些特殊的寫法:數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等。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教學設計的第一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交流,并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回顧;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求平均數。這樣既復習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又能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其次,通過“練憶結合”的方式,將知識點融于練習之中,從習題中提煉、回顧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設計一組延伸性較強的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知識網絡圖)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復習知識

  1.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師:舉例說明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能將本小組的交流情況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學生匯報)

  2.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思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優點?通常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條形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折線統計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趨勢。

  (1)選擇你自己制作最滿意的一幅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幅統計圖是如何得到的,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诨ハ嘟涣鳌

  ③匯報總結。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復習平均數的知識。

  (1)提問:舉例說明你是如何理解平均數的。

  小組交流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匯報。

  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即總數量÷總個數=平均數。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交流,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反饋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課堂練習

  1.用5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這5個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兩地相距540千米,某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時每時行90千米,返回時每時行60千米,求該車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車間有工人98人,乙車間有工人120人,丙、丁兩車間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個車間平均每個車間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學三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共做282個。三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玩具小熊?

  設計意圖:通過基礎題的訓練,鞏固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習題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02頁3題。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條形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和增減變化趨勢。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 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2.提高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進新課。

  1.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 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

  解:等式成立。

  2.請你用發現的.規律,解出我們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確嗎?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確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隨堂練習。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結

  等式兩邊都乘 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成立。

  五、作業。

  教材P71第5題。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設計說明

  日常生活中蘊涵許多有關小數的問題,已經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課在此基礎上學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借助課件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借助“小數點搬家”的情境解決相關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在探索中獲取新知。

  通過“螞蟻快餐廳”中價格變化的情境,先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要讓小數點搬家,再接著討論三次標價的變化及實際價格,最后讓學生觀察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突破重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三次不同的標價,它們都有數字“1”,但小數點的位置不同,小數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關系,讓學生了解小數點向右移動時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在此基礎上再推出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并加以驗證。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最重要的一個符號是什么?(板書:小數點)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動畫)在輕快的音樂中,草原上跳出三個數字并排列成:256。這時小數點跳出來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小數點!苯又迭c跳到5和6之間(25.6),再跳到2和5之間(2.56),小數點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點搬家!(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

  師:哦,原來小數點要搬家了?戳苏n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小數點搬家”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小數點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

  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數點怎樣搬的家?小數點的不斷搬家使螞蟻快餐廳的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師生共同明確:小數點第一次向右移動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動了一位,快餐的價格在逐漸增加。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快餐的價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

  4.請同學們認真觀察,0.01、0.10、1.00的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5.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1)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2)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0.01元=1分 1.00元=1元

  0.01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相當于乘100,得到的數是它的100倍。

  6.提問:如果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四位,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同桌之間說一說。

  7.小結:小數點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擴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向右跳兩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識,并能掌握正確的估算方法,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數乘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末尾有0的數的乘法的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課學生將進一步學習小數的乘法。教材呈現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兩位小數乘一位小數;二是其中一個乘數是整十數。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小數的建設方法,掌握如何確定積中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動物,你了解哪些動物?(學生列舉)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是什么你們知道嗎?

  呈現下列幾組數據:

  1、南美赤道地帶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鐘大約爬行2.1米,在樹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讀了這幾組數據,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數學解決的問題?

  二、解決問題,建立小數乘法豎式計算模型

  1、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并解決。重點研究乘法問題。

  例如:三趾蛞蝓在樹上每分種大約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導學生估一估2.1×2.15的積,并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礎上,師引導學生用筆算來解決問題。

  (3)嘗試計算。

  討論:如何列豎式,每一個乘法的數位怎樣對齊?結合上一課的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小數的關系進行研究。

  (4)規范小數乘法豎式寫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乘數是2位小數,第二個乘數是一位小數,兩個乘數一共有3位小數,所以積就是3位小數。

  (5)結合整數乘法你有什么發現?

  2、師提出問題: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時大約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2.1×60

  (2)用豎式計算。

  2.1

  ×60

  126.0

 。3)思考為什么要把0寫在一邊不乘,直接寫下來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小數乘法當成整數乘法說說道理。

  三、課堂活動

  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四、解決問題

  練一練第4、5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課堂總結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設計說明

  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通過創設給希望小學買文具和書的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讓學生解決問題體會到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

  本節課開始,以觀察希望小學的學習環境導入,出示一些反映貧困地區孩子們艱苦的學習環境的.圖片,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激發學生的同情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需要關愛,培養學生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盡可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比較不同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整數的運算律在小數運算中也同樣適用,并會運用整數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練習卡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學學習環境的圖片。

  談話:看到以上圖片,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觀察圖片,暢談感想。

  2.引導:雖然希望小學學習環境艱苦,但是那里的學生對學習卻有著強烈的渴望。通過對比,我們學校有多媒體等教學設施,我們好幸福!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我們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學們都很有愛心,這節課讓我們和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手拉手,奉獻我們的愛心吧!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給希望小學的同學們買一些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吧。(板書課題:手拉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地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頁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仔細閱讀上面的文字,說一說圖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課件出示相關信息:①1本練習本2.8元,一個鉛筆盒6.1元。淘氣要給希望小學3名同學分別買1本練習本和1個鉛筆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練習本2.8元,1本《數學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給希望小學5名同學分別買1本練習本和1本《數學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①。

  (1)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題意并列式解答。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檢查,請用不同方法解題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 2.8×3+6.1×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四: (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觀察這四種方法,其中兩種是分步計算,兩種是列綜合算式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于什么狀態?_______,說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么變化?天平有什么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么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說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么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說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里,未知數x屬于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 了什么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并解出來。

  六、作業布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掌握小數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計算。

  2、能選擇簡便的方法準確計算。

  教學準備:

  購物小票、購物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課本超市購物圖,笑笑在收銀臺結算賬單。師:笑笑正在核對找回來的錢數對不對,讓我們一起幫助她。

  2、師出示購物小票,學生說說上面都有些什么內容?(生答貨號、銷售價、數量、應付款、實付款、實收、找零。)

  3、師:怎樣幫助笑笑核對找回來的錢數對不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板書課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對小票。

  師:同桌互相說說通過觀察購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買了什么嗎?我們可以怎么幫她?

  2、匯報學習情況,先把一個蛋糕和一瓶橙汁的價錢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減去買東西花的錢,看剩下的錢和購物小票上找零一項的錢數是不是一樣。列式:20-(12.30+4.85)。

  師指名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組討論,核對小票,還可以怎樣算?引導學生探究還可以用買東西的錢加上找回的`錢看是不是等于20元錢。列式為:12.30+4.85+2.85。

  4、師生小結算法。

  計算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按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沒有括號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順序來計算。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

  三、練習運用,體驗成功

  1、模擬購物。

  師:我們小組合作,模擬購物。一人當售貨員,其他三人扮演顧客,到貨架上選自己需要的、喜歡的文具,選完后填到購物單中,請售貨員算一算買這些商品要花多少錢?顧客再核對一下,售貨員四人輪流當。小組合作模擬購物,并填購物單。

  2、反饋練習。

  (1)師:在計算這幾種商品的總價時,你有比較簡便的算法嗎?

 。2)小組交流。

  (3)師生小結:在計算小數連加法時,使用加法交換律或者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在計算小數連減法時,兩個減數如相加可湊整,先把兩個減數相加,再從被減數中減去,也可使計算簡便。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師:我們學習了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今天讓我們當一回家,為家人準備晚餐,選購食品。錢數在30元以內,你打算選購什么食品?

  生寫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計算出共花多少錢?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錢?

  五、小結全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購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計算時只要小數點對齊,其他就和整數加減法一樣了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別的,你們發現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說說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2.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步驟

  活動: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數游戲。

  今天我們來做游戲,把你心里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過做猜數游戲,引起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數是多少?

  3.你想的'數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學生交流,解決。

  6.學生匯報。

  7.如果淘氣想的 數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導學生解方程與等式性質結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數游戲。列方程并解答。

  9.通過剛才游戲,你們有什么收獲?

  練一練。

  1.按照笑笑的規則和同伴做猜數游戲, 并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個數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這個數是20。

  生獨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圖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課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02

四年級下冊數學北師版教案03-03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14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03-02

四年級下冊數學北師版教案15篇03-03

四年級下冊數學北師版教案(15篇)03-03

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教案02-08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四年級下冊數學北師版教案(匯編15篇)03-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措勤县| 安康市| 安丘市| 乌鲁木齐县| 钦州市| 同仁县| 航空| 万载县| 孟州市| 临湘市| 视频| 宕昌县| 盐池县| 乐山市| 宣威市| 剑河县| 衡阳市| 紫金县| 慈利县| 公安县| 九江市| 绩溪县| 芜湖市| 同江市| 班玛县| 横峰县| 徐州市| 新河县| 共和县| 上虞市| 南宫市| 申扎县| 安徽省| 河北省| 黄梅县| 中超| 永福县| 定州市| 宣城市|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