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09年教育回眸之就業:數字背后喜與憂
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出了一張特殊時期的“就業考卷”,考試成績如何,數字是最好的回答——
2009年1月至11月,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3%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數字也折射出中國“就業難”的問題并未得到徹底解決——截至10月底,各地登記的18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尚有近50%未實現就業;從就業群體看,30%~4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屬于靈活就業,部分已就業農民工崗位不穩定、收入降低……
2009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就這樣始終貫穿著數以千萬計的普通百姓生活,也讓他們在或喜或憂之間,深切地體會和感受著中國從未有過的“就業之癢”。
[大學生就業]88%是可以企及的目標
據報道,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同比基本持平。到10月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3%,距離年初預期88%的目標只有5個百分點。與往年相比,高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化:下基層、去部隊、赴重點行業、到西部邊陲……
“蟻族”、“啃老族”、“被就業”……在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之下,大學生就業似乎比往年更難,“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讓不少“天之驕子”感到“越來越迷茫”,而這些新名詞也成了他們中不少人的真實寫照。
形勢的確不容樂觀——3月,北京。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往年大學生就業比例36%左右,如果按照現在準備找工作的學生人數計算,大概只有300萬學生能夠找到工作,將近500萬大學生面臨著擇業難題。
7月,北京。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同比基本持平。但同時也存在“被就業”現象,將“對畢業生就業率作假實行一票否決制”。
11月,寧波。“雖然2009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2010年就業形勢還比較復雜,不容樂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主任司益磊在“2009秋季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啟動儀式上說。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困難,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9年年初就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發出通知,通過一系列政策杠桿,努力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中央部門組織了大量基層就業項目——吸納20萬大學畢業生到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工作,選聘兩萬名“村官”到各地基層黨支部村委會工作,安排5萬至7.5萬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提供“三支一扶”(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計劃2萬多個崗位,選派1萬名應屆畢業生服務西部……此外,各個高校也不惜“動員千軍萬馬,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深入各行各業挖信息、找崗位。
各地各部門紛紛想盡辦法,就是圍繞這一個中心——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為他們尋找落腳點。
點評:大學生畢業應該樹立先就業再擇業觀念。要想干大事,必須先干好小事。但內心一定要有改變自我、改變現狀的強烈渴望,這樣不論將來是為別人工作還是自己創業,成功遲早都會到來。
[農民工就業]從“民工慌”到“用工荒”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春節前,約有50%的農民工踏上返鄉之路。到2009年第四季度,農民工外出人數恢復到上年同期95%左右的比例,且絕大部分找到工作,就業形勢總體上平穩。
2009年下半年,不少媒體刊出這樣的大幅標題——中國東南沿海甚至西部的重慶等地再現“用工荒”!
2009年,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的勞動力市場經歷了一次從打不到工的“民工慌”到招不到工的“用工荒”。農民工們也從這忽上忽下、忽冷忽熱的市場變化中深深地體會到了“就業之癢”,認識到掌握技術的重要性。
“農民工就業的嚴峻形勢并未根本改變,如果不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只顧眼前利益,將得不償失。”一位專家說,而國際金融危機,成了提高我國勞動力素質的一個契機。
一些地方針對農民工返鄉大潮,采取多種措施為他們積蓄能量、創造就業機會——勞務大省河南對免費幫助一位農民工找到工作的就業服務機構,政府給予100元的職業介紹補貼,青年農民工還可享受學分制或者學分銀行制。 山東通過集中培訓,打造“沂蒙紅嫂”、菏澤“天將保安”“天巧焊接”等在全國有知名度的勞務品牌,帶動輸出50多萬人,創造勞務收入近10億元。
遼寧省采取普惠制培訓,向有求職意向的農民提供月嫂、美容美發、插花、焊工等手藝培訓,甚至免費提供住宿。……
河南省固始縣黎集鎮的趙小龍是接受返鄉培訓的受益者,“憑力氣就能找個活干,曾是我們的普遍想法。這回失業讓我認識到,技能上去了,收入才能上去”。
點評:農民工擔心失去寶貴的就業機會完全可以理解。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應該靈活些,如果現在找到了待遇好且穩定的工作,丟下正在進行的培訓也不是不可以。但從長遠來看,培訓是必要的。
當然,培訓的方式是多樣的,并不一定要扔下工作回老家參加,關鍵是要有一個不斷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觀念。
[安置困難人員]政府掏腰包“買”崗位
到2009年11月底,全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已經完成了47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6%。146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146%。如今回頭再看,2009年城鎮月新增就業數已畫出了一條穩步向上的曲線。
經濟下行,對百姓生活帶來的直接沖擊就是就業空間縮小。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帶來的嚴重沖擊下,“4050”人員、殘疾人員、低收入家庭人員、被征地農民和長期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得到各級政府的幫助,開辦技術培訓班、免費就業指導、提供創業資金……
為了幫扶就業困難人員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政策。
對就業困難人員,不僅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還要支招如何自主創業;不僅要提供直接幫扶,更要間接支持。
“為了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中央政府和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介紹,以“五緩四減三補貼”政策為例,到2009年10月底,全國共幫助困難企業減輕負擔338.5億元,受益企業162萬戶、職工6100萬人……
點評:對于城市中困難群體的就業,政府應該做到應保盡保,對部分公益性的崗位,比如保潔、保安等工作,政府將給予就業補助,給困難人員買崗位,有利于解決他們就業難的問題,這不失為一種良策。但同時,有關部門還應該下力氣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以保障有更多的人能夠順利就業。
【教育回眸之就業:數字背后喜與憂】相關文章:
喜耶憂啊05-02
文具變革的喜與憂06-16
共享單車的喜與憂作文08-09
糖的憂喜錄作文08-10
看閑書的喜和憂05-01
衛星導航產業的喜和憂04-28
川南稻農de喜與憂04-28
共享單車的喜與憂作文優選【2篇】10-15
成名后的喜與憂作文(通用22篇)11-14
線之美的歷史回眸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