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奐生上城》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我國現代小說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傳統手法。
2.通過分析小說對陳奐生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復雜內心世界。
3.通過對小說人物的鑒賞,領悟小說的主題。
教學重點: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小說主題。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品讀法。
第一課時 品讀一二節
一.教學導入 :
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領悟了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中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國的現代作家,他們又是怎樣來描摹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呢?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高曉聲(1928~ ),江蘇省武進縣人。1950年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收田財》。1957年,高曉聲因和江蘇文壇嶄露頭角的青年作者,提出“干預生活,探求人生”的口號,發表了體現“探求者”文學主張的小說《不幸》,不久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原籍農村勞動。1979年,重新回到了文學隊伍。長期艱苦的農村生活成了他創作的豐富源泉。1979年一年內,他就發表了《李順大造屋》《“漏斗戶”主》等十一篇小說,其中《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分別獲得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高曉聲擅長描寫農村生活,善于從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練幽默,格調寓莊于諧。
三.字詞識記:
1.給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C )
A 麥垅(long) 嘣脆(peng) 簇新(zu) 噴嚏(fenti)
B 囤里(tun) 蒔秧(shi) 尷尬(jianjia) 三爿店(ban)
C 打烊(yang) 癟包(bie) 愜意(qie) 懊惱(ao)
D 服帖(tie) 肩胛(xia) 忐忑(tante) 砧板(zhan)
2.提取這篇小說中的成語或短語,體會其運用的巧妙之處。(只舉兩三例即可,也可放在課中、課后去品味)
①也許力氣大,也許包兒輕,簡直像拎了束燈草,晃蕩晃蕩,全不放在心上。(寫出了農村改革開放后,農民們隨著生活的改善,精神上獲得的一種難得的輕松悠閑勁兒;深刻地表現了中國農民容易滿足的共性。)
②自由市場開放了,他又不投機倒把,賣一點農副產品,冠冕堂皇。(“投機倒把”輕點過去的政策死,日子艱難;“冠冕堂皇”強調現今的政策靈活開放,日子輕快。對比突出了農民心里的歡欣之情。)
③這個吳書記真是個大好人,竟看的起他陳奐生,把他當朋友,一旦有難,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救了他一條性命,實在難得。(這些來自于農民嘴里的“肝膽相照”的詞語,正可以突出農民的樸實,知恩感恩。)
④真是陰差陽錯,他這副骨頭能在那種床上躺尸嗎!(映照出像陳奐生這樣的農民,實際沒有真正尋回人格的自尊,生活好了,精神卻是那樣的貧乏。)
四.根據課前預習情況,學生講述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后給三部分命小標題。
(一).昔日漏斗戶,今日嬌嬌人;
(二).有心賣貨生靈光,無錢買帽出錯招;
(三).病遇吳縣長,頭回享“清福”
五.賞讀第一部分:(討論問題)
①課文開頭兩句有何妙處?讀這句話當持怎樣的語調?
提示:開頭兩句采用民間詩歌語句形式,一個“漏斗戶主”,一個“悠悠”的神情,身份和神態兩相對照,詼諧幽默之味油然而生,從而奠定全文情感基調,以幽默風趣的語調,挖掘農民真實的內心世界。語調輕松,問題卻深刻而沉重。
教師可以范讀這兩句話(配嗩吶曲子,模擬“陳奐生”走路的姿態)。
②“一次寒潮剛過,天氣已經好轉,輕風微微吹,太陽暖烘烘”這樣的環境描寫,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提示:烘托人物愉快輕松的心情;渲染改革開放給農民生活帶來的顯著變化。
③開放前后,陳奐生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大不相同”?而如今他的精神生活有怎樣?
提示:根據第五六自然段概括其生活變化;他的精神生活無非就是佩服“陸龍飛”的一張嘴,希望自己總有一天能說會道,能神氣起來。這恰好說明農民生活上脫貧了,但精神生活仍然處于貧困狀態。
&n
【《陳奐生上城》教案】相關文章:
幸存的老教案:陳奐生上城04-25
陳奐生上城教案設計04-27
《陳奐生上城》教案(通用12篇)05-23
語文教材《陳奐生上城》教案設計04-27
戀上一座城作文11-18
夜上受降城聞笛原文及翻譯12-18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原文翻譯03-10
戀上一座城作文800字04-28
生姜樹上生(生薑樹上生)04-29
魯城(魯城)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