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3年考研英語復習心得分享
一、本人考研英語情況簡述
本人2011年參加南開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復習半載有余,每天四小時以上,僅單詞就復習了整整三個月,真題也背過,但是只考了46分。2012年改變策略,用了很短的時間,英語提升了20分,考到66。
二、考研英語復習無定法、要分析自身情況(二戰尤其要分析失利原因)
說這句話,就是勸大家千萬不要盲從任何人的方法。因為考研英語的復習,實是無定法,而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策略,也就是“有的放矢”。比如我選擇了一種方法便使自己的成績提高了二十分,這是因為我深刻分析了自己前一年的失利原因,并且也結合了自身的基礎、做題習慣等因素。情況不同的人,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如果盲從,很可能適得其反。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上考研輔導班也是如此,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輔導班不如不報輔導班。
三、簡析考研英語復習的幾個誤區
(一)認為“得閱讀者得天下”。
其實我去年失利的原因便是只重大閱讀,而不重視翻譯、排序等題目。其實即便你復習得很深細,你仍然無法保證大閱讀的正確率。然而,翻譯和排序,完全可以在平時練習中大幅度獲得提高,并且其正確率具有相對穩定性。三者平衡復習,反而比拼命復習閱讀要劃算得多。
(二)認為基礎無限重要,拼命打基礎。
基礎重要不重要?重要。背單詞、細析長難句,這些都是必要的基礎。然而,大家要注意掌握這個“度”。我承認基礎比較重要,但是如果認為考研英語里基礎越好就越能得高分,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在考研英語中,基礎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但是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如果要給個公式,那么:
考研英語的取勝=“一定的基礎”(40%)+“適合自己的技巧方法”(40%)+“一定量的實戰模擬練習”(20%)。
所以,單詞要背,長難句要弄,背誦一些考研閱讀篇目也未嘗不可,但不可太過,不可把心思精力完全投注在這上。基礎打得差不多就行,適可而止。換言之,重要的單詞大約能認識就行(不用做到會默寫),長難句也不用死摳,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大致模糊翻譯就行。
(三)認為考研輔導班萬能,什么都信考研班老師的話,甚至相信他們編出來的“神話”。
對考研班老師講的話,一定要理性,千萬不要一切依倚于此。舉例而言,比如大閱讀,確實需要細析選項中的“陷阱”,仔細尋佚出題思路。然而,若沉溺于此、為之太過,便是舍本逐末的行為。其實多數時候,真題做多了,對于“陷阱”的感性認識就會有,大家要相信很多時候“直覺”比“邏輯推理”更直截地切近真相。陸象山說“言愈多而道愈遠”,考研班的老師有時候為了有話可講,就會編織出許多看似“高深”的理論,實際上于做題無益。這也是“大道至簡”的道理。個別想不透的題,其實在考場上你也沒有時間去“參悟”的,不如放棄。考研英語成績需要的是“平衡”,只要大體的分數有了就好,許多時候需要“棄卒保車”。倘若求全責備,便偏離了我們考試的初衷,而我們卻往往不自知。
還有一點提醒大家,就是關于一個流行甚久的“神話”——背考研真題閱讀結果英語考了高分。我相信有這樣的例子,但是,我想,這種“神話”大家不宜深信。首先,對于多數人來講,背誦有一定難度;其次,對于提高英語能力絕對有幫助,但對于考試,則純粹是繞彎路;第三,把精力投注于此,必然占用其他復習時間,搞不好會事倍功半。我第一年就花費了大量時間背誦,自忖能力確乎大幅度提高,但在成績上顯現不出(去年背誦太多,沒有時間細忖做題技巧,也沒有時間去做練習)。所以,背誦可以嗎?可以,但是適可而止。
(四)認為考研英語復習就是要投注最多的時間。
這個觀念很可怕。其實不僅是考研英語,我們的整個考研,拼的都不是“時間”,而是“效率”和“效果”。
說一個命題。此命題的條件為A——張三每天花費13小時復習。結果為B——張三過了考研。
那么,請問,是不是“因為”A“所以”B?
同學們,不能這樣推論的,這里犯了邏輯錯誤。因果關系一定是“前因后果”,沒錯。但是在前的卻不一定是因,在后的不一定是果。所以,如果有人用“時間長短”來衡量考研復習是否努力,我一定認為他講話不負責任。
講兩個公式:
1 .時間≠效率 2、效率≠效果
公式1說明,你投入了大量時間,你未必有效率,也許開小差的時間比看書的時間多,這個是考研復習的大忌。公式2則說明,即便你效率很高,但是如果你不得法,那么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因為你的高效率不能換成考場上的分數。
好了,那么什么最重要?效果。“效果”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你的方法是否得當,是否切己,是否因人制宜(而非人云亦云)。“方法”和“效果”,實是“體用關系”。“方法”為體,“效果”為發用。所以,在我這里,效果第一,效率第二(有了能切實產生效果的好方法,效率高才變得有意義),所耗費的時間多少,則是最末位的,無足一提。
四、本人具體復習策略(僅供參考)(一) 關鍵詞:平衡
無他,就是四者的平衡。大閱讀、翻譯、排序、作文,前文已述,恕不贅言。在打下一定基礎的前提下(注意了,還是需要一定基礎的哦),四者并重來復習。不過,有一點要說明一下,作文是最容易提高的,所以,其實可以在最后一段時間再特別重視作文。
關于完型,我是沒有細弄的。這個,如果有時間則復習一下,沒時間就算,排在最末位,因為完型所占分值比例較低,加之很難保證正確率(其實完型隨便蒙一下所能取得的成績,和仔細復習所取得的成績,相差無幾。所以,復習這個,“性價比”太低),所以屬于“雞肋”題型,是否復習,無可無不可。
但是記住,翻譯和排序無比重要,“性價比”極高,甚至高過“大閱讀”,許多人之所以考砸,就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兩個題型(或者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去做這兩個題型)。
(二) 關鍵詞:泛讀(這個一定慎用)、做題順序、實戰練習
在臨考前的半個月,我開始了實戰練習,實錄于下。
1.時間:
每天下午兩點開始做模擬題(記住,要和考試開始的時間保持一致,這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每到這個時間便進入這種緊張狀態),一如身臨考場。完型不做,作文有時做有時不做。
2.做題順序:
大閱讀前兩篇(20到30分鐘)→翻譯(25分鐘)→大閱讀后兩篇(20到30分鐘)→排序(20分鐘)→大作文(25分鐘)→小作文(10分鐘)。
大家算算,以上耗時多久?最快僅僅需要兩個小時!!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在考場上,也許會慢一些,但是,一定要把時間控制在一定的閾值范圍內。這樣做半個月,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臨危不亂”。
我想提醒一句的是,做題順序是很重要的,實戰訓練更是極其重要。“紙上談兵”不如“親身踐履”,陸放翁有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后,你會發現,再也不會有做不完題目的擔心,心態也會變得極其平和。
3.泛讀大閱讀:
大家也許已經發現,我把大閱讀兩兩拆開,中間加入翻譯,這是為了便于在考場上科學用腦。連續讀四篇大閱讀,真的會吃不消(切莫高估自己)。而“英譯中”的思路,畢竟有所不同,畢竟會運用到母語,這樣可以給大腦一個短暫的“休息”。
下面我要講到泛讀了,再次提醒大家,這個方法要慎用,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我是因為自己親身嘗試,發現我用泛讀的方法和精讀的方法做大閱讀,錯誤率持平。甚至于,泛讀時錯誤率會低于精讀,所以我才能在十分鐘內做完一篇大閱讀。
其實考研閱讀很奇怪,對于某些思維跳躍太大的人來說,精讀反而是致命的傷害,在下便屬于那類人。看的信息越多、讀得越慢、題目分析得越細致,反而錯得越離譜,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對于有一些人則不然。
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同學有和我情況相似的,不妨試試泛讀(但是泛讀需要大量訓練,不然很容易一敗涂地),這是一種不是上天就會入地的方法,風險較大。另外,有一部分同學也可以嘗試泛讀和精讀并舉,有泛有精。為大
【考研英語復習心得分享】相關文章:
考研英語復習心得11-04
2015年考研英語復習經驗分享及建議04-29
考研英語高分牛人成功復習經驗分享04-27
備戰2015年考研英語復習經驗分享及建議04-28
考研英語復習05-04
過來人分享:考研英語復習時間細安排04-30
考研英語二:三大階段復習備考經驗分享04-30
考研英語復習心得12篇01-03
考研專家詳解考研英語復習04-27
考研英語復習之我見05-04