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聯網+”創新大學生就業模式
“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是大學生就業市場長期存在的難題。連日來,記者了解到,在浙江杭州,今年大學生就業有了新變化,意在促使學生和企業“親密接觸”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就業模式悄然興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需求與學生就業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近日,“杭城高校首屆公益未來HR精英特訓營”活動席卷杭城各大高校。訓練營負責人、大幫網創始人趙育新介紹,這是一次免費的公益活動。參加訓練營的學員通過大幫網的微信服務號“實習幫”自主報名,再經面試,最后錄取的54名學生算得上是杭城各高校最優秀的HR(人力資源管理)苗子。
訓練營邀請了網新眾合副總裁呂萍,正泰儀表副總裁李群,聚光科技人力資源總監趙玲,添能咨詢創始人、阿里巴巴原高管林榮華等知名企業HR負責人組成導師團為學生授業解惑。互動交流讓參加訓練營的學生和老師紛紛看對了眼。浙江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學生蔡潔楠被呂萍看中。“實習順利,也可能直接就業。”蔡潔楠開心地說。據初步統計,70%的學員已被三十幾家企業預訂為實習生。
記者采訪了多位企業有關負責人,他們表示,常常為招不到合適的實習生苦惱。與此同時,浙江省高校紛紛將實習納入課程學分,希望學生在實習崗位上應用專業知識、積攢工作經驗。哪里去找實習單位也成了學校和學生頭疼的問題。企業需求與學生就業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學生和企業各自都在犯難。
傳統的招聘網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用人方和學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用戶已不再滿足于傳統招聘網站的招聘模式。不久前,國內最早的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被58同城收購,無疑是傳統招聘網站面臨困境的折射。
有沒落必然有革新,在杭州,意在促使學生和企業“親密接觸”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就業模式悄然興起,他們將目光瞄準學生的就業服務,正在努力實現借助互聯網平臺幫助大學生就業的愿景,讓用人單位和學生通過微信服務平臺等網絡新媒體反映真實需求、展示自我、發布各類信息,而后通過平臺獲取的數據,分析學生和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
【“互聯網+”創新大學生就業模式】相關文章:
以人為本創新育人模式工作匯報01-06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踐探索論文03-04
中學化學復習課創新學習模式的探索的論文12-02
互聯網創新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11-27
大學生實踐創新心得12-22
互聯網創新創業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2篇)11-16
大學生就業計劃07-30
大學生的就業報告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