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運用直觀操作的方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親自動手實踐、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體會運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進行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探索數學規律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和歸納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學重點:
1、 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的度數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會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
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會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學生、老師準備幾個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說一說在預習課中操作的感受,應注意哪些問題,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 組內交流訂正。
二、情景導入 呈現目標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對小三角形說:“我的個頭大,所以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說:“是這樣的嗎?”揭示課題,出示目標。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
1、活動一、比一比
2、活動二、量一量
(1)什么是內角?
(2)如何得到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
(3)小組活動,每組同學分別畫出大小,形狀不同的若干個三角形。分別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并求出它們的和。
(4)填寫小組活動記錄表。發現大小,形狀不同的每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都接近 度。
3、說一說,做一做。
(1)我們把三個角撕下來,再拼在一起,看一看會是怎樣的。
(2)把三個角折疊在一起,三個角在一條直線上。從而得到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 )度。
四、當堂訓練(小黑板出示內容)
1、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一個底角是26°,它的頂角是( )。
2、長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個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45°,另一個角是它的2倍,第三個角是( ),這是一個(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學案第三題。 先獨立做,最后組內交流。
五、點撥升華
任意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 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媽媽給淘氣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頂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獨立做,最后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測量三個角的度數求和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意識。
3、在通過分類活動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講練結合法。主動探究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表現比較好”的問題。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分”“綜合素質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樣判斷誰的表現好呢?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們一般是將專業分和綜合素質分加起來進行判斷的。
二、探索計算方法
1、根據題目列式,估算結果。
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結果。
2、探索計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豎式計算,并討論“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就能對齊,然后就和整數加減法的道理一樣了。
3、研究問題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獨立解決,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
三、當堂訓練
(一)火眼金睛辨對錯。(10分)
1、0.3與0.300大小相同,計數單位也相同。 ( )
2、小數點的后邊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 )
3、4.4時=4時40分。 ( )
4、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法。 ( )
5、2.7和2.9之間只有一個小數。 ( )
(二)獨立完成練一練1、2題。教師集體訂正答案。
四、學習體會。
寫出本節課你的感想吧。
五、作業布置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教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67---7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名數的改寫。
2.應用知識的遷移,學會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的改寫。
3.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天鵝嗎?你了解天鵝的哪些信息呢?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
談話:你從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天鵝長大后比出生時體重增加了多少?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探索新知
談話:誰能列出算式?
學生獨立列式,教師板書:10.5千克-200克=
談話: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在計算當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讓學生體會到統一計量單位的必要性。
談話:怎么改寫成相同的單位呢?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教師指導。
談話:哪個小組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想法;
①把千克改寫成克: ② 把克改寫成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
就是把10.5擴大到它的1000倍,將小 就是把200縮小到它的 ,將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數點向右移動三位。
10.5千克=10500克 200克=0.2千克
10500-200=10300克 10.5-0.2=10.3千克
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師生予以評價。
教師總結改寫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適時小結,幫學生進一步理順了單名數化單名數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練習的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改寫的方法。
2.比一比,填一填。
自主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填寫,同桌互相檢查。
3.算一算
自主練習第6題,學生做完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習題的設計,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學生通過這樣的練習,由淺入深地鞏固新知。
四、全課小結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意識,在總結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后反思:
1.重視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和必需的數學,就必須聯系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生動的、有趣的,而不是單調的、枯燥的。本節課從開始導入天鵝長大后比出生時體重增加了多少?到后來的練習,都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對激發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用好數學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
本節課教師通過安排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營造了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經典)05-30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5-29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4-12
教案(四年級數學下冊)04-24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4-2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優秀12-19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通用12-2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25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推薦】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