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體育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體育的教案1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生身體發育到了快速發展的時期。身體素質指標均有提高,身高體重在不斷增長,50米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男生優于女生,差異不明顯,跳繩、坐位體前屈女生優于男生且差異明顯。他們體育愛好廣泛,在練習和測試中踴躍表現,對測試項目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學生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教師應在測試前強調好記紀律,講清楚測試規則,把握和控制好學生的情緒。
二、指導思想
根據國家教育部和體育總局頒發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精神,堅持學校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使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測試,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培養其興趣和愛好。
2、知道坐位體前屈的一般要求,熟記自己的成績。
3、控制自己用正確的姿勢完成坐位體前屈測驗,積極改進自己的動作技術。
4、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明白只有刻苦鍛煉才能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表現出頑強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測試坐位體前屈的.動作質量;
難點:身體柔韌性
五、教學內容
坐位體前屈跳短繩
六、教學準備
坐位體前屈儀、小墊子2塊、短跳繩40根
七、組織教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先集體做準備活動后,然后采取分組輪換的教學形式,把全班分成男女生兩個大組,一組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進行跳短繩的練習鞏固,另一組在體育教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坐位體前屈的測試,然后兩組進行輪換。
八、教學流程
課堂常規—檢查著裝—隊列隊形—準備活動(熱身操)—柔韌專項素質練習、情緒激發、測試動員、坐位體前屈測試、跳短繩練習、分組輪換、放松練習、集合總結、提出要求。
九、教案設計
教學反思:坐位體前屈是一個讓學生感受體育活動中如何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尋找尋找技巧的教學內容,是水平一學生測試項目的其中一項,因此,我們在大部分體育課上都要對其進行一定時間的練習。坐位體前屈動作簡單,又較為枯燥,有的學生腿部肌肉拉伸到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疼痛難忍而自動放棄堅持,而有的學生在拉伸到一定程度雖感覺到了疼痛,但仍然咬牙堅持,使肌肉韌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拉伸,在測試過程中那些意志力堅強、練習刻苦的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為他們的表現引以為豪。因此,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斗志,用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激勵班里的所有學生,對他們進行榜樣教育,培養他們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榜樣的力量激發了學生好勝心強的一面,同學們在考核中個個爭先,你做得好,我一定堅持做得比你要好!讓我們驚喜的是成績在10—20厘米的人數能達到班級總人數的半數!總之本節課的測試非常讓人滿意!
小學體育的教案2
如何讓每一節體育課達到教師預定的教學目標、學生能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一、教學目標要明確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學生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獲得了多少進步或發展。其次教師制定的目標必須是可以評價的、具體而明確。最后,目標達成度應該是讓多數學生通過學習都能達到。
二、練習方法要多樣
體育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但過于普遍單一,學生練習興趣不是很深厚。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對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并要此基礎上進行選擇和組合。
三、學生練習要精練
課堂練習是為學生鞏固所學運動技能服務的,只有通過練習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才能成技能和技巧,所以課堂要精心設計。
1、高質量的課堂練習設計要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一般在技術動作的開始階段進行練習設計時要保持學生精練并練好,要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在運動技術動作的提高階段,要本著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進一步優化為重點,不可只重數量而輕質量。
2、課堂的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發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練習,同時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課堂練習設計要針對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用力,要重點技能重點練,難點內容反復練,對于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要設計一些正誤動作的對比,以此讓學生盡快糾正自己的技術動作,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
四、教學設計要新意
教材是落實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教材內容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不少教師過分地拘泥于教材,通常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數是調整,事實上,盡管教材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同時進行科學的加工,這樣就能使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因教師處理教材內容的不同算處理,產生不一樣教學效果,為此,教學設計中客觀地認識教材,經過教師處理教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高漲,達到教學目標就順理成章了。
五、教材構思要巧妙
一節課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環節瀑布的過渡,使整堂課的設計顯現出流暢性。只有經過經過教師巧妙的構思,使課堂上的所有練習都圍繞主體教材進行設計的,都是為主教材和教學目標服務的,從而使教學流程、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成為一個融合的整體。
小學體育的教案3
活動準備
教師應該在開展拍球活動前對本班幼兒進行一次拍球能力的前測,了解幼兒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為以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分層指導策略做準備。
活動過程
1.活動的引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用游戲的形式,或者在觀察到本班有幼兒開始關注時引出拍球活動。
2.教師和幼兒一起嘗試拍皮球,以了解孩子拍球的現有水平。
(根據孩子們的表現,我們決定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指導策略。于是,我們先對每個幼兒進行了初測,并按照幼兒的不同水平和體能達標的標準劃分了四個層次。
層次一,不會拍球的幼兒有7人,占班級總數的24%。他們基本上沒有建立拍球的概念,就是把球往地上一扔,根本沒有想到要伸手拍球。還有的幼兒受到手眼協調能力的限制拍不到球。
層次二,不連貫地拍一兩個球的幼兒有12人,占班級總數的`41%。球彈起來后,幼兒在拍球的時候總是不知道怎樣控制手的力度,不是把球拍高,球跑了,就是拍得太輕,球彈不起來。
層次三,能連續拍5個以內的幼兒有6人,占班級總數的2l鬈。本層次的幼兒掌握了拍球的基本技能,但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受到周圍環境、同伴干擾,或是自身對技能掌握得還不牢固等,不能很好地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層次四。能連續拍球5個以上的幼兒有4人,占班級總數的14%。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拍球的技能,有的甚至能夠連續拍三四十個。
3.調整難度。分層指導
層次一:請兩個會拍球的小朋友表演。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拍球的方法DD皮球落在地上以后,馬上用手找到皮球,用力地拍,小皮球就會不停地跳起來。
(在反復練習中,雖然該層次的幼兒還沒有掌握拍球的技巧,但是已開始具備了拍球的意識,完成了最初的拍球動作,這在他們原有基礎上是一大進步,教師要及時表揚。對于手眼協調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手把手地和他們一起拍球,告訴他們眼要看著球彈起來的方向,手也要往那兒伸。為了迅速地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在教室的活動區域中可同時投放練習手眼協調的玩具。)
層次二:進行拍球動作的分解。先讓孩子們把球用力扔在地上,在球上彈的時候嘗試用手接住球。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使幼兒感受球的上彈,掌握上彈的距離。在看到幼兒能夠比較熟練地接住上彈的球以后。教師提示幼兒不再用手接球,嘗試用手掌拍球。
【小學體育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教案08-12
小學體育教案(經典)05-20
小學體育教案02-20
小學體育長跳繩教案,跳長繩體育課教案,小學體育教案10-27
【熱】小學體育教案01-04
【推薦】小學體育教案01-04
小學體育足球教案01-05
有關小學體育教案11-12
小學體育武術教案01-31
小學體育跑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