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腳踏實地 走創業之路
2007年6月,彭良柱從湖北某職業學院畢業后,回到河南信陽老家后,他找父母借來10萬資金創業,回鄉創業當上"豬倌",如今資產已達400多萬。( 9月15日《武漢晚報》)
時代不斷進步,人們也不再認為大學生當"豬倌"是"丟份兒"的事;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也迫使大學生們的眼光下移,多方尋找出路。為了就業,有個別大學生上技校"回爐";也有更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賣菜、賣肉、開網店、賣快餐。而自主創業可謂最積極主動的就業,不僅解決了就業者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產生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力推進創業、鼓勵創業,是破解就業難題最現實、最根本的需要。
當前,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高校都在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天津市就出臺了諸多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在稅收、小額貸款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大開方便之門。由于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富有拼勁和闖勁,在創業的道路上,大學生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但是,大學生創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風險,缺乏創業指導、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資金也是大學生不愿創業的重要原因。用"豬倌"彭良柱的話說,創業之初他"沒技術、沒經驗、沒人幫"。因此,引導大學生正確找準創業方向,是需要政府和高校進一步關注的;而創業者本人,則首先要具備腳踏實地、肯干苦干的精神。
創業者需要放下架子,踏實走路才行。如果創業者好高騖遠,不能沉下心來踏實干事,空有一腔創業熱情,卻沒有打硬仗的準備,那恐怕再好的項目也做不出結果。創業成功的彭良柱就認為,"大學生有知識,接受新事物快,只要放下架子到基層吃苦,總會有回報。"
現在已是9月,許多新一屆畢業生已開始為求職做準備。然而,在嚴峻就業形勢下,畢業生該怎么應對就業壓力?首先要積極適應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才可能用信心和能力獲取就業機會。而自主創業是一個就業好選擇。依靠政策支持、貸款優惠,憑借自信心和創新能力,畢業生們通過腳踏實地、肯干苦干,就很可能在就業創業的人生路上獲得成功。
【腳踏實地 走創業之路】相關文章:
創業的艱辛之路04-27
正新”的創業之路04-27
走創新教育之路04-28
科技致富之路怎樣走04-30
種特色果樹走致富之路04-28
種特色果樹走致富之路04-28
走山區特色的土地整理之路04-30
腳踏實地地走好產業化發展之路04-28
增強環境意識走生態礦業之路04-27
走綠色低碳地產發展之路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